8月5日上午,隨著9時15分出爐的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跌穿6.92,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隨即跌穿“7”,9時30分在岸市場開盤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也跌破“7”這一點位。[詳情]
北京時間8月1日凌晨2點,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2%~2.25%,符合市場預期,為該行自2008年12月16日后首次降息。[詳情]
英國前外交大臣、倫敦前市長鮑里斯·約翰遜23日當選執政黨保守黨領袖,將接任英國首相。[詳情]
由于市場預期美聯儲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Libor保持不動甚至有小幅下降,而Hibor則短期內出現了大幅的下降從而導致港美息差加速擴大,套利交易活躍。港元貶值再度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水平,為近半年來首次。[詳情]
3月22日,摩根大通發布看空土耳其里拉報告,建議投資者做多美元/里拉。此后里拉兌美元的跌幅加速擴大,期間一度貶值近7%,創去年8月份該國貨幣危機爆發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次日,土耳其銀行業監管機構BDDK和資本市場監管機構CMB火速應對:對摩根大通展開調查。[詳情]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國家外匯管理局年報(2018)》,首次披露了外匯儲備經營業績、貨幣結構等數據,并介紹了外匯儲備的投資理念、風險管理、全球化經營平臺等情況。[詳情]
當地時間9月1日,阿根廷開始實行外匯管制,防止資本出逃。阿根廷央行規定,出口商須在5日內將海外銷售的利潤匯回國內,機構和銀行需要授權才能在外匯市場購買美元,阿根廷公民每月的美元購買額度不超過1萬美元。[詳情]
外匯局:對企業外匯違規處罰信息已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對個人外匯違規行為已實施“關注名單”管理,并將相關違規處罰信息納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詳情]
委內瑞拉反對黨成員、議會主席胡安·瓜伊多于1月23日在首都加拉加斯自行宣布就任委內瑞拉“臨時總統”,特朗普隨即承認”瓜伊多為委內瑞拉“臨時總統。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23日譴責反對派在美國支持下試圖發動“政變”,宣布與美國斷絕外交關系。另據數據顯示,委內瑞拉CDS(信用違約互換)高達8000多點,未來一年內,委內瑞拉違約概率高達93.58%。[詳情]
周四凌晨03:00,美聯儲如期公布利率決定,美聯儲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1.5%至1.75%不變,符合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10月份曾暗示,自今年7月以來共計降息75基點后,降息進程已經完成。[詳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9年10月25日(星期五)下午4時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優化外匯管理措施,促進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詳情]
國家外匯管理局于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上午10時,就2019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詳情]
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外匯管理改革與發展”研討會于7月9日舉行,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揚等出席并發表演講。[詳情]
“2019國際貨幣論壇”于7月6日-7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會議主題為: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金融開放。[詳情]
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將于2019年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溝通內外思維,共享發展新機遇。[詳情]
為滿足境外投資者擴大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需求,經國務院批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總額度由1500億美元增加至3000億美元。[詳情]
【前瞻2020】決戰美元:唱衰聲一片,最準預言家卻發出不同聲音 來源:金十數據 華爾街美元指數預期驚現巨大分歧,上至100下至80,是否注定寬幅震蕩?今年行情必看美國大選,歷史是否真能彰顯未來? 準確預測美元走勢對于交易員判斷其他主要貨幣、原油、黃金、債券等各類資產的前景至關重要。 貨幣的走勢通常由國家間經濟基本面差異、資金利率差異、跨境資本流動等多重因素綜合決定,所以美元2020年是強是弱歸根到底取決于美國經濟、財政、貨幣政策情況、非美貨幣走勢以及全球資金避險需求等因素的綜合力量。 從目前的情況看,綜合各方分析后發現,市場對于美元前景的預期相互矛盾,相當復雜。 華爾街共識:2020年美元兌絕大部分G10貨幣下跌 當前市場對于今年美元走勢的共識是:前景黯淡,預測美元兌大部分G10貨幣都會在2020年有所走軟,如下圖所示。另外,CFTC數據顯示,截止12月底,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型投機者自2018年6月以來首次轉變為美元凈空頭。 唱空甚至已經開始做空美元的投行不在少數: 大家的觀點為何一邊倒呢?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美元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保持上漲的原因: 1、特朗普總統太能虐:其對外貿易政策導致全球貿易低迷、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對內政策促使美國企業資金回流。 2、對手太弱:持續近四年的“脫歐”談判令英鎊年中大幅走低、德國經濟瀕臨衰退導致歐元持續承壓、與國際貿易形勢緊密掛鉤的澳元與紐元屢屢受挫。 3、全球央媽步伐太一致:寬松大潮間接推高美元。 而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一切似乎開始轉向: 1、特朗普主導的國際貿易局勢有所好轉、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投資者風險偏好走強,轉投大宗商品期貨和股匯資產。 2、對手開始翻身: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逐漸降低,歐洲經濟有望受益,歐元、英鎊進入上升通道;日本央行寬松受限,日元被動升值;部分新興市場回暖,“追逐收益”支撐部分新興貨幣走強。 3、美聯儲明確貨幣政策立場:雖暫停降息,但加息門檻高,還不停擴表。 4、2020年新增風險——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特朗普為給大選助力想要弱勢美元,因美元走軟有利于出口走強,對標普500指數的助推更是立竿見影。另外,交易員認為如果民主黨反商政策候選人聲望上揚,美元可能貶值更多。 于是,美元開始面臨沉重壓力,第四季度美元指數下跌2.6%,僅12月就下跌1.5%,尋求避險的資本大量外流。因此,大多數投行預測2020年美元較高的收益及避險貨幣的地位將難以持續,單邊優勢將無以為繼。 匯市最準預言家們:市場過分看跌美元 但我們都知道,市場上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因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外匯市場里號稱“預測最準確”的人并不認同上述觀點。 綜合下來,這些投行仍看好美元的理由包括: 1、雖然美聯儲本身表示會在2020全年按兵不動,但由于其他央行可能會比美聯儲還要寬松,因此美元很可能再次走強。 2、只要其他經濟體無法在2020年實現實質性的經濟反彈,主要貨幣如歐元等無法大幅上漲,那美元將很可能走強。 3、所有看跌美元的觀點都要考慮一個“意外”:如果出現意外的地緣政治事件再次沖擊市場,例如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英國“硬”脫歐或意大利政治風險尖銳化等,交易員會再次尋求將美元作為保值工具。 最樂觀的布朗兄弟哈里曼全球外匯策略主管WinThin甚至認為,2020年美元將向100大關發起沖擊。 美元就是在這種相互矛盾的預測中進入2020年的,對于許多投行而言,他們只是沒想到,“意外”來得那么快。2020年開年后第三天,中東形勢突然告急,美國承認空中打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重要將領死亡。隨著事件不斷升級發酵,美元的避險屬性開始再次發揮作用。 于是,當我們真正進入2020年后,那些預測美元將繼續下行的理由會不會被推翻?目前來看,華爾街的看空和看多力量難分勝負。 剖析2020年影響美元的因素 不過,投行預測向來以不靠譜著稱,就著各種利多利空因素,我們不妨自己來好好剖析,以窺美元今年的命運。 ——從利多的方面看 第一,眼下美國經濟僅是增速放緩,“衰退”一說仍待求證。 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2%左右,歐洲經濟將增長約1%,美國經濟仍將引領西方世界,而且美元走強更多與全球經濟疲軟有關。況且,美聯儲去年接連降息的舉措更是意在支持美國經濟增長。根據“強經濟、強貨幣”的邏輯,若后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美元指數在震蕩調整之后仍有走強可能。 第二,雖然美聯儲已接受宏觀風險已經下降的觀點,將停止降息,但G10國似乎沒有收緊政策的計劃。 這就鎖定了美元兌主要貨幣近100-150個基點的收益率優勢。 第三,如果全球宏觀因素確實出現好轉,這種利差優勢將會吸引追求回報最大化的投資者繼續投資美國資產。 相反,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出于對避險需求的考慮,美元無與倫比的流動性需求很可能重新推動美元上漲。這一點已經在市場近日對美伊沖突的反應中得到體現。另外,如果油市因為中東地緣風險大漲,會推升美國通脹,給美聯儲帶來加息壓力,讓美元重新獲得來自央行的動力。 第四,全球經貿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雖說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第一階段的貿易磋商已經可以期待樂觀成果,但第二階段的談判才會觸碰真正棘手的問題且仍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英國和歐盟在年底前仍無法達成協議脫歐的可能性,料將提振市場對美元的避險需求,助力美元在今年中期恢復強勢。 第五,全球負利率也是推高美元指數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歐元區很多債券已經進入負利率,美國/歐元區的收益率利率在不斷擴大。美國/德國10年國債收益率利差目前為230個基點左右,遠高于過去10年109個基點的平均值。美/歐的收益率擴大也對美元有升值的推動力。 ——從利空方面看 第一,美國的債務增速已經超出了經濟增速。 美國債務鐘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7日午間,美國國債總額升至23.16萬億美元,且每一秒都在創歷史新高。每年的利息幾乎完全抵消掉了美國的GDP增量。 這意味著,如果只靠生產積累,美國的財富將不會增長。若非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國政府恐怕早已破產。如果不止住債務增長勢頭,美國債務違約或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二,在特朗普的壓力下,美聯儲加息渺茫,而且將不得不繼續通過量化寬松(QE)來對沖潛在的債務危機同時支撐美國的牛市。 這暗示美元的長期走勢或面臨巨大下行風險。 第三,技術面顯示美元正處于長期看跌的開端,美指甚至有跌向80的可能。 從艾略特波浪來看,美指似乎正處于長期下行趨勢的開端,11月初的低點預示著推動浪((1))的結束。美元指數下方第一個目標看向94-95甚至更下方,長期來看,若美指跌破92.23則可能會進一步跌向80-85。 最后,2020年行情必看美國大選。 如前文所述,許多投行認為這次選舉將利空美元,但細究下來發現,其實大選對美元的影響將會很復雜。 首先,投資者在權衡候選人名單時,往往更傾向于產生焦慮情緒。而且,隨著大選臨近,圍繞大選的新聞以及美國經濟政策可能發生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引發市場動蕩,美股的波動可能加劇。 這些不確定性可以說會打壓美元,但同時也可能利于美元獲得避險需求的支撐而走強。 其次,如果選舉過程中,有跡象顯示特朗普總統將再次當選(大概率),交易員們會認為不再面臨選舉羈絆的特朗普可能對貿易伙伴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此前特朗普曾警告,在第二個任期內談判達成的協議會“糟糕得多”。而從他的政治對手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關于貿易的言論來看,如果民主黨有望贏得總統選舉,也不大可能采取更溫和的方式。由大選引發的貿易擔憂,應該會利好美元走強,正如2019年前三個季度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一樣。 然而,正如美國知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 LLC)指出,若大選最終由民主黨的伊麗莎白·沃倫和現任總統特朗普對決,則可能終結美元多年來的上漲走勢。原因包括: 1、沃倫和特朗普都是弱美元推崇者; 2、沃倫對決特朗普,可能引發“一場誰承諾更多龐大支出的競賽”,這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赤字,從而在短期內削弱美元。 所以,美國大選這件事究竟利多還是利空美元,不能一概而論。而歷史給我們的昭示是:大選年美元漲! 統計顯示,在1950年至今的17輪總統大選期間,大選年的美元表現強于非大選年,平均上漲3.62%。主要邏輯是,在任總統傾向于推出利好經濟增長的政策相關。 就大選年的季度表現來看,不確定性會明顯干擾市場,風險資產通常先弱后強,美股在三季度表現明顯弱于四季度的表現,而美元則相反:9-10月沖刺期平均上漲1.96%,11-12月結束期則平均下跌0.21%。 總結 綜上所述,各家投行都已經把美元的利多利空因素列舉了一遍,整體來看,利多的因素依然多于利空。想要美元真正轉向,必須確認美國經濟動力明顯弱于全球且全球政經局勢有明顯好轉。 雖然這兩方面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華爾街目前普遍看空美元,技術面亦暗示美元下跌,唯有少數頂尖投行繼續看多。誰對誰錯,要等到年末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后才能定奪。 接下來,美伊最新沖突可能會改變部分投行的立場。可以預見的是,選舉年美元的波動性會很大,歷史經驗則昭示美元第三季度上漲的概率與幅度都可能比較大。 總而言之,2020年是決策者、選民和投資者都要面臨重要抉擇的一年,投資者要面臨許多政治因素的干擾。今年的整個大背景是,經濟增長很可能會低于前幾年。投資者在評估收益時切勿貪心,必須在外匯市場上保持靈活、保持警惕。最重要的是,切勿重倉押注,這樣才能在變化多端的金融市場中隨時因應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詳情]
政策靈活適度,市場整體趨穩——2019年貨幣市場回顧與展望 來源:中國貨幣市場 內容提要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復雜多變,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松緊適度,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2019年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穩字當先 2019年,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松緊適度,更加靈活地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投放,加強逆周期調節,維護市場穩定。 具體來看,1月,兩次全面降準為銀行體系補充流動性,使市場平穩度過季度繳稅和春節關鍵時點。5月底,通過定向降準、重啟28天逆回購投放、增加再貼現和常備借貸便利(簡稱“SLF”)額度、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簡稱“MLF”)等手段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緩解部分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趨緊情況,有效化解潛在風險。8月,宣布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簡稱“LPR”)形成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提升了MLF利率的基準地位。9月,再次公布全面降準,體現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摩擦升級背景下,逆周期調節的操作特點。11月到12月,下調MLF、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政策利率,進一步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降低。此外,人民銀行全年持續采用“削峰填谷”的操作手段,精準投放,平抑市場波動。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人民銀行累計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投放6.72萬億元,到期7.56萬億元;MLF投放3.39萬億元,到期4.67萬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簡稱“TMLF”)投放8226億元;中央國庫現金投放3900億元,到期4400億元;累計實現凈回籠1.35萬億元。 與此同時,全年人民銀行分別實施5次定向降準和3次全面降準,累計釋放資金約2.7萬億元。通過靈活運用上述貨幣政策工具,全年銀行體系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2019年貨幣市場:量增價跌、結構改善 (一)市場穩步發展,深度廣度提升 1.2019年貨幣市場交易量持續穩步增長。 截至12月13日,貨幣市場累計成交92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 其中,信用拆借累計成交14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質押式回購累計成交77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買斷式回購累計成交約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4%。信用拆借日均成交量6124億元,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量3.2萬億元,買斷式回購日均成交量386億元。 交易量的穩步增長意味著貨幣市場活躍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交易期限結構以短期為主。 整體來看,貨幣市場延續了交易期限短期化特點,2019年前11個月,同業拆借市場7天以內期限成交量占比約為98%;質押式回購7天以內期限成交量占比約為95%。 雖然貨幣市場交易以7天以內短期交易為主,但在月末季末時點,也會出現長期限交易成交量占比升高情況。 3.參與主體進一步增加。 2019年本幣市場參與機構已達3萬余家,拆借市場參與機構也已達近2200家。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到銀行間市場中來,銀行間市場的廣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利率中樞下行,波動幅度加大 1.資金利率中樞較2018年有所下行。 截至2019年12月13日,全市場隔夜和7天品種回購加權平均價格分別為2.26%和2.67%,較2018年下行27BP和35BP。 在資金供給增加、商業銀行信貸疲弱和同業投資減少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全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利率低位運行。與此同時,資金利率存在時點波動,呈現月初時點下降,月末、季末、繳稅時點升高特點。 從全年高點來看,2月下旬,繳稅疊加公開市場集中到期,資金利率明顯上行;3月下旬,在季末因素影響下,資金利率再度上行;4月中旬,經濟數據向好,貨幣政策偏謹慎,季度繳稅規模較大,資金面偏緊,資金利率升高;5月下旬,同業剛兌被打破,資金利率迅速上行,達年內高點。 從全年低點來看,1月,人民銀行公布降準,資金利率低位運行;6月,為緩解市場緊張情緒,人民銀行通過下調符合條件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重啟28天逆回購投放、增加再貼現和SLF額度、超額續作MLF等手段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資金利率一路下行,隔夜品種回購加權利率一度下行至1%以下,達年內低點。 2.全年利率寬幅震蕩,波動加大,期限利差上升。 2019年,貨幣市場利率整體呈現寬幅震蕩走勢,波動加大(尤其是隔夜品種)。此外,資金利率期限利差整體上升,且利差波動加大。 這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隔夜品種成交量明顯大于7天,交易更活躍,且在新交易方式推廣和普遍應用的助推下,隔夜利率能夠更加敏感地反應市場供需情況,在寬松時點,快速下行,在緊張時點,亦快速上行,波動性加大;另一方面,在全年流動性環境較為寬松的背景下,寬松時點隔夜利率下行較快,下行幅度明顯大于7天品種,期限利差上升。 3.流動性分層從凸顯到改善。 2019年5月,非銀機構以及部分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信用債融資成本陡然上升,流動性分層現象再度凸顯。在人民銀行大力指導下,流動性分層情況得到改善。截至2019年12月13日,隔夜和7天品種全市場加權價格與存款類金融機構加權價格平均利差分別為6BP和12BP,較2018年分別下降2BP和18BP。 與此同時,2019年月末時點全市場和存款類金融機構利差波動明顯小于2018年。這說明非銀機構跨月、跨季難的情況得到明顯緩解。這一方面得益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及監管指標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得益于2019年穩健貨幣政策下銀行間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2020年貨幣市場展望 (一)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加大:歐元區預計經濟持續疲軟,負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調,龍頭德國的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日本經濟增長波動性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美國經濟相對穩健,但投資、出口等方面偏弱,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美聯儲或重啟量化寬松政策等將成為影響市場走勢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從國內看,2020年我國經濟環境也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還面臨風險挑戰;同時更應該看到,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經濟運行平穩,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結構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物價形勢總體可控,消費物價面臨短期上升壓力,但總供求基本平衡;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由前期的“松緊適度”調整為“靈活適度”,這預示著人民銀行在總量上將適度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穩定市場預期,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同時,在結構上政策將繼續堅持精準滴灌,一方面關注市場流動性供求變化,引導優化流動性結構,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重點經濟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預計2020年人民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較大,特別是在專項債發行較為集中的上半年,不排除會配合采用結構性降準措施,引導中長期流動性注入市場,確保專項債順利發行。 (三)利率中樞小幅緩降,資金面時點波動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帶來穩定且相對低位的資金價格,2020年,預計貨幣市場資金面將延續均衡略偏寬松的整體態勢、利率中樞將小幅緩降。 此外,繳準、繳稅及債券發行等時點性、季節性因素,也將會對貨幣市場短期資金面產生區間震蕩、時點波動的影響。從央行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的角度看,MLF到期疊加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將造成時點緊張;從政府存款變動角度看,集中繳稅、財政支出、地方債發行等因素或對市場資金面產生臨時性影響;從節日角度來看,2020年春節及國慶等假期,銀行體系基礎貨幣流出壓力將加大。 (四)交易活躍度穩步提高,市場重要性提升 隨著金融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銀行間貨幣市場參與機構的數量將會增加;iDeal、X-Repo等業務工具的創新和交易品種的拓展運用,將進一步便利市場交易;新一代本幣交易平臺的部署上線,將會提升交易雙方的交易效率。可以預見,2020年貨幣市場的交易量和活躍度將會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2020年利率“兩軌合一軌”將得到持續推進,隨著LPR形成機制的改革完善和推動運用,可以預見貨幣市場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興國,華夏銀行首席財務官,兼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詳情]
【前瞻2020】市場最焦點:大佬們都在關心這些問題 來源:金十數據 想知道2020年國際資金的動向?投行們最關注的的這些問題和資產你都了解了多少? 許多國際投行和機構在2019年結束前就對2020年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各類資產做出了展望,但是我們大部分時候看到的只是單一機構的觀點,雖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相比之下,找出眾多投行和機構策略中的共識和分歧,更有利于投資者了解2020年全球主流資金的動向。 本文分為兩個部分來分析2020年投行和機構的共識與分歧,分別是2020年投行們最關心的宏觀基本面,以及投行們在2020年最看好或者看衰的資產。下面就進入正題: 【2020年投行/機構最關心的問題】 01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樂觀 但隱患猶存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明顯下滑,但在第四季度已經出現了些許好轉跡象。對于2020年全球經濟表現,國際投行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共識——2020年全球經濟企穩乃至回暖的確定性很高。 2020年,IMF將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設定為3.4%。其中,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計放緩至1.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則從2019年的3.9%升至2020年的4.6%。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部分投行和機構對2020年經濟的具體觀點: IMF: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會慢慢有所上升。發達經濟體的下行風險加大,而新興經濟體會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摩根大通: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減緩和央行政策的放寬,該投行對2020年全球經濟反彈保持信心。 摩根士丹利:目前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已經得到緩解。 瑞信資管:全球經濟透露出企穩向上的跡象,將在2020年初反彈。目前,全球制造業PMI新增訂單觸底回升,半導體價格、信貸指標等出現同比增長。 貝萊德:全球經濟增長將迎來拐點,在未來6至12個月內企穩并逐步回升。 然而,盡管投行的預期普遍比較樂觀,但風險卻依然存在。國際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猶存,英國脫歐也依然存在變數,這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因此,2020年全球經濟并非全面復蘇,這意味著經濟預期很可能再次向下,投資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02美聯儲2020年難再降息 重點關注這一動向 2019年,全球大部分央行都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2020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進入觀察期,三次降息后,美聯儲的降息空間已所剩不多。除非出現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重大負面因素,否則美聯儲將一直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不變。高盛集團、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都預期美聯儲將按兵不動。 高盛:美聯儲官員們似乎已經就貨幣政策維持當前狀態達成了共識。2020年唯一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美聯儲框架評估的結束,美聯儲預計將通脹目標定在2%上方。 美銀美林:G7國家利率普遍低于2%,央行資產負債表仍過于膨脹,這些央行可用的工具已經不多了,因此它們會更加謹慎降息。 花旗:未來美國與貿易伙伴的談判進展以及美國制造業的改善程度將直接影響美聯儲在2020年的政策寬松程度。 摩根士丹利:美聯儲2020年將按兵不動,但未來還會有更多寬松舉措,到2020年3月份,全球加權平均政策利率將觸及7年來的最低點。 盡管發達國家央行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降息空間,但是2020年新興市場可能會繼續降息,但多數央行將保持平靜,貨幣政策變動的空間不大,一些經濟體可能會更多地采用財政政策來提振經濟,比如歐盟。 03遺留風險——貿易局勢將如何發展 在2019年,貿易局勢始終是影響黃金、股市等重要資產的一大不穩定因素,雖然在2019年的最后幾個月,貿易緊張局勢出現了明顯的緩和,但這一不確定因素并未消失,2020年,它依然是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的一大風險因素。 金十整理了多家投行和機構的觀點,國際投行對2020年貿易局勢的預期存在明顯分歧。 高盛、瑞信資管、瑞銀財富管理、羅素投資、貝萊德均表示2020年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得到緩和;但盛寶銀行和花旗私人銀行則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在2020年將加劇。德意志銀行、先鋒VANGUARD以及富達國際則持模糊態度,它們覺得國際貿易形勢不明朗,貿易不確定性繼續影響著企業的資本支出決策。 這也給廣大普通投資者提了個醒,雖然目前的情況比較樂觀,但世事難料,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是依然要將這一風險考慮在內。 042020年最大的風險——美國大選 除了貿易局勢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外,2020年還有更大的風險——美國大選。摩根大通等機構指出了2020年美國大選存在的一些風險點: 摩根大通:美國大選是2020年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如果沃倫贏得民主黨提名就更是如此。 瑞銀財富管理: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股的波動性會加劇,科技、能源、金融板塊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匯盛金融:特朗普如果連任,很有可能持續助力美國的經濟增長。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勝利可能將使華爾街投資者“松一口氣”。 美銀美林:大選結束后貿易局勢可能會再次升級。 這些國際機構認為,美國大選將構成2020年地緣政治風險的核心之一,投資者要特別警惕美國大選進程對全球資本流動、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的干擾。 05債務泡沫或繼續膨脹 債務“定時炸彈”高懸 最后需要關注的是全球債務泡沫。2019年全球債務總額將創下225萬億美元的紀錄新高,這一數字較上一年度增加37萬億,且為全球年度經濟產值的3倍之多。 對于不斷膨脹的債務泡沫,一些投行和機構也發出警告: IMF:隨著債務膨脹,政府、企業和家庭在下一次利率迅速上升時將“變得脆弱”。 美國銀行:最有可能引發美國經濟在2020年代下滑的催化劑將是當前債市的泡沫消退。全球國債收益率剛脫離紀錄低點,依舊有逾11萬億美元債券的收益率為負。 瑞銀策略師:2020年對于信貸市場而言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到年底,投資級信貸利差將擴大35個基點至145個基點,高收益債券利差將擴大175個基點至550個基點。 穆迪:2020年全球主權債務前景比較悲觀,該機構指出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前沿市場主權國家都沒有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日前的演講中表示,我們正在經濟第四次全球債務浪潮。前三次都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而且都以危機告終。分別為19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1990年代的亞洲債務危機和2007-2009年的全球債務危機。 而第四輪債務浪潮不同,這次主要發生在發達經濟體,比如美國、歐元區還有日本,這些國家都掌握著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權,一旦危機爆發,可能比前三次的破壞力更大。 【2020年投行和機構最看好or看衰的資產】 了解了國際投行和機構對基本面的展望后,下面就來看看他們對各大資產的預期。 0117家投行共同看好黃金 有5大理由 首先,我們來看看投行們對于交易者最關心的黃金存在哪些共識和分歧。金十整理了26家投行和機構對于黃金的觀點,其中有17家投行表示看多黃金,5家投行看空,還有4家持中立態度。 從這些投行的展望來看,看漲者對2020年金價的預期在1450-1600之間,大多投行都看到1600這一整數關口,也有極少數極度樂觀者看到了2000美元/盎司,比如盛寶銀行。 他們看漲黃金的理由可以歸納為以下5點: 1)各大央行將在2020年繼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 2)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猶存,緊張局勢可能在2020年持續; 3)全球仍存在大量負利率債券; 4)地緣政治陰霾,再加上英國脫歐還有美國大選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5)各國央行2020年可能會繼續大量購買黃金。 而少數看空黃金的投行認為,美國經濟前景更加樂觀、美聯儲暫停降息以及2020年全球經濟復蘇都將抑制金價上漲。 02最值得關注的趨勢——美元貶值 2019年,美元指數呈現穩步攀升態勢。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海外經濟體活動疲軟、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這些是美元能夠保持強勢的主要因素。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去年第四季度美元指數已經自高點明顯回落。進入2020年,投行對美元的預期普遍轉向看跌。以下就是部分投行的觀點: 2020年美元之所以不被大部分投行看好,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美國以外其他經濟體的增速將回升,美國經濟的相對優勢將消失; 2)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出現實質性緩解; 3)2020年美國迎來大選,美聯儲在此之前難以進行加息; 4)美聯儲繼續擴大資產負債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幾個因素都存在不確定性,比如貿易局勢和美國大選,不排除它們會朝著利好美元的方向發展。 03歐元將在2020年大放異彩? 在美元不被看好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投行和機構卻看好歐元的表現。在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疲軟,特別是德國經濟還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這令歐元在過去一年承壓下行。 進入2020年后,投行對歐元前景感到樂觀。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元區經濟增長有望回升,這給歐元提供了反彈動能。以下是部分投行對2020年歐元前景的看法: 可以看到,投行們看好2020年歐元前景主要是因為歐元區經濟增長出現回升跡象。歐元區經濟的回暖,可能會導致歐元區主權債務,特別是德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這將支撐歐元上漲。 此外,歐央行行長拉加德上任后將重點放在了推進財政刺激上面,以應對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問題,這樣一來市場就會降低對歐央行降息的預期,有利于歐元上漲。 04一眾投行積極看漲美股 但漲勢大幅放緩 2019年美股的表現有目共睹,這讓許多華爾街投行大感意外。2020年,大部分投行預期美股將繼續上漲,但他們也表示,不要再指望美股會有2019年的表現。下面是投行對美股的預期: 可以看到,大部分投行對美股的預期都是看漲。目前標普500指數在3200點左右,許多投行和機構的預期都在這個數值上方。 從投行的預期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投行么預期美股的漲勢將大幅放緩,最樂觀的預期也只是12%不到的漲幅,相比2019年的漲幅,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 05新興市場成為投行眼中的香餑餑 2019年,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不及發達國家股市,但是許多業內機構認為,2020年新興市場股市的收益將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股市。 瑞信:亞洲股市2020年將迎來周期性反彈,在亞太股市中,該投行尤其看好中國股市,它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瑞銀:2020年戰術性看好亞洲股市,但不包括日本股市。該投行也對中國股市青睞有加,它認為互聯網和5G概念股將有不錯的表現。 高盛:新興市場股市將在2020年實現不錯的正回報。 貝萊德:看好日本和新興市場的表現,這兩個市場都將會成為全球復蘇的受益者,而日本企業將從全球制造業復蘇和國內財政刺激中受益。 投行們如此看好新興市場在2020年的表現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全球央行放松貨幣政策以及亞洲經濟即將觸底均為亞洲股市上漲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其次是盈利前景和風險情緒改善;最后是持續貨幣寬松、低油價、美國和歐元區在未來一年內較好的增長環境會使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加快。 【總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進入2020年后,黃金依然是大多數投行都看好的資產,因為全球經濟復蘇還十分脆弱,風險依然存在。在2019年備受青睞的美元遭受了冷落,新興市場卻成了許多投行眼中的新寵,這意味著2020年國際資金可能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流向新興市場。 對于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從這些專業機構的共識和分歧中,或許可以大概了解到2020年國際資金的洪流將何去何從。[詳情]
原標題:美元走疲金價站穩1520,小摩并不看好2020年前景,短線警惕見頂信號 周四(1月2日)亞市尾盤,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交投于1520美元附近。 美元走軟提振金價在2020年第一個交易日微幅走升,周二(12月31日)金價升至三個月高位1525.38美元/盎司,2019年全年上漲約19%。 美元在新年伊始承壓下行,因隨著國際貿易進展局勢的好轉,全球經濟增長有望受到提振,美國經濟恐怕難以再度跑贏其他地區。美元走軟令以美元計價的諸如黃金等商品價格更具吸引力。 分析人士表示,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緊張局勢的拖累,不少經濟學家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從2018年的2.9%放緩至2.2%左右,回落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年均增速水平。鑒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企業投資持續疲軟以及個人消費開支可能放緩,2020年美國經濟可能繼續下行而非反彈。面對2020年總統選舉,特朗普政府和美聯儲將力求實現美國經濟“軟著陸”而避免陷入衰退。 2020年的第一天,央行發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禮包,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降準符合預期,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尤其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在市場流動性提升的背景下,金價有望繼續走升。 不過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Hannah Anderson表示,黃金價格一直在上漲,因投資者正涌向避險性的資產類別。考慮到經濟走弱時黃金表現通常好壞參半,投資者還是有可能會對2020年黃金表現感到失望的。預計到2020年,通脹可能不如預期那樣表現強勁,故黃金也不一定會表現良好。 數據顯示,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新增37788盎司的黃金持倉,價值規模相當于5730萬美元;2019年全年凈買入黃金量達1040萬盎司,總持倉同比增長15%至8140萬盎司,為2019年11月1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1月1日黃金ETFs數據顯示,截止12月31日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893.25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 日線圖顯示,金價在上個交易日錄得流星線,RSI指標處于超賣,投資者們需警惕短線上漲動能衰竭,存在回踩千五關口的風險,不過目前仍交投于系列均線組合上方,只要成功收于1526美元上方,后市仍存繼續上攻可能。 匯通財經易匯通軟件顯示,北京時間14:09,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報1520.51美元/盎司,漲0.2%。[詳情]
作者 | 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1期 要點 盡管全球貨幣政策的整體轉向部分對沖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利率的長期路徑走平也蘊含著未來政策空間存在被透支的風險。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2019年,盡管全球貨幣政策和金融條件普遍寬松,但貿易摩擦一波三折和地緣政治風險激化,改變了經濟復蘇的既有路徑,全球經濟增速將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展望2020年,經濟疲軟和通縮壓力仍將主導全球貨幣政策走勢,整體利率環境易松難緊:對于發達經濟體,要想通過繼續降低本已處在歷史低位的名義利率水平來維持較低的真實利率,并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將有賴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的協同;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貿易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長期化的背景下,2020年新興市場貨幣或將遭遇階段性、結構性的風險沖擊,而美元指數相對堅挺也抑制了新興市場貨幣政策的增量寬松空間。作為少有的具有寬松空間但尚未全面降息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在結構性通脹環境中將保持貨幣政策定力,兼顧“穩健性”與“靈活度”。從貨幣政策對于投資的影響看,在全球貨幣政策延續寬松的環境下,新的挑戰與風險將漸次降臨,幣值穩定的經濟體的投資級債券和分紅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有望獲得青睞。 全球貨幣政策將延續寬松 經濟疲弱和通縮壓力之下,全球利率環境易松難緊 美聯儲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后,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整體利率變動方向出現了先分化后收斂的情形。但好景不長,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激化,生硬改變了2017年全球經濟普遍復蘇的既有路徑。2019年,美債利率頻頻倒掛牽動著市場對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美聯儲在內外壓力交織之下明顯“轉鴿”,三次降息配合擴表重啟,帶來了市場預期的超調式反轉。新興市場經濟體則緊隨其后且力度加碼,與發達經濟體的利差再次走闊。從2019年全球貨幣政策整體走向看(見圖1),美聯儲的轉向,引領了全球降息潮,年初至今逾30個主要經濟體開啟了降息閘門。隨著2018年部分貨幣急劇貶值的壓力消退,2019年新興市場貨幣政策被動收緊的局面有所改善,也在全球金融條件寬松的背景下獲得了一絲喘息的空間。即便2019年12月美聯儲暫停了降息,以俄羅斯、土耳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并未停下寬松的腳步。而與此同時,疲弱的經濟表現也令歐、日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一拖再拖。盡管全球貨幣政策的整體轉向部分對沖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利率的長期路徑走平也蘊含著未來政策空間存在被透支的風險。 負利率政策面臨下界約束,彌合產出缺口和防范金融風險當權衡 自2012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討論與實踐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如何突破零利率下限,以便使寬松的貨幣政策能持續刺激通脹和經濟增長。除了提高通貨膨脹目標、實施非傳統貨幣政策外,作為對現金征稅的變通,央行將基準利率調至零以下的“負利率”政策被諸多國家采用。2019年,占全球GDP約24%的經濟體重要利率落入負區間。對常規貨幣理論更大的突破在于,一些銀行開始將政策負利率轉嫁給了零售客戶。從經濟影響看,負利率環境約束了貨幣政策空間,但歷史性的利率低位客觀上也打開了部分經濟體擴張財政的空間。隨著主要央行政策利率軌道沿低位下行,債券市場的負利率將常態化,而收益率超過3%的發達經濟體政府債券占比將長期低于1%(見圖2)。在此情形下,部分發達經濟體(如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的德國)如能果斷主動寬松財政配合貨幣政策,將有望擺脫通縮和經濟繼續失速的威脅。但學理表明,負利率常態化也面臨利率傳導有效性降低、債券市場流動性下降、銀行利潤空間收窄、金融市場分割和動蕩加劇等風險。此外,在現實世界中,負利率在達到下限前是否能起到抑制通縮的效果仍然存疑。未來數年,倘若科技未能取得跨越式突破,伴隨人口老齡化、全球化退潮及女性勞動參與率見頂,全球經濟反彈將缺乏根基。理論上講,通脹率并無下限,但負的名義利率存在邊際效用遞減和下界的明確約束。因此,能否通過繼續降低本已處在歷史低位的名義利率水平來維持較低的真實利率,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學界和市場至今仍難有定論。因此,在非常規貨幣政策和高債務存量常態化的背景下,負利率這柄雙刃劍的正向作用,極大程度上依賴于監管的有效性;同時,公共開支的投向也至關重要,不僅需要滿足刺激當期的總需求,更需著眼于可以提高人力資本、潛在產出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 中國貨幣政策在結構性通脹環境中騰挪政策空間,兼顧“穩健性”與“靈活度” 2019年11月,中國CPI同比增速達4.5%,相較10月再次躍升0.7個百分點。其主要貢獻仍為豬肉價格的沖頂(同比上升110%),帶動CPI同比增長2.64%。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通脹壓力仍存。第一,核心動能豬肉價格仍在高位盤旋。高頻數據顯示,12月初的豬肉價格并未延續11月末的下行趨勢,平均批發價仍盤踞于43元/公斤以上。第二,雖然本輪通脹由“超級豬周期”推動,但仍不可忽視其超預期延續與擴散的風險。11月,蔬菜價格同比上升3.9%,從12月高頻數據看,蔬菜價格仍在繼續攀升(見圖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生產端價格仍保持疲弱。11月,受基數減小的影響,PPI同比微升至-1.4%,但環比下降了-0.1%。在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2020年政策表述中同時提及“宏觀政策要穩”與“微觀政策要活”,并在一貫的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加入了“靈活適度”的新要求。筆者認為,2020年的中國貨幣政策將在方向上保持定力,而在具體力度、節奏和時序上會因勢而動。根據筆者的判斷,當前至2020年年中,中國貨幣政策的總量性工具將保持穩健,定向降準、MLF加碼敘做等結構性工具將躋身政策菜單的前列。2020年下半年,隨著通脹的較快回落,MLF降息空間會隨之擴張,全年LPR的下行空間最高或將達到50bp。 新的挑戰與風險將漸次降臨 寬松力度邊際減弱滋生風險,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陰影難散 雖然美聯儲在轉鴿之后,或將延續寬松立場,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興市場貨幣可以高枕無憂。第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主導近期新興市場貨幣走勢。過去一年來,對于新興市場貨幣波動風險,政策不確定性的短期影響力要高于美聯儲降息(見圖4)。隨著全球貿易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的長期化,2020年新興市場貨幣或將遭遇階段性、結構性風險的沖擊,經濟內生動能和政策空間的差異也將導致幣值表現分化。第二,寬松力度邊際減弱,美元指數下行空間有限。雖然2020年美聯儲仍大概率會維持相對寬松的立場,但短期的降息增量空間不大,維持與今年同樣的降息力度幾乎不可能。此外,基于消費者信心指數仍在高位、勞動力市場相對穩健、美債利率曲線也重回陡峭,2020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大幅降低;但歐元區卻仍受英國“硬脫歐”不確定性的影響,經濟有持續疲軟的可能。二者均會對美元指數形成支撐。筆者的測算表明,2020年新興市場最危險的十大貨幣依次為:委內瑞拉玻利瓦爾、阿根廷比索、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白俄羅斯盧布、越南盾。 負利率常態化帶來投資選擇挑戰,穩定票息或成為新的追逐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整體利率水平處于并將維持在歷史低位的環境中,票面利率/派息率相對較高的低風險資產保持了“債”的屬性。低息/負息債券的總回報源于資本增值,但在超低利率的環境中,凸性作用明顯放大了高久期債券價格對于利率變動的反應幅度,進而呈現出更多的“股”性。對于支出剛性的長期投資者,匹配資產和負債久期固然會引致其對于長期低利率債券的被動需求,但考慮到超長期限低息債券的價值高波動性和持有到期策略的大范圍失效,其資產組合中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仍需要維持相當比重。在此情形下,幣值穩定的經濟體的投資級債券和分紅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有望獲得青睞,其中兼具升值潛力和相對高票息的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2018年,美、日、德、英四國中,分紅率大于3%的股票主要分布于金融行業;而中國股市中,這一比例最高的為可選消費行業(見圖5)。 [詳情]
原標題:2019年收官在即,黃金多頭持續發力,有望錄得九年來最佳年度表現 周二(12月31日)亞市尾盤,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維持高位震蕩之勢,現交投于1522美元附近。 現貨黃金 價格升破1520美元關口,刷新9月26日以來新高1524.23美元,美元走疲為金價提供支撐,不過市場對國際貿易局勢的樂觀情緒可能限制金價上行空間。 今日為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金價有望錄得2010年來最佳年度表現,目前已上漲了約18%,主要受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及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放松銀根的提振。 元旦假期將至,基本面消息極為清淡,不過稍早出爐了向好的中國數據,中國12月官方制造業PMI漲至50.2,好于預期的50.1,符合前值,12月官方非制造業PMI微降至53.5,略不及預期,預期和前值分別為54.2和54.4,一如往常,市場焦點聚集在制造業表現上,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2%,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增長。 美元兌主要貨幣走軟,令以其他幣種持有黃金的成本降低,上周五(12月27日) 美元指數 大跌0.59%,錄得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一(12月30日) 美元指數 盤中一度創7月3日以來新低至96.60,目前仍維持疲態。 荷蘭銀行貴金屬策略師Georgette Boele認為,投資者或許應該等待更好的機會再入場。長期而言,一切因素看起來都是利好黃金的,預計2020年和2021年黃金市場都將走高。但在此之前,金價會先出現回落。 Boele指出,2020年將又是一個黃金表現強勁的年份,并且年初通常是黃金表現比較好的時段。進入新的一年,前兩周金價會上漲,但之后就要小心出現回落,投資者或許應當暫時先等待更好機會到來,再入場。 Boele指出,無論是全球低迷的利率,各國央行的寬松政策等因素,都是利好黃金的,更重要的是預計美元在明后兩年都會表現疲軟。問題在于,在金價的上漲中,投資者或許會涌入太空,市場會因此出現意外的修正,投資者需要先等待健康的回落再入場。 12月31日黃金ETFs數據顯示,截止12月30日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893.25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 技術分析師指出,維持看漲金價立場,從月線圖來看處于系列均線上方,近四個月以來,金價處在看漲楔形內,若金價突破1560美元-1600美元區間,后市將上漲,上行目標依次為1730美元和1900美元,若金價于2020年跌破1445美元支撐位,將向下測試1350美元,然后是1250美元。 匯通財經易匯通軟件顯示,北京時間13:50,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報1522.62美元/盎司,漲0.48%。[詳情]
【前瞻2020】決戰美元:唱衰聲一片,最準預言家卻發出不同聲音 來源:金十數據 華爾街美元指數預期驚現巨大分歧,上至100下至80,是否注定寬幅震蕩?今年行情必看美國大選,歷史是否真能彰顯未來? 準確預測美元走勢對于交易員判斷其他主要貨幣、原油、黃金、債券等各類資產的前景至關重要。 貨幣的走勢通常由國家間經濟基本面差異、資金利率差異、跨境資本流動等多重因素綜合決定,所以美元2020年是強是弱歸根到底取決于美國經濟、財政、貨幣政策情況、非美貨幣走勢以及全球資金避險需求等因素的綜合力量。 從目前的情況看,綜合各方分析后發現,市場對于美元前景的預期相互矛盾,相當復雜。 華爾街共識:2020年美元兌絕大部分G10貨幣下跌 當前市場對于今年美元走勢的共識是:前景黯淡,預測美元兌大部分G10貨幣都會在2020年有所走軟,如下圖所示。另外,CFTC數據顯示,截止12月底,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型投機者自2018年6月以來首次轉變為美元凈空頭。 唱空甚至已經開始做空美元的投行不在少數: 大家的觀點為何一邊倒呢? 首先,我們回顧一下美元在2019年前三個季度保持上漲的原因: 1、特朗普總統太能虐:其對外貿易政策導致全球貿易低迷、投資者避險情緒高漲;對內政策促使美國企業資金回流。 2、對手太弱:持續近四年的“脫歐”談判令英鎊年中大幅走低、德國經濟瀕臨衰退導致歐元持續承壓、與國際貿易形勢緊密掛鉤的澳元與紐元屢屢受挫。 3、全球央媽步伐太一致:寬松大潮間接推高美元。 而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一切似乎開始轉向: 1、特朗普主導的國際貿易局勢有所好轉、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大幅降低,投資者風險偏好走強,轉投大宗商品期貨和股匯資產。 2、對手開始翻身:英國無協議“脫歐”風險逐漸降低,歐洲經濟有望受益,歐元、英鎊進入上升通道;日本央行寬松受限,日元被動升值;部分新興市場回暖,“追逐收益”支撐部分新興貨幣走強。 3、美聯儲明確貨幣政策立場:雖暫停降息,但加息門檻高,還不停擴表。 4、2020年新增風險——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特朗普為給大選助力想要弱勢美元,因美元走軟有利于出口走強,對標普500指數的助推更是立竿見影。另外,交易員認為如果民主黨反商政策候選人聲望上揚,美元可能貶值更多。 于是,美元開始面臨沉重壓力,第四季度美元指數下跌2.6%,僅12月就下跌1.5%,尋求避險的資本大量外流。因此,大多數投行預測2020年美元較高的收益及避險貨幣的地位將難以持續,單邊優勢將無以為繼。 匯市最準預言家們:市場過分看跌美元 但我們都知道,市場上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因為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外匯市場里號稱“預測最準確”的人并不認同上述觀點。 綜合下來,這些投行仍看好美元的理由包括: 1、雖然美聯儲本身表示會在2020全年按兵不動,但由于其他央行可能會比美聯儲還要寬松,因此美元很可能再次走強。 2、只要其他經濟體無法在2020年實現實質性的經濟反彈,主要貨幣如歐元等無法大幅上漲,那美元將很可能走強。 3、所有看跌美元的觀點都要考慮一個“意外”:如果出現意外的地緣政治事件再次沖擊市場,例如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英國“硬”脫歐或意大利政治風險尖銳化等,交易員會再次尋求將美元作為保值工具。 最樂觀的布朗兄弟哈里曼全球外匯策略主管WinThin甚至認為,2020年美元將向100大關發起沖擊。 美元就是在這種相互矛盾的預測中進入2020年的,對于許多投行而言,他們只是沒想到,“意外”來得那么快。2020年開年后第三天,中東形勢突然告急,美國承認空中打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造成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重要將領死亡。隨著事件不斷升級發酵,美元的避險屬性開始再次發揮作用。 于是,當我們真正進入2020年后,那些預測美元將繼續下行的理由會不會被推翻?目前來看,華爾街的看空和看多力量難分勝負。 剖析2020年影響美元的因素 不過,投行預測向來以不靠譜著稱,就著各種利多利空因素,我們不妨自己來好好剖析,以窺美元今年的命運。 ——從利多的方面看 第一,眼下美國經濟僅是增速放緩,“衰退”一說仍待求證。 經濟學家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增長2%左右,歐洲經濟將增長約1%,美國經濟仍將引領西方世界,而且美元走強更多與全球經濟疲軟有關。況且,美聯儲去年接連降息的舉措更是意在支持美國經濟增長。根據“強經濟、強貨幣”的邏輯,若后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良好,美元指數在震蕩調整之后仍有走強可能。 第二,雖然美聯儲已接受宏觀風險已經下降的觀點,將停止降息,但G10國似乎沒有收緊政策的計劃。 這就鎖定了美元兌主要貨幣近100-150個基點的收益率優勢。 第三,如果全球宏觀因素確實出現好轉,這種利差優勢將會吸引追求回報最大化的投資者繼續投資美國資產。 相反,如果情況沒有好轉,出于對避險需求的考慮,美元無與倫比的流動性需求很可能重新推動美元上漲。這一點已經在市場近日對美伊沖突的反應中得到體現。另外,如果油市因為中東地緣風險大漲,會推升美國通脹,給美聯儲帶來加息壓力,讓美元重新獲得來自央行的動力。 第四,全球經貿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雖說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第一階段的貿易磋商已經可以期待樂觀成果,但第二階段的談判才會觸碰真正棘手的問題且仍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英國和歐盟在年底前仍無法達成協議脫歐的可能性,料將提振市場對美元的避險需求,助力美元在今年中期恢復強勢。 第五,全球負利率也是推高美元指數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歐元區很多債券已經進入負利率,美國/歐元區的收益率利率在不斷擴大。美國/德國10年國債收益率利差目前為230個基點左右,遠高于過去10年109個基點的平均值。美/歐的收益率擴大也對美元有升值的推動力。 ——從利空方面看 第一,美國的債務增速已經超出了經濟增速。 美國債務鐘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7日午間,美國國債總額升至23.16萬億美元,且每一秒都在創歷史新高。每年的利息幾乎完全抵消掉了美國的GDP增量。 這意味著,如果只靠生產積累,美國的財富將不會增長。若非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儲備貨幣,美國政府恐怕早已破產。如果不止住債務增長勢頭,美國債務違約或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二,在特朗普的壓力下,美聯儲加息渺茫,而且將不得不繼續通過量化寬松(QE)來對沖潛在的債務危機同時支撐美國的牛市。 這暗示美元的長期走勢或面臨巨大下行風險。 第三,技術面顯示美元正處于長期看跌的開端,美指甚至有跌向80的可能。 從艾略特波浪來看,美指似乎正處于長期下行趨勢的開端,11月初的低點預示著推動浪((1))的結束。美元指數下方第一個目標看向94-95甚至更下方,長期來看,若美指跌破92.23則可能會進一步跌向80-85。 最后,2020年行情必看美國大選。 如前文所述,許多投行認為這次選舉將利空美元,但細究下來發現,其實大選對美元的影響將會很復雜。 首先,投資者在權衡候選人名單時,往往更傾向于產生焦慮情緒。而且,隨著大選臨近,圍繞大選的新聞以及美國經濟政策可能發生的巨大變化,可能會引發市場動蕩,美股的波動可能加劇。 這些不確定性可以說會打壓美元,但同時也可能利于美元獲得避險需求的支撐而走強。 其次,如果選舉過程中,有跡象顯示特朗普總統將再次當選(大概率),交易員們會認為不再面臨選舉羈絆的特朗普可能對貿易伙伴采取更強硬的立場。 此前特朗普曾警告,在第二個任期內談判達成的協議會“糟糕得多”。而從他的政治對手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等關于貿易的言論來看,如果民主黨有望贏得總統選舉,也不大可能采取更溫和的方式。由大選引發的貿易擔憂,應該會利好美元走強,正如2019年前三個季度美元走強的大背景一樣。 然而,正如美國知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 LLC)指出,若大選最終由民主黨的伊麗莎白·沃倫和現任總統特朗普對決,則可能終結美元多年來的上漲走勢。原因包括: 1、沃倫和特朗普都是弱美元推崇者; 2、沃倫對決特朗普,可能引發“一場誰承諾更多龐大支出的競賽”,這可能進一步擴大美國的赤字,從而在短期內削弱美元。 所以,美國大選這件事究竟利多還是利空美元,不能一概而論。而歷史給我們的昭示是:大選年美元漲! 統計顯示,在1950年至今的17輪總統大選期間,大選年的美元表現強于非大選年,平均上漲3.62%。主要邏輯是,在任總統傾向于推出利好經濟增長的政策相關。 就大選年的季度表現來看,不確定性會明顯干擾市場,風險資產通常先弱后強,美股在三季度表現明顯弱于四季度的表現,而美元則相反:9-10月沖刺期平均上漲1.96%,11-12月結束期則平均下跌0.21%。 總結 綜上所述,各家投行都已經把美元的利多利空因素列舉了一遍,整體來看,利多的因素依然多于利空。想要美元真正轉向,必須確認美國經濟動力明顯弱于全球且全球政經局勢有明顯好轉。 雖然這兩方面都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華爾街目前普遍看空美元,技術面亦暗示美元下跌,唯有少數頂尖投行繼續看多。誰對誰錯,要等到年末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之后才能定奪。 接下來,美伊最新沖突可能會改變部分投行的立場。可以預見的是,選舉年美元的波動性會很大,歷史經驗則昭示美元第三季度上漲的概率與幅度都可能比較大。 總而言之,2020年是決策者、選民和投資者都要面臨重要抉擇的一年,投資者要面臨許多政治因素的干擾。今年的整個大背景是,經濟增長很可能會低于前幾年。投資者在評估收益時切勿貪心,必須在外匯市場上保持靈活、保持警惕。最重要的是,切勿重倉押注,這樣才能在變化多端的金融市場中隨時因應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詳情]
政策靈活適度,市場整體趨穩——2019年貨幣市場回顧與展望 來源:中國貨幣市場 內容提要 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復雜多變,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松緊適度,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2019年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穩字當先 2019年,人民銀行保持貨幣政策松緊適度,更加靈活地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投放,加強逆周期調節,維護市場穩定。 具體來看,1月,兩次全面降準為銀行體系補充流動性,使市場平穩度過季度繳稅和春節關鍵時點。5月底,通過定向降準、重啟28天逆回購投放、增加再貼現和常備借貸便利(簡稱“SLF”)額度、超額續作中期借貸便利(簡稱“MLF”)等手段向市場投放流動性,緩解部分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趨緊情況,有效化解潛在風險。8月,宣布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簡稱“LPR”)形成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同時提升了MLF利率的基準地位。9月,再次公布全面降準,體現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摩擦升級背景下,逆周期調節的操作特點。11月到12月,下調MLF、公開市場逆回購等政策利率,進一步引導社會融資成本降低。此外,人民銀行全年持續采用“削峰填谷”的操作手段,精準投放,平抑市場波動。 截至2019年12月13日,人民銀行累計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投放6.72萬億元,到期7.56萬億元;MLF投放3.39萬億元,到期4.67萬億元;定向中期借貸便利(簡稱“TMLF”)投放8226億元;中央國庫現金投放3900億元,到期4400億元;累計實現凈回籠1.35萬億元。 與此同時,全年人民銀行分別實施5次定向降準和3次全面降準,累計釋放資金約2.7萬億元。通過靈活運用上述貨幣政策工具,全年銀行體系流動性維持合理充裕,貨幣市場平穩運行。 2019年貨幣市場:量增價跌、結構改善 (一)市場穩步發展,深度廣度提升 1.2019年貨幣市場交易量持續穩步增長。 截至12月13日,貨幣市場累計成交92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 其中,信用拆借累計成交14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質押式回購累計成交771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買斷式回購累計成交約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4%。信用拆借日均成交量6124億元,質押式回購日均成交量3.2萬億元,買斷式回購日均成交量386億元。 交易量的穩步增長意味著貨幣市場活躍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交易期限結構以短期為主。 整體來看,貨幣市場延續了交易期限短期化特點,2019年前11個月,同業拆借市場7天以內期限成交量占比約為98%;質押式回購7天以內期限成交量占比約為95%。 雖然貨幣市場交易以7天以內短期交易為主,但在月末季末時點,也會出現長期限交易成交量占比升高情況。 3.參與主體進一步增加。 2019年本幣市場參與機構已達3萬余家,拆借市場參與機構也已達近2200家。隨著越來越多的機構參與到銀行間市場中來,銀行間市場的廣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利率中樞下行,波動幅度加大 1.資金利率中樞較2018年有所下行。 截至2019年12月13日,全市場隔夜和7天品種回購加權平均價格分別為2.26%和2.67%,較2018年下行27BP和35BP。 在資金供給增加、商業銀行信貸疲弱和同業投資減少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全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利率低位運行。與此同時,資金利率存在時點波動,呈現月初時點下降,月末、季末、繳稅時點升高特點。 從全年高點來看,2月下旬,繳稅疊加公開市場集中到期,資金利率明顯上行;3月下旬,在季末因素影響下,資金利率再度上行;4月中旬,經濟數據向好,貨幣政策偏謹慎,季度繳稅規模較大,資金面偏緊,資金利率升高;5月下旬,同業剛兌被打破,資金利率迅速上行,達年內高點。 從全年低點來看,1月,人民銀行公布降準,資金利率低位運行;6月,為緩解市場緊張情緒,人民銀行通過下調符合條件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重啟28天逆回購投放、增加再貼現和SLF額度、超額續作MLF等手段向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資金利率一路下行,隔夜品種回購加權利率一度下行至1%以下,達年內低點。 2.全年利率寬幅震蕩,波動加大,期限利差上升。 2019年,貨幣市場利率整體呈現寬幅震蕩走勢,波動加大(尤其是隔夜品種)。此外,資金利率期限利差整體上升,且利差波動加大。 這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隔夜品種成交量明顯大于7天,交易更活躍,且在新交易方式推廣和普遍應用的助推下,隔夜利率能夠更加敏感地反應市場供需情況,在寬松時點,快速下行,在緊張時點,亦快速上行,波動性加大;另一方面,在全年流動性環境較為寬松的背景下,寬松時點隔夜利率下行較快,下行幅度明顯大于7天品種,期限利差上升。 3.流動性分層從凸顯到改善。 2019年5月,非銀機構以及部分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信用債融資成本陡然上升,流動性分層現象再度凸顯。在人民銀行大力指導下,流動性分層情況得到改善。截至2019年12月13日,隔夜和7天品種全市場加權價格與存款類金融機構加權價格平均利差分別為6BP和12BP,較2018年分別下降2BP和18BP。 與此同時,2019年月末時點全市場和存款類金融機構利差波動明顯小于2018年。這說明非銀機構跨月、跨季難的情況得到明顯緩解。這一方面得益于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以及監管指標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得益于2019年穩健貨幣政策下銀行間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2020年貨幣市場展望 (一)國內外環境復雜多變,機遇與挑戰并存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加大:歐元區預計經濟持續疲軟,負利率水平進一步下調,龍頭德國的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日本經濟增長波動性加大,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美國經濟相對穩健,但投資、出口等方面偏弱,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美聯儲或重啟量化寬松政策等將成為影響市場走勢發展的不穩定因素。 從國內看,2020年我國經濟環境也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還面臨風險挑戰;同時更應該看到,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內經濟運行平穩,經濟增長保持韌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就業結構和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物價形勢總體可控,消費物價面臨短期上升壓力,但總供求基本平衡;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 (二)貨幣政策靈活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對貨幣政策的表述由前期的“松緊適度”調整為“靈活適度”,這預示著人民銀行在總量上將適度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靈活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貨幣政策工具,穩定市場預期,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同時,在結構上政策將繼續堅持精準滴灌,一方面關注市場流動性供求變化,引導優化流動性結構,另一方面支持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對重點經濟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預計2020年人民銀行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較大,特別是在專項債發行較為集中的上半年,不排除會配合采用結構性降準措施,引導中長期流動性注入市場,確保專項債順利發行。 (三)利率中樞小幅緩降,資金面時點波動 穩健的貨幣政策將帶來穩定且相對低位的資金價格,2020年,預計貨幣市場資金面將延續均衡略偏寬松的整體態勢、利率中樞將小幅緩降。 此外,繳準、繳稅及債券發行等時點性、季節性因素,也將會對貨幣市場短期資金面產生區間震蕩、時點波動的影響。從央行使用貨幣政策工具的角度看,MLF到期疊加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等將造成時點緊張;從政府存款變動角度看,集中繳稅、財政支出、地方債發行等因素或對市場資金面產生臨時性影響;從節日角度來看,2020年春節及國慶等假期,銀行體系基礎貨幣流出壓力將加大。 (四)交易活躍度穩步提高,市場重要性提升 隨著金融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銀行間貨幣市場參與機構的數量將會增加;iDeal、X-Repo等業務工具的創新和交易品種的拓展運用,將進一步便利市場交易;新一代本幣交易平臺的部署上線,將會提升交易雙方的交易效率。可以預見,2020年貨幣市場的交易量和活躍度將會穩步提升。 與此同時,2020年利率“兩軌合一軌”將得到持續推進,隨著LPR形成機制的改革完善和推動運用,可以預見貨幣市場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等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興國,華夏銀行首席財務官,兼計劃財務部總經理[詳情]
【前瞻2020】市場最焦點:大佬們都在關心這些問題 來源:金十數據 想知道2020年國際資金的動向?投行們最關注的的這些問題和資產你都了解了多少? 許多國際投行和機構在2019年結束前就對2020年的經濟基本面以及各類資產做出了展望,但是我們大部分時候看到的只是單一機構的觀點,雖然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相比之下,找出眾多投行和機構策略中的共識和分歧,更有利于投資者了解2020年全球主流資金的動向。 本文分為兩個部分來分析2020年投行和機構的共識與分歧,分別是2020年投行們最關心的宏觀基本面,以及投行們在2020年最看好或者看衰的資產。下面就進入正題: 【2020年投行/機構最關心的問題】 012020年全球經濟前景樂觀 但隱患猶存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明顯下滑,但在第四季度已經出現了些許好轉跡象。對于2020年全球經濟表現,國際投行存在一個比較明顯的共識——2020年全球經濟企穩乃至回暖的確定性很高。 2020年,IMF將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設定為3.4%。其中,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計放緩至1.7%;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率則從2019年的3.9%升至2020年的4.6%。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部分投行和機構對2020年經濟的具體觀點: IMF: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會慢慢有所上升。發達經濟體的下行風險加大,而新興經濟體會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摩根大通:隨著地緣政治風險的減緩和央行政策的放寬,該投行對2020年全球經濟反彈保持信心。 摩根士丹利:目前對全球經濟的擔憂已經得到緩解。 瑞信資管:全球經濟透露出企穩向上的跡象,將在2020年初反彈。目前,全球制造業PMI新增訂單觸底回升,半導體價格、信貸指標等出現同比增長。 貝萊德:全球經濟增長將迎來拐點,在未來6至12個月內企穩并逐步回升。 然而,盡管投行的預期普遍比較樂觀,但風險卻依然存在。國際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猶存,英國脫歐也依然存在變數,這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影響,因此,2020年全球經濟并非全面復蘇,這意味著經濟預期很可能再次向下,投資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 02美聯儲2020年難再降息 重點關注這一動向 2019年,全球大部分央行都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2020年,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將進入觀察期,三次降息后,美聯儲的降息空間已所剩不多。除非出現影響美國經濟前景的重大負面因素,否則美聯儲將一直維持當前的利率水平不變。高盛集團、花旗集團、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都預期美聯儲將按兵不動。 高盛:美聯儲官員們似乎已經就貨幣政策維持當前狀態達成了共識。2020年唯一值得注意的變化是美聯儲框架評估的結束,美聯儲預計將通脹目標定在2%上方。 美銀美林:G7國家利率普遍低于2%,央行資產負債表仍過于膨脹,這些央行可用的工具已經不多了,因此它們會更加謹慎降息。 花旗:未來美國與貿易伙伴的談判進展以及美國制造業的改善程度將直接影響美聯儲在2020年的政策寬松程度。 摩根士丹利:美聯儲2020年將按兵不動,但未來還會有更多寬松舉措,到2020年3月份,全球加權平均政策利率將觸及7年來的最低點。 盡管發達國家央行基本上已經沒有什么降息空間,但是2020年新興市場可能會繼續降息,但多數央行將保持平靜,貨幣政策變動的空間不大,一些經濟體可能會更多地采用財政政策來提振經濟,比如歐盟。 03遺留風險——貿易局勢將如何發展 在2019年,貿易局勢始終是影響黃金、股市等重要資產的一大不穩定因素,雖然在2019年的最后幾個月,貿易緊張局勢出現了明顯的緩和,但這一不確定因素并未消失,2020年,它依然是投資者需要謹慎對待的一大風險因素。 金十整理了多家投行和機構的觀點,國際投行對2020年貿易局勢的預期存在明顯分歧。 高盛、瑞信資管、瑞銀財富管理、羅素投資、貝萊德均表示2020年貿易緊張局勢繼續得到緩和;但盛寶銀行和花旗私人銀行則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在2020年將加劇。德意志銀行、先鋒VANGUARD以及富達國際則持模糊態度,它們覺得國際貿易形勢不明朗,貿易不確定性繼續影響著企業的資本支出決策。 這也給廣大普通投資者提了個醒,雖然目前的情況比較樂觀,但世事難料,投資者在資產配置是依然要將這一風險考慮在內。 042020年最大的風險——美國大選 除了貿易局勢和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外,2020年還有更大的風險——美國大選。摩根大通等機構指出了2020年美國大選存在的一些風險點: 摩根大通:美國大選是2020年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如果沃倫贏得民主黨提名就更是如此。 瑞銀財富管理: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股的波動性會加劇,科技、能源、金融板塊可能出現大幅波動。 匯盛金融:特朗普如果連任,很有可能持續助力美國的經濟增長。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在2020年美國大選中,特朗普的勝利可能將使華爾街投資者“松一口氣”。 美銀美林:大選結束后貿易局勢可能會再次升級。 這些國際機構認為,美國大選將構成2020年地緣政治風險的核心之一,投資者要特別警惕美國大選進程對全球資本流動、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的干擾。 05債務泡沫或繼續膨脹 債務“定時炸彈”高懸 最后需要關注的是全球債務泡沫。2019年全球債務總額將創下225萬億美元的紀錄新高,這一數字較上一年度增加37萬億,且為全球年度經濟產值的3倍之多。 對于不斷膨脹的債務泡沫,一些投行和機構也發出警告: IMF:隨著債務膨脹,政府、企業和家庭在下一次利率迅速上升時將“變得脆弱”。 美國銀行:最有可能引發美國經濟在2020年代下滑的催化劑將是當前債市的泡沫消退。全球國債收益率剛脫離紀錄低點,依舊有逾11萬億美元債券的收益率為負。 瑞銀策略師:2020年對于信貸市場而言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到年底,投資級信貸利差將擴大35個基點至145個基點,高收益債券利差將擴大175個基點至550個基點。 穆迪:2020年全球主權債務前景比較悲觀,該機構指出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和前沿市場主權國家都沒有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日前的演講中表示,我們正在經濟第四次全球債務浪潮。前三次都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而且都以危機告終。分別為19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1990年代的亞洲債務危機和2007-2009年的全球債務危機。 而第四輪債務浪潮不同,這次主要發生在發達經濟體,比如美國、歐元區還有日本,這些國家都掌握著全球儲備貨幣的發行權,一旦危機爆發,可能比前三次的破壞力更大。 【2020年投行和機構最看好or看衰的資產】 了解了國際投行和機構對基本面的展望后,下面就來看看他們對各大資產的預期。 0117家投行共同看好黃金 有5大理由 首先,我們來看看投行們對于交易者最關心的黃金存在哪些共識和分歧。金十整理了26家投行和機構對于黃金的觀點,其中有17家投行表示看多黃金,5家投行看空,還有4家持中立態度。 從這些投行的展望來看,看漲者對2020年金價的預期在1450-1600之間,大多投行都看到1600這一整數關口,也有極少數極度樂觀者看到了2000美元/盎司,比如盛寶銀行。 他們看漲黃金的理由可以歸納為以下5點: 1)各大央行將在2020年繼續實行寬松貨幣政策; 2)貿易局勢不確定性猶存,緊張局勢可能在2020年持續; 3)全球仍存在大量負利率債券; 4)地緣政治陰霾,再加上英國脫歐還有美國大選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5)各國央行2020年可能會繼續大量購買黃金。 而少數看空黃金的投行認為,美國經濟前景更加樂觀、美聯儲暫停降息以及2020年全球經濟復蘇都將抑制金價上漲。 02最值得關注的趨勢——美元貶值 2019年,美元指數呈現穩步攀升態勢。美國經濟數據強勁、海外經濟體活動疲軟、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這些是美元能夠保持強勢的主要因素。 隨著貿易緊張局勢緩和,去年第四季度美元指數已經自高點明顯回落。進入2020年,投行對美元的預期普遍轉向看跌。以下就是部分投行的觀點: 2020年美元之所以不被大部分投行看好,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1)美國以外其他經濟體的增速將回升,美國經濟的相對優勢將消失; 2)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出現實質性緩解; 3)2020年美國迎來大選,美聯儲在此之前難以進行加息; 4)美聯儲繼續擴大資產負債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幾個因素都存在不確定性,比如貿易局勢和美國大選,不排除它們會朝著利好美元的方向發展。 03歐元將在2020年大放異彩? 在美元不被看好的時候,越來越多的投行和機構卻看好歐元的表現。在2019年,歐元區經濟增長疲軟,特別是德國經濟還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這令歐元在過去一年承壓下行。 進入2020年后,投行對歐元前景感到樂觀。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元區經濟增長有望回升,這給歐元提供了反彈動能。以下是部分投行對2020年歐元前景的看法: 可以看到,投行們看好2020年歐元前景主要是因為歐元區經濟增長出現回升跡象。歐元區經濟的回暖,可能會導致歐元區主權債務,特別是德國國債收益率的上升,這將支撐歐元上漲。 此外,歐央行行長拉加德上任后將重點放在了推進財政刺激上面,以應對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問題,這樣一來市場就會降低對歐央行降息的預期,有利于歐元上漲。 04一眾投行積極看漲美股 但漲勢大幅放緩 2019年美股的表現有目共睹,這讓許多華爾街投行大感意外。2020年,大部分投行預期美股將繼續上漲,但他們也表示,不要再指望美股會有2019年的表現。下面是投行對美股的預期: 可以看到,大部分投行對美股的預期都是看漲。目前標普500指數在3200點左右,許多投行和機構的預期都在這個數值上方。 從投行的預期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投行么預期美股的漲勢將大幅放緩,最樂觀的預期也只是12%不到的漲幅,相比2019年的漲幅,確實有點小巫見大巫。 05新興市場成為投行眼中的香餑餑 2019年,新興市場股市的表現不及發達國家股市,但是許多業內機構認為,2020年新興市場股市的收益將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股市。 瑞信:亞洲股市2020年將迎來周期性反彈,在亞太股市中,該投行尤其看好中國股市,它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瑞銀:2020年戰術性看好亞洲股市,但不包括日本股市。該投行也對中國股市青睞有加,它認為互聯網和5G概念股將有不錯的表現。 高盛:新興市場股市將在2020年實現不錯的正回報。 貝萊德:看好日本和新興市場的表現,這兩個市場都將會成為全球復蘇的受益者,而日本企業將從全球制造業復蘇和國內財政刺激中受益。 投行們如此看好新興市場在2020年的表現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全球央行放松貨幣政策以及亞洲經濟即將觸底均為亞洲股市上漲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環境;其次是盈利前景和風險情緒改善;最后是持續貨幣寬松、低油價、美國和歐元區在未來一年內較好的增長環境會使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加快。 【總結】 從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進入2020年后,黃金依然是大多數投行都看好的資產,因為全球經濟復蘇還十分脆弱,風險依然存在。在2019年備受青睞的美元遭受了冷落,新興市場卻成了許多投行眼中的新寵,這意味著2020年國際資金可能從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流向新興市場。 對于廣大普通投資者來說,從這些專業機構的共識和分歧中,或許可以大概了解到2020年國際資金的洪流將何去何從。[詳情]
原標題:美元走疲金價站穩1520,小摩并不看好2020年前景,短線警惕見頂信號 周四(1月2日)亞市尾盤,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交投于1520美元附近。 美元走軟提振金價在2020年第一個交易日微幅走升,周二(12月31日)金價升至三個月高位1525.38美元/盎司,2019年全年上漲約19%。 美元在新年伊始承壓下行,因隨著國際貿易進展局勢的好轉,全球經濟增長有望受到提振,美國經濟恐怕難以再度跑贏其他地區。美元走軟令以美元計價的諸如黃金等商品價格更具吸引力。 分析人士表示,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貿易緊張局勢的拖累,不少經濟學家預計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將從2018年的2.9%放緩至2.2%左右,回落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年均增速水平。鑒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企業投資持續疲軟以及個人消費開支可能放緩,2020年美國經濟可能繼續下行而非反彈。面對2020年總統選舉,特朗普政府和美聯儲將力求實現美國經濟“軟著陸”而避免陷入衰退。 2020年的第一天,央行發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禮包,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降準符合預期,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尤其是降低小微、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在市場流動性提升的背景下,金價有望繼續走升。 不過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Hannah Anderson表示,黃金價格一直在上漲,因投資者正涌向避險性的資產類別。考慮到經濟走弱時黃金表現通常好壞參半,投資者還是有可能會對2020年黃金表現感到失望的。預計到2020年,通脹可能不如預期那樣表現強勁,故黃金也不一定會表現良好。 數據顯示,在2019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新增37788盎司的黃金持倉,價值規模相當于5730萬美元;2019年全年凈買入黃金量達1040萬盎司,總持倉同比增長15%至8140萬盎司,為2019年11月1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 1月1日黃金ETFs數據顯示,截止12月31日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893.25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 日線圖顯示,金價在上個交易日錄得流星線,RSI指標處于超賣,投資者們需警惕短線上漲動能衰竭,存在回踩千五關口的風險,不過目前仍交投于系列均線組合上方,只要成功收于1526美元上方,后市仍存繼續上攻可能。 匯通財經易匯通軟件顯示,北京時間14:09,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報1520.51美元/盎司,漲0.2%。[詳情]
作者 | 程實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來源 |《中國外匯》2020年第1期 要點 盡管全球貨幣政策的整體轉向部分對沖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利率的長期路徑走平也蘊含著未來政策空間存在被透支的風險。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2019年,盡管全球貨幣政策和金融條件普遍寬松,但貿易摩擦一波三折和地緣政治風險激化,改變了經濟復蘇的既有路徑,全球經濟增速將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展望2020年,經濟疲軟和通縮壓力仍將主導全球貨幣政策走勢,整體利率環境易松難緊:對于發達經濟體,要想通過繼續降低本已處在歷史低位的名義利率水平來維持較低的真實利率,并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將有賴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的協同;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貿易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長期化的背景下,2020年新興市場貨幣或將遭遇階段性、結構性的風險沖擊,而美元指數相對堅挺也抑制了新興市場貨幣政策的增量寬松空間。作為少有的具有寬松空間但尚未全面降息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在結構性通脹環境中將保持貨幣政策定力,兼顧“穩健性”與“靈活度”。從貨幣政策對于投資的影響看,在全球貨幣政策延續寬松的環境下,新的挑戰與風險將漸次降臨,幣值穩定的經濟體的投資級債券和分紅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有望獲得青睞。 全球貨幣政策將延續寬松 經濟疲弱和通縮壓力之下,全球利率環境易松難緊 美聯儲2015年12月首次加息后,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的整體利率變動方向出現了先分化后收斂的情形。但好景不長,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激化,生硬改變了2017年全球經濟普遍復蘇的既有路徑。2019年,美債利率頻頻倒掛牽動著市場對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美聯儲在內外壓力交織之下明顯“轉鴿”,三次降息配合擴表重啟,帶來了市場預期的超調式反轉。新興市場經濟體則緊隨其后且力度加碼,與發達經濟體的利差再次走闊。從2019年全球貨幣政策整體走向看(見圖1),美聯儲的轉向,引領了全球降息潮,年初至今逾30個主要經濟體開啟了降息閘門。隨著2018年部分貨幣急劇貶值的壓力消退,2019年新興市場貨幣政策被動收緊的局面有所改善,也在全球金融條件寬松的背景下獲得了一絲喘息的空間。即便2019年12月美聯儲暫停了降息,以俄羅斯、土耳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并未停下寬松的腳步。而與此同時,疲弱的經濟表現也令歐、日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一拖再拖。盡管全球貨幣政策的整體轉向部分對沖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等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但利率的長期路徑走平也蘊含著未來政策空間存在被透支的風險。 負利率政策面臨下界約束,彌合產出缺口和防范金融風險當權衡 自2012年以來,全球主要央行討論與實踐的核心議題之一就是如何突破零利率下限,以便使寬松的貨幣政策能持續刺激通脹和經濟增長。除了提高通貨膨脹目標、實施非傳統貨幣政策外,作為對現金征稅的變通,央行將基準利率調至零以下的“負利率”政策被諸多國家采用。2019年,占全球GDP約24%的經濟體重要利率落入負區間。對常規貨幣理論更大的突破在于,一些銀行開始將政策負利率轉嫁給了零售客戶。從經濟影響看,負利率環境約束了貨幣政策空間,但歷史性的利率低位客觀上也打開了部分經濟體擴張財政的空間。隨著主要央行政策利率軌道沿低位下行,債券市場的負利率將常態化,而收益率超過3%的發達經濟體政府債券占比將長期低于1%(見圖2)。在此情形下,部分發達經濟體(如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的德國)如能果斷主動寬松財政配合貨幣政策,將有望擺脫通縮和經濟繼續失速的威脅。但學理表明,負利率常態化也面臨利率傳導有效性降低、債券市場流動性下降、銀行利潤空間收窄、金融市場分割和動蕩加劇等風險。此外,在現實世界中,負利率在達到下限前是否能起到抑制通縮的效果仍然存疑。未來數年,倘若科技未能取得跨越式突破,伴隨人口老齡化、全球化退潮及女性勞動參與率見頂,全球經濟反彈將缺乏根基。理論上講,通脹率并無下限,但負的名義利率存在邊際效用遞減和下界的明確約束。因此,能否通過繼續降低本已處在歷史低位的名義利率水平來維持較低的真實利率,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學界和市場至今仍難有定論。因此,在非常規貨幣政策和高債務存量常態化的背景下,負利率這柄雙刃劍的正向作用,極大程度上依賴于監管的有效性;同時,公共開支的投向也至關重要,不僅需要滿足刺激當期的總需求,更需著眼于可以提高人力資本、潛在產出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 中國貨幣政策在結構性通脹環境中騰挪政策空間,兼顧“穩健性”與“靈活度” 2019年11月,中國CPI同比增速達4.5%,相較10月再次躍升0.7個百分點。其主要貢獻仍為豬肉價格的沖頂(同比上升110%),帶動CPI同比增長2.64%。筆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通脹壓力仍存。第一,核心動能豬肉價格仍在高位盤旋。高頻數據顯示,12月初的豬肉價格并未延續11月末的下行趨勢,平均批發價仍盤踞于43元/公斤以上。第二,雖然本輪通脹由“超級豬周期”推動,但仍不可忽視其超預期延續與擴散的風險。11月,蔬菜價格同比上升3.9%,從12月高頻數據看,蔬菜價格仍在繼續攀升(見圖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生產端價格仍保持疲弱。11月,受基數減小的影響,PPI同比微升至-1.4%,但環比下降了-0.1%。在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2020年政策表述中同時提及“宏觀政策要穩”與“微觀政策要活”,并在一貫的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加入了“靈活適度”的新要求。筆者認為,2020年的中國貨幣政策將在方向上保持定力,而在具體力度、節奏和時序上會因勢而動。根據筆者的判斷,當前至2020年年中,中國貨幣政策的總量性工具將保持穩健,定向降準、MLF加碼敘做等結構性工具將躋身政策菜單的前列。2020年下半年,隨著通脹的較快回落,MLF降息空間會隨之擴張,全年LPR的下行空間最高或將達到50bp。 新的挑戰與風險將漸次降臨 寬松力度邊際減弱滋生風險,新興市場貨幣貶值陰影難散 雖然美聯儲在轉鴿之后,或將延續寬松立場,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興市場貨幣可以高枕無憂。第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主導近期新興市場貨幣走勢。過去一年來,對于新興市場貨幣波動風險,政策不確定性的短期影響力要高于美聯儲降息(見圖4)。隨著全球貿易博弈和地緣政治沖突的長期化,2020年新興市場貨幣或將遭遇階段性、結構性風險的沖擊,經濟內生動能和政策空間的差異也將導致幣值表現分化。第二,寬松力度邊際減弱,美元指數下行空間有限。雖然2020年美聯儲仍大概率會維持相對寬松的立場,但短期的降息增量空間不大,維持與今年同樣的降息力度幾乎不可能。此外,基于消費者信心指數仍在高位、勞動力市場相對穩健、美債利率曲線也重回陡峭,2020年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大幅降低;但歐元區卻仍受英國“硬脫歐”不確定性的影響,經濟有持續疲軟的可能。二者均會對美元指數形成支撐。筆者的測算表明,2020年新興市場最危險的十大貨幣依次為:委內瑞拉玻利瓦爾、阿根廷比索、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土耳其里拉、南非蘭特、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白俄羅斯盧布、越南盾。 負利率常態化帶來投資選擇挑戰,穩定票息或成為新的追逐 在主要發達經濟體整體利率水平處于并將維持在歷史低位的環境中,票面利率/派息率相對較高的低風險資產保持了“債”的屬性。低息/負息債券的總回報源于資本增值,但在超低利率的環境中,凸性作用明顯放大了高久期債券價格對于利率變動的反應幅度,進而呈現出更多的“股”性。對于支出剛性的長期投資者,匹配資產和負債久期固然會引致其對于長期低利率債券的被動需求,但考慮到超長期限低息債券的價值高波動性和持有到期策略的大范圍失效,其資產組合中能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仍需要維持相當比重。在此情形下,幣值穩定的經濟體的投資級債券和分紅率相對較高的股票有望獲得青睞,其中兼具升值潛力和相對高票息的人民幣債券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2018年,美、日、德、英四國中,分紅率大于3%的股票主要分布于金融行業;而中國股市中,這一比例最高的為可選消費行業(見圖5)。 [詳情]
原標題:2019年收官在即,黃金多頭持續發力,有望錄得九年來最佳年度表現 周二(12月31日)亞市尾盤,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維持高位震蕩之勢,現交投于1522美元附近。 現貨黃金 價格升破1520美元關口,刷新9月26日以來新高1524.23美元,美元走疲為金價提供支撐,不過市場對國際貿易局勢的樂觀情緒可能限制金價上行空間。 今日為2019年最后一個交易日,金價有望錄得2010年來最佳年度表現,目前已上漲了約18%,主要受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及全球主要央行紛紛放松銀根的提振。 元旦假期將至,基本面消息極為清淡,不過稍早出爐了向好的中國數據,中國12月官方制造業PMI漲至50.2,好于預期的50.1,符合前值,12月官方非制造業PMI微降至53.5,略不及預期,預期和前值分別為54.2和54.4,一如往常,市場焦點聚集在制造業表現上,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2%,比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臨界點之上,表明制造業市場需求繼續增長。 美元兌主要貨幣走軟,令以其他幣種持有黃金的成本降低,上周五(12月27日) 美元指數 大跌0.59%,錄得3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一(12月30日) 美元指數 盤中一度創7月3日以來新低至96.60,目前仍維持疲態。 荷蘭銀行貴金屬策略師Georgette Boele認為,投資者或許應該等待更好的機會再入場。長期而言,一切因素看起來都是利好黃金的,預計2020年和2021年黃金市場都將走高。但在此之前,金價會先出現回落。 Boele指出,2020年將又是一個黃金表現強勁的年份,并且年初通常是黃金表現比較好的時段。進入新的一年,前兩周金價會上漲,但之后就要小心出現回落,投資者或許應當暫時先等待更好機會到來,再入場。 Boele指出,無論是全球低迷的利率,各國央行的寬松政策等因素,都是利好黃金的,更重要的是預計美元在明后兩年都會表現疲軟。問題在于,在金價的上漲中,投資者或許會涌入太空,市場會因此出現意外的修正,投資者需要先等待健康的回落再入場。 12月31日黃金ETFs數據顯示,截止12月30日黃金ETF-SPDR Gold Trust的黃金持倉量893.25噸,較上一交易日持平。 技術分析師指出,維持看漲金價立場,從月線圖來看處于系列均線上方,近四個月以來,金價處在看漲楔形內,若金價突破1560美元-1600美元區間,后市將上漲,上行目標依次為1730美元和1900美元,若金價于2020年跌破1445美元支撐位,將向下測試1350美元,然后是1250美元。 匯通財經易匯通軟件顯示,北京時間13:50,國際 現貨黃金 價格報1522.62美元/盎司,漲0.48%。[詳情]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