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成人经典在线视频,亚洲午夜18???毛片在线看,丰韵犹存熟妇成人视频在线观看,啪啪导航

最新新聞

張劼: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
張劼: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美的集團外匯資金管理總監張劼出席并發表演講。 張劼表示:“在中美貿易談判、國內政策、美聯儲加息暫緩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下,資本市場及外匯市場的情緒都較為樂觀。今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強,預計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從市場供需來看,在貿易項下相對均衡的狀態下,近期資本向下的持續凈流入對維持人民幣走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于下半年的走勢,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依然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應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和操作的靈活性?!?/span>[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3月27日 17:16
管濤:人民幣匯率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 就是潤物無聲
管濤:人民幣匯率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 就是潤物無聲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人民幣匯率改革,管濤表示: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梢钥吹饺ツ曩Y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3月27日 15:42
管濤:2019年匯率企穩主要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
管濤:2019年匯率企穩主要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2019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管濤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需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現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邊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可以看到去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3月27日 15:34
管濤:去年的匯率走勢把811匯改以來的走勢復制了一遍
管濤:去年的匯率走勢把811匯改以來的走勢復制了一遍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2018年的匯率走勢,管濤認為: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可以看到去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4蠹铱赡苷J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3月27日 15:27
管濤:當前匯率雙向波動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
管濤:當前匯率雙向波動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人民幣匯率和外匯走勢,管濤認為:“2019年美元走勢仍處于高度不確定的狀態。而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明顯消退,實踐證明,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是可行也是有效的,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國際收支自主平衡。市場主體應該進一步增強風險中性、財務中性的意識,管理和控制好貨幣錯配的敞口及風險?!?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現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邊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可以看到去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4蠹铱赡苷J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暫停鍵,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3月27日 13:35
張劼: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
張劼: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美的集團外匯資金管理總監張劼出席并發表演講。 張劼表示:“在中美貿易談判、國內政策、美聯儲加息暫緩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下,資本市場及外匯市場的情緒都較為樂觀。今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持續走強,預計短期內人民幣仍將偏強,并保持雙向波動態勢。從市場供需來看,在貿易項下相對均衡的狀態下,近期資本向下的持續凈流入對維持人民幣走強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對于下半年的走勢,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依然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應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和操作的靈活性?!?/span>[詳情]

管濤:人民幣匯率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 就是潤物無聲
管濤:人民幣匯率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 就是潤物無聲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人民幣匯率改革,管濤表示: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可以看到去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管濤:2019年匯率企穩主要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
管濤:2019年匯率企穩主要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2019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管濤認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需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邊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梢钥吹饺ツ曩Y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常化。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暫停鍵,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管濤:去年的匯率走勢把811匯改以來的走勢復制了一遍
管濤:去年的匯率走勢把811匯改以來的走勢復制了一遍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2018年的匯率走勢,管濤認為: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梢钥吹饺ツ曩Y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常化。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管濤:當前匯率雙向波動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
管濤:當前匯率雙向波動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

  新浪財經訊,第8屆“人民幣市場展望論壇”于3月27日在上海舉行,邀請國內外的業界專家和資深人士圍繞“2019宏觀經濟展望”、“中國外匯走勢”以及“大類資產配置”等話題展開討論。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出席并發表演講。 關于人民幣匯率和外匯走勢,管濤認為:“2019年美元走勢仍處于高度不確定的狀態。而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明顯消退,實踐證明,當前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是可行也是有效的,有助于匯率調節作用發揮,國際收支自主平衡。市場主體應該進一步增強風險中性、財務中性的意識,管理和控制好貨幣錯配的敞口及風險?!?以下為部分演講內容: 管濤:非常高興參加今天這個活動,跟大家做一個交流。我今天匯報的題目是《不確定環境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F在大家說的最多的是“不確定性是最大的確定性”。那么,不確定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會怎么走?前幾天參加一個路演,有的境外機構問,你認為今年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在怎樣的一個區間?一般對這樣的問題,首先我的水平有限,我從來不猜人民幣匯率在什么區間。另外,做了這么多年,確確實實對具體預測人民幣水平,我始終抱著敬畏的心理。 今天從三個部分給大家做一個匯報。首先,簡單匯報一下去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第二個講講今年以來的市場是怎樣的,大家對今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有自己的解讀。第三部分講講未來會怎么走,會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有哪些。 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一講到去年的匯率走勢,我就想到去年初有專家預測說2018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是6.50-6.70,很多人聽了以后很高興,馬上回去照這個操作。我告訴你,你把2018年復盤的話,從頭錯到尾。4月20日以前,由于美元下跌,人民幣對美元是升值的,到3月底,破了6.30。人民幣最多升了3.9%。4月20日以后,人民幣反彈,疊加國際經濟下行,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下跌,人民幣跌了10%以上,跌破了6.70。如果按照那個操作,年底的時候人民幣跌破6.70,比2016年人民幣在7關口的水平還要低。簡單聽專家的結論,我覺得很多是誤導的,更多的要聽他的邏輯。 實際上我一直秉持這個原則,就是同大家分享匯率問題的政策與市場邏輯。我在2017年11月底的時候參加一個公開活動,談人民幣走勢,我講了在不確定環境下有三種情形。第一種基準情形,人民幣止跌回升打破了人民幣單邊下跌預期,基準情形就是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第二種好的情形,如果說國內經濟繼續企穩,美元繼續走低,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高。第三種情形就是壞的情形,美元重新反彈,人民幣匯率可能振蕩走低。這是我們當時講的三種情形。我們實際上按照剛才我們復盤的2018年人民幣匯率走勢,就是這三種情形交替出現。2017年底的時候,我本人沒有預見到2018中美會爆發貿易沖突。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國經濟下行或者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具體事件,但是我們知道邏輯是什么。經濟下行影響市場預期、影響貨幣政策,這種邏輯下來的。 有人會講,你把所有可能性都說了,說了等于沒說。當時我還講了第二層意思。我做匯率研究,就強調經濟強貨幣強,經濟穩貨幣穩。按照這個邏輯,在市場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雙向振動走勢,由基本面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升值還是震蕩貶值。我不認為人民幣會在一個水平區間波動,那個東西是沒有邏輯的。他只告訴了你一個結論,但是我講出了我的邏輯,應該是基本面的變化,決定人民幣是震蕩走高還是走低。 另外,匯率政策中性是2018年1月9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發布公告的時候說匯率政策回歸中性。我在參加那個會議的時候,沒有匯率政策中性的提法,但是我提了,對于什么叫基本面的好或者壞,這個東西見仁見智,政府沒必要統一大家的預期,因為形成單邊的預期就會形成單邊的市場。 你在復盤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年初人民幣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升破6.3塊,多邊匯率雙邊匯率都升值。6月中旬以后,由于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一路走低,從6月中旬到8月初,人民幣跌了將近6%,實際上也是央行在信守匯率政策中性的情況下,由于市場情緒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匯率的調整。 去年我們爆發了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對人民幣匯率會產生什么影響?我自己建立了一個分析框架,即貿易摩擦影響人民幣匯率有三個渠道。第一個渠道是心理渠道,就是說你要認清楚,你認為人民幣匯率是安全資產還是風險資產?我個人認為人民幣對大部分人來講,是風險資產。貿易摩擦增加了中國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是風險,這種情況下,對人民幣匯率有向下調整的壓力。第二個渠道是貿易渠道,貿易摩擦互相加增關稅,意味著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減少。這是理論上的,不意味著實際發生情況。第三個渠道就是金融渠道,由于互相加征關稅,有可能外商會減少來華投資,可能會到其他的一些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還有中國企業為了規避美國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可能增加海外投資,繞開貿易壁壘,這就意味著金融渠道向下的直接投資流入會減少,這是理論的分析框架。 從金融狀況來看,不論是外匯局統計還是商務部統計,直接投資項下都沒有出現凈流入減少。我們可以看到根據外匯局的統計,國際收支口徑直接投資向下,凈流入是1074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FDI凈流入是2000多億美元,同比增長21%。ODI凈流出同比下降6%。所以我們剛才講的理論上的事情,從數據來看并沒有發生。從商務部的統計我們可以看到,去年非金融部門的實際外商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對中國習慣高速增長來講,個位數的增長,認為可以忽略不計,但是要考慮到同期全球的FDI的流入下降兩位數,我們能夠實現正增長,成績是來之不易的。大家也看到有很多報道,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的增加,有很多企業撤資離開中國。我們假定中方統計數據是可靠的話,那些撤資應該是個案,而不是總體切斷。我們去年對外投資和上一年保持基本持平。我們可以看到,按照剛才的分析框架,不論是貿易渠道還是直接投資渠道,這種理想中或者預期中的負面沖擊都沒有發生。 最后的結果就歸結到心理渠道,而且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數據上找到支持。6月19日小長假回來以后,中國第一個交易日。為什么8月3日是一個節點?8月3日晚上,央行發布通知,恢復對遠期購匯征收20%的外匯風險準備。8月份以前,央行7月初進行口頭干預,并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上漲。但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6%。而且人民幣的匯率指數也跌了5.3%。所以說根據定價公式,就是沒有啟用逆周期因子之前,中間價是由收盤價和籃子貨幣共同決定,但是籃子貨幣美元指數沒什么變化,所以基本上反映了收盤價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期間,人民幣中間價跌了4毛錢,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2毛5分錢,貢獻了63%。這也就是克強總理在9月份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時指出,前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出現一定幅度波動,有人認為這是中國有意為之,這完全不符合實際。 年初的時候,中方宣布暫停使用逆周期因子,同時也宣布匯率政策回歸中性。這種情況下,年初人民幣升值,政府沒有干預,人民幣破了6.30。那時候市場上有一些質疑的聲音,說中國政府不調控的話,人民幣雙邊匯率和多邊匯率同時升值,會打擊中國的出口。大家可以回去看新聞,有很多是批評升值的聲音,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干預。6月中旬以后,人民幣下跌過程,中國政府也沒有干預。一直到8月3日,特別是8月底,宣布在中間價報價機制里重啟逆周期因子。 中間價的定價公式又恢復到由上日收盤價、籃子貨幣匯率、逆周期因子三個因素共同決定。實際情況是8月6-12月28日,美元指數上漲1.2%,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僅下跌了0.5%,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美元指數漲,人民幣美元就應該跌,收盤價又跌了2.9毛錢。人民幣對美元已經破了所謂的重要心理關口,因為7月底,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8.2毛。所以,在9月份的會議上,克強總理說我們不會走貶值刺激出口的老路,中國堅持市場化匯率改革方向不變,不會搞競爭性貶值,還要為匯率穩定創造條件。我們可以看到去年全年的話,美元反彈了4%,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跌了3.3毛,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3毛6分錢。 去年一個重要的特點,人民幣匯率波動明顯加大。我們用了一年時間,把811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復制了一邊遍。升值的時候升到了811會改啟動時的水平,貶值的時候貶到了7附近,跟2016年底一樣,大家又討論要守7還是破7。 同樣一個關口,根據我們自己的觀察,我們認為現在的外匯市場和2015、2016年的外匯市場相比,已經發生很大變化。最近我看易行長,還有潘局長,在兩會記者招待會,還有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上講的,市場對于匯率波動的容忍度承受能力大大增強。我們有兩個指標,一個看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去年我們全年經常項目順差491億美元,比上年減少70%。和GDP的比重是0.4%,按照國際警戒標準,在4%以內都屬于基本合理。這個項目還是屬于基本平衡。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實際上去年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經常項目的平衡能力。然而,市場關心經常項目平衡能力跟經常項目平不平衡沒有關系,而是同市場預期有關。第一季度,人民幣升了3.9%。但是一季度,我們經常項目逆差341億美元,在一季度,我們外匯儲備剔除估值影響,還增加200多億美元。 因為經常項目的數據,國際收支數據是按季發布,第一季度的數據是5月份發布的,實際上這個事情已經事過境遷了。但是大家為什么還關心經常項目的問題呢?主要是因為4月份以后,隨著美元反彈,中美貿易摩擦,人民幣貶值了。在貶值的情況下,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消息。本身這個項目是順差逆差,實際上從供求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大的影響,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人民幣一路下跌的情況下,貶值預期逐漸積累,大家選擇性相信壞的東西。而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經常項目都是順差。去年全年資本項目,逆差302億美元,按照官方說是雙順差。 但是我是把“凈誤差與遺漏”放在這里頭,不過我不討論凈誤差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梢钥吹饺ツ曩Y本項下的凈流出302億,比上年減少20%。同樣到了7附近,在2015、2016年的時候,每一年資本項下的凈流出都是6000多億美元,但是去年只有302億美元。所以我們去年同樣出現了匯率貶值壓力,但并沒有發生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風險。去年外匯儲備,按照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外匯儲備余額減少了672億美元,但是按照外匯局的統計,剔除估值影響以后,外匯儲備還增加了182億美元。為什么去年外匯儲備余額減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元升值了,還有一些資產價格發生變化。比如債券價格下跌、股票價格下跌,賬面上出現了855億美元的損失。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衡量外匯市場壓力的,就是看短期資本流動的情況。2018年,短期資本又恢復了凈流出,1376億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下降1.5%。但是基礎國際收支順差比上年減少32%,這導致我們短期資本的凈流出與基礎國際收支順差之比上升至88%,比2017年60%是略有上升。這意味著我們實際上短期資本流出的壓力與上年相比加大了,但是和2015、2016年相比,2015年是192%,2016年是376%壓力卻明顯減小了。短期資本流動前期匯率貶值、儲備下降的重要原因。短期資本流動很重要的特點,和基本面沒有什么關系,而受到市場情緒的驅動。去年同樣到了7附近,但是并沒有發生短期資本集中流出。 為什么會這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811匯改以后,過去三年,市場已經進行資產負債的調整。811匯改以前,由于人民幣長期單邊升值,那個時候企業和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持有外幣資產,有了外匯都換成人民幣。對外支付都借美元對外支付,所以我們民間的貨幣錯配比較嚴重。到2015年6月底的時候,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是對外凈負債2.37萬美元。但到2018年6月份,由于人民幣由單邊升值轉為下跌,再轉向雙向波動,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和家庭增加的海外資產配置,還有一些企業把一些債務還掉了,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民間的對外凈負債到2018年的6月底,降到1.47萬美元,下降了9039億美元,與GDP之比下降了10.2個百分點。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他配置了海外資產,實現了資產多元化配置的需求。但是我們的企業和家庭,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都變成境外資產、境外資產,這是不可能的。有很多人直接用M2去除,有多大的M2,就有多大的購匯需求,任何國家都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香港美元化程度很高,香港銀行體系里不到一半是外匯存款。美日加發達國家,他們都沒有資本管制,但是他們的居民和機構的海外資產配置也就百分之一二十。所以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下,由于民間部門的貨幣錯配有很大改善,所以人民幣同樣的這輪貶值是811會改造成的恐慌完全不一樣了。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去年我們外匯供求仍然保持基本平衡,有很多人說你外匯供求怎么看?有的人就只用即期結售匯差額,我覺得這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的市場上不但有即期,還有遠期,掉期、貨幣掉期,還有期權交易。有些交易對現貨市場有影響,只用即期交易不能完整反映客戶端的境內外匯供求狀況。我一般用銀行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含期權),來衡量客戶端的境內外供求狀況。2018年這個數是多少呢?逆差是119億美元,全年不到120億美元,一個月不到10億美元,這種情況下供求基本平衡。在7附近,并沒有那么大的壓力。2017年以前的數沒有可比的數據,所以我們用另外一個可比的數,就是用即遠期結售匯差額,去年是338億美元。如果你看即期是逆差560億美元,其中差200多億美元。如果只用即期的話,那么你對這個市場會產生很大的誤判,你以為這個市場失衡狀態很嚴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特別是6-12月份,人民幣下跌期間,我們即遠期結售匯逆差只有506億美元。2015年和2016年貶值壓力大的時候,一個月逆差就有成百上千億美元。 2019年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剛才講完了去年的情況,我們講講今年以來發生了什么,今年以來到3月15日,兩個半月時間,一個基本結論是人民幣貶值壓力明顯消退。大家現在要討論人民幣大概會升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在這個期間,前兩個半月時間,美元指數基本穩定,略有升值。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累計上漲1.5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89個基點,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2.1%。 有很多人說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如數家珍。第一個原因,去年下半年,中國政府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了一些逆周期調節措施,市場預期改善。還有一個原因,中美重啟貿易談判,改變了市場悲觀預期。再一個原因,美元走落,人民幣反彈。當然,美元是不是走落,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情況,今年以來美元指數是在一個高位盤整,95-97這個區間,在振蕩盤整。所以你很難說他弱還是強。但是,你要知道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定價公式,你發現這些理由實際上都是很難印證的。為什么?剛才我們說了,美元是基本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確實漲了,但是你所謂說到的信心改善,還有外資買股票、買債券,外匯供求改善、資本流入增加,都反映不出來。因為如果說他對匯率有影響的話,應該反映在收盤價的變化,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收盤價對中間價的貢獻在過去兩個半月時間里,只有9厘錢,只占到了中間價升值的6.5%。其中可以看到,1月份,剛才我們提到那些因素,可能有一些反映,因為1月份的時候,美元指數跌了0.9%,匯率中間價是漲了1.6毛,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貢獻了3.3分,貢獻了20%。1月份的情況還說的過去,順差101億美元。但是2月份以后,實際上2月份美元是升值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下跌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跌了1.2分。2月份我們即遠期結售匯是逆差47億美元,實際上2月份外匯供求又出現了波動,重新出現了逆差。3月份上半月的話,美元是繼續反彈的,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中間價跌了3分錢,其中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弱,貢獻了1.5分。 前2個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偏強的交易日占到48個交易日的45.8%,較上季平均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但只能說明貶值預期消退,卻不能說明升值趨勢形成。去年一季度,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偏強的交易日占比都在一半以上,1月份占到了將近80%,2月份占到將近60%,3月份占到50%以上,現在只有40%多。前兩個半月,收盤價相對于中間價總體偏強,只貢獻了中間價升幅的6.5%,1月份還是正貢獻,但是到了2月份以后是負貢獻。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理論上來講,中國經濟起穩,還有美元盤整,還有中美貿易談判等等,對人民幣匯率都有好處。但是實際上,你放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定價公式框架下,你發現很難找到。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很大情況下是啟用逆周期調節的結果。我在這里,不對人民幣匯率這個時間來的強和弱做任何道德判斷,應不應該強,或者說這個強是好事還是壞事,我不做道德判斷,我們只是客觀描述,你要分析人民幣匯率走勢,要建立分析框架下來,再來尋找依據,得出判斷。 對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基本判斷 第三部分,給大家講講我對今年剩下的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的一些基本判斷。但是我不是判斷人民幣匯率是升值還是貶值,我是判斷下一階段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因素。第一因素,大家不能忽略的就是中美貿易關系的演進。 第二,去年中美貿易摩擦對于外匯市場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今年貿易紛爭對于市場可能是多空交織、事件驅動。如果結果像大家預期的一樣,那么市場止跌企穩,如果不如預期的差,市場大幅反彈。還有一種情況,結果比大家預期的要差,那么市場繼續尋底。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很重要的還有中國自己的經濟運行狀況。去年年底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了基本判斷,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有變,變中有優,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今年年初的政府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了,把我們經濟增長的目標調整到6.0-6.5%。原來都是在6.5%以上,現在調整到6.0-6.5%,這個有可能對于未來的人民幣匯率走勢產生影響。但是,對于6.0-6.5%市場會怎么看?可能也是見仁見智的。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把經濟增長預期目標調整到6.0-6.5%,體現了政府在堅定的推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更多強調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而不是強調數量的發展。從這方面來講是積極的。但是也不排除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市場偏空的時候,人家會做比較,去年還是6.6%,今年就變到6.0-6.5了,特別是如果在6.0-6.5%區間的下端,有可能市場有悲觀情緒。我現在沒辦法預測屆時市場的預期,大家可能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看法。去年中國經濟實際增長6.6%,確確實實比2017年的6.9%是下降的,但是政府目標是6.5%以上都算達成調控目標,不算壞事。但是為什么市場還是悲觀的?還是跟那個時候的市場情緒有關。我們還有一個不確定因素,去年是美國經濟一枝獨秀,但是今年有可能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同步下行,下面要比的就是到底誰的經濟下的更快。這個可能也會對市場預期、資本流動、匯率走勢產生影響。 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美國由于稅改刺激政策的效率逐漸消退,所以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暫停正常化。大家可能認為這是好的事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美聯儲加息放緩可能減緩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但是另一方面可能提出挑戰,由于經濟放緩,外部需求疲軟,可能對我們的出口帶來壓力。 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得不談的就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好的消息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出現了軟化跡象。去年10月底,鮑威爾在外面說我們離中心利率還差的很遠,但是11月底以后,由于美股調整、特朗普批評,他又說我們現在的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中心利率,到今年3月份的例會上,干脆宣布年內可能不加息了,9月末開始停止縮表。這對人民幣匯率穩定確確實實有好處。去年的時候,由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美國貨幣政策遙遙領先,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由于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中國除了年初的時候,跟進美聯儲加了一次息,后面三次都沒有跟進,反而連續降準。這樣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去年4月份、6月份、10月份的降準消息宣布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都出現了下跌。今年1月初,宣布降準的消息后,人民幣不但沒有貶值,反而升值。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美貨幣政策的這種分化趨于收斂,美聯儲加息預期減弱。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一定要小心,很多人喜歡給我們總結規律。一說降準,就說是強刺激,一強刺激,人民幣就會貶值。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實際上任何問題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看日本2013年量化質化寬松,利差驅動,日元貶值,但是2016年搞負利率,繼續刺激,結果由于避險驅動,日元升值了。匯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但要看自己發生什么,還要看國際上發生什么。確確實實美聯儲按下了貨幣政策正?;臅和fI,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的央行一定要采取降準降息的措施。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考慮國內的經濟情況,要看經濟增長、通脹、就業情況。 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有顯性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元匯率走勢。有很多人講,可能美元的升值已經到了尾聲了,我一般認為,像這種動輒就講周期的,我都是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任何周期拐點都是具體事件觸發的。今年對美元匯率影響,既有支持因素,也有拖累的因素。支持的因素就是,雖然美國經濟間年也會下行,如果在2%以上,仍然是高于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這種情況下,歐洲、日本的經濟表現,對美國有重要影響。前一陣子由于歐洲經濟下行壓力更大,這樣情況下,反而是歐元對美元貶值,讓美元指數走高。美聯儲加息節奏可能會放緩,甚至暫緩加息,但是有可能歐洲、日本為了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采取新的貨幣刺激措施,對美元也是有支持作用的。歐元區本身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為歐洲這些年經濟增長非常慢,這樣的話,就造成歐元區內部的分化力量。大家對于歐元區由于貨幣政策的不獨立,帶來的經濟調整的這種緩慢,抱怨也是很多的。所以我們很關注5月份的歐洲議會會怎么樣。還有今年年底的歐央行的央行行長更替,不同的行長有不同的風格,這些都是我們不知道的。    還有英國脫歐到底怎么推進,到底是無協議脫歐還是有協議脫歐,對美元匯率指數也有影響。如果美股下跌了,到底美元漲還是跌,這個我們現在無法知道,至少短期內,美股跌可能對美元指數會有一些不確定的影響。 當然也有一些拖累的因素,在經濟同步下行的背景下,經濟貨幣政策趨于收斂。包括美國出現財政懸崖,債務上線又陷入僵局,這對美元也會形成拖累。還有美國現任總統,是一個商人總統,對強美元是明確反對。在某些時候,他的口頭干預對美元有一定的壓制作用。如果美股發生大幅調整,可能導致資本外流,這可能會拉低美元。再一個比較中長期的因素,美國政府逆全球化和濫用金融制裁的政策,這對美元的國際地位也會有長遠的傷害,對美元匯率都會有影響。到底哪些因素會發揮影響,哪些因素的影響力大,哪些因素影響力小,目前都沒法做出判斷。 今年人民幣匯率會怎么樣?有三種情形,第一種是基準情形,市場相信央行有意愿有能力維護匯率穩定,市場不會主動攻擊這種貨幣。好的情形是什么呢?就是經濟企穩、美元回調,貿易摩擦緩解,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基本面的支持,不排除重回振蕩升值。差的情形是國內經濟下行、外部美元走強,匯率穩定缺乏基本面的支持,這時候可能要考驗政府的定力。 主要的結論有這么幾點,第一,回顧去年的整個走勢,大部分時間里,應該說央行和外匯局都信守匯率政策和監管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干預的情況下,外匯市場經歷了匯率劇烈振蕩的考驗,只是后期由于經濟下行疊加貿易沖突,增加不確定性,影響了匯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第二,大家一講到人民幣匯率改革,就應該有大的動作,但是有時改革不一定要高舉高打,他就是潤物無聲。去年最大的收獲就是通過人民幣匯率的雙向大幅振蕩,市場經受了一次檢驗,市場的適應度、承受能力在提高,我覺得這是去年改革最大的收獲,而且再一次證明,當匯率雙向波動、市場預期分化的時候,實際上你國際收支能夠自主平衡。去年一季度經常項目就有300多億的逆差,但那時候并沒有單邊的貶值預期,所以就資本流入來彌補了經常項目逆差,這就是易行長一直說的什么叫匯率穩定器的作用。 第三,2019年,我們剛才提到的三種情形可能會交替出現。未來兩三年,可能危機的所有政策都進入總清算期,比如非常規貨幣政策能不能順利退出,再如2008年危機以后采取的刺激政策,我們的經濟復蘇能不能可持續。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性會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也會加大。當然,具體市場能發揮多大作用,一定程度上是取決于市場多大程度上能夠克服幅度恐懼。 最后就是老生常談,在匯率不確定的情況下,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賭政策、賭方向,作為市場主體,應該樹立財務中性、風險中性的認識,管理控制好貨幣敞口和風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詳情]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美元指數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