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嘉悅
在全球資金的目光逐漸轉向中國資產的當下,百億級私募瞄準了港股這一中國資產的價值洼地。
近日,千億級私募景林資產合伙人高云程在內部交流中透露,已經將持倉中的美國公司全部賣掉,重點持有港股。業內知名基金經理楊東執掌的寧泉資產2月以來更是出手買入多只港股標的。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多家知名百億級私募積極布局港股,從具體關注的投資機會來看,科技、醫藥等是重要方向。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資產的重估大幕已然開啟,港股與A股或成為國內資金與全球資本的兵家必爭之地。
多家百億級私募加碼港股
港股已成為百億級私募持倉的標配。
近日,滬上某百億級私募的投資人士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公司的配置從美股全面轉向中國資產,目前60%以上的倉位是港股,重點配置了互聯網相關標的。
渠道人士提供的仁橋資產旗下產品2月報也顯示,截至2月末,該產品的港股持倉比例高達47.14%,A股的持倉比例為46.73%。從行業分布來看,持倉比例最高的三個行業為醫藥生物、汽車和商貿零售。
近日,高云程更是在內部溝通會上直言:“在我目前的投資組合中,純美國公司(即非中國公司)的資產已全部剔除。倉位全面轉向中國資產,主要倉位在港股。”
另外,有“良心基金經理”之稱的楊東對港股也興趣濃厚。
2月14日,寧泉資產增持90萬股碧桂園服務,每股均價5.13港元,涉及資金461.7萬港元,持股比例達5.02%。此次增持后,寧泉資產對碧桂園服務的最新持股數量達到1.68億股。同一天,寧泉資產在場內還以每股均價2.06港元增持了472萬股大唐新能源,持股比例從9.03%升至10.07%。
另外,2月13日,信義能源獲寧泉資產增持606.6萬股,每股均價0.79港元,涉及資金479.21萬港元,最新持股比例從7%升至8.01%;2月13日和2月5日,寧泉資產在場內兩次增持新特能源,分別增持147.4萬股、32.8萬股。
兩大因素支撐港股
在多家百億級私募看來,中國科技企業在AI領域的重大突破掀起了中國科技資產重估的旋風,成為機構南下掃貨的底氣。
星石投資高級基金經理汪晟坦言,經過前幾年的劇烈調整,港股中部分科技企業的股權定價處于極低水平,而且因一些非理性或非基本面因素,很多港股互聯網公司與美股相似企業的估值定價相差甚遠。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非理性因素逐漸消失,后續港股市場可能會從大幅折價逐漸轉向平價,甚至會出現溢價。
寬遠資產也稱,由于中國本土科技公司推出了讓全世界驚嘆的現象級產品,外資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水平和創新能力有了重新認知,這個過程將伴隨著中國股票市場的價值重估,而港股對外資的變化最為敏感,因此今年有望在全球資本的轉向中實現估值的持續提升。
南向資金的持續加碼,也是百億級私募樂看港股后市的重要原因。
“南向資金將繼續成為驅動港股上漲的重要力量。”某頭部私募的投資人士表示,隨著中國無風險收益率的下行,以中債為錨的港股股債收益差愈發顯著,內資流向港股的意愿越來越強,而海外流動性改善的趨勢將在今年延續,也會成為推動港股向上的重要因素。
從數據來看,內地資金持續加碼港股資產。
廣發證券統計數據顯示,3月10日,內地南向資金通過港股通凈買入港股的單日規模高達296.26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單日歷史新高。與此同時,2月24日至28日南向資金日均交易額達1734.4億港元,周度買入額也創歷史新高。
青睞科技與醫藥板塊
記者采訪獲悉,科技與醫藥板塊是百億級私募布局的重要方向。
“今年以來,科技前沿領域的自主創新提振了投資者信心,以恒生科技、恒生創新藥為代表的資產有望迎來重估,港股創新藥板塊值得關注。”重陽投資基金經理寇志偉直言。
他進一步解釋稱,醫藥板塊已經歷了4年多的調整,機構持倉處于歷史新低。而在這4年中,中國創新藥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疊加今年行業有望迎來政策上的一些利好,當前是投資創新藥的好時機。“最懂行的跨國大藥企已經用實際行動積極買入中國創新藥資產,這有望帶動全球資本市場對中國創新藥企的關注和重估。”寇志說。
滬上某知名宏觀策略私募創始人也稱,港股科技股和創新藥板塊是今年的重點配置方向,目前公司已通過ETF布局了相關投資機會。
近期ETF規模的變動也充分反映了機構看好港股醫藥和科技板塊的態度。
Choice數據顯示,2月場內凈申購份額超過40億份的ETF分別是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QDII-ETF)、華夏中證機器人ETF、易方達中證人工智能主題ETF和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ETF,其中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QDII-ETF)2月凈申購份額達50.3億份。

責任編輯:王若云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