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年初政策好,利率最低2%,想要轉貸的客戶私我”“按揭房轉貸業務均可辦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調后,房貸利率也隨之調低,但由于存量房貸利率的重新定價通常以年為單位,例如每年1月1日或者貸款發放日,這也就意味著,有部分借款人還要再等一段時間才能享受到政策優惠。基于此,有不少不法貸款中介開始利用信息差、借款人急于下調利率的心理,誤導借款人將房貸利率置換為利息較低的經營貸、消費貸,“轉貸降息”暗流涌動。

轉貸中介引誘客戶“吃利差”
不久前,5年期以上LPR下降25個基點至3.95%,迎史上最大降幅,存量房貸利率也將順勢下降,但中間等待的時間差讓鄭洋洋(化名)犯了難,按照貸款合同約定,他的房貸利率重定價日為每年初,也就是說他在2025年1月1日才能享受到利率優惠。
“最近關注到名為‘轉貸降息’的業務,貸款中介說能把房貸利率置換成期限更短,利率更低的貸款,我想試試?!编嵮笱笳f道。
“轉貸降息”并不是一個新的生意,在存量房貸利率降息未調整前,不少借款人的房貸利率一度高達6%—7%,當時就有貸款中介營銷起“轉貸降息”操作,誘導借款人將房貸置換為消費貸、經營貸。
在房貸轉消費貸中,借款人首先需要將個人征信提供給貸款中介,再由貸款中介將征信報告上傳并匹配貸款機構,每個借款人匹配的貸款機構通常在3—6家?!澳瓿蹉y行給的政策優惠,消費貸利率最低在3%左右,有的能做到3%以下,支持先息后本、等額本息,還款期限5年,比房貸劃算多了。”一位貸款中介說道。
房貸轉經營貸的“門道”更深,借款人要先從貸款中介處辦理“墊資”,將這筆資金用于償還剩余房貸金額,還清貸款后,貸款中介會為借款人包裝一個“空殼公司”,將借款人“偽裝”成企業主,再去向銀行申請貸款,貸款審批成功后,借款人再將“墊資”的資金償還給貸款中介。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貸款中介聲稱可以辦理轉貸的貸款類別以經營貸居多,利率最低為2%?!跋啾认M貸,經營貸的利率最低可以做到2%,貸款期限可以達到10年,貸款上限為3000萬元,資金不僅可以用來還房貸,也能用于周轉,性價比高?!币晃毁J款中介說道。
“降息”背后的高額陷阱
從貸款中介的口中,“轉貸降息”正是利用了不同貸款之間的利差省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這一方式看似省錢,實則賠錢。
以200萬元貸款金額計算,若采取等額本息還款方式,當貸款期限30年房貸利率為4.05%時,總利息為145.82萬元;若置換為10年貸款期限,利率為2%的經營貸,利息總額僅為20.83萬元。而采取這種方式轉貸降息后,借款人每月月供也將從9606元提升至1.84萬元。
從計算數據可以看出,置換后的貸款利率、還款利息確實更低,但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在進一步調查中,北京商報記者獲得了更多信息。
購房者要想拿到低息貸款就必須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公司過戶費再加上墊資費用、服務費等,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一位貸款中介直言,“公司我們可以幫你辦理,整體過戶費用為1.3萬元,服務費為整體審批貸款金額的1%,也就是2萬元,200萬元墊資10天的費用為1.2萬元”。
上述貸款中介還提到,“現在銀行有政策,首年貼息一個點,最終貸款利率為1.8%”。當北京商報記者進一步詢問是哪家銀行的業務時,該貸款中介強調,可以見面細聊。
轉貸本身是鉆了監管和銀行漏洞,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指出,從目前的操作來看,大部分轉貸都是以經營貸為主,主要是通過注冊新公司申請經營貸,并將經營貸資金套現、多賬戶進行流轉“洗白”,中間產生的費用都是由最終借款人承擔。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潛在風險毋庸諱言,同時,借助貸款中介“投機炒房”也面臨欺詐、過高債務杠桿、資金鏈斷裂等風險。
多機構發布風險提示
“轉貸降息”看似省錢,但銀行也已加大監測力度,一旦被查出經營貸、消費貸挪用,銀行有權要求借款人立即還款。
為避免借款人落入陷阱,各地監管、銀行紛紛行動發布風險提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系統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中提到,警惕“代辦維權”風險、防范違規轉貸風險、防范非法貸款中介侵害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發布風險提示,提高消費者金融素養,普及金融知識。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上海監管局等多部門此前也發文稱,對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騙取貸款、非法經營、高利轉貸、貸款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及司法機關將依法嚴厲打擊,追究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法律責任。
銀行層面的防范措施主要圍繞貸款回收等方面。有銀行指出,轉貸操作的經營貸款資金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因此,有權要求借款人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此外,通過偽造流水、包裝空殼公司等手段申請經營貸行為涉嫌騙取銀行資金,客戶可能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去年3月,廣州市法院曾公示一則判決,某借款人使用經營貸180萬元轉還房貸,被銀行起訴,二審判決借款人十日內向銀行清償借清償借款本金180萬元及罰息。
也有銀行提醒,經營貸與住房貸款在貸款條件、利息、資金用途、期限、還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經營貸的期限較短,還款要求也很不一樣,且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償還,借款人若無穩定的資金來源,貸款到期后不能及時償還本金,可能產生資金鏈斷裂風險。在轉貸操作下,銀行若發現經營貸款資金未按照合同約定使用,最終將由借款人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
加大審核力度
盡管挪用信貸資金具有隱匿性,但不易察覺不等于無法察覺,打擊“轉貸降息”更需要多方合力。有銀行個貸部門人士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在業務辦理的過程中,曾遇到過客戶“轉貸降息”、捏造個人信息的情況,行內已經對大數據信息篩查系統進行了升級,同時也對借款人的資質要求進行了提高。
“監管層面應通過跨部門聯動或采取專項行動舉措?!便y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表示,就近年來中介違規助推貸款亂象的舉動開展重點清理與打擊,對違規中介實施嚴厲懲罰以震懾市場,對于銀行來說則要加大申請資料的審核力度。
對借款人而言,如有借款需求,應通過正規金融機構、正規渠道進行咨詢或者辦理。如確需中介服務,要注意核實中介機構資質,詳細了解中介服務與合同內容,警惕貸款營銷中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息費標準等虛假宣傳行為。
風險提示
“轉貸降息”存在何種風險?
“轉貸降息”的操作隱藏著違約違法隱患、高額收費陷阱、影響個人征信、資金鏈斷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風險。消費者選擇轉貸服務,需將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家庭成員信息、財產信息等個人信息提供給貸款中介。部分中介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后,為謀取非法利益可能會泄露、出售相關信息,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借款人應如何規避風險?
對借款人而言,應不委托第三方機構辦理業務,對于房貸利率、還款問題應及時與銀行經辦網點負責人或客戶經理聯系。借款人要合理評估個人或家庭實際情況,若有提前還貸或者其他金融業務需求,應向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咨詢了解相關情況,了解金融常識,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