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晨燁 AI、算力、能源,這三大密切相關的概念,是近來A股乃至全球股市的絕對焦點,而受益于市場對AI算力需求的超高預期,作為AI服務器龍頭,2024年以來,工業富聯的股價出現持續飆升。
Wind數據顯示,在2024年1月15日至2024年3月13日的37個交易日中,工業富聯的股價多次漲停,從12.63元/股的年內低點暴漲至24.35元/股,區間漲幅高達89.35%。
股價的大幅異動代表著市場對工業富聯的深切期待,但從其剛剛交出的2023年成績單來看,似乎并沒有表面上那么“風光”。
3月13日晚間,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工業富聯,601138.SH)披露了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工業富聯實現歸母凈利潤210.4億元,同比僅增長4.82%,實現扣非凈利潤202.1億元,同比僅增長9.77%。
在營收端,工業富聯的表現則更為尷尬,2023年該公司全年實現營收4763.4億元,同比降低6.94%,較2022年減少約355.1億元。
一直以來,依賴極限壓縮成本的低毛利“代工廠”模式,是工業富聯最想撕掉的“標簽”,尤其在2023年搭上AI風口后,AI服務器出貨出現強勁增長勢頭,讓工業富聯在消費電子需求疲軟的市場中,找到了驅動業績增長的第二條路。
但當工業富聯2023年經營業績公布之后,三大主營業務的全面“潰敗”,主要產品的產銷均呈現大幅負增長態勢,赤裸裸的現實似乎又提醒著市場:在AI時代,工業富聯賺的還是“辛苦錢”。
三大主營業務均告負增長
從2023年年報披露來看,工業富聯當前主要擁有云計算、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和工業互聯網三大業務板塊。
在工業富聯董事長鄭弘孟撰寫的致股東的一封信中,AI被定義為工業富聯實現業績成長的關鍵支撐。
但歸納了工業富聯AI服務器的焦點業務——云計算,2023年實現營收規模為1943.08億元,較2022年不增反降,同比減少了8.54%。
焦點業務的營收負增長,與工業富聯財報中所描述的“上游算力建設的飛速飆升及下游AI需求的快速增長”的市場現狀形成很大“反差”。
此外,在2023年,云計算業務占工業富聯的總體營收之比也從41.51%下滑至40.79%。
毛利方面,報告期內,工業富聯的云計算毛利率為5.08%,較2022年提升1.12個百分點,這是其自2018年上市以來,該板塊年度毛利率水平首次突破5%。
在財報中,工業富聯將毛利率的提高主要歸因于“AI服務器市場份額的大幅上升”。
在AI服務器領域,工業富聯主要專注于上游的GPU模組、基板及后端AI服務器設計與系統集成等業務。據工業富聯披露,目前AI服務器占云計算業務的收入比例已提高至約三成。
工業富聯在財報中指出,公司積極探索AI領域更多應用的可能性,深度參與客戶AI工廠的建設,并持續擴展新領域應用,在云端游戲、車用移動服務器、邊緣服務器和太空互聯網運算服務器等方面的探索正日見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富聯方面還在財報中強調了公司對液冷產業鏈的關注。
“隨著AI產業上游算力建設的飛速增長,眼下AI服務器的效能、散熱和迭代速度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公司報告期內正致力于開發液冷技術解決方案,不斷提升數據中心效能及可持續性,打造了一系列從零部件、服務器到系統的全系列液冷式解決方案,覆蓋從邊緣到數據中心全場景的需求,進一步提升液冷系統的散熱性能?!惫I富聯表示。
開源證券在3月4日發表的一份研報中指出,隨著芯片功率不斷上升,AI帶來的高算力需求,正帶動機柜數量和單機柜功率雙增長,而隨著數據中心朝著高密度化發展,有望催動液冷快速發展。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表示,雖然風冷技術是目前最普遍應用的數據中心散熱技術,但其存在密度低和散熱能力差的缺陷,在散熱密度較高的場景如AI 集群下盡顯頹勢。液冷與風冷技術相比,主要有低能耗、高散熱、低噪聲、環境要求低、易部署、余熱回收易實現等優勢,“在電信運營商的強力推動下,我們認為液冷產業鏈生態有望快速發展,液冷滲透率或將持續增長”。
傳統業務方面,2023年,工業富聯的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實現營收2789.76億元,同比降低了5.81%,實現毛利率9.80%,同比提升0.55個百分點。
高速交換機及路由器方面,報告期內,工業富聯實現了100G、200G、400G等高速交換機的量產交付,同時,受惠于運營商和云服務提供商骨干網絡升級,工業富聯表示,路由器業務較去年同期也呈現出兩位數增長。
網通設備方面,工業富聯指出,受通貨膨脹與升息影響,全球終端需求放緩,電信運營商紛紛調整策略,在北美電信商大幅下修資本支出背景下,公司整體5G產品出貨與去年持平。
關于工業互聯網業務的情況,據工業富聯年報披露,2023年該業務實現營收16.46億元,營收較2022年同比減少13.89%。報告期內,公司對外新增賦能2座燈塔工廠,分別為廣汽埃安廣州工廠、中信特鋼無錫工廠。
在三大主營業務營收增速紛紛告負的背景下,工業富聯拋出了A股上市以來最大手筆的分紅方案,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0.58元(含稅),分紅總額115.2億元創歷史新高,分紅率54.76%。
“千方百計”增利
從市場宏觀需求來看,工業富聯的三大主營業務在2023年的發展勢頭本應該不錯。
例如AI服務器領域,根據行業研究機構MIC及Trendforce測算,2023年全球AI服務器出貨量逾125萬臺,同比增長超過47%。
工業富聯也在年報中指出:“2023年,隨著ChatGPT持續火爆,大型語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備受關注,AI應用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大云服務商不斷加碼對AI相關投入,AI創新引發的算力競賽推動硬件基礎設施的不斷升級擴容。在此背景下,AI服務器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在交換機領域,根據IDC數據,2023年交換機市場規模為446億美元,相較2022年增長了21%。
單在下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或跌幅收窄的背景下,工業富聯卻在2023年迎來了三大主營業務的全面“潰敗”,主要產品的產銷亦均呈現大幅負增長態勢。
記者從工業富聯的年報中梳理發現,該公司2023年生產的網絡設備銷售量為1.96億臺,較上年減少了25.19%;銷售電信設備266萬臺,較上年暴跌46.59%;銷售通信網絡設備高精密機構件7.73億件,較上年減少29.75%;銷售服務器及零組件1101萬臺,較上年減少24.28%,同時還積壓了472萬臺的庫存;銷售存儲設備及零組件123萬臺,較上年減少32.04%,積壓庫存42萬臺;銷售云服務設備高精密機構件3205萬件,較上年減少0.16%,積壓庫存472萬臺;精密工具則是工業富聯八大主要產品中,唯一在2023年實現產銷正增長的部分,當年銷售377萬臺,同比增長44.37%。
而在產銷不達預期、營收負增長的背景下,歸母凈利潤及毛利的提升,就成了工業富聯管理層在2023年的主要成績,也是該公司將2023年視為經營績效持續提升的主要理由。
但記者在詳細梳理了工業富聯的財報后卻注意到,工業富聯的減收增利,實際上要歸功于一些“盤外招”的使用。
首先,在期間費用方面,工業富聯先削減了公司2023年的研發支出,當年研發費用為108.11億元,較2022年減少了7.77億元,作為一家科技制造業企業,在此次“大手筆”減少研發開支后,工業富聯2023年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僅為2.27%。
其次,從員工構成情況看,工業富聯在2023年或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減員情況,據其年報披露,工業富聯2023年在職員工的數量合計為191,521人,較2022年直接減少了7552人,其中技術人員較2022年減少了2499人。
最后,在工業富聯2023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就高達12.498億元。
在此背景下,工業富聯雖在2023年實現了毛利與歸母凈利的提升,但依靠管控期間費用、降低研發投入、控制員工規模等方式,還是難以改變工業富聯“賺辛苦錢”的代工廠成色。
云計算與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這兩大業務,合計占工業富聯總營收之比高達99.36%,但2023年一個毛利率僅為9.8%,另一個創上市以來新高的也不過5.08%。
雖然經營業績方面“喜憂參半”,但工業富聯2023年現任及離任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報酬較2022年增加了1225.62萬元。
“堅持以AI技術為發展核心”
AI當下儼然已成為工業富聯未來的主要發力方向,鄭弘孟今年寫給股東的信的標題就是“擁抱AI新時代 引領產業新變革”。
而關于對AI產業的未來展望及布局思路,工業富聯在年報中分析指出,當前北美頭部云服務商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如谷歌、微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均具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同時也在生成式AI領域進行了大量布局。
工業富聯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景氣回溫,預期2024年全球云服務商資本支出將大幅增加,尤其在AI資本支出方面將維持近一倍的成長,且AI占整體資本支出的比例將由原先的25%提高至39%,全球前四大云服務商在2024年的資本支出皆有兩位數以上成長。
“未來,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突破,生成內容的真實性、多樣性和可控性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AI將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得到應用,包括文本生成、圖像生成、音頻生成、視頻生成等,為綠色生產、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帶來更多便利,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于AI工具的下一步發展趨勢,工業富聯在財報中分析稱。
在今年初OpenAI發布Sora大模型再度引爆生成式AI市場后,目前主流的市場研究機構對于2024年生成式AI的市場規模增速均持樂觀態度,根據IDC預測,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3年的150億美元增長到2029年的1,3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
工業富聯在年報中強調,公司將堅持以AI技術為發展核心,以AI實現智能制造,以技術驅動AI產品,不斷擴大AI產品布局,聚焦高速網絡、高效電源和先進散熱等核心技術。同時,以數據、算力、模型為基礎,結合高速網絡,持續推進生成式AI相關業務的增長。
關于2024年的經營重點,工業富聯方面表示,將聚焦高端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夯實端、網、云、半導體與新能源車領域的核心業務;以新能源、新算力作為創新業務方向,加強在AI+機器人、光伏儲能、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投資,持續推進自動化、數字化、機器人化和智能化的四化技術和業務發展;加強AI基礎設施產品技術,主要體現在包括AI數據中心、高速交換機、GPU、AI服務器、先進液冷散熱技術等方面的產品優勢。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