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證券研究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中美經貿高層會談。雙方圍繞落實今年1月17日中美元首通話重要共識進行了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的溝通,在經貿領域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當地時間5月12日上午9:00,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發表談話。
本次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這一舉措符合兩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期待,也符合兩國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
中信建投證券宏觀、策略、海外經濟與大類資產、政策研究團隊聯合推出【中美經貿聲明解讀】:
宏觀:中美關稅會談的后續
策略:“以打促談”,打開新局面——中美日內瓦會談點評
海外經濟與大類資產:中美經貿聲明點評: 像2019年初,還是年底?
政策研究:峰回路轉,合則雙贏——中美聯合聲明簡評
01中美關稅會談的后續
核心觀點:本次中美對話兩點超預期。
一是關稅下調幅度超預期。美對華稅率降幅高達115%(取消91%關稅,暫停24%關稅)。目前美國對華新增關稅幅度僅為30%。
二是此次中美首輪談判節奏和進展超預期。上一輪中美談判幾經波折,關稅減讓是兩次首腦會晤后才達成效果,且關稅減讓幅度有限。此次中美首輪談判便取得積極成效,且非中美首腦會晤,進展大超市場預期。
如何理解本次中美貿易談判積極進展的后續? 關注三大影響。
其一,短期全球風偏重振。對中國資產而言,前期下跌較多的科技和外需板塊或迎來階段性反彈。
其二,搶轉口或告一段落,下一步關注今年以來新增稅率(全球10%,中國30%)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其三,關注后續關稅談判,是否一如本輪談判順利,后續保持跟蹤。
事件
北京時間5月12日下午3點,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中美雙方承諾將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舉措:
美國將(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
中國將(一)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并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二)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簡評
北京時間下午3點聲明發布后,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分別暴力拉升逾2%和3%,美股三大期指短線快速拉高,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漲逾3%,標普500指數期貨漲近3%,道指期貨漲逾2%。現貨黃金跌幅擴大至3%。
雖然中美聲明正式發布之前,市場已經開始往樂觀方向定價,但最終仍迎來美國股指期貨大漲、港股拉漲,黃金大跌,這種表現體現了市場的判斷——中美對話大超預期。
總體而言,本次中美對話兩點超預期,一是減稅幅度超預期,二是對話獲取成效的時點超預期。
一、此次對話下調關稅幅度大超市場預期。
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總統,其一上任就宣布征收高額關稅。截止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前,美對華新增關稅稅率高達145%(20%芬太尼關稅+125%對等關稅)。
此次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國暫停加征24%的關稅90天(4月2日加征),僅保留10%關稅,并取消了91%關稅(4月8日和4月9日加征)。
4月2日至今美對華加征的125%對等關稅降至10%,稅率降幅高達115%。目前美對華綜合關稅稅率約為50.8%。
其50.8%的綜合關稅稅率中,20.8%[1]本次關稅博弈之前的美國對華關稅(2025年1月之前就已經存在);20%為芬太尼關稅(2月4日和3月4日生效,目前仍保留);10%為對等關稅(4月9日生效,目前仍保留)。此外,24%的關稅稅率如何進展,需要等到90天豁免期之后再觀察。
二、此次中美首輪談判節奏和進展超預期。
回顧上一輪中美談判,談判幾經波折,關稅減讓是兩次首腦會晤后才達成效果,且關稅減讓幅度有限。
2018-2020年期間中美共經歷兩輪首腦會晤、13輪經貿高級別磋商。
貿易談判歷時近2年,于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標志著貿易博弈宣告終結。
談判最初,四輪中美高級別磋商并未達成關稅暫停加征許諾。直至2018年11月30日的G20阿根廷峰會上,中美元首同意中美貿易戰不再升級,不再加征新關稅。
上一輪中美關稅談判并非一帆風順,期間談判曾一度破裂,掀起新一輪加征關稅浪潮。
2019年5月,中美談判破裂,美國將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等到2019年6月28日的G20大版峰會上,中美元首在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征新的關稅,兩國經貿團隊將就具體問題進行討論。
最終2020年1月15日,中美簽訂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美方同意暫停部分加征關稅,將原定2019年12月15日加征的15%關稅降至7.5%。
此次談判是中美雙方加征關稅后的首輪談判,且非中美首腦會晤,但依然取得不錯成效。相較上一輪博弈,本輪關稅談判的進展超預期。
三、如何理解本次中美貿易談判的積極進展?關注三大影響。
影響一,資本市場短期內將重回‘風險偏好’情緒中。
此次關稅下調的幅度大超市場預期,將明顯提振市場情緒,比如科技和外需板塊,前者受前期市場風險下行的壓制,后者則受偏高關稅稅率影響較大。
4月2日美對等關稅公布至5月9日,上證微跌0.24%,而創業板跌4.41%。銀行、農林牧漁、商貿零售等內需板塊領漲,而電力設備及新能源、電子等外需相關板塊領跌。
短期市場或重回風險偏好的情緒中,前期下跌較多的科技和外需板塊或迎來節奏性修復。
影響二,搶轉口或告一段落,數據波動收斂,下一步關注50.8%的關稅稅率對經濟的真實影響。
4月出口非常強勁,根源在關稅影響下企業“搶轉口”。彼時美對華的對等關稅加至125%,對其他國家稅率僅加至10%,懸殊的稅率差異將導致美國增大從其他國家進口,中國增大對非美出口。
截至7月9日前(美對等關稅生效日4月9日延后90天),美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對等稅率均為10%。稅率差異并不懸殊。
搶轉口或告一段落,因搶出口而帶來的數據波動,將會收斂。但需注意的是,此次中美對話取得積極進展之后,美國對華綜合關稅稅率仍被提高了30%。且美國對全球其他國家的稅率也在90天豁免期內,被高增10%。這樣的一組稅率,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影響,需要后續保持跟蹤。
影響三,關注接下來的關稅談判,但是否一如此次中美對話這般順利,值得關注。
4月11日,美對其他國家暫緩對等關稅90天。我們就提示,美國工業制造業底子偏薄,大量生產生活必需品高度依賴進口,美國或難以承受一次普遍高額的關稅帶來的滯漲沖擊,特朗普主導關稅博弈一條或有路徑是“高稅率口號-->給定緩沖時間-->觀察并博弈-->推進下一步博弈”。(詳見外發報告《關稅豁免90天,將會發生什么?》)
鑒于美對華偏高的依賴度,給定緩沖時間,或是目前特朗普政府對華最優策略。4月29日,據《南華早報》報道,江蘇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制造商已接到沃爾瑪等美國主要零售商的通知,要求其近日恢復發貨,新進口關稅的成本將由美國客戶承擔。
但從更高層面來看,2016年特朗普上臺至今,美國兩黨對華政策已達成一定共識,即將中國視為“主要挑戰與對手”,以此采取偏強硬的對華戰略競爭策略。而對華競爭策略中,對華加征高關稅亦是兩黨共識。
此次聲明指出,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這也提示若后續談判未取得預期效果,或繼續實施。參考2018-2020年談判經驗,即使在中美元首會晤后,也有過談判破裂,美對華關稅繼續升級。
此次中美在瑞士對話取得的積極進展,我們需要充分肯定,但關稅博弈的復雜性,提示我們不能線性外推未來關稅博弈進展。
風險提示:
中國消費復蘇的持續性仍存不確定性。今年以來,居民消費開始回暖,但恢復水平有限,未來延續低位震蕩,還是能繼續向常態化增速靠攏,仍需密切跟蹤。消費如持續乏力,則經濟回升動力受限。
中國地產行業能否繼續改善仍存不確定性。本輪地產下行周期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當前出現短暫回暖趨勢,但多類指標仍是負增長,未來能否保持回暖態勢,仍需觀察。
歐美緊縮貨幣政策的影響或超預期,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和資產價格表現。
地緣政治沖突仍存不確定性,擾動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和市場風險偏好。
全球關稅政策具有不確定性,關稅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影響資產價格表現。
報告來源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中美關稅會談的后續》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5月12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周君芝 SAC 編號:S1440524020001
研究助理:謝雨心
02 “以打促談”,打開新局面——中美日內瓦會談點評
核心觀點:
往后看90天24%關稅的暫緩期,將是中美兩國對國內經濟政治壓力的一次重新評估和政策校準機會,也是中美繼續談判溝通繼續取的新成果關鍵時期。對于市場來說,A股風險偏好短期會有明顯提升,利好電力設備、人工智能(計算機、通信)、機械設備、家電等科技成長和對美出口敞口大的行業,原油和工業金屬也受益于全球基本面預期的改善。利空農林牧漁、稀土、食品飲料、黃金、公用事業等反關稅和避險品種,另外市場對短期刺激政策出臺的預期也將降低。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中美進入貿易談判新階段,預計市場對關稅博弈會逐步脫敏,更加淡定。正如4月政治局會議指出的“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A股市場也將重新聚焦自身,以我為主。隨著盈利底部的確認(關注產能周期和通脹改善)和流動性改善(財政貨幣協調發力),A股有望繼續演繹震蕩上行行情。
“以打促談”,打開新局面
今日下午三點,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公布,大超市場此前預期。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數10分鐘內分別大漲3.3%和2.1%。聯合聲明后,中美關稅降到了什么位置?我們和對等關稅前后進行對比。
從年初特朗普就職到4.2對等關稅之前,美國對中國征收了20%的“芬太尼關稅”,中方沒有進行全面關稅加征報復,僅針對能源、農業等少數關鍵領域加征關稅,同時實施關鍵礦產出口管制與實體清單制裁。由于中方應對克制,市場沒有貿易戰升級的擔憂,市場基本未受影響。
4.2對等關稅和此后的一系列關稅報復下,今年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一路升至145%,中國則對美國加征關稅125%,如果忽略此前20%的“芬太尼關稅”,中國對美國關稅報復也做到了完全對等。此外美方還將小額包裹關稅調升至120%或100美元,而中方則進一步加碼關鍵礦產出口管制。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后,美國對中國今年加征的全面關稅為30%(20%的“芬太尼關稅”和10%的基準關稅),另有24%的對等關稅給予90天暫緩,報復關稅全部取消,最終平均有效關稅為42.4%。中國對美國加征的全面關稅為10%,另有24%的對等關稅給予90天暫緩,報復關稅全部取消。需要注意的是,4.2取消豁免的小額包裹關稅尚不清楚是否繼續征收,但后續對中國小額包裹加征的關稅應該在本輪談判中被同步取消。而中國也取消了4.2起實施的關鍵礦產出口管制等反制措施,4.2之前實施的則不受影響。
和4.2之前相比,除了中美互加10%關稅,中國還趁勢加強了同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多國的政治互信和經貿合作,國內出臺了一批如提振消費、降準降息等經濟刺激政策,出口則迎來一波“搶轉口”機遇,4月出口同比增長8.1%,經濟硬指標尚未受到實質性沖擊。考慮到美國對全球同步加征了10%關稅,和4.2之前相比中國商品相對競爭優勢尚未受到影響,投資者對今年經濟增長和企業盈利預期相比4.2之前應該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上調。
往后看90天24%關稅的暫緩期,將是中美兩國對國內經濟政治壓力的一次重新評估和政策校準機會,也是中美繼續談判溝通繼續取的新成果關鍵時期。近1個月的“關稅戰”表明,美國的籌碼沒有特朗普想象的那么大,極限施壓對中國行不通。而中國“以打促談”的策略奏效,也將鼓舞其他國家對美談判的斗志。
對于市場來說,A股風險偏好短期會有明顯提升,利好電力設備、人工智能(計算機、通信)、機械設備、家電等科技成長和對美出口敞口大的行業,原油和工業金屬也受益于全球基本面預期的改善。利空農林牧漁、稀土、食品飲料、黃金、公用事業等反關稅和避險品種,另外市場對短期刺激政策出臺的預期也將降低。從中長期來看,隨著中美進入貿易談判新階段,預計市場對關稅博弈會逐步脫敏,更加淡定。正如4月政治局會議指出的“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A股市場也將重新聚焦自身,以我為主。隨著盈利底部的確認(關注產能周期和通脹改善)和流動性改善(財政貨幣協調發力),A股有望繼續演繹震蕩上行行情。
風險提示:
(1)內需支持政策效果低于預期。如果后續國內地產銷售、投資等數據遲遲難以恢復,通脹持續低迷,消費未出現明顯提振,企業盈利增速持續下滑,經濟復蘇最終證偽,那么整體市場走勢將會承壓,過于樂觀的定價預期將會面臨修正。
(2)美國對華加征關稅風險。如果美國對華加征關稅幅度超出市場預期,同時通過各種制裁措施和威脅手段阻止中國產品通過轉口貿易等渠道進入美國,可能對中國出口和經濟增長帶來較大負面沖擊,同時影響A股基本面和投資者風險偏好。
(3)美股市場波動超預期。若美國經濟超預期惡化,或美聯儲寬松力度不及預期,可能導致美股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屆時也將對國內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造成外溢影響。
報告來源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以打促談”,打開新局面——中美日內瓦會談點評》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5月12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夏凡捷 SAC 編號:S1440521120005
03中美經貿聲明點評: 像2019年初,還是年底?
核心觀點:
中美雙方大幅下調關稅稅率,并繼續談判。中美脫鉤擔憂緩解,匯率也不在短期討論中,但美方堅持10%的基準關稅思路,且重點行業后續仍可能施加新的關稅(醫藥、電子等)。
后續關注:
第一,談判節奏:上輪貿易戰,自2019年初戰略緩和,至2020年初簽署協議,其中還經歷兩輪惡化,鑒于特朗普反復是常態、當前美國經濟和金融的壓力可控,不排除后續還會出現波折,風險資產的上漲未必順利。
第二,經濟走勢:雖然關稅下調,但美國對華30%關稅和其他國家10%關稅,仍不低,對經濟的影響無法忽略。二季度,若經濟數據仍平穩,風險資產第二波行情可期,債市壓力較大。相反,若5月數據走弱(尤其更敏感的出口),市場或從情緒主導回歸基本面,債市壓力大幅緩解。
事件
當地時間5月12日,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布。
簡評
一、主要內容:關稅延期,繼續談判
(1)共同聲明
美方行動:取消2025年4月8日和4月9日對中國征收的額外關稅,保留2025年4月2日之前對中國征收的所有關稅,包括301、232、和芬太尼等相關關稅;暫停2025年4月2日征收的34%互惠關稅90天,暫停期間保留10%的部分。(這意味著美方在2025年將對中國施加額外的新增關稅約30%)
中方行動:取消自2025年4月4日起宣布的報復性關稅、及非關稅反制措施;暫停2025年4月4日宣布的對美國征收的34%的初始關稅90天,暫停期間同樣保留10%的部分。
繼續談判:雙方將建立一個機制,繼續討論經貿關系。中方代表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根據需要,雙方可以就有關經貿問題進行工作級磋商。
(2)談判和采訪透露的其他信息
中方表態相對積極。記者會上,中方代表團官員使用了“好飯不怕晚”、“會談氛圍是坦誠的、深入的、具有建設性的,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達成了重要的共識”等措辭。
美方代表在接受采訪時,值得關注的一些信息包括:
第一,貝森特表示“雙方都不希望脫鉤……我們確實希望貿易。我們希望貿易更加平衡。我認為雙方都致力于實現這一目標”,有助于緩解中美立即脫鉤的擔憂。
第二,貝森特提及“美國和中國已經確定了五六個戰略產業和供應鏈弱點,例如制藥和鋼鐵,美國將尋求供應鏈獨立和來自盟國的可靠供應。展望未來,美國將繼續在這些領域實施‘戰略再平衡’”,指向特定行業的關稅仍是后續美方重點,后續電子消費品領域還是有風險。
第三,貝森特表示“會談中沒有討論貨幣問題”,這意味著單邊要求美元大幅走弱、或人民幣大幅升值短期未必能看到。
二、市場預期和反應
本次聲明的內容和雙方態度,超過市場此前預期,可以從以下維度觀察:
(1)美股美債和美國經濟,在近期相對穩健,并未出現2018年底類似的大幅惡化
市場此前均預期特朗普在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惡化下,會最終轉向妥協。但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相對韌性,美股和美債基本走出之前的波動,短期約束并不強,因此三季度或者下半年出現重大緩和是主流預期。
(2)英美框架協議的內容相對較少,市場對中美在短時間內談妥實質性改善不抱期待
自4月公布關稅計劃后,特朗普與日歐、加墨等談判均未實現系統性突破,上周達成的第一份英美協議也僅在進出口配額方面給予了一定關稅放松,10%基準關稅仍予以保留,市場普遍認為特朗普不愿意放棄過多籌碼。
(3)周一市場反應積極
截至5月12日晚8點,上證指數收漲0.8%,恒生指數收漲3%,標普500和納斯達克100期貨漲幅均在3%左右,10Y美債收益率向4.5%沖擊,油價收漲3.8%,黃金跌3.4%。
三、后續疑問:2019年初vs2019年底
本次會議取得實質性進展,不僅下調了關稅稅率,而且爭取了90天的談判窗口,但后續仍然存在兩個重要疑問:談判節奏和經濟走勢。
(1)從談判節奏看,當前更像是2019年初,還是2019年底?
上一輪中美貿易沖突,同樣在2018年底、2019年初進入到一輪戰略緩和期,雙方元首在阿根廷G20峰會會談后,達成90天“協議停戰”,沖突開始降級,市場大幅反彈。但是,至2020年初正式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前,中美談判還是經歷了兩輪矛盾的再度激化:
2019年5月初,特朗普再度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至2019年6月底,中美元首在G20峰會會談后,沖突降級。
2019年8月初,特朗普再度宣布對中國加征關稅,2019年9月,中美同意于10月開啟高級別談判,此后沖突降級。
因此,當前階段,類比哪個階段更合適?如果是2019年初,則意味著后續仍可能出現重大反復,市場的波動不會小,以A股為例,上證綜指當時從年初2500點左右底部反彈至3200點以上,但此后2季度和3季度,中樞圍繞3000點震蕩。如果是2019年底,則市場面臨的政策沖擊會更小。
鑒于特朗普政策反復是常態,以及當前美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壓力可控,不排除后續談判還會出現波折的風險。
(2)從經濟走勢看,后續關稅負面沖擊還會不會大幅體現?
另一個重要問題,則是經濟的邊際變化。盡管本次談判結果正面,且關稅稅率大幅降低,但美國仍對中國施加了額外的30%關稅、對全球施加了額外的10%關稅,如果忽略4月以來波折的過程,僅就上述關稅稅率本身來看,仍然是不低的,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無法忽略。
因此,二季度中美在內,需求端不足的影響是否開始體現,對與市場走勢將尤為重要。如果在搶進口、搶轉口、情緒等支撐下,經濟數據在5月、甚至6月仍維持平穩,對風險資產來說可能非常有利,第二波行情可期,而債市的壓力則較大。相反,若5月經濟數據繼續走弱,尤其是出口等更加敏感的指標非線性變化,市場會逐步從情緒主導的邏輯回歸基本面導向,債市的壓力將大幅緩解。
風險提示:
美國通脹上行超預期,美國經濟增長超預期,導致美聯儲貨幣政策繼續收緊,美元大幅升值,美債利率上行,美股繼續下跌,商業銀行破產危機,以及新興市場出現貨幣和債務危機。美國經濟衰退超預期,導致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聯儲被迫轉向寬松。歐洲能源危機超預期,歐元區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場陷入動蕩,外需萎縮,政策面臨兩難。全球地緣風險加劇,中美關系惡化超預期,大宗商品、運輸出現不可控因素,逆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供應鏈持續被破壞,相關資源爭奪惡化。
報告來源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中美經貿聲明點評: 像2019年初,還是年底?》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5月12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錢偉 SAC 編號:S1440521110002
張溢璨 SAC 編號:S1440523070002
04 峰回路轉,合則雙贏——中美聯合聲明簡評
核心觀點:
中美日內瓦會談成果顯著,雙方關稅水平大幅下降,遠超市場預期。背后驅動因素或主要是三方面:美國面臨通脹壓力與政黨之爭的“雙重夾擊”,傾向快速達成協議以緩解國內經濟與政治風險;美國與盟友談判進展緩慢,而中美協議的初步達成可為全球貿易談判樹立典范;中國堅決拒絕“關稅霸凌”同時保持務實靈活,通過“守住底線、留有余地”的雙軌策略占據談判主動權。此次會談釋放四大信號:美國不愿與中國徹底“脫鉤”,貿易戰負面影響低于預期;中國談判策略更為主動;美國更多考量“經濟賬”而非“政治賬”;美國談判意愿高于預期,有望加速與其他國家的談判進程。展望未來,中美經貿合作前景審慎向好,但不確定性仍存,全球貿易格局也將經歷重塑。
事件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發表聯合聲明,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幅降低雙邊關稅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計91%的加征關稅,中方相應取消了91%的反制關稅;美方暫停實施24%的“對等關稅”,期限為90天,中方也相應暫停實施24%的反制關稅。雙方同時建立高層經貿對話機制,由中方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財長貝森特及貿易代表格里爾負責,將在暫停期結束前形成評估報告。談判成果超預期主要有三因素: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加劇,美聯儲警告高關稅可能推高物價,加上中期選舉臨近,兩黨就貿易政策爭議加大;美國與歐盟、日本等盟友談判進展緩慢,而與中國卻迅速達成一致;中方在拒絕“關稅霸凌”的同時展現靈活態度,提出多項合作倡議。聲明發布后,全球市場反應積極,美股、歐股、港股迅速上漲,而金價則下跌。行業方面,制造業、出口、消費電子、汽車、農業與能源板塊均因貿易環境改善而獲益。展望后市,中美談判雖開局良好,但美方執行力存疑,特朗普政策反復及復雜政治環境可能影響成果落地。此次談判為全球貿易形成“示范效應”,但美國能否在與他國談判中保持同樣靈活仍待觀察。市場下行風險已明顯收斂,但未來風險將集中于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
簡評
一、事實分析
(一)加征關稅梳理
自2025年4月2日起,美國和中國互征重罰關稅。美方對華商品平均加征關稅率高達145%,中方對美商品平均加征125%。5月12日,中美兩國在日內瓦結束首次高層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分兩步、分兩類對等取消與暫停自4月2日以來互征關稅,并就后續經貿對話機制達成一致。
聯合聲明指出,雙方將立即撤銷此前加征的91個百分點關稅。具體而言,美國將145%中的91個百分點取消,中國將125%中的91個百分點取消。另外對其余24個百分點關稅實行為期90天的“暫停征收”。該暫停措施將自聲明發布之日起生效,并在90天后重新評估執行情況。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美國此前實施的其他措施——包括2018年起的一些關稅政策、基于其他法律授權實施的關稅措施、以及與芬太尼相關的關稅——目前仍然保留,不在本次調整范圍之內。因此,聯合聲明后,美國對華進口商品平均關稅率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特朗普上臺前的大約20%,因芬太尼加征的20%,及此次保留的10%,總計仍為50%左右。中國對美關稅包括特朗普上臺前的大約20%,以及此次保留的10%,總計約為30%左右。鑒于中美正就芬太尼問題磋商推進解決,我們預計因芬太尼加征的20%關稅也將在不久后撤銷,從而實現雙方關稅水平的大致相當。


(二)中美經貿關系磋商機制
在聯合聲明中,美中雙方宣布建立新的高層經貿對話機制,旨在通過制度化平臺持續溝通和協商各類貿易與經濟議題,相關內容已由白宮官方簡報予以披露。聲明明確,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領銜,美方則由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與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共同負責。會上,雙方與瑞士方面就互惠關稅調整、市場準入及供應鏈穩定等問題展開了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并同意在該機制框架下設立季度工作組,定期就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數字貿易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題會談,同時對本次暫停關稅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力求在90天暫停期結束前形成階段性評估報告;此外,美國官方簡報還指出,該機制將通過雙方的常設秘書處協同運作,并依托各自的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為后續多邊談判提供經驗參考和制度借鑒。美國官員在事后發言中表示:“我認為我們今天帶著一個可以向前推進的流程離開談判桌”。
二、談判為何超預期
(一)美國國內情況:通脹壓力大、政黨之爭等
美聯儲官員多次警告,高額關稅可能進一步推高生產成本與消費價格,從而加劇通脹壓力。聯儲官員John Williams和Adriana Kugler指出,當前4.25%–4.50%的利率雖然尚能對抗通脹,但若關稅持續,可能需要更頻繁地調整政策以應對價格上漲;Fed理事Lisa Cook更直言,關稅將降低生產率并通過供應鏈效率下降“持續推升通脹”,令未來的利率決策更加復雜。經濟學家也擔憂,這些關稅會以滯后效應傳導至下游企業和消費者,形成新一輪成本推動型通脹,從而加劇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路徑的不確定性。與此同時,2025年中期選舉臨近,民主共和兩黨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爭議加劇:鷹派顧問如Peter Navarro主張以更高關稅修復逆差,而經濟學家Arthur Laffer等鴿派警告過度保護主義將損害內需與選情。部分共和黨議員已推動“貿易審查法案”(Trade Review Act)等立法,意在收緊總統征稅權,這反映出對持續高關稅帶來政治成本的深刻擔憂和內部分歧。在通脹壓力與黨派之爭的雙重夾擊下,美國談判代表更傾向于快速達成協議,以減輕國內經濟與政治風險,此亦是中美日內瓦會談成果超出市場預期的重要原因。

(二)美與全球談判進展緩慢
除中國以外,其他國家要么選擇與美方協商,要么選擇不采取報復措施。美國與歐盟、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等傳統盟友和緊密伙伴的貿易談判普遍進展乏力,難以在90天暫停關稅期滿前達成實質性協議,但中美卻在日內瓦會談中迅速就暫停與撤銷絕大部分關稅取得一致,同時中美雙方都已同意在打擊芬太尼問題上開展建設性合作,這方面也出現了積極的進展路徑。此次美中經貿磋商的速度與成果明顯超出市場原有預期,并為后續其他多邊與雙邊談判樹立了參考樣板。
1.歐盟
美國對歐盟鋼鐵、鋁和汽車產品征收25%關稅,并對絕大多數其他商品施加10%“對等關稅”,歐盟雖已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準備反制關稅,卻因內部批準程序與對話進展停滯,將相關報復性措施暫緩至7月8日磋商期滿后再做決定 。如今,歐盟雖公開聲明偏好談判解決,但也積極準備高達950億歐元的潛在反擊方案,對談判能否突破當前僵局仍持謹慎態度。
2.日本
自4月2日起,美國對日本汽車及零部件征收25%關稅,日本政府多次派遣高層代表赴美游說,卻未獲得明顯讓步。根據《日經新聞》披露,美國在關鍵產業(汽車、鋼鐵、鋁材)關稅上態度強硬,談判進程“緩慢且艱難”。近期,日本首相石破茂雖在議會呼吁全面取消關稅,并提議以增加美玉米進口等方式換取對日優惠,但成效有限,令美日談判相較美中磋商顯得更為漫長 。
3. 其他國家
一是加拿大與墨西哥,美國對兩國大宗商品和制造品統一實施25%關稅后,雖在USMCA框架下對合規商品給予豁免,但新關稅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經濟沖擊顯著,迄今雙方僅就“延長暫停期”達成短期延遲協議,未能敲定長效機制。二是英國,盡管英國與美國剛簽訂一份“有限貿易協議”,保留了特朗普對英國出口的10%關稅,適度擴大了兩國的農業準入,并降低了美國對英國汽車出口的禁止性關稅。該協議因市場規模較小及條款特殊性被外界評為“示范性有限”,無法對加速與其他大國談判帶來實質動力 。三是其他區域伙伴,包括澳大利亞、韓國和東南亞國家在內的多邊談判,也普遍因美國對數字稅、補貼政策及非關稅壁壘問題存在分歧,而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三)我國因素:拒絕關稅霸凌同時仍保留合作善意
在日內瓦聯合聲明中,中方首先重申堅決拒絕任何形式的“關稅霸凌”,外交部和商務部多次公開指出,美國以145%高額關稅對華施壓,是對國際貿易規則的嚴重踐踏和“赤裸裸的貿易霸凌”,并在聯合聲明中再次強調,唯有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協商基礎上的規則才能解決分歧,堅決反對任何零和或脅迫式的政策工具。與此同時,中方在聲明中明確提出“重視可持續、長期、互利的經貿關系”,并在具體合作議題上表現出務實靈活——聲明倡議設立供應鏈安全、綠色低碳技術交流及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等專項合作,彰顯中國在全球貿易治理中提供“中國方案”的意愿。新聞發布會上,副總理何立峰還就新設的高層對話機制下將建立季度工作組,定期就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和數字貿易等領域開展專題會談,并對本次關稅暫停執行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同時中方還承諾暫停對美出口管制措施,以實際行動回應美方關切。此舉既展現了中國在大國貿易博弈中的戰略定力,也通過“守住底線、留有余地”的雙軌策略,增強了談判主動權,大大提升了在后續多邊談判和國際峰會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正因如此,中國不僅維護了國家核心利益和關鍵產業安全,更以建設性姿態為全球貿易談判樹立了典范,有望對歐盟、日本等其他大國的談判進程產生積極示范效應。
三、貿易聲明釋放哪些信號
(一)美國不愿斷絕中美貿易往來,中美貿易戰烈度低于市場預期
自4月以來,中美關稅稅率迅速飆升至畸高水平,兩國經貿往來事實上陷入停滯,市場對中美徹底脫鉤的擔憂加劇。然而,此次聯合聲明的發布,卻清晰地表明“美國不愿斷絕中美貿易往來,中美貿易戰烈度低于市場預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5月12日的媒體吹風會上明確表示,中美雙方一致認為“都不想脫鉤”,并強調“雙方都對貿易平衡感興趣,美國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他還提到,與中方的會談“非常建設性”,雙方都展現出極大的尊重。貿易代表格里爾也強調,中美官員之間的會談體現了“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這些關鍵人物的表態,與此前市場對貿易戰可能進一步升級的極端擔憂形成了鮮明對比。美國總統特朗普此前也釋放了緩和信號,5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表示,計劃將對華關稅從145%降至80%。
這些言論表明,美國政府在面對貿易摩擦的經濟風險時,選擇了理性回歸,通過協商而非對抗來解決問題。此次聯合聲明中,美國承諾取消部分加征關稅,并暫停實施部分關稅,中國也相應調整關稅政策,這不僅意味著中美貿易戰的實際烈度遠低于市場此前的極端預期,更向市場傳遞出雙方仍致力于維護經貿關系穩定、避免徹底脫鉤的積極信號,為兩國未來經貿合作的逐步修復與推進奠定基礎,也讓市場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重新燃起希望。
(二)中國強硬立場同時保持靈活,貿易談判較“貿易戰1.0”更占據主動
在中美貿易戰博弈中,中國展現出強硬立場的同時保持靈活策略,成功占據了談判主動權。自4月2日以來,美國單方面加征高額關稅,將對華“對等關稅”稅率從34%先后提升至84%、125%,中國堅決采取對等反制措施,貫徹“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的思路,體現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的堅定立場。然而,在強硬立場基礎上,中國也展現出靈活姿態。此次聯合聲明中,中方同意暫停實施部分對美商品的關稅措施,并取消部分非關稅反制措施,這為雙方進一步談判創造了良好氛圍。同時,中方強調雙方應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這體現了中國在談判中積極主動的態度。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這表明中國在談判中不僅堅持原則,還積極推動問題解決。此次初步達成的協議基本是對中方最利好的版本,4月2日以來所有加征的關稅僅保留了10%,這不僅體現了中國在談判中的強硬立場和靈活策略,也彰顯了中國在此次貿易談判中占據主動的態勢。通過強硬立場和靈活策略的結合,中國為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全球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三)美國更多算“經濟賬”而非“政治賬”
此次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表明美國在處理中美經貿關系時更多地在算“經濟賬”而非“政治賬”,打破了部分輿論所渲染的“大國對峙”的敘事。一方面,自特朗普第二任期上任以來,中美博弈主要集中在經貿領域,美國加征關稅主要是從逆轉貿易逆差和提高財政收入的目的出發,美股股指、美債利率、美元指數等市場指標也是特朗普政府進一步加征關稅的重要影響因素,特朗普本人也多次在社交媒體或接受采訪時談及美股等話題,其頻繁調整的言論也引起市場懷疑其涉嫌操縱股市牟利。另一方面,中美兩國在貿易關稅談判的同時,美國同時與數十個其他國家談判關稅條款,包括日本、韓國、歐盟、加拿大等傳統盟友。美國優先與中國而非盟友就關稅達成一致,可能一定程度上付出政治信譽的代價。
(四)美國談判意愿高于預期,有望加速其他國家談判進展
此次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清晰地表明美國在中美經貿關系中的談判意愿高于市場預期,這一信號不僅對中美關系本身具有重要意義,也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帶來了積極影響,有望加速其他國家談判的進展。其他國家在與美國談判時,可能會更有底氣,認為通過堅持和協商也能夠促使美國做出讓步,從而爭取到更有利的談判條件。這種信心的提升將有助于推動其他國家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程,加速談判的進展。同時,美國國內的經濟壓力也促使其在貿易談判中展現出更高的意愿。美國企業界和農業界對貿易摩擦帶來的負面影響反應強烈,要求政府采取更加務實的貿易政策。此外,和中國達成和談后,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美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與中國的協商,美國不僅能夠減輕國內經濟壓力,還能為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其他國家出于國家實力的差距,可能在和美國的談判中處于劣勢地位。美國可能會利用其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提出更高要求,這將給其他國家的談判策略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同時也促使其他國家更加積極地尋求與美國的對話和協商,以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四、后市展望
(一)全球貿易戰談判展望
1、中美貿易談判:良好開端,后續方向談判合作大于爭端,不確定性在于美方談判執行力
本次中美聯合公告是中美貿易談判的良好開端,為雙方進一步溝通與協商奠定了堅實基礎。公告中明確雙方將建立持續的溝通機制,這一機制的建立為后續談判提供了穩定的平臺,使得雙方能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就經貿關系中的諸多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正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所言,“雙方都對貿易平衡感興趣,美國將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這表明雙方在貿易平衡這一核心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目標和意愿。同時,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也表示,此次會談坦誠、深入、具有建設性,達成重要共識,并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些積極的表述都為后續談判營造了良好的氛圍,使得未來談判的方向更傾向于合作而非爭端。
然而,展望未來的中美貿易談判,主要不確定性在于美方的談判執行力。一方面,特朗普本人的政治信用偏低,在政策方針采取“極限施壓”的策略,在達成協定后不排除進一步施壓爭取更有利的條件。另一方面,特朗普首個任期內,中美達成的協議也最終未能完全落地。盡管雙方在本次聯合公告中達成了共識,但美國國內政治環境復雜,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以及國內政治壓力都可能對美國政府的決策和執行力產生影響。此外,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以及部分政客的強硬立場,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談判進程,使得美國在執行談判成果時面臨諸多挑戰。在具體的談判內容方面,關稅稅率越低的部分對應的商品規模越大,通常涉及更復雜的局面,往往越難談判。對于美國而言,降低對部分中國商品的關稅可能會面臨國內相關產業和利益集團的強烈反對。因此后續談判中,雙方進一步談判可能更加困難。盡管存在不確定性,但雙方在聯合公告中所展現出的合作意愿和積極態度,為未來的談判提供了信心和動力。雙方都認識到,中美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的利益,也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后續談判中,雙方有望在已建立的溝通機制下,繼續就貿易平衡、市場準入、知識產權保護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減少貿易摩擦,推動中美經貿關系的長期穩定發展。
2、美國全球貿易談判:中美談判為全球國家談判形成“示范效應”
此次中美經貿談判為全球貿易談判形成了重要的“示范效應”。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在貿易政策上的調整和談判策略的變化,對全球貿易格局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美國是否愿意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一視同仁地達成類似協議,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積極的方面來看,中美談判的成功表明,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是可行的。美國在與中國的談判中展現出的靈活性和務實態度,為其他國家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這種態度如果能夠延續到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將有助于緩解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推動多邊貿易體制的改革和完善。然而,美國在與其他國家的談判中,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難以一視同仁地達成類似協議。首先,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和利益訴求存在差異。與中國的貿易關系相比,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沒有那么復雜和重要。美國可能會采取更加強硬的策略,以實現其自身的經濟和政治目標。其次,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也可能影響其談判策略。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和政治勢力對貿易政策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訴求,這可能導致美國政府在與其他國家談判時面臨較大的內部壓力,從而影響其談判的靈活性和誠意。此外,全球貿易格局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增加了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判的不確定性
(二)資本市場影響
1、市場下行風險收斂,風險主要集中于美國不確定性
此次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市場下行風險明顯收斂,而未來風險則更多集中于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自4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美國單方面加征高額關稅,導致兩國經貿關系陷入僵局,全球市場因此陷入緊張和不確定性。投資者對中美徹底脫鉤的擔憂加劇,中美貿易往來事實上斷絕,導致全球股市、債市等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市場信心受挫。本次聯合聲明中,美國主動提出修改部分關稅措施,并暫停實施部分關稅,顯示出其在談判中展現出的靈活性和積極態度,以及就希望達成合作的意愿。這一舉措有效緩解市場的緊張情緒,提升投資者信心,全球金融市場在聲明發布后普遍出現上漲,市場下行風險明顯收斂。未來市場風險主要集中在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美國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的反復無常,使得市場難以對其未來的政策走向做出準確預判。此外,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進展也存在不確定性,這些談判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全球貿易格局和市場情緒。
2、全球股市迅速上漲,A股料將走出上行行情
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對全球市場產生了顯著的積極影響,美股、港股迅速上漲,A股也料將走出上行行情。路透社報道稱,消息公布后,美國股指期貨應聲上漲,標普500指數期貨上漲2.8%,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上漲3.6%,道瓊斯指數期貨上漲2.3%。特別是與貿易相關的板塊,如制造業、農業和科技股,表現尤為突出。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歐洲股市12日開盤也迅速走高。港股恒生指數則上漲3%,特別是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其業績和市場前景因中美經貿關系的改善而得到提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A股市場同樣受益于中美經貿關系的改善,特別是出口型企業,其業績有望因貿易環境的改善而得到提升。此外,市場對中美經貿關系改善的預期也將吸引外資流入A股市場,推動A股走出上行行情。
3、風險偏好修復下,黃金價格短期預計將下挫
自特朗普政府上臺(1月20日)以來,黃金價格持續上行,自COMEX黃金自2731.8美元/盎司持續上行,最高達到3509.9美元/盎司,特別是在美國公布關稅消息的日期,黃金持續上行。今日中美會談并發布聯合聲明后,國際金價大跌,COMEX黃金下跌3.76%,收3217.2美元/盎司。中美雙方在經貿關系上展現出積極的談判意愿,市場對中美貿易關系的預期從緊張轉向緩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得到修復,資金將從避險資產流向風險資產。隨著市場對中美貿易關系的擔憂緩解,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有所改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等風險資產的吸引力增強。在這種情況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將減少,價格面臨下行壓力。美元指數也可能因市場情緒的好轉而走強,進一步對黃金價格產生抑制作用。從技術分析角度看,黃金價格在前期上漲過程中積累了較多獲利盤,此次市場情緒的轉變可能導致獲利盤回吐,加劇黃金價格的短期調整。此外,美國外貿政策的調整,使美元更多參與全球貿易格局,也有望抑制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的趨勢,進一步削弱黃金需求。
4、板塊結構性影響
一是制造業與出口板塊。大規模關稅從145%降至30%使得中國制造商面臨的成本急劇下降,從而有助于緩解此前因關稅引發的訂單萎縮和生產瓶頸。4月官方PMI數據顯示,中國工廠活動已因高關稅和需求疲軟出現放緩,新出口訂單大幅下滑;而在宣布降稅消息后,多家出口導向型制造企業如富士康(Foxconn)和比亞迪(BYD)期貨合約和股價應聲上漲,反映市場對成本下降帶來訂單回流的預期。此外,供應鏈恢復常態化將使中小型代工廠能夠更快吸納外貿訂單,有助于提升整體制造業的產能利用率與盈利水平。
二是消費電子與汽車板塊。關稅降低對供應鏈的穩定尤為關鍵。谷歌、微軟等大廠在AI及云計算領域逆勢增長的同時,蘋果、亞馬遜等消費電子巨頭仍因關稅承壓,最新數據顯示,關稅成本本季度給蘋果帶來約9億美元的負擔;與此同時,蘋果計劃將部分產能轉移至印度和越南,但短期難以完全彌補中國的供應鏈優勢,新一代iPhone和MacBook系列的成本仍會受到關稅擾動。此外,美國25%汽車關稅亦令多家車企承壓,關稅上調造成供應鏈混亂并可能推高終端售價,降稅后預計將緩解汽車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并促使車企快遞啟動促銷和折扣策略。
三是農業與能源。5月7日中美日內瓦舉行貿易談判消息傳出后,美國農戶和期貨市場普遍看漲,美國產玉米期貨在當日上漲5至6美分,大豆期貨亦上漲約11美分。中國在GM玉米種植規模四至五倍擴增的同時,仍保持對進口依賴,2024–25年中國玉米進口預計為2000萬噸,而降稅有助于促進采購增長并緩解國內庫存壓力。能源方面,全球宏觀預期改善令油價維持高位,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在消息影響下上漲3%以上,制造業復蘇和交通需求回升將推高能源需求,從而在中長期支撐油價。同時,農業與能源板塊的分化表現也將帶動相關ETF和衍生品的結構性交易機會,投資者可關注農產品和能源期貨的組合配置。
風險提示:
股票市場的擾動:股債蹺蹺板效應對中短信用債仍可通過理財現金類產品的傳導路徑得以實現。
信用債違約風險:當前信用環境較前兩年已經顯著緩和,但仍有部分主體基本面較差,面臨一定的償債壓力。
國內經濟風險:隨著穩增長政策不斷推出,寬信用進程不斷推進,政府債供給充裕。寬信用如果進一步加速將使得市場風險偏好升高,投資者要求風險回報收益率提升,拉動債券收益率上行,價格下跌。
數據整理的時效性:本文重點介紹債券市場相關的數據,具體數據更新到數據庫披露的最新數據,但仍然存在更新不及時、數據庫數據調整的風險。
報告來源

證券研究報告名稱:《峰回路轉,合則雙贏——中美聯合聲明簡評》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5月12日
報告發布機構: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告分析師:
胡玉瑋 SAC 編號:S1440522090003
馮天澤 SAC 編號:S1440523100001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美國”),
認識到雙邊經貿關系對兩國和全球經濟的重要性;
認識到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的重要性;
鑒于雙方近期的討論,相信持續的協商有助于解決雙方在經貿領域關切的問題;
本著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雙方承諾將于2025年5月14日前采取以下舉措:
美國將(一)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二)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
中國將(一)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并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二)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采取上述舉措后,雙方將建立機制,繼續就經貿關系進行協商。中方代表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美方代表是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美國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協商可在中國、美國,或雙方商定的第三國進行。根據需要,雙方可就相關經貿議題開展工作層面磋商。
(新華社日內瓦5月12日電)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凌辰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