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Eastland
頭圖|視覺中國
2025年3月29日,順豐控股(SZ:002352)發布的《2024年度報告》可謂靚麗——營收2844億、業務量132.6億、同比增長11.4%;凈利潤102億、同比增長23.5%。3月31日,股價放量上漲2.57%,看來投資人比較滿意。
按4月28日收盤價,順豐控股市值2155億、市盈率21.2倍。
B端收入權重增長
提起順豐,自然聯想到“時效”、“服務”等標簽,是寄遞重要文件、高價值物品的首選,一句“順豐包郵”足可打消對方顧慮……但順豐對用戶心智的占領已大不如前。
1)三駕馬車
順豐業務按三個板塊披露:速運及大件、供應鏈及國際、同城即時配送。
-
速運及大件(簡稱“快遞業務”)
順豐核心業務:2023年營收1869億、占營收的72.3%;2024年營收2002億、占營收的70.4%。
-
供應鏈及國際(簡稱“跨境業務”)
以強大的“干線運輸”能力——空運、海運、鐵運為基礎,順豐面向國內外制造企業、貿易企業、跨境電商提供國際快遞、跨境電商包裹及海外倉服務。此外,在東南亞國家提供面向個人的快遞服務。
2023年營收628.6億、占營收的24.3%;2024年營收740億、占營收的26%。
-
同城即時配送(簡稱“同城業務”)
向商家及個人提供市內點到點即時配送服務。
2023年營收73.7億、占營收的2.85%;2024年營收90億、占營收的3.2%。

2024年,順豐營收較2023年增長260億、增幅10%。其中,快件及大件增長133億,貢獻率為51%;供應鏈及國際增長111億、貢獻率為42.8%;同城即時配送增長16.4億、貢獻率6.3%。
2)快遞業務增長緩慢
快遞業務(速運及大件分部)主要包含四項業務: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
-
時效快遞
順豐最核心的業務,主要面向個人、企業、中高端品牌商家。追求的是極致速度。
2021-2024年,年均增長7.3%;2024年營收1222億,同比增長5.8%。
-
經濟快遞
主要面向電商平臺、電商賣家,作為賣方、買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追求的是極致性價比,處境比較尷尬——收費低了順豐可能“白干”、收費高用戶負擔不起,實質上是“備胎”;
2024年營收272.5億,較2021年增長7.2%,年均增幅2.3%;
-
快運
同時服務B端、C端,提供一站式大件綜合物流運輸、配送及客戶服務。如B2B的機器設備運輸,C端家電送裝。多數情況下,按重量計價。
2024年,營收376.4億,較2021年增長33.1%,年均增幅接近10%;
2024年,直營、加盟網絡單日零擔貨運量分別為6.9萬噸、3.2萬噸。
-
冷運及醫藥
主要面向生鮮食品、冷凍食品及醫藥產業三大領域的客戶。
2024年營收98.1億、較2021年增長25.8%,年均增幅8%;

四項業務對速運分部營收貢獻率如下:
2024年,時效快遞收入增長67.5億、增幅5.8%,對速運分部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50.8%;
經濟快遞收入增長22億、增幅8.8%,對速運分部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6.6%;
快運收入增長45.6億、增幅13.8%,對速運分部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34.4%;
冷運及醫藥收入減少5億,對速運分部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負。
單一業務對順豐營收增長的貢獻率排名:供應鏈及國際第一(42.8%)、時效快遞第二(25.9%)、快運第三(17.5%)、經濟快遞第四(8.5%)、同城第五(6.3%)。
C端用戶的認可是順豐最大的無形資產。隨著B端收入權重增加,順豐在C端的影響力被削弱,存在“工具化”、“管道化”、“備胎化”風險。
從“以價換量”到“保價為上”
1)放棄“10%防線”
202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1750.8億件、同比增長21.5%;業務收入1.4萬億、同比增長13%;每票均價約為8元/件(2023年均價9.14元/件)。
中通、韻達、圓通、申通、極兔、順豐六家(不包括京東物流)業務量合計1420億件,總市場份額80%(較2023年下降7個百分點)。
除極兔(可比口徑)提高0.7個百分點,其他快遞企業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中通下降3.5個百分點至19.4%;順豐業務量132.6億(包含城即時配送),市場份額7.6%,較2023年下降1.4個百分點。

“10%的市場份額“是重要的心理關口。現在看來,順豐已放棄對份額的執念,把利潤擺在首位。
2)保住”溢價”
2014年,順豐業務量16.1億件、均價23.6元/件。這一年,全國快遞總業務量140億件、均價14.7元/件。
當時的局面是:順豐收費比行業均價高六成(2014年溢價率為61.2%),市場份額超過一成(2014年順豐份額為11.5%)。
隨后的幾年,快遞行業價格單邊下降,順豐沒有參與“內卷”。到2018年,順豐票均收入23.1元/件,溢價率高達93.7%!但此時的市場份額已跌至7.63%。
2019年,順豐價格略有松動,但仍保持在高位(21.9元/件),溢價率高達85.9%。全年業務量增至48.3億、市場份額7.61%。
2020年-2022年,順豐實施了三年“以價換量”,溢價率最低點出現在2021年、為64.3%;
2023年,順豐放棄“以價換量”,單票收入逆勢上漲,溢價率回到75.7%。
2024年,順豐單票收入下降,但幅度小于“大盤”,溢價率達93.5%(回到2018年的水平)。

若剔除同城即時配送(價格低、業務量越來越大),順豐速遞溢價更大。
面對激烈的競爭,順豐曾選擇“以價換量”,如今的策略是“保價為上”——寧可少送,不可小賺。
“三駕馬車”的格局不妙
1)速運及大件分部
快遞分部逐步成為順豐唯一的利潤來源:
2022年快遞分部毛利潤、凈利潤分別為177億、55.2億(凈利潤率3.3%),占順豐凈利潤的78.2%;
2023年快遞分部毛利潤降至154億,凈利潤提高到84.5億(利潤率4.5%),占順豐凈利潤的106.8%;
2024年快遞分部毛利潤、凈利潤分別為260億、110億(凈利潤率5.5%),占順豐凈利潤的107.8%;

截至2024年末,快遞分部總資產、凈資產分別為1012億、310億;凈資產收益率接近36%(較2023年提高6.9個百分點)。
2)供應鏈及國際分部
2024年,跨國業務對營收增長的貢獻接近43%,但卻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毛利潤率降至6.6%(2022年為8.5%)、凈虧損13.2億(2022年凈利潤19.5億)。

截至2024年末,跨國業務總資產661億,負債率高達89%(較2022年提高8個百分點)。
3)同城即時配送
2021年,同城即時配送分部收入51.1億,成本高達80.8億,毛虧損29.7億,虧損率58%;
2022年、2023年,即時配送收入先后增至65.7億、73.7億,毛虧損率分別為50%、57.5%;
2024年,即時配送收入90.1億、成本146.8億,毛虧損56.7億、虧損率62.9%。

即時配送收入增長緩慢,對順豐總營收增長的貢獻率僅為6.3%,且盈利能力沒有隨規模增長改善的跡象。
截至2024年末,即時配送分部總資產45.2億,較2021年增加4.5億,增幅11%。直白地說,順豐對即時配送業務已不抱太大希望。
速運及大件業務對凈利潤的貢獻超過100%;被寄予厚望、占用大量資源的跨國業務只貢獻營收不貢獻利潤;同城即時配送,許多人認為順豐有很大優勢,結果規模上不去,虧損率競爭超過60%。
順豐的“三駕馬車”格局不妙。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郝欣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