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雖然監管、行業協會、保險公司近年來多番提醒“代理退保”的騙局,但投保人被騙的案例仍屢見不鮮。
近日,張女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她七年前購買了一份養老保險,每月按時繳納保費。由于家庭經濟狀況近期出現波動,她開始考慮是否退保以緩解資金壓力。
就在這時,張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專業代理退保,全額退款有保障”的廣告,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撥通了廣告上的電話。最終結果可想而知,張女士不僅損失了5000元的手續費,還發現自己的個人信息被泄露,頻繁收到推銷電話和詐騙短信。
“在監管和保險公司的多番強調和科普下,這兩年這類現象少了一些,但仍還有不少急需用錢的人被騙。”某壽險公司運營管理部門負責人對界面新聞記者說,2020年前后這一情況比較多見,后來多方聯合加大了打擊的力度,“代理退保”成功率越來越低。
財產遭受損失
張女士的案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稱是專業退保團隊資深顧向張女士保證,憑借他們和保險公司內部的特殊關系,一定能幫她實現全額退保。
在對方極具誘惑性的言辭之下,張女士逐漸放下了戒備。按照要求,她向對方提供了身份證、保單以及銀行卡號等重要信息,并簽訂了一份電子代理合同,還預先支付了2000元手續費。
起初,對方還會頻繁聯系張女士,告知她退保流程正在推進,讓她耐心等待。可沒過多久,對方開始以各種借口索要更多費用,聲稱需要打點關系才能確保退保順利完成。張女士雖心有疑慮,但想到已經投入了不少錢,擔心半途而廢,只好又陸續轉賬了3000元。
然而,此后對方的電話卻越來越難接通,信息回復也變得敷衍起來。直到有一天,張女士發現再也聯系不上這個所謂的“退保顧問”,她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這并非個案。不久前,朱先生因做生意需要大量資金,正糾結要不要退掉之前買的長期保險。這時,他收到一條短信,稱能幫他高額退保,手續費還低。朱先生心動了,馬上聯系對方。
朱先生對界面新聞記者說,“對方打包票,說團隊專業,有內部渠道,肯定能全額退保,一點都不用擔心。”
一番誘導下,朱先生提供了身份證、保單等重要個人信息,還交了前期費用。可之后,對方以打通保險公司關系等為由,不斷讓朱先生轉賬。朱先生察覺被騙,想停止委托,卻發現前期費用打了水漂,個人信息也泄露了。
收取高額手續費
張女士、朱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搜索可見不少因為輕信“代理退保”而被騙的案例。
近年來,不發分子利用網絡平臺發布虛假的“代理退保退費”信息,聲稱可以“全額退保”,虛構成功案例,誘導消費者委托其辦理退保手續并收取高額手續費。
平安人壽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代理退保”黑產常見手段:一是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全額退保”等虛假宣傳,承諾可以達到“全額退保”效果,吸引消費者關注。二是教唆消費者編造虛假投訴內容,偽造證據材料,教唆消費者持續向監管部門舉報,給保險公司施加壓力,脅迫保險公司全額退保。三是以“咨詢費”“服務費”等名義收取消費者高額費用,甚至截留消費者退保資金,牟取非法利益。
某人身險公司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一方面,他們會教唆消費者編造各種虛假理由,如保險公司銷售誤導、服務不到位等,向保險公司進行惡意投訴。另一方面,利用消費者提供的個人信息,在保險監管部門等相關機構進行惡意舉報,試圖給保險公司施加壓力,迫使保險公司妥協退保。
上述壽險公司運營部門負責人表示,黑色中介機構在幫助消費者辦理退保過程中,往往會收取高額手續費。這些手續費通常按照退保金額的一定比例收取,比例高達20% - 50%不等。
以一份年交保費1 萬元、已交5年的保單為例,若退保金額為4萬元,中介機構可能會收取8000元至2萬元的手續費。
“而實際上,消費者正常退保可能只能拿回部分現金價值,遠低于所交保費,再加上高額手續費,財產損失慘重。”她說。
不僅是收取高額手續費、信息泄漏,甚至還會有更為嚴重的后果。朱先生為配合“代理退保”事宜,他中斷了與保險公司之間正常的信息交流。如此一來,其保單權益遭受了嚴重損害,甚至存在被保險公司判定為惡意退保的風險,很有可能納入保險公司黑名單,以后再買保險的概率極低。
上述平安人壽相關人士說,當前,“代理退保”黑產呈現出更加專業化、數字化和產業化的新發展趨勢。
首先是跨區域作案:黑灰產組織逐漸形成全國化、團伙化的作案模式,利用地域分散性逃避打擊。其次是數字化:與MCN機構合作,利用大數據精準篩選有意向退保的消費者提高轉換率。再次是產業化:從單一退保代辦延伸至獲取數據、投訴、訴訟、培訓等全流程服務,形成完整利益產業鏈。最后是隱蔽化:與律師事務所合作,以“法律咨詢”等合法外衣掩蓋非法行為,更具欺騙性。
“圍剿”代理退保
“代理退保”的行為也被嚴厲打擊。
2025年1月3日,由公安部組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顯示,保險詐騙犯罪專項工作開展以來,依法立案查處保險詐騙犯罪案件1400余起,打掉職業化犯罪團伙300余個,涉案金額累計15億余元。
據了解,近年來多地重拳出擊“代理退保”黑產案件,由公安機關牽頭成立聯合專案組進行前期偵查,將犯罪嫌疑人移送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多地還通過督促加強廣告發布管理等方式,實施精準打擊。在多方聯合整治下,“代理退保”黑產亂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代理退保”黑產行為可能涉嫌多種犯罪,如“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敲詐勒索罪、詐騙罪、非法經營罪”等。
界面新聞記者從某壽險公司了解到,2024年11月,某地“代理退保”黑產人員以協助投保人維權為幌子,故意慫恿教唆消費者編造夸大或虛假的證據,發起大量不實投訴舉報,逼迫保險公司高額退保,進而從投保人處獲取大額抽成。該案“代理退保”黑產人員觸犯刑法第274條“敲詐勒索罪”,被某地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至11年不等的刑罰,并處五千元至十萬元不等的罰金。
某壽險公司個險部門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黑產惡意投訴會引發退保,會影響保險公司保單繼續率。保單繼續率關乎壽險經營效益與償付能力,下滑影響公司有序經營。若保險公司被迫同意高額退保,將承受經濟損失,擾亂正常經營秩序。
平安人壽相關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說,重視“代理退保”黑產打擊工作。主要措施為:一是加強內部管理,優化退保流程,成立專項工作組,全面統籌、部署落實各項工作要求。二是明確“代理退保”黑產定義及識別標準,嚴厲抵制黑產投訴行為,制定證據收集指引,深挖黑產線索。三是組織刑法專家對黑產涉及罪名作研究論證,深挖黑產組織典型犯罪線索,推動多起刑事案件立案。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和諧健康、平安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大都會人壽等險企以及監管部門、行業協會都發文提醒廣大消費者,切勿相信從事所謂“代理退保”業務的組織或人員的虛假承諾。在面臨突然而至的“退保建議”時,謹慎冷靜,敢于抵制“不當獲利”的誘惑。
上述人身險公司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說,“代理退保”者常以“百分百退保”“全額退保”等誘人承諾吸引消費者,但實際上這是極不現實的。保險合同退保是按照合同約定和相關法律法規執行的,存在一定的規則和限制。投保人要對這種不切實際的承諾保持高度警惕,避免陷入陷阱。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