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家長期以“零售立行”為主戰略的銀行來說,在零售業務從高風險、高收益、高成本向中風險、中收益、控成本的轉向中,財務上、人員上、業務上有陣痛是可以預見的。
只是這個陣痛對于平安銀行來說,好像比預想中來得更持久、更猛烈——分析財報,平安銀行去年減值損失前的零售業務營業利潤是492.19億元,然而信用及資產減值損失就高達487.29億元,這使得平安銀行去年零售條線的凈利潤只有2.89億元,較上年縮水94.8%,占比掉到了僅剩0.6%。
這實在是有些刺目。平安銀行到底還是不是以零售見長、以零售為主的銀行?投資者在問,分析師在問,連該行黨委書記、行長冀光恒,坦言自己也在問。
答案依然是“是”。同時冀光恒表示,該行零售業務“止血”已完成,“造血”仍需過程。在逆周期時,銀行沒有三五年的定力,很難爬出“坑”。
在平安銀行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冀光恒率管理層直面零售轉型難度和未來路徑、風險是否見頂、如何穩住息差、對公投放增速是否可以維系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事關平安銀行如何爬出“坑”。
匯總各位高管的回答,在直面業績失速的同時,管理層也提煉出了該行資產結構趨于優化、高風險資產壓降顯著、資產質量穩中向好、成本管控顯效、付息率持續優化等向好趨勢,稱該行改革進度符合預期。
談零售:新打法共識形成,對產品和風險進行調整
在業績發布會現場,分析師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問未來零售戰略和定位、近期分管零售領導調整原因及零售業務新變化。
“將來平安銀行還是一家以零售見長、以零售為主、帶有科技基因的一家銀行,這是毫無疑問的。”冀光恒說。據其介紹:在過去18個月,平安銀行對零售戰略進行了全面梳理,解決了內部共識和配套措施問題。平安銀行的“新打法”也基本形成共識:還是以零售為主,同時對產品、對風險進行調整。
當前,平安銀行的零售隊伍回歸至以風險管控為主,零售部門主要管理模式由豎井化管理回到了統一化管理。在此期間,平安銀行調整了高定價、高利差、高風險產品,增強了風控體系。
“‘止血’已做到,‘造血’還需過程。在逆周期時,沒有三五年的定力,很難爬出‘坑’。”冀光恒說。
在“爬坑”的過程中,關鍵崗位變動隨之發生。此前記者曾獨家報道,平安銀行主管零售的總行行長助理張朝暉調任深圳分行兼任分行行長,而原深圳分行行長王軍晉升總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取代張朝暉分管零售業務。談及此輪人事變動,冀光恒肯定了張朝暉、王軍的工作業績,并將干部調整歸因為基于梯隊和年齡結構考慮。
關于零售業務正在凸顯的新變化,行長助理兼首席風險官吳雷鳴稱打造中風險、中收益產品是本輪零售改革核心路線。該產品的設計體系摒棄了以前單一貸款產品的做法,將以一整套產品體系來服務各風險層級客戶,發揮平安集團的綜合金融和科技優勢。
吳雷鳴透露:目前該中風險、中收益產品聚焦在消費領域和小微經營領域:消費領域產品正在部分分行試點和完善,很快會推廣和上量;小微經營領域產品目前在內部測試階段。
關于零售資產風險趨勢,吳雷鳴樂觀預計該行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會進一步下降,資產質量會持續改善。
平安銀行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的零售不良貸款率為1.39%,環比下降了4個BP。據吳雷鳴介紹,2024年以來,平安銀行主動地退出了高風險客群,存量高風險資產大幅下降,同時也加大了中低風險的研發和投放,優質客群的占比不斷提升,去年新投放的客戶質量處于歷史比較好的水平,零售風險管控效果顯現。
“可以肯定的是,零售不良的生成見頂,并將進入下行通道。預計2025年零售不良生成會進一步下降,信貸成本也會快速下降。展望2025年,零售業務的催清收是重點業務,有信心在2025年對零售資產質量交出比較滿意的答卷。” 吳雷鳴說。
“深蹲是為起跳積蓄動能。經過這段時間的調整,我們的資產質量逐步企穩,新產品逐步在驗證。今年我們將在中風險產品上積極作為,為零售投放的恢復打好基礎。”平安銀行黨委委員、董事會秘書周強說。
談對公:快速補位,今年做好量、價、險
在平安銀行戰略改革深水區,對公及時撐起零售。
截至2024年末,該行個人貸款余額較上年下降10.6%至17671.68億元,而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2.4%至16069.35億元。也就是說,曾經有“零售黑馬”之稱的平安銀行,零售、對公資產體量已經接近均分。
截至去年末平安銀行對公客戶總數達到85.33萬戶,同比增長13%;基礎設施、汽車生態、工業事業、地產四大產業保持穩定增長,貸款新發放4424億元,同比增長35.4%。
市場高度關注,該行對公信貸投放增速是否可以持續,2025年對公業務如何保質保量。
主管對公業務副行長楊志群介紹,2024年該行重點投向優質企業,從行業來看,以基建民生、高鋼制造、能源行業、科技企業為主要增量,上述增量接近70%。在客群方面,去年該行對普惠和“一大一小” 進行價格改革,有貸戶大幅提升至46.4%;在產品方面,平安銀行在供應鏈、跨境業務的優勢上,增加了一些中長期貸款,實現了規模增長。
對于2025年,楊志群稱平安銀行有信心在去年基礎上維持良好的對公投放。延續去年三大重點,即加強中長期貸款、項目貸款和科技貸款的投放力度,繼續發揮供應鏈、跨境、并購、銀團等優勢,把量、價、險做好。
吳雷鳴強調,在零售調整背景下,對公業務要補上來。“沒有一家強的銀行在發展過程中是偏科的,銀行業務需要一個均衡發展。”他說。
談保息差:要高于行業水平30—40BP,必須壓降付息成本
如何讓息差下行的坡度不要那么陡峭,平緩一點,下降得慢一點,是各家銀行一定會被問到的問題。平安銀行也不例外。2024年,平安銀行的凈息差為1.87%,比上一年減少51個基點,尤其是四季度降幅較大,使得利息凈收入只有934億元,同比下降20.8%。
副行長兼首席財政官項有志稱:平安銀行對高風險不良資產的壓降,在四季度反映出來,但這是一次性因素。展望來看,隨著該行2024年主動調整結構的因素消化完畢,息差大幅下行會告一段落。從行業來看,2025年銀行業息差有一定壓力,但整體下降趨勢會放緩。
項有志總結,平安銀行要從壓降負債成本、通過客群結構調整和中風險產品投放提升資產端收益、管控新資產質量、加大催清收力度、控制渠道成本和管理成本等多維度來提升效益。
冀光恒則著重強調了付息成本的問題,表示平安銀行今年零售負債端必須退出高成本行列,回到倒數第二、第三的低成本行列。同時,還需要在人力成本管控等方面做一些科技替代工作,比如對網點的一些功能進行機器替代等。
目前銀行行業息差平均水平應該擊穿到了1.5%以下,但1.8%仍被眾多分析認為是一個類似“安全墊”的存在。冀光恒主動提及了這點,并且強調該行息差要在股份行里面保持前列并穩住,他希望今后穩定在1.7%以上,高于行業平均水平0.3—0.4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