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今年以來,在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固收理財面臨較大收益壓力,而伴隨經濟恢復,股市逐步回暖,市場風險偏好出現轉變。
在此背景下,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布局也發生了改變,提升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成為行業共識。
3月以來,農銀理財、興銀理財、光大理財、恒豐理財、晉商銀行等多家機構密集上架含權理財產品。此外,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處于“待售”狀態的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產品達226只(不包括外資銀行)。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銀行布局權益類理財在短期內能有效應對股債蹺蹺板效應,分散風險,利用股市上漲機會為客戶創造更高收益,平衡整體收益水平,減少債券市場波動對理財產品的負面影響等。
“含權”產品順勢而起
3月以來,興銀理財富利興成阿爾法一個月持有期2號混合類理財產品、陽光橙安盈增強5期(封閉式)、農銀理財農銀同心·靈瓏優選配置第143期理財產品(優享)、恒豐理財恒盈豐茂混合偏債封閉式第2期、晉商銀行豐盈歲月全球心選FOF理財產品等多只含權理財產品密集上架。
從風險等級來看,興銀理財富利興成阿爾法一個月持有期2號風險等級最高,為R4中高風險產品,其余產品風險等級為R2-R3。
具體來看,富利興成阿爾法2號為興銀理財推出富利興成阿爾法系列新品,產品提出“穩中求勝”策略,低估值(PB)、高盈利潛力(ROE)雙維選股。并根據市場風險溢價靈活調整股債比例,兼顧進攻與防守。
據興銀理財披露,富利興成阿爾法1號成立以來2024.6.14-2025.3.7期間,年化收益率為26.36%。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富利興成阿爾法2號推出費率優惠機制,承諾產品凈值低于1不收取投資管理費,產品成立后,3個月內銷售服務費、投資管理費各優惠至0.3%。
此外,恒豐理財發行的恒盈豐茂混合偏債封閉式第2期于3月14日起售,業績比較基準為2%—4%(年化),產品投資利率債與信用債倉位之和不低于50%,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倉位0%—50%(不含),權益資產倉位20%—40%。
除了上述幾款正在募集期的產品外,中國理財網信息顯示,截至3月20日,銀行及理財公司還有226只混合類及權益類理財產品待售,包括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北銀理財、民生理財、渤海理財等機構的多款產品蓄勢待發。
“利率下行大背景下,純固收產品收益率的吸引力逐步降低。”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固收+理財”作為“黑馬”,未來仍將是各大理財公司發行的重點產品。
今年以來,固收理財業績比較基準持續降低。招商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由于債券收益率處于低位及債券牛市階段性結束,2025年新發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下限可能接近2.0%。
受此影響,銀行理財“吸金”能力也受到較大挑戰。整體來看,進入2025年,銀行理財規模增速放緩。根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3月13日,全市場銀行理財存續規模30.2萬億元,其中固收類理財存續規模22.4萬億元,較2月末減少1118億元。
明明表示,理財機構為了維持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需要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使得含權類“固收+”產品重回舞臺中心。權益市場活躍度的提升也可能帶動投資者對含權產品類“固收+”產品的需求。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站在中長期視角看,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資本市場的持續優化,如果資本市場能夠維持長期穩定增長的態勢,居民的理財習慣很可能會逐漸從傳統的儲蓄轉向股票投資,從存錢到存股,存款和理財資金流入股市可能會成為一種長期趨勢。
“為適應這一趨勢,銀行需要提前布局權益類理財,在大財富管理業務新一輪增長周期里提前占位,夯實競爭優勢。”薛洪言說道。
多策略、多舉措布局權益市場
市場回暖促使權益類理財產品發行升溫,政策層面則進一步為理財資金注入權益市場提供支撐。
去年9月發布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銀行理財和信托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優化激勵考核機制,暢通入市渠道,提升權益投資規模。
今年1月,《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印發,允許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并在參與新股申購、上市公司定增、舉牌認定標準方面,給予銀行理財、保險資管與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此前,銀行理財主要是通過投資公募基金間接入市,政策發布后也意味著,銀行理財正式獲得直接參與資本市場的“入場券”,不需要借助其他渠道,即可直接參與資本市場投資。
普益標準研究員楊國忠提到,“從去年秋季開始,監管著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也給出了支持政策。在各種政策加持下,今年以來A股市場表現較好,理財公司的混合和權益類產品收益普遍不錯,增強了理財公司布局含權產品的信心。”
在政策的支持下,拓寬投資視野、提升權益資產配置比例成為行業共識。
廣銀理財方面曾指出,在政策鼓勵下,通過權益資產增厚收益以留住客戶。尤其今年以來債券類資產價格出現明顯回調,提高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能夠有效對沖債券回調風險,市場收益增強。
平安理財也看好權益市場布局,該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受益于積極政策環境和市場逐步回暖,2025年權益市場呈現出較好的配置機會。此外,長債利率的快速下行帶來了高股息資產配置價值的提升,紅利高股息資產也是今年權益投資的重要關注與配置方向,具備穩定現金流和高分紅特征的公司有望為投資者帶來穩健的投資回報。
此外,業內專家認為,理財公司可以多策略、多舉措布局權益市場。有理財公司布局高存款配置低波動類、跨境理財、ESG主題類等特色產品,還有理財公司計劃未來推出黃金策略、REITs策略等類產品等。
廣銀理財方面提到,將不斷豐富策略工具。隨著ETF等工具的不斷增加,運用各類基金產品,實現在風格、行業、區域等方面風險的分散,規避單一品種對組合造成大幅回撤的風險。此外,將環境、社會責任納入投資框架,積極響應政策導向,又能夠降低尾部風險。
杜陽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權益類理財產品相比傳統的固收類產品波動性更大,但也提供了更高的潛在回報,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高、追求高收益的客戶。銀行通過增加權益類理財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這部分客戶的需求。
此外,他也提到,權益類理財產品的收益波動大,但長期來看能帶來更高的管理費收入和潛在利潤。通過權益類理財的布局,理財公司可以獲得更高的收益水平,增強利潤來源。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