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周報|大宗商品多數板塊下跌,黃金期貨表現強勢

期貨周報|大宗商品多數板塊下跌,黃金期貨表現強勢
2025年05月12日 11:2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翁榕濤 實習生 張欣 廣州報道

周內(5月6日至5月9日),大宗商品期貨收跌為主,集運歐線、碳酸鋰延續領跌,能源板塊燃油、原油小幅上漲。

就國內期貨市場具體來看,能源化工板塊,燃油周上漲1.24%、原油上漲0.28%,碳酸鋰下跌4.46%;黑色系板塊,鐵礦石周下跌1.07%、焦煤下跌5.70%;基本金屬板塊,滬鎳周下跌0.22%、滬鋅下跌1.11%、滬銅上漲0.30%;農產品板塊,棕櫚油周下跌3.22%、豆粕下跌0.92%、生豬上漲0.11%。航運板塊,集運歐線周下跌5.93%。

交易行情熱點

熱點一:地緣擾動與供需博弈下,機構對原油后期走勢分歧凸顯

國內釋放降息降準的寬松貨幣政策,中東地區地緣局勢緊張,美英達成貿易協議等多重因素推動國際油價反彈。布倫特原油本周上漲3.95%,收63.88美元/桶;美原油上漲3.77%,收60.58美元/桶。

供應層面,目前OPEC+產量政策偏放松,盡管四月份產量釋放不及預期,但沙特加速增產的態度未發生變化,特朗普訪問沙特或進一步確保OPEC寬松的產量政策。供應端除了美國頁巖油在減產,OPEC+成員均傾向增產。目前供應端的主要風險在于歐盟威脅俄羅斯若不接受30天停火協議將采取嚴厲制裁,或影響俄油供應。

需求層面,EIA表需顯示柴油需求有所下滑,但出行需求有韌性。美英貿易協議引發市場樂觀預期,但周末若中美談崩,情緒可能反轉。總體上,貿易戰仍然是影響市場預期的最重要因素。美國原油油品總庫存仍然回落,累庫仍不及預期。

消息面,原油三大機構不同程度下調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期。EIA預計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將同比增加90萬桶日,2026年增加100萬桶日,較3月報中的預期低40萬桶日和10萬桶日。IEA將2025年需求增速下調近30%。OPEC僅將原油需求增速下調15萬桶日,OPEC作為產油國組織,對需求端偏樂觀,參考價值有限。

市場機構對于原油后續走勢出現了一定分歧。

混沌天成期貨持悲觀態度,其在研報指出,“目前原油仍然在大的空頭敘事之下,關稅和美國消費者信心下滑利空全球經濟,同時OPEC+成員產量態度偏松,預計中美難以達成貿易協議,而特朗普訪問沙特或進一步確保OPEC+寬松的產量政策,油價因為貿易緩和預期反彈后,或因關稅的實際沖擊顯現重回跌勢。但短期歐盟對俄羅斯的潛在制裁存在不確定性,需觀察其是否會對供應產生重大影響。”

宏源期貨詹建平相對樂觀,認為短期仍然以反彈修復看待油價。原因一,是沙特對OPEC+內部的施壓開始生效,周中哈薩克斯坦改口稱將考慮履行減產義務,OPEC+進一步加速增產的必要性或減弱;原因二,關稅談判開始取得進展,英美達成初步框架協議,中美也將于近期就關稅進行正式接觸,雖然關稅談判存在反復的可能,但短期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已較小,市場的風險偏好處于改善的過程中。

但詹建平指出,油價目前仍然需要關注美伊和談帶來的風險,若特朗普政府愿意為降低油價繼續作出讓步,則油價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

寶城期貨陳棟表示,雖然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和物價指數出現改善跡象,引發美聯儲全年降息次數增加,不過遠水難解近渴,6月美債危機逐漸迫近,“灰犀牛”效應凸顯或誘發宏觀新一輪負面沖擊。同時OPEC+產油國加快增產節奏,疊加原油需求預期偏弱。預計后市國內外原油期貨價格繼續反彈面臨較大阻力。

熱點二:滬銅修復持續,后續空間還有多少?

滬銅自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實施后,呈現出修復趨勢,價格逼近“對等關稅”實施前。滬銅主力合約本周先漲后跌,本周累計上漲0.3%,收77450元/噸。

宏觀面上,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具備韌性,美聯儲5月議息會議大概率保持利率不變。同時貿易摩擦出現重大轉折,進入了“邊打邊談”的新階段,但短期達成協議的概率不大。

需求方面,國內下游開工臨近淡旺季交替節點,消費支撐或有轉弱的可能,加之銅價當前位置仍較為堅挺,下游采買意愿有所下降。庫存方面,目前仍保持去庫態勢,但整體降庫速率逐步放緩。

供給方面,原料供應問題偏緊張,但由于國內銅精礦港口庫存情況仍充足,加之冶煉廠前期備庫情況較好,目前暫未有冶煉廠因原料供給問題而減產,故精煉銅整體供給量仍將保持小幅增長。

多機構認為銅價后期上行空間有限,或維持震蕩格局。

瑞達期貨研究院王福輝認為,滬銅基本面或處于供給相對充足、需求增速略有放緩的階段,后續仍然持偏震蕩格局。

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歐陽玉萍表示,在美國滯漲預期與關稅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滬銅上行空間不宜高估,預計滬銅5月以高位回調行情為主。

恒銀期貨研報指出滬銅正處于宏觀博弈與基本面拉鋸的關鍵窗口。短期關稅緩和與政策寬松提供支撐,但美聯儲“鷹派”立場與需求季節性轉弱形成壓制。投資者需緊盯談判進展與庫存變化,靈活應對多空轉換。

研報同時強調后續有以下幾個關鍵觀測點需要留意,“一是5月中美高層會談:若美方實質性下調關稅,銅價或突破震蕩區間;二是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關注點陣圖對降息路徑的修正;三是國內庫存拐點:若去庫停滯且升水回落,警惕回調風險。”

行業政策要聞

要聞一:物價指數、進出口數據公布,表現超市場預期

海關總署消息,2025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4.1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2.4%。其中,出口8.39萬億元,增長7.5%;進口5.75萬億元,下降4.2%。4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84萬億元,增長5.6%。其中,出口2.27萬億元,增長9.3%;進口1.57萬億元,增長0.8%。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認為這一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他認為4月進出口數據表現亮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對美出口4月同比為-21.0%,雖然增速大幅下降,但仍好于預期;二是對東盟、印度、非洲、拉美4月出口同比增速分別為20.8%、21.7%、25.3%、17.3%,有效起到了對沖作用。”

但郭磊也強調對于關稅的影響,仍需保持警惕,關稅對于出口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一則從2018年經驗來看,4月500億關稅清單公布,其中340億美元落地實施是7月6日;9月美國再次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9月24日落地實施;而出口增速至10月仍比較高,首次轉負出現在12月;二則4月PMI的出口訂單環比下行4.3個點,其中紡服、化工、中游裝備制造訂單降幅較大,從訂單到交貨存在一個傳遞過程。”

而本周公布的物價指數,仍然延續弱勢,CPI、PPI數據同比仍處于負增長。國家統計局消息,4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1%,環比上漲0.1%;4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4%。

華泰宏觀研報指出,4月CPI同比持平于3月的-0.1%,主要受汽油價格下行的影響,整體交通通信分項對CPI同比的拖累達0.5個百分點,食品價格的同比降幅則明顯收窄。而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后、與內需更為相關的核心CPI同比持平于3月的0.5%,表現較為平穩。

4月PPI同比降幅走闊仍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回撤拖累,煤炭需求季節性回落、新能源發電的替代效應等均對PPI形成壓制。行業分化態勢整體延續——耐用消費品價格對PPI的拖累仍深,但部分行業供給偏緊推動價格降幅收窄、高技術產業對PPI拉動亦較為明顯。

展望后市,郭磊認為隨著5-7月PPI基數繼續抬高,疊加關稅帶給部分外需型行業產能利用率壓力,PPI同比降幅仍有較大概率繼續擴大。“一個預示是4月PMI購進價格指數和產出價格指數環比均有較大幅度下行。這意味著在8月之前,名義增長壓力可能會階段性上升,并將對企業盈利、稅收形成傳遞。我們估計這一時段仍將是逆周期政策積極加碼的時段,上周出臺的金融條線的一攬子政策不是全部。”

要聞二:“增量”貨幣政策如期而至

5月7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旨在穩定市場預期,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宣布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預計釋放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下調政策利率0.1個百分點,即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從目前的1.5%調降至1.4%,預計將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同步下行約0.1個百分點。下調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這是繼2024年9月27日央行宣布降息降準以來,兩個貨幣政策‘大招’再次同時出手,表明今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在穩增長方向全面發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在當前時點宣布降息降準,能夠有效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擴投資促消費,提振市場信心,是當前對沖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降準既向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又將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推動金融機構保持息差基本穩定,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同時,將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降為零,引導這兩類機構直接面向汽車消費、設備更新投資領域加大金融支持。

長城證券蔣飛表示,政策利率下調,將會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和存款利率同步下行,從而刺激居民部門的需求。“當前實際利率較高,LPR降息有助于降低居民實際房貸利率,對居民購房需求的提振有一定幫助。刺激市場購房需求,助力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前還款現象將減少,銀行壓力緩解。對于消費投資而言,降息可能會促使部分資金從儲蓄轉向消費,提高杠桿。”

降準降息組合將降低政府融資成本,配合財政政策進一步發力,雖然今年政府債發行速度較快,融資成本降低將擴大財政支出空間,后續財政政策或繼續加碼。同時降息所產生的貨幣壓力減輕,對沖美國談判帶來的貨幣升值預期,資本外流壓力較小。

長城證券蔣飛認為,從長周期來看,中國經濟正處于房地產行業調整、人口調整及債務化解周期,逐漸顯露出包括地方債務風險、居民消費升級不暢等問題,長期問題亟待改革解決。2025年經濟面臨多重挑戰,亟需改革和刺激政策出臺。

展望后市表現

能源化工板塊

碳酸鋰:雖然已有冶煉廠無力承受虧損而減產,但在礦端無明顯減產的情況下,價格反彈會吸引套保資金入場,從而導致供應難以出清,因此長期看需要價格在低位維持較長時間以倒逼礦端出清。另外碳酸鋰一體化大廠是供應的主要貢獻來源,其產量高且穩定,同時下游也以客供或長協的方式鎖定,因此供需改善較為緩慢。關注高位庫存的消化情況,仍維持空頭思路對待。(海證期貨)

黑色系板塊

鐵礦石:樣本鋼廠日均鐵水產量環比微增,而進口礦日耗下降,兩者維持高位運行,礦石需求表現相對良好,給予礦價支撐,但鋼價弱勢尋底,且鋼市步入淡季,礦石需求增量空間有限,利好效應趨弱。港口礦石到貨和海外礦商發運環比有所回落,但整體降幅不大,海外礦商供應維持高位,相應的內礦供應平穩運行,礦石供應維持高位,且增量預期未退,繼續抑制礦價。總之,假期礦石庫存迎來大幅去化,但供需格局并未好轉,供應維持高位,而需求料將觸頂,基本面預期走弱,礦價易承壓偏弱運行,關注鋼廠生產情況。(寶誠期貨)

有色金屬板塊

滬鉛:供應端原生鉛煉廠此前基本恢復生產,開工率上漲,產量上漲。需求端看,市場成交整體偏淡,對鉛價的支撐較為有限。庫存方面,海外庫存去庫,但幅度較小,需求受到關稅影響明顯;國內庫存小幅增加,但是海外價格壓制國內價格上行空間。總體而言,宏觀經濟層面,全球經濟復蘇節奏及貿易政策變化,將影響鉛的進出口及市場預期。若后續海外市場需求改善,國內鉛價有望獲一定提振,預計短期內滬鉛市場或延續震蕩態勢。(瑞達期貨)

農產品板塊

豆粕:目前正處于巴西新季大豆到港的時間點,未來幾月國內都將維持千萬噸級的到港,在巴西新季大豆豐產以及集中到港的壓力之下未來國內大豆供應將較為寬松,但隨著后期巴西大豆的陸續到港,預計豆粕緊張的情況將會緩解,油廠開機率也將同步回升,預計庫存將會快速回補。未來仍需重點關注政策變化和國內大豆到港情況以及美國新季大豆的種植和天氣情況。(華泰期貨)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OPEC 原油 滬銅 期貨 中美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05-07 漢邦科技 688755 22.77
  • 04-28 天工股份 920068 3.94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