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于7月4日-6日在上海召開,聚焦AI治理、大模型、應用落地、具身智能等重點議題。
商湯的5o演示效果驚艷,今年內開放公測。大部分廠商把聚光燈從大模型打到了應用本身,應用范疇包括企業知識庫、代碼、AI在教育及情感領域的助手/陪聊、數字人等。出門問問、云知聲等垂類廠商開始明確產品/項目進展。
1)國產算力進展:23年6月到24年6月,國產計算卡廠商主要投入在了算子庫和運行庫的編寫、優化工作中,萬卡互聯有望突破。
2)CUDA兼容性問題:基本都是將CUDA代碼在預編譯階段轉為自己編寫的運行庫的接口。個別公司是直接兼容TensorRT和PyTorch的接口,如果有自定義算子,需要將可執行文件做轉編譯。
3)海光的深算三號發布時間,深算二號AI版用單精度的K100AI計算單元替代了雙精度的K100,FP16和FP8算力有提升。
4)燧原、天數智芯、摩爾線程等目前還都是DDR的顯存。
5)應用目前依然沒有大的變化和突破,需要模型底座的進一步技術進步和迭代。
模型層:國內各家基本達到對標GPT-4turbo水平,商湯發布V5.5對標GPT-4o,此前Minimax預期3Q24對標GPT-4o,二者均為融合語音和文字模態。數據側商湯華為和minimax開始提及合成數據,以及思維鏈策略。階躍星辰發布萬億MoE的Step-2,公司強調多模態(視頻理解)能力國內最強,算力國內第一梯隊,已有和國君合作成果。總的來講,性能提升、成本降低,各家國內模型能力仍有同質化的問題。
- Moonshot:Kimi模型無明顯更新,在海外推出兩個APP,虛擬聊天Ohai和文生視頻Noisee,還在早起測試,沒有起量。
- Minimax:算力達到4-5萬張H卡,算力儲備幾乎同大廠水平。根據Similarweb的數據,截至 5 月,Talkie 在美國 iOS 和安卓平臺的月活躍用戶合計達 1140 萬,超越character,幾乎是 4 月份的三倍。單用戶單日使用時長超80min,粘性較大,當前在測試agent和真人群聊,以嘗試拓展網絡效應。
- 智譜:六月新的發布會沒發新的模型,將原有小模型開源,老版模型整體降價。當前布局端側AI,和小米聯想均有合作,做類似蘋果自研3B端側模型的探索。
- 商湯:發布日日新V5.5對標GPT-4o,并發布圖生視頻Vimi,現場效果驚艷,預期今年內開啟C端公測。當前主要在講端側AI故事,和小米聯想有合作,也在和高通合作定制端測芯片。年底超20000p算力,新建算力通過政府運營模式,輕資產。本月配股5%,融資20億港元,近期受交易面影響股價波動較大。
- 訊飛:中報預告收入15-20%,利潤虧約4億元,略低于預期(主要是應收壞賬減值,預期這部分全年吞掉2-3億元利潤)。AI+教育進展比較快,學習機上面有了更擬人化的自適應輔導,7月又推出高端線學習機T30 Ultra定價11699元,教育賽道狠狠拿捏。算力側有進展,政府支持的合肥算力集群萬p以上,訊飛今年不自購算力,不增人員,考慮到政府補貼略降+應收壞賬計提,預期今年收入15-20%增速,利潤與2023年持平微增。
- 整體beta?還是需要依托海外模型進展,應用角度看好蘋果等應用生態,包括小米、華為的端側進展。
重要嘉賓觀點金句匯總:
我們要避免掉入「超級應用陷阱」;不要卷模型了,要去卷應用——百度CEO李彥宏
對AI?安全的投入遠落后于?AI?性能的投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周伯文
控制好AI,但又不能破壞它——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
智能涌現,是一個灰盒狀態——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
人和AI不一樣在于:好奇心和審美——社交數據實驗室創始人安德雷斯·韋思岸
GPT的潛力還沒有被完整地探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
AI創新,離不開「在云端釋放算力需求」的創新——華為常務董事張平安
通過專業智能體的深度連接,AI會像互聯網一樣帶來服務的代際升級——螞蟻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
應用是AI「超級時刻」的關鍵;走向廣泛應用的三大突破點:高質量數據、流暢的交互、可控性——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
終端與云端的緊密結合,將成為推動生成式AI規模化擴展、加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
應用的關鍵是,要降低模型錯誤率——MiniMax?創始人兼CEO閆俊杰
大模型的核心突破是多模態——智譜?AI?首席執行官張鵬
人工智能突破性進展出現在商界領域,大學處于劣勢——黑石集團董事長蘇世民
既要重視大模型技術研發,更要重視推動大模型應用——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
將推動端側算力上云,實現端云算力協同——華為云CEO張平安
大模型在未來十年有多模態、自主智能體、邊緣智能、物理智能和生物智能五個趨勢,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在20年內實現——清華大學智能研究院院長張亞勤
大模型行業正在從最初的單模態向多模態過渡——騰訊集團副總裁蔣杰
重點公司參會情況:
1、 金山辦公:發布全新WPS AI,助力提升辦公生產力
7月5日,金山辦公在“探索AI辦公最佳實踐”主題論壇現場發布WPS AI 2.0和政務自研模型—金山政務辦公模型1.0。WPS AI是金山辦公旗下基于大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辦公助手,錨定AIGC(內容創作)、Copilot(智慧助理)、Insight(知識洞察)三個方向,此次大會上,WPS AI演示了升級后為個人用戶新增的4個AI辦公助手:AI寫作助手、AI閱讀助手、AI數據助手和AI設計助手。
2. 中科創達:展出車路云一體化解決方案,賦能場景創新應用
中科創達在路端、車端和云端分別展示了以MEC為核心的全息路口解決方案、搭載中科創達首發的滴水整車操作系統Aqua Drive OS的滴水OS智艙和V2X云控平臺。此外,中科創達還展示了基于英特爾酷睿Ultra系列處理器的極具競爭力的全息路口方案,以及與英特爾共同研發的多模態大模型目標檢索系統,車路云一體化領域產品矩陣持續增強。
3. 螢石網絡:發布多款AI產品,聚焦智能家居與物聯網
螢石網絡聚焦于“智能家居+物聯網云平臺”雙主業,在本次大會推出了螢石自主研發的“藍海大模型”和基于藍海大模型的RK3家庭助理機器人。藍海大模型定位于垂直物聯場景,可有效解決通用大模型在與設備交互、具身記憶以及云端協同能力方面的明顯不足;此外公司還展出了RK2兒童陪護機器人、Y3000FVX極光人臉視頻鎖等智能產品。
4. 商湯科技:日日新5.5發布,多款應用落地
7月5日,商湯科技發布國內首個具備流式原生多模態交互能力大模型“日日新SenseNova 5.5”,綜合性能較日日新 5.0提升30%,推理效率提升15%,精度提升10%,多項核心指標實現對標GPT-4o。此外商湯科技首個面向C端用戶的可控人物視頻生成大模型Vimi入選WAIC展覽展示最高榮譽“鎮館之寶”,成為本屆大會最具創新展品,Vimi基于日日新大模型滿足了娛樂互動等生成長時間穩定視頻的需求。
5. 華為:昇騰大模型推理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7月5日,以“加速原生創新,奮進智能時代”為主題的昇騰人工智能產業高峰論壇正式舉行,論壇上,昇騰大模型推理解決方案正式發布,11家領軍企業同步宣發推理解決方案五大場景優秀實踐,24家原生伙伴代表發布昇騰AI大模型原生開發成果,交通銀行、商湯科技、面壁智能3家企業代表帶來了昇騰AI在金融及大模型應用等領域的深度結合成果。此外,昇思首個創新中心-上海昇思生態創新中心也在論壇揭幕。
6. 百度:千帆大模型全新升級
7月5日百度智能云舉辦大模型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會上宣布文心大模型4.0 Turbo(ERNIE 4.0 Turbo)面向企業客戶全面開放,文心旗艦款模型ERNIE 4.0和ERNIE 3.5大幅降價,輸入輸出價格分別低至0.03元/千Tokens、0.06元/千 Token;此外,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針對大模型工具鏈和AI原生應用發布十余項全新升級:1)模型工具鏈方面:業界首發DPO和KTO兩類模型訓練方法;2)AI原生應用開發方面,千帆?AppBuilder對企業級檢索增強生成進行了全面升級;3)醫療與教育方面:杭州全診醫學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平臺打造AI 醫生助理,大幅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率,英騰教育聯合百度智能云基于千帆平臺打造了業內首個AI醫學考試應用產品考試寶典。
7. 騰訊:大模型工具鏈全面升級
7月5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騰訊論壇召開,會上騰訊公布大模型的最新進展和落地案例,目前,騰訊圍繞大模型已經構建起全鏈路的產品矩陣,包括底層基礎設施、自研大模型、模型開發平臺、智能體開發平臺和面向場景的多元智能應用等;此外,由安陽師范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實驗室、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騰訊優圖實驗室等共同發起的“數字甲骨共創中心”宣布將全球最大的甲骨文多模態數據集正式開源。
8. 阿里巴巴:通義靈碼入選“鎮館之寶”
阿里云公布通義大模型和阿里云百煉平臺的最新進展:近2個月,通義千問開源模型下載量增長2倍,突破2000萬次,阿里云百煉服務客戶數從9萬增長至23萬,漲幅超150%。阿里通義靈碼入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鎮館之寶,成為首個入圍該名單的AI編程助手,目前,通義靈碼下載量已超350萬,每日輔助開發者生成代碼超3000萬次,已有超億行代碼被開發者采納。
9. 高通:推動終端側AI創新
高通聚焦終端側生成式 AI,展示了首個在安卓智能手機上運行的大語言和視覺助理大模型(LLaVA),該模型擁有超70 億參數,可以接收文字和圖像內容的輸入,并生成關于圖像的多輪對話。此外,高通基于聯想YOGA?Air?14s驍龍AI元啟版展示了剪映AI視頻編輯功能。搭載驍龍X?Elite平臺的聯想YOGA新品能夠優化剪映客戶端的端側AI能力,耗時降低超過90%,消耗電量低85%,展現出突出的效率優勢和能效優勢。
10. 螞蟻集團:發布百靈大模型最新進展,系列新產品落地
本次大會上,螞蟻帶來下述大模型領域最新進展和產品:1)螞蟻公布了旗下百靈大模型的最新研發進展:百靈大模型已具備原生多模態能力,可以直接理解并訓練音頻、視頻、圖文等多模態數據,以百靈大模型為基座的多模態醫療大模型也同步發布;2)發布“隱語 Cloud”大模型密算平臺,該平臺通過軟硬件結合的可信隱私計算技術,在大模型托管和大模型推理等環節實現數據密態流轉;3)發布自研的大模型安全科技產品“蟻天鑒 2.0”,形成了一套包括大模型基礎設施測評、大模型X光測評、應用安全測評、AIGC 濫用檢測、證件偽造檢測、圍欄防御等在內的完整技術鏈條。
11、快手:四大自研大模型齊聚WAIC
大會上,快手展出了四大自研大模型:1)快意大模型(KwaiYii):該模型沿用了Transformer decoder-only技術架構,設計有13B、66B、175B三種參數規模,在MMLU/C-Eval/GSM-8K/HumanEval等榜單上取得領先結果;2)可圖大模型(KOLORS):該模型是由快手大模型團隊自研打造的文生圖大模型,具備強大的圖像生成能力;3)可靈大模型(Kling):大會上,快手發布了可靈高畫質版和首尾幀控制、鏡頭控制等新功能,同時上線Web端產品;4)AI關小芳:關小芳是由AI驅動,完全使用快手自研快意大模型、ASR、TTS大模型以及數字人驅動生成模型的多模態數字人智能體。
12、特斯拉:展出多領域最新產品
特斯拉在本次展會上展示了賽博越野旅行車、二代Optimus人形機器人、FSD(完全自動駕駛能力)等最新成果。其賽博越野旅行車三電機版本得益于48V低壓系統百公里加速僅需2.7秒;此外,二代Optimus在直立行走的基礎上,行走速度提升了30%。
13、網易伏羲:發布首個機器人品牌“靈動”
7月4日,網易伏羲多款AI新品首次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并發布首個機器人品牌“靈動”。網易靈動是網易伏羲基于自研工業大模型和AOP技術思想打造的機器人品牌,旗下的挖掘機器人和裝載機器人兩款核心產品,已參與10多個省份的50個重點建設項目,覆蓋礦山、港口、攪拌站、學校等多種應用場景。網易旗下“易生諸相”、“子曰”等大模型正加速下沉和深化落地,此次大會,網易“易生諸相”大模型帶來了兩款行業首創應用。
14、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正式發布
7月5日,中國電信舉辦以“星辰注智·煥新領航”為主題的星辰人工智能生態論壇,論壇上,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發布了“加快大模型賦能場景應用”倡議書及四大AI聯創基地,并舉辦了央企算力和大模型合作的簽約儀式。同時還展示了人工智能領域創新成果星辰大模型·軟件工廠,首次將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和軟件開發流程深度融合,能夠自動生成前端和后端代碼,并進行全自動化測試和部署;此外,中國電信展區還設置了數字人一體機互動裝置,搭載電信高仿真數字人系統,僅需錄制幾分鐘視頻,1小時內可完成數字人生成。
15、中國移動:發布移動云智算產品體系,相關合作深入開展
7月4日,中國移動舉辦“AI賦能 云擎智算”分論壇,發布移動云智算產品體系,從算力資源、平臺工具、模型服務多方面展示移動云智算產品體系能力。依托“大云天穹算網大腦”編排調度全域資源、九天千億參數模型深度調優和海量國產化算力布局,提供包含算力、工具、生態三部分產品能力。會議現場,云能力中心與9家合作伙伴一起,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簽署合作協議。
16、中國聯通:展出多款人工智能產品,AI+全面賦能各行業
中國聯通圍繞“AI+聯世界,數智通未來”主題,攜人工智能領域20余項展品亮相,全方位展現在“AI+基礎設施、AI+算力調度平臺、AI+大模型及AI+智慧應用”等領域的人工智能領先技術和創新成果:1)在AI+平臺能力板塊,中國聯通展出了“星羅”先進算力調度平臺產品與實踐案例等內容,該平臺基于聯通云7.0雙引擎架構,實現了多元異構算力的適配和服務編排,面向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算力運營服務;2)在AI+大模型板塊,中國聯通元景大模型亮相,聯通元景“1+1+M”大模型體系是中國聯通面向賦能實體經濟業務需要自主研發的大模型系列產品。3)在“AI+工業”板塊,中國聯通充分展示了工業“端網云數用”一體化服務能力,圍繞“AI+生產制造、AI+研發設計、AI+智能運維、AI+綠色低碳”等場景打造多個標桿案例。
17、百川智能:助力人工智能大模型落地應用
百川智能商業化以“開放合作,助力千行百業”為主題,展示了百川智能“大模型+搜索增強知識庫”的行業應用思路,并通過與多家行業領軍企業的深度合作展示,共同呈現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落地場景。
18、宇樹科技:展示機器人領域最新成果
大會期間,宇樹科技展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H1、工業級四足機器人B2和消費級四足機器人Go2。其中宇樹 H1于2023年推出,是全球首款擁有原地后空翻能力的全尺寸電驅人形機器人。它的身高約180厘米,體重約47公斤,移動速度每秒可達3.3米;采用360°全景深度感知技術,能夠精確感知周圍環境的深度信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