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險省份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消費回補、釋潛”獲力推

低風險省份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消費回補、釋潛”獲力推
2020年03月19日 02:58 第一財經

  低風險省份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消費回補、釋潛”獲力推

  祝嫣然

  [ 為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擴大消費的重大舉措,其中包括推出消費券,南京、濟南、寧波已根據自身情況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發改委對此回應稱“將密切關注,并積極跟蹤分析”。 ]

  [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發放消費券,對于短期拉動消費有作用。 ]

  “盡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在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如是說。

  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帶來巨大沖擊,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有效對沖疫情影響、提振經濟的關鍵舉措。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在發布會上表示,疫情對消費短期的影響較大,中期趨于平緩。疫情使我國市場和流通經受了一場嚴峻的大考,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8日召開會議指出,要以省域為單元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恢復。所轄縣區均為低風險的省份,要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告訴第一財經,隨著企業有序地復工復產,以及疫情影響逐步消退,預計消費仍是2020年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引擎”首要動力,本次疫情的短期沖擊更多地體現在一季度,考慮到消費產品的跨期補償和替代效應,三四季度消費將出現明顯反彈回暖,全年消費對于經濟增速的影響可控。

  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在這次疫情中展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業內分析,線上消費“爆發式增長”,線下服務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進程加速前進,無人零售、數字營銷、智能城市等新興業態蓬勃涌現,為之后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了積極條件。

  促消費措施加快落地

  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多次強調要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從長遠來看,擴大消費,關鍵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打通消費領域的“堵點”“痛點”,破除制約消費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能力。

  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從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重點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等六個方面給出19項政策舉措,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聯合眾部門、涉及消費各個環節的促進意見發布還是首次,表明了今后一段時間政府對促進消費提質擴容的決心,各部門將加大力度、精準施策,重點幫助居民釋放因疫情被凍結和限制的消費潛力。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陳斌開撰文分析,促消費須從供給側改革入手。相比之前的促消費政策,《實施意見》最大的亮點,是所有政策落腳點都是供給側,把提升供給能力作為政策核心。供給側改革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絕非一日之功,其影響在短期內不容易凸顯。消費本身就是長期問題,需要用長期方式才能解決。

  哈增友強調,為促進國內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將突出抓好兩件事。一是指導地方落實好既定的擴消費政策措施,包括十九個方面的擴消費舉措。二是支持地方結合自身實際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地方出臺政策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要考慮地方的財政承受能力;二要讓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受益,真正把好事辦好。

  “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左右協同發力。”哈增友說,當務之急是進一步壓實地方政府推進復產復工、恢復營業的主體責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緊取消過度管控的做法和規定,盡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

  企業盡早復工營業是消費回補釋放的前提,目前商貿流通行業復工營業的情況總體向好,但是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住宿餐飲、美容等領域復工率及客流的恢復依然偏低。

  18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強調,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不得再設置障礙,不對人員采取隔離措施。

  消費下滑兩成

  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2019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7.8%,已連續六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

  今年年初,消費指標出現下滑。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個百分點。

  其中,大宗耐用消費品當中,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家具下降33.5%,建材下降30.5%,家電下降30%,住宿、餐飲、美容美發、大型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這些行業和業態客流大幅下降,企業的經營面臨較大困難。

  盤和林對第一財經表示,消費對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起著重要的拉動作用,近期受疫情影響,我國的消費需求受到較大的短期沖擊,各類生活場景受限使得不少居民放棄或推遲了原本的消費計劃,短期經濟面臨消費不足的局面。

  盤和林表示,春節期間本應是消費旺季,但由于防控疫情需要控制和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減少人員外出,部分疫情嚴重地區實施嚴格的隔離管控,使得消費需求幾乎被瞬間凍結。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企業也只能停止生產。由于小微企業本身體量較小,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此次疫情對其生產經營活動甚至生存狀況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為有效應對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各地各部門相繼出臺了擴大消費的重大舉措,其中包括推出消費券,南京、濟南、寧波已根據自身情況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費券。發改委對此回應稱“將密切關注,并積極跟蹤分析”。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此前對第一財經分析,發放消費券,對于短期拉動消費有作用,尤其適用于類似于疫情等因素造成的消費“休眠”狀態,消費券以發錢消費的方式,既是鼓勵消費,也是強制消費,而且在短時間內匯聚消費行為,這些都可以使消費“啟動”。

  京東數科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也認為,“消費券”如同“導火索”。因為當期消費的提振,將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生產端的回暖,進而保障和穩定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從而為下一輪消費提供基礎。從傳導機制的特點來看,“消費券”政策目的更明確、作用更直接,這一點滿足當前中國的實際需求。

  沈建光同時表示,也要對政策的實施方向、范圍與細節進行合理設計,對其實際效果、可能造成的財政壓力等副作用進行謹慎評估。

  數字消費成熱點

  我國消費也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疫情發生以后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餐館的堂食轉外賣、外出用餐變成了居家做飯,1~2月份食品銷售同比增長9.7%。

  盤和林表示,由于疫情的影響,線下消費活動轉移至線上,擺脫空間限制的數字經濟領域消費模式盡展其優勢,比如電商企業積極發揮其平臺優勢,開拓貨源、優化庫存,在彌合供需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這只是數字經濟力量的一個縮影。”盤和林說,以互聯網平臺為主體的數字經濟,其所具有的數字化力量使得其在對商家實行精準幫扶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數字經濟可以利用其靈活性以及技術驅動能力,直達商戶痛點,為疫情期間開張難、經營難問題提供解決新思路。

  以文旅消費為例,網絡動漫、網絡音樂、網絡直播、短視頻等業態的流量大增,用戶規模、日均用戶時長節節攀升,相關指標創歷史新高。云娛樂、云直播、云看展等新業態用戶高漲,各大在線旅游平臺紛紛推出云旅游項目,各地博物館推出了2000余項網上展覽,春節期間總瀏覽量超過50億人次,眾多5A級景區開辟了線上游覽功能,一批VR文化旅游產品在網上傳播,讓人們足不出戶可以領略到祖國大好河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司長高政表示,將進一步推動數字文旅產業發展。抓住5G、超高清等新技術的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新業態,鼓勵創業創新。擴大優質數字文旅產品供給,加快釋放新興消費潛力,發展沉浸式體驗型文旅消費,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

  沈建光表示,疫情在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治理帶來短期沖擊的同時,也為各產業和全社會加速數字化轉型制造特殊契機,為市場生態長期變革埋下深刻伏筆。無人零售、數字營銷、智能城市等新興業態蓬勃涌現,為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創造了積極條件。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08 安寧股份 002978 27.47
  • 03-27 京源環保 688096 --
  • 03-26 雷賽智能 002979 --
  • 03-26 三友醫療 688085 --
  • 03-25 和順石油 603353 27.7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