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譚昊
從時間,消息來源,以及常識推斷,這個爆倉的傳聞,90%是謠言。但達利歐今年的確遇到了困難,這是毫無疑問的。
今天好幾撥人來問我橋水爆倉的傳言。
對達利歐《原則》的研究,我的確是下過功夫的。不過對于今天的傳言,我并沒有掌握更多獨家消息,但還是可以根據已知信息,做一些推斷。
1、首先,我要深深地鄙視一下因為橋水今年業績不好,就跳出來說《原則》不行的人。
思想是思想,投資業績是投資業績。思想到投資業績的變現,中間還隔著十萬八千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那些現在跳出來鄙視《原則》的人,你《原則》讀過幾行?如果沒有讀過,你有何資格評論?如果讀過了,你又能不能拿點扎實的東西出來說?
現在跳出來落井下石,我只能說,不管達利歐今年業績如何,這些人跟他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2、今天白天都是中文世界的傳言,海外媒體根本沒有這則消息的報道。從時間,消息來源,以及常識推斷,這個爆倉的傳聞,90%是謠言。
但達利歐今年的確遇到了困難,這是毫無疑問的。從他最新的每日市場觀察中的數據來看(聲明一下,下圖也未經證實,但數據跟公開信息比較接近,姑且先引用一下)
橋水旗下今年以來虧損最多的基金大概虧了21%左右,確實算是一個業績的滑鐵盧。同時市場上有關于沙特等大額贖回的傳言,應該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總而言之,對沖基金巨頭橋水在短時間業績巨虧之后,有可能遇到了贖回危機和流動性危機。
3、關于風險平價策略
風險平價策略,聽起來有點拗口,如果用最簡單的話來解釋,其實就是說讓各類資產對組合的風險貢獻基本平等,所以稱之為風險平價。
通常我們是用資產的波動率來衡量風險。舉個例子,股票的波動率和債券的波動率不一樣,如果股票和債券按1:1配置,那么它們對組合的風險貢獻度就不一樣,為了達到風險的貢獻度一樣,那么我們可以對債券加杠桿,直到債券對組合的風險貢獻度和股票一樣,這就是簡單意義上的風險平價的思維。
當然,現實情況要復雜很多。首先可以配置的大類資產,遠遠不止股票和債券兩類。而這里面可能還摻雜一些主觀的判斷和決策,以及動態的調整。所以,以上是一個簡化的模型,僅為了方便理解做個說明而已,并不嚴謹。
3、風險平價策略是近十年以來海外特別流行的一個策略,不僅是橋水基金,還有很多類似的基金都或多或少的采用風險平價策略。所以這可能會導致一個集體踩踏的風險。
風險平價有用的前提,是不同的大類資產的低相關性。不同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越低,整個風險平價的組合就越有效。比如說黃金和很多資產在正常時候是負相關的,因為黃金是避險資產。但是當大危機來臨的時候,所有的資產一起跌,原來負相關的資產變成了正相關甚至是高度正相關,這個時候原來的通過多樣化配置避險的功能失效了,就造成業績的異常表現。這就是風險平價策略的階段性失效。
如果大量的資金都用了同一個策略思想,危機時刻交易就會導致踩踏,加劇市場的暴漲暴跌。
所以,近期美股短期的史詩級暴跌,可能跟集體踩踏也有關系。
4、橋水的事情會如何?現在得到的權威信息還太少,我們還需要繼續觀察。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現在不是恐慌的時候了,對于美股和歐股而言,大部分我們所知道的利空邏輯都已經被兌現或者透支了。
重申:現在是常識大于邏輯的時刻(詳見:重大危機抄底指南:你不能用一百年前的星光照路 |譚校長一千零一夜NO.132)。
并且,現在很可能已經接近至暗時刻。基本上每一輪危機接近拐點的時候,都有一家市場極其知名的機構出問題。所以這一次橋水的事件不管最終如何演繹,都可能標志著市場的恐慌情緒接近極致水平,這個時候往往離底部已經不遠了,甚至近在咫尺。
5,最后談談A股。
上周,我在星球提示模型離開了牛市象限,控制倉位。
之后的上個周末,我提出市場面臨兩個邏輯,具體走哪個邏輯,需要等到市場自己驗證,我們要順勢而為。
很明顯,周一開始,市場自己選擇了走第二種補跌邏輯。那我們要尊重市場的選擇,控制倉位。
與此同時,我也提出,主觀上對A股并不過分看空。
如果外圍市場的至暗時刻過去,那么A股依然有好的表現機會,而從各種信息綜合來看,這樣的時候已經不遠。
(本文作者介紹:彼得明奇資產管理CEO、RIH投讀會創始人、新書《優勢投資法則:冠軍交易者的七項修煉》即將出版。微信公眾號RIH118。)
責任編輯:趙子牛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