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華財經
新華財經北京3月21日電(王姝睿) 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論壇于3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國家金融信息大廈舉辦。來自國內外金融領域的機構負責人、專家與行業領袖,以“融金聚智 點亮南方”為主題,共同探索符合全球南方發展需求的金融模式,為全球經濟的穩定與繁榮注入新動力。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劉建軍20日在2025全球南方金融家論壇主旨演講環節表示,可通過數字化轉型、智能化風控和場景化轉型、綜合化服務破解普惠金融“兩高一低”的難題,推動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全球南方一直致力于推動構建更加普惠合理的全球金融體系。劉建軍表示,近年來中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國縣域實現銀行機構100%覆蓋,鄉鎮覆蓋率約98%,基本實現“鄉鄉有機構、村村有服務、家家有賬戶”。
二是服務可得性持續提升,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顯著緩解。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報告顯示,2024年四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各項貸款高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2萬億元;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51.36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比各項貸款高2.7個百分點,全年增加4.65萬億元。
三是人民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下降,線上貸款可實現全流程線上辦理,契合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
在普惠金融發展實踐方面,郵儲銀行立足資源稟賦,致力于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近三年累計發放普惠小微貸款4.5萬億元;2024年末,涉農貸款余額突破2.2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突破1.6萬億元。
針對普惠金融“成本高、風險高、回報低”的難題,劉建軍以郵儲銀行為例,分享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及思考:
一是以數字化轉型解“成本高”之難,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科技賦能業務模式創新與流程優化,商業銀行可實現對小微企業的批量對接和便捷服務。郵儲銀行創新打造“主動授信”數字產品,構建“脫核”產業鏈融資模式,數字普惠金融已成為服務小微客群的重要方式。截至2024年末,郵儲銀行普惠小微貸款有余額客戶數210萬戶,戶均余額僅78萬元,線上貸款余額在普惠小微貸款余額中占比達87%。
二是以智能化風控和場景化轉型解“風險高”之難。通過內外部多維數據整合,商業銀行能夠實現對小微企業的精準畫像,同時可嵌入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場景中為其提供融資服務,依托企業的交易數據和其真實用款需求,實現風險實時監控和資金閉環運行,能有效緩解小微融資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郵儲銀行構建了“客戶數字畫像+模型規則+風控策略+自動預警”全流程智能風控體系,實現貸前智能審批、貸后自動預警,貸后階段提前識別近90%的風險客戶,提前化解比例超過50%。
三是以綜合化服務解“回報低”之難,商業銀行立足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其提供賬戶服務、資金結算、代發工資等綜合金融服務,既能優化客戶服務體驗,也能提升客戶綜合價值。郵儲銀行構建起以信貸服務為基礎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為助力中國實現科技創新,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出專屬的科技金融服務方案,涵蓋融資、結算、財富管理、資本市場服務、咨詢撮合等產品服務,已服務9.6萬家科技型企業。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