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一封華為公司的內部公告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并被媒體報道進行了廣泛傳播。
這份公告表明華為成都多個部門存在OD招聘違規行為,并因此對36名員工作出開除處理、26名員工進行處罰、涉及的OD員工全部終止服務并禁入。
OD,即Outsourcing Dispatcher,華為官方稱為“非雇員”,是一種外包員工形式。即使在管理嚴格的華為,一舉開除或處罰60余名員工的手筆也尤為少見。正因如此,此事迅速引起公眾關注。

幾乎同時,還有許多真假難辨的“爆料”見諸網絡:“涉事資金5100多萬”“幫助入職的介紹人要每個月從OD工資里抽2000塊錢”“任正非親自去華為成研所封樓”“幾百個工號一夜消失”……
對此,截至發稿華為并無回應。‘電廠’聯絡到涉事36名員工中的一位,與他進行了對談。這位員工從畢業起入職華為成研所,截至被開除前升職至“技術主管”崗位。
在他看來,自己及許多員工確實違反了華為的規定,但事實真相并不像網絡傳言一般夸張,“如果真的存在牟利黑產,我們早就進去了”。
針對上述事實與傳言間的界限,‘電廠’與華為溝通,截至發稿未有回應。
以下是與涉事員工的對談,為了便于閱讀,‘電廠’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員工澄清:并不存在招聘黑產團伙
Q:事情在網上發酵后,你們經歷了什么?
A:華為公告名單的泄露,再加上網上的一些不實內容,導致各行各業都認為我們是團伙為了經濟利益而作案,對大家的再就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現在名單里,所有在新公司面試流程里的員工全部都被停止了,有的人已經入職在新公司試用期了,也被強制要求離職了。
而且可以說對我們的未來職業發展傷害非常大,未來基本上所有的大廠都不可能拿到工作機會了,小廠的話可能還要等熱度過去之后再看,但未來無論收入還是其他方面都會下降很多。
現在名單里所有被開除員工都在家待業,對我們來說,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剩等了。
Q:華為公告的落款時間是3月10日,11日就已經流傳在網上了。處罰事實是同步發生在10日的嗎?
A:不是,實際是在3月9號,一個周日。公司叫來了這些人,對大家進行了統一的裁員聲明,完成一些簽字的工作。
因為大家其實都是程序員,本身自己也大大小小多少都有點錯誤,當時都處于比較懵的一種狀態。當下有人也有質疑不服的,但最終大家都表示認可了,也基本上都接受了這個結果,包括放棄n+1的裁員賠償這些。
3月10號發文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離職狀態了。
只是沒想到后續這個名單會散播到外界,繼而引發了一些不實的猜想。
Q:公告里寫存在三類違規事實,安排/參與替考、向候選人透露面試題、出賣公司的信息資產,各位認同這三類事實是客觀存在的嗎?
A:這里面部分問題確實是存在的,比如安排/參與替考、向候選人透露面試題。但是出賣核心資產,其實很多人也是不明白指的是什么。
后來我們也和公司負責人做過交流,他們表示資產指的是一些OD員工拓展到的候選人簡歷。
OD員工是和華為供應商德科簽的合同,在招聘上存在一個這樣的鏈條:德科每推給華為公司一個od員工、華為付給德科一定的費用;為了更多地拿到這種費用,德科鼓勵已經入職的OD員工去拓展新的OD候選人、推薦給德科;每成功入職一個這樣的候選人OD員工,德科會給推薦人OD一些激勵費用。
對這個激勵機制,德科有官方發文,我認為合規的。但是華為認為這些候選人OD的簡歷,是推薦人OD在華為工作期間拓展到的,因此這些本就屬于華為的資產,不應該再推薦給德科,讓德科拿來找華為付費。

Q:聽起來華為內部沒有“內推費”的概念?那網傳的5100余萬資金指的什么?
A:華為內部沒有任何內推費的說法,所以只有合同簽在德科公司的OD才能夠拿到德科給的內推費。
華為所說的5100多萬,實際上是指的是華為付給德科的費用,但外界會以為是我們拿了這幾千萬。
Q:那在這些招聘的過程里,像您一樣的華為方員工是什么角色?有從中獲取過什么利益嗎?
A:作為華為的員工,我們和德科公司某種程度上有著相同的目標,我們也希望業務團隊進人,所以我們也會安排OD員工去做推薦新人的任務。但實際上這些內推費用都是不經我們手的,和我們沒有任何的關系,和華為方的員工是沒有任何關系的。
招聘的時候,我們同一個部門不同小組內有互相幫忙的情況。比如我幫另一個組招聘了人,對方會感謝我,請我吃飯或是其他,他可能會把這個錢直接轉給我;或者同樣的情況我想感謝其他員工,有轉賬行為。但是這總體涉及的金額都是幾千元,而且掏的都是大家自己的工資。
后來公司查了我們的轉賬記錄,公司認為這個錢也是非法所得,我們也是現場就對公司轉賬了數倍的賠償。
除了這個,我可以說我們名單里的所有華為員工沒有其他的任何利益和經濟往來,您找華為方、找我的部門主管都可以證明這一點。
而且以華為公司治軍從嚴的這種風格,如果真的涉及利益,我們早就進去了,對不對?
Q:怎么看網上傳播的一些傳言,比如“推薦一個OD進來就可以每個月從他/她工資里抽走2000元”“招一個人拿2萬”?
A:從我的視角我可以確定,我明確成都這部分人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但是整個華為所有的城市、所有的業務線有沒有這個事情,這個是我沒辦法確認的。但是我們這里是不可能存在這個事情的,也是多方面核實過的。

當研發背上招聘KPI,想法設法招人成為某種“常態”
Q:華為公告里有提到諸位違反了《華為員工商業行為準則》等一些規范文件,之前華為有組織過大家去系統地學習和理解這些文件的精神嗎?
A:有。文件里也有寫到不允許在招聘這件事上進行一些違規行為。
Q:所以大家都是知道這是違規的。根據通報,這次事件涉及“ICT產品與解決方案、半導體業務部、人力資源管理部、ICT銷售與服務部、終端BG、質量與流程IT部”多個部門。這種跨部門、較大范圍存在的灰色操作說明什么?
A:我也不太方便講,可能大家都有各自的理解吧。
但我相信,如果對很多華為內部員工談起招聘OD難這件事,大家都是能理解的,因為確實很缺人。
而且名單里被處分的基本上都是基層管理者,因為每個團隊OD招聘的結果,可能和這些基層管理者最終績效結果是強綁定的。所以這些技術主管會把一些招聘指標分配給手下的不論正編還是OD員工。
Q:這種缺人、急需招聘的狀況是一直如此?還是從什么時候出現的變化?
A:在2022年之后這種狀況才更嚴重,其實我們之前是有工號wx開頭的外包員工的。但是在22年之后,新的領導上來有一些政策變更,導致這一部分員工做了一些人力上的縮減,希望能用OD來填補這部分空缺。
但是當時被縮減掉的員工其實是比較有經驗的,新招OD員工進來后短時間內沒辦法去填補老員工的空缺,甚至一時導致我們的業務難以交付。
您可以去了解一下,在人力縮減之后我們這個存儲的部門在整個成都的就業環境里,加班強度也是數一數二的,經常會干到12點以后。所以大家就開始想方設法想要招人進來。
同時華為又對基層管理者提出了團隊人員穩定性的要求,如果你的人員有離職和流失,作為直接主管同樣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所以說其實還是有一定壓力的。
Q:OD招聘的難度體現在哪?為什么要采取這種灰色的招聘行為呢?
A:這個東西有多方面,首先機考半年內只能參與一次。而且有嚴格的資格要求,你必須是985或很強的211學校中,計算機、軟件、通信這種強相關的專業畢業,才能來參加。而且機考還要考到一定的分數,雖然每個部門的分數要求不同,但低分一般很難被錄取。
除了要候選人專業好、代碼能力強,還要年齡相匹配、簡歷沒有斷檔、深耕相關行業。
但一般滿足了這些要求的候選人,他是可以通過其他大廠的正編面試的,在華為卻只能做OD,因此很多人沒有意愿來面試。
另一方面,這次處分涉事的大部分是測試崗位員工,實際上測試是輔助開發、并不需要太強的代碼能力。真正代碼能力強的人來了,可能也會感覺發揮不出強項、面臨人員穩定性的問題。
另外其實對于一個測試員工來講,只要他有足夠的洞察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包括他名校畢業培養的綜合能力,他是完全可以勝任這份崗位工作的。所以我們按照簡歷篩選出名校畢業生,其實就已經滿足工作要求了,不然那么多這種方式進來的人早就被淘汰掉了。
總而言之,機考這塊違規,其實大家的本質目的還是希望部門快速進人,分擔工作和績效壓力,整個過程中的面試官、HR,大家的心一定是齊的,都是希望這個人進來。
Q:您會怎么跟您的下屬說,號召他們去積極招聘?灰色的這部分又該怎么向他們提起?
A:其實就和我們一樣,我們的主管定期每周會給我們開會,會實時的向我們同步,這個東西和我們的績效強綁定,讓我們努力的去參與去拓源、去招聘,大的方向是類似的,希望大家多多推薦,尤其是身邊的朋友,就是能進來干活的,第一時間想把HC招滿,這樣大家的業務壓力也能減輕一些,人員穩定性也會好一些。
違規的部分不太方便講,請見諒。
Q:向候選人泄露的這些題目是如何獲取的?您是命題人嗎?
A:一般都是常見的一些考題、編碼題,面試筆試的題是隨機抽取華為題庫的題。我不是面試官,但我下屬的一些人涉及面試。

一次突如其來的審計
Q:這件事是怎么被發現的?
A:首先是在2024年11月的時候,我們就經歷過一輪審計,包括我在內,很多人被審計發展確實存在招聘問題。不過不是經濟問題,我當時只是被認為流程不規范。
但是這個名單中的很多人沒參與這輪審計,只是做了一次公司所倡導的這種自我申報。名單里的很多人,無論是曾經作為面試官還是招聘負責人其實都寫了自己存在的大大小小的問題。
Q:這有些反常識,大家為什么會主動向公司暴露自己的問題呢?在申報的時候有想到后果會這么嚴重嗎?
A:當時公司有強調過說如果我們做自我申報會一定程度上減輕處罰。
另外,因為當時公司要求我們去呈現了自己的微信聊天記錄,包括我們的工作軟件的一些聊天記錄,然后包括他會通過一些關鍵詞去搜索,反正是比較正式。大家看到了公司這次審計的嚴肅性之后,就比較擔心,所以就做了申報。

自我申報在公司不算罕見,過往針對招聘這個事情,公司隨時可能打開申報通道。所以名單里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想過結果會這么嚴重。哪怕是被審計的人,其實也沒有這樣去想過。
甚至我們所有人在3月9日到來前,都是在公司正常工作的狀態。
Q:華為公告措辭是比較嚴厲的,除了退賠資金以外,處罰手段分別有除名、勸退和辭退,還有記錄員工個人誠信檔案等等,分別代表著什么?
A:除名和勸退就是沒有N+1,誠信檔案這個是公司內部的檔案。不論哪種說法,只要是被華為勸退的員工,基本上未來很難再回流了。
但這些其實都還好。因為大家在招聘流程中確實違反了公司的規定,只要沒影響到大家之后的收入和下一份工作,從公司的視角怎么定義都能接受。這也是3月9日當天大家簽署這份合約的原因。
Q:您在華為工作期間,有見到過其他被冠上這些處罰手段的員工嗎?
A:有各種各樣的違規行為,其實我們在內部其實經常能看到,只是這么多人的這是頭一次。
過往大家離開之后,在找新工作背調的時候,華為這邊并不會提及違規,所以不影響未來工作。但是這次第二天就被曝光了,影響其實是很大的。
Q:您或其他的員工有沒有向華為反映這些影響,看看能否進行一些澄清的處理?
A :我們已經反映過,公司表示對泄露者會追查到底,并且按照流程規定嚴厲處分,但是不會把這個人的姓名提供給我們。上次溝通時,華為表示還在追查。
我們想要達成澄清的目的,可能只能通過一些司法手段去與公司對接,但其實我們也并不想站在公司的對立面,所以說我們遲遲也沒有去做。
就像我剛才說的,對我們來說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剩等了。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