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指能添富)
5月16日,港股集體回調,港藥逆市飄紅。$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 漲超2%,成交額快速超2.5億元。今日盤中再獲凈流入,至此已連續第8日“吸金”,顯示資金重點關注創新藥賽道!
消息面上,抗病毒概念震蕩走高,三生制藥漲近7%,遠大醫藥漲超4%。中國疾控中心在5月8日發布的2025年4月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情況顯示,4月14日-5月4日連續三周內,新型冠狀病毒成門急診流感樣病例就診量的首位。

$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熱門成分股多數飄紅:三生制藥漲近7%,石藥集團、遠大醫藥、中國生物制藥漲超4%,信達生物、百濟神州漲超2%。
【美藥價改革影響仍待觀察,持續推薦創新+估值修復邏輯】
交銀國際認為,此次美降低藥價行政令實為第一任期最惠國藥價政策的延續,但尚缺乏具體實施細則,疊加存在各利益集團博弈,因此當前板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過度擔憂,且國產低價藥品或許有潛在市場機會,但仍需重點觀察后續執行情況。考慮到2025年下半年醫保丙類目錄等利好政策有望正式落地、板塊回調后估值仍處歷史低位,短期情緒波動企穩后可重點關注創新藥板塊。國內集采政策優化給予醫院和企業更多靈活性及自主權,藥品掛網規則統一則有利于加速行業出清,利好優質龍頭處方藥企業。
(來源:交銀國際20250515《美國藥價改革影響或可控但仍待觀察,持續推薦創新+估值修復邏輯》)
【AI對$港股通創新藥ETF(159570)?有何意義?】
機構認為,隨著創新藥產業的科技屬性進一步強化,AI雖然在藥物研發中難以取代臨床試驗,但可提高臨床試驗成功概率,縮短研發周期,顯著提升研發投入的回報率。臨床試驗階段是藥物研發中耗時最長、投入金額最大的一環,短中期內AI不太能顛覆現有的藥物臨床開發模式,但它會補充性地提高效率,包括在臨床前的分子篩選、分子構建,以及在臨床過程中,它有可能找到之前想不到的生物標志物,使得臨床試驗成果的概率提高。假設縮短研發時間1-2年,那么對應一個藥品在專利期內能帶來的回報也會增加1-2年,而且這1-2年正是藥品在峰值銷售最好的時候,因此對于研發投入的回報率改善將非常明顯。
【創新藥下一階段有何催化?】
機構表示,今年創新藥迎來較多催化。一個是學術會議上的中國藥企頻頻出鏡,包括剛剛結束的AACR和5月底即將召開的ASCO兩大全球腫瘤領域的學術盛會,都有大量的國內創新藥企業已經或將要披露創新藥產品的臨床前及臨床數據,此外還有不少備受矚目的國產創新藥產品將在今年讀出關鍵性的臨床數據。上述數據可能會進一步驗證國內創新藥企業的競爭力,從而進一步吸引全球產業資本的目光。
據中信建投統計,今年ASCO口頭匯報研究中共有73項為中國研究,各專場分布情況分別為:口頭摘要專場為32項,摘要速遞專場為33項,臨床科學研討會為8項。就摘要重磅程度而言,廣受關注的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中,中國研究為11項。數量和占比相比往年都有明顯提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