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綻放“科技之花”
◎記者 李雁爭
3月27日,在北京的玉蘭、碧桃、早櫻等競相開放之際,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盛大開幕。今年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主題,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上千名嘉賓齊聚中關村國際創(chuàng)新中心暢春廳,共探科技前沿,共謀發(fā)展新篇。
開幕式上,來自加速進化和樂聚的多臺人形機器人表演了一段舞蹈,它們的太極表演動作靈活、節(jié)奏統一、有聲有色。
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在開幕式上介紹了量子計算技術的重要意義。薛其坤表示,在AI和相關技術爆發(fā)式發(fā)展的當下,需要更高的算力、更高的存儲密度、更低的能耗,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終方案就包括量子計算機。
年會不只是論壇,更是新技術、新產品的“試驗場”。走進中關村論壇年會主會場——中關村國際創(chuàng)新中心,來賓會獲得“小關”機器人等一眾機器人“智愿者”們提供的迎賓、導引、表演服務。
在主會場中廳,一棵巨大的“樹”上,展示著與會者經過人工智能大模型處理的肖像,大模型提供了三山五園等文化元素、新質生產力等科技元素的背景,體驗者可以選擇喜愛的背景合成靜態(tài)圖片或動態(tài)視頻。這棵“樹”就是北京靈動天地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帶來的“無限克隆”AI裝置。
該裝置的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該裝置以“面孔共生體”為媒介,通過AIGC技術將參與者實時轉化為數字根系,構建了一個科技與人文深度融合的創(chuàng)新場域。動態(tài)生長的枝干象征著全球科技合作的蓬勃生命力,呼應年會主題,展現科技落地與文化融合的強大力量,致力于讓更多人共享科技福祉,共同照亮創(chuàng)新未來。
記者看到,同步煥新的中關村展示中心常設展區(qū),以“新質生產力看北京”為主題,鋪陳出一幅未來產業(yè)藍圖。
490余項展品中,“天工”具身智能機器人展現仿生智慧,朱雀三號可重復使用火箭詮釋航天雄心,“北腦”智能腦機系統探索人機共生邊界。五大展區(qū)、20個前沿集群的密集呈現,恰如北京向世界遞交的答卷: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引擎,驅動現代化產業(yè)體系向星辰大海進發(fā)。
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首席技術官王鶴在會議上表示,人形機器人進入生產力時代,需要實現任務通用和能力泛化,目前還面臨不少困難,其中最難的一點是具身智能訓練數據缺乏、數據訓練成本高昂。
王鶴介紹,通過仿真和合成,銀河通用找到了降低數據成本的方式,并在商業(yè)零售場景應用落地。目前銀河通用在北京搭建了兩家人形機器人值守運營的24小時無人藥店。今年底,公司將在全國開設100家機器人無人藥店。
為促進全球科技合作,年會特別為相關科技人員群體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交流平臺、創(chuàng)造合作機會。面向青年才俊的AI for Science青年論壇、助力留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專場對話、關注女性科研力量的創(chuàng)新論壇,編織出一張覆蓋各維度的人才網絡。
年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借助人工智能同傳系統就能順暢交流。“AI翻譯官”除了能提供實時文字翻譯服務,還可以利用聲紋識別和語音擬合技術。“例如,一位嘉賓用英語在臺上演講,后臺的大模型可以學習他的聲紋特征,再用他的原聲輸出中文內容。與會者在同傳耳機中聽到的,就是這位嘉賓的‘中文演講’了。”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負責人徐若華介紹,年會暖場片、成果發(fā)布片等視頻,均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