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出售虛擬銀行所產生的一次性收益使得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OCFT.N;06638.HK)在去年中報及三季報時扭虧為盈,但由于云服務被終止使得收入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等因素,金融壹賬通2024年全年仍未實現盈利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賬通近日收到了中國平安關于私有化公司的初步無約束力建議。如最終建議進行,將導致金融壹賬通自聯交所及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未實現全年盈利
金融壹賬通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年未經審計業績報告(下稱“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去年其母公司股東應占持續經營及已終止經營業務虧損凈額為4.6億元,較2023年的凈虧損3.63億元進一步擴大。而此前,金融壹賬通高管在2022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預計2024年將實現盈虧平衡。
其中,已終止經營業務主要指去年4月金融壹賬通將旗下虛擬銀行業務出售給中國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控股,對價為9.33億港元。
排除這部分已終止的經營業務,金融壹賬通去年的母公司股東應占持續經營業務凈虧損則為6.69億元,而2023年這一數字為凈虧損2.11億元。
凈虧損擴大的背后是金融壹賬通收入的下降。
金融壹賬通由中國平安集團孵化,定位于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服務提供商,其產品主要包括數字化銀行解決方案、數字化保險解決方案以及數字基礎設施。
業績報告數據顯示,金融壹賬通2024年包括實施金融服務系統、風險管理服務、運營支持、云服務平臺等在內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為22.48億元,同比下降36.2%。金融壹賬通表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專注于高價值產品并自2024年7月起逐步終止云服務,導致對收入組合作出策略調整。
金融壹賬通去年5月發布公告稱,于5月7日獲中國平安集團若干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通知,擬停止使用公司于加馬金融云平臺提供的云服務。隨后,金融壹賬通在7月戰略性逐步終止云服務。值得一提的是,從2023年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占比來看,云服務平臺曾是金融壹賬通最大的收入來源,在全部收入中占比35.4%。
而平安集團停止使用金融壹賬通的云平臺服務后,也使金融壹賬通去年來自平安集團及陸金所的持續經營業務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在此前提下,雖然該公司來自第三方收入亦同比下降19%,但占比卻由2023年的32.98%提升至2024年的41.9%。
金融壹賬通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公司一些最大的客戶及第三方銀行面臨盈利能力下行的壓力,導致信貸活動降溫,抑制了公司第三方業務及收入增長。
增強第三方業務一直是金融壹賬通的長期業務目標之一,而境外市場近年來被公司視為一大重要增長點。業績報告數據顯示,金融壹賬通從2018年開始布局東南亞業務,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將境外業務擴大到20個國家及地區,覆蓋最多197名客戶。2024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賬通境外第三方客戶收入同比上升23.4%。
金融壹賬通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展望未來,公司將專注于金融科技及人工智能行業,在聚焦金融機構客戶的同時,擴大生態系統及海外業務版圖。計劃投資于研發、商業專業知識及客戶洞察,在長遠上擴大客戶基礎并促進第三方收入增長。
走向私有化
這一業績背景下,金融壹賬通近日宣布收到了控股股東鉑煜有限公司(下稱“鉑煜”)的私有化初步無約束力建議。
公告信息顯示,經審慎評估金融壹賬通的業務及財務表現面對的近期挑戰、其股價、使其服務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前景、轉到私人非上市公司的潛在裨益后,鉑煜欣然提交無約束力建議,以私有化交易方式收購鉑煜連同其聯屬實體尚未擁有之金融壹賬通全部已發行股份。
鉑煜是中國平安集團的附屬公司,直接持有金融壹賬通約3.53億股,占全部已發行股本約30.18%。截至3月3日,平安集團通過附屬公司(包括鉑煜),總計持有金融壹賬通約3.76億股,占已發行股本約32.12%。
公告內容顯示,鉑煜建議以2.068港元/股(相當于美股市場每ADS約7.98美元)現金收購金融壹賬通全部已發行股票。這份報價較金融壹賬通在2月27日收盤價(1.2港元/股)溢價72.33%,較2月27日(包括當日)之前的最后15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1.034港元/股)溢價100%;較金融壹賬通在2月27日前最后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0.893港元/股)溢價131.66%。
2019年12月,金融壹賬通登陸紐交所,并于2022年登陸港交所,成為首只以“雙重主要上市”方式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金融科技中概股。
從股價信息來看,無論在美股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金融壹賬通的股價在今年都有一波大幅上漲的走勢。Choice數據顯示,從今年年初至3月18日收盤,金融壹賬通在美股和港股市場上分別取得了172.02%及137.5%的漲幅,但距離當時的上市價格仍有一段距離。尤其是在港股市場,金融壹賬通3月19日1.71港元的收盤價較2022年7月上市首日5.4港元的收盤價相去甚遠。而當時金融壹賬通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股市場,尋求美股市場之外的估值重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對于私有化相關信息,金融壹賬通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由于正處于要約期,一切以公告內容為準。
一名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期港股市場私有化案例并不少見,一方面可能大股東方認為上市公司股價未體現其公司價值,私有化后,公司可以擺脫公開市場短期業績壓力和市場波動的影響,專注于長期發展戰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港股市場中的部分股票流動性、交易量較低,近期港股市場中宣布私有化計劃的多只股票都有這個特征,低流動性可能導致股價失真、融資功能喪失。另外,上市公司需要承擔較高的合規成本,私有化后,公司可以節省這些成本,將資源更多地投入業務發展中。
也有市場人士分析,目前金融壹賬通的業績表現并不亮眼,若平安集團私有化金融壹賬通,不排除將在內部重整其To B業務。
從公告顯示的私有化流程來看,此次金融壹賬通的私有化還需通過公司股東大會等程序。根據協議安排的規定,公司股東會上需取得最少75%的無利害關系股東批準以及全體無利害關系股東表決反對不能多于10%。
而此次收購建議中收購價較股價溢價較多就被市場視為要增加對中小股東的吸引力,以有效推動私有化。鉑煜在私有化建議中稱:“建議較公司近期股價屬深思熟慮且有可觀溢價。”“吾等有信心本建議對無利害關系股東具有吸引力。”不過,該公司同時表示后續預計不會修訂上述建議中載列的價格。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