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濰柴礦山動力第二代新品發布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舉行

濰柴礦山動力第二代產品展區
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趨復雜、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脫鉤斷鏈、技術封鎖等風險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頭頂。尤其是在大型礦用設備核心動力系統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高端裝備依賴進口等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國重型工程機械制造業邁向高端化、自主化的步伐。
令人欣慰的是,作為中國領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工業裝備跨國集團,山東重工旗下濰柴集團始終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在數十年如一日的科技創新“馬拉松”中奮勇突圍。2025年5月9日,濰柴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面向全球展示自主研發的第二代礦山動力系列新品,這不僅是一場技術成果的盛宴,更是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直面挑戰、向世界一流發起沖鋒的宣言。
在鄂爾多斯發出中國礦山動力強音
鄂爾多斯,這里坐擁中國最大的多紀煤田,探明的煤炭儲量約占全國六分之一,遍布各地的320多座大小煤礦,每年能為國家生產近10億噸優質煤炭。
這里是中國煤炭的開采中心之一,也是全球重型裝備角逐的競技場。然而,一個令人無比遺憾的事實是,每年數以十億噸計的煤炭開采過程中,大部分大型礦用設備的核心動力系統來自國外品牌。遺憾的不只是鄂爾多斯,數據顯示,中國關鍵礦用設備國產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
礦山作業環境十分復雜,高溫、高寒、高粉塵、高海拔等工況對設備性能提出了嚴苛要求。長期以來,由于外國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和技術壁壘在全球市場形成高度壟斷,使得大量采購國外品牌設備成為國內采礦企業無奈的選擇。
“進口設備雖然性能強大,但不僅采購成本高昂,后期的維修保養更是一筆巨大開支。”不少礦企負責人表示,進口設備配件響應慢,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可能需要等待數周甚至數月才能獲得配件,導致礦山生產停滯、經濟損失巨大,加之收費項目繁多、維修費用昂貴,使得礦山企業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此外,進口設備的技術標準和數據往往不公開,限制了國內企業對設備的自主維護和升級能力。
這種技術依賴帶來的被動局面,嚴重阻礙了中國工程機械企業邁向高端、走向全球,也使得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始終處于中低端位置,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形勢,實現重型裝備制造業的國產化、自主化,已經成為中國制造業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5月9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客戶、經銷商、行業媒體齊聚內蒙古鄂爾多斯,他們要在這片特大型煤田之上,一睹中國自主品牌濰柴第二代礦山動力產品的風采。
濰柴這次發布會的主題為:“破壁·重塑”——沖破外企壟斷之壁、重塑礦用裝備之局。將產品發布會直接開到中國最大的原煤產區之一——鄂爾多斯,在外國品牌面前秀新品,濰柴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濰柴果真具備這樣的實力嗎?
自主可控突圍 再樹行業新典范
在5月9日的鄂爾多斯,濰柴顯然是有備而來。有大缸徑、有黑科技、有新能源,品類眾多。
此次發布的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包含M25、M33、M55等三大平臺,涵蓋10個系列,排量覆蓋19.6升—87.5升,功率覆蓋522千瓦—2800千瓦,能夠適配55噸—400噸剛性礦卡、90噸—400噸礦用挖掘機、600馬力—1000馬力礦用推土機等主流大型礦山用設備。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的性能已經在海外多個礦區得到了驗證,廣受市場好評。
H/T系列則推出以WP14T、WP15H、WP17T等為代表的3款明星產品,依托全球率先突破53.09%高熱效率發動機平臺,采用高效燃燒技術、高效增壓器匹配技術、降摩擦損失技術等一系列“黑科技”,綜合油耗較競品低10%以上。在可靠性方面,采用缸內專有特殊耐高溫材料、耐粉塵專項設計、高剛度結構件設計,能夠輕松應對設備高負荷運轉需求。此外,H/T系列產品外圍及維保零部件高通用化率,備件充足、更換便捷,有效降低了維修難度和成本。依托“濰柴同行”APP中的礦山設備實時在線監測系統,還實現了礦山設備的安全預警和維保提醒功能,有效提升了礦山設備的運行效率。
在新能源轉型的關鍵賽道上,濰柴更是提前布局。歷時10年、投入數億元精心打造的WP17T甲醇發動機,是濰柴為寬體自卸車量身定制的行業特有的專用甲醇發動機。研發過程中,濰柴科研團隊攻克了低溫起動、腐蝕、機油乳化、早燃爆震等10余項行業難題,申報專利120多項。同時,濰柴還布局了混動礦卡動力、純電動力、氫內燃機等多元能源動力,全面滿足不同客戶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求。
濰柴礦山動力第二代新品以全場景解決方案實現國產化技術突圍,為行業輸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意義重大。這也意味著濰柴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能夠根據各類礦山實際工況,精準提供適配的動力支持,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礦山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學術層面來講,這意味著我國礦山行業在關鍵技術領域成功擺脫對國外技術的長期依賴。
深耕內燃機行業近80年的濰柴,歷時5年完成3萬小時礦山實測,其大功率礦用發動機突破12項關鍵核心技術,實現98%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先成為批量通過國際礦山設備嚴苛認證的中國動力品牌。
20年磨一劍 構建全鏈條生態
而為了這一刻的亮劍,濰柴已經磨劍整整20年。
作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濰柴深知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自2005年推出濰柴第一臺配套寬體自卸車的WD618發動機,率先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礦山用寬體自卸車動力以來,濰柴便踏上了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的征程。2016年,濰柴又自主研發WP13G530馬力發動機,如今,這款發動機已配套所有主流整機品牌,市場保有量超過10萬臺,成為了中國礦山動力領域的經典之作。
近年來,隨著中國礦山運輸對設備大型化、高運輸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寬體自卸車噸位從105噸向130噸轉變,對發動機動力性的需求提升了20%—30%。在大型礦用挖掘機、剛性礦卡等高利潤領域,設備運行時間長、作業環境惡劣、應用工況復雜,發動機及維保費用十分昂貴,被少數幾家海外品牌所壟斷。
為打破國際壟斷、滿足客戶需求,濰柴充分發揮產業協同優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經過多年攻關,開發出了全新一代M系列高端高速大缸徑發動機產品以及H/T系列明星機型。
從第一代到第二代,濰柴的國產化、自主化之路,不僅僅局限于技術研發的突破,更在于構建起了涵蓋產品、服務、生態的全鏈條體系。發布會上,濰柴動力礦山服務基地正式揭牌,這一舉措標志著濰柴開始重塑礦山服務標準,開啟高效服務新時代。
針對進口設備長期存在的“配件慢、收費高、維修難”等問題,濰柴將以“打造礦山動力新標桿”為目標,持續提供優質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搭建具有競爭力的銷售渠道網絡、打造“多快好省”的服務支撐體系、塑造全球領先的高端品牌形象,全方位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業內分析,這一系列舉措將為客戶帶來綜合運維成本降低30%的顯著效益。
濰柴礦山動力“硬件+軟件”的全面突破升級,讓人對未來的行業發展充滿期待。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濰柴第二代礦山動力的成功推出,標志著中國高端礦山裝備制造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的歷史性跨越。這一突破為行業自主可控按下了加速鍵。數據顯示,未來3年,國產大馬力礦用發動機市場份額有望突破50%,徹底改寫外資品牌主導的市場格局。
“我們不是簡單地替代進口產品,而是提供更符合中國礦山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在鄂爾多斯發布會現場,眾多客戶和經銷商被濰柴這句肺腑之言所打動。為行業提供更好的選擇、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或許才是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國產化、自主化的意義所在。
(數據來源: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