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暗 | 拆解非法貸款中介套路 多部門聯合圍剿金融黑灰產

破暗 | 拆解非法貸款中介套路 多部門聯合圍剿金融黑灰產
2025年05月15日 21:1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郭聰聰 北京報道

  5月8日,廈門金融監管總局再次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民眾警惕非法存貸款中介等金融違法行為。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北京、福建、內蒙古、湖北、廣東、重慶、天津、廈門、西藏、河南、廣西等十余個地區的金融監督管理局紛紛行動,發布風險提示及典型案例,揭露非法貸款中介的常見套路,提醒民眾警惕非法貸款活動。

  近年來,伴隨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非法貸款行為一度猖獗。非法貸款中介常常以“銀行渠道部”“銀行工作人員”等名義作掩護,打著“代辦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幌子,借助電話、微信等渠道聯系消費者,聲稱能夠提供“高收益、低風險”“快速審批”的貸款服務。然而,在這些誘人“服務”的背后,實則隱藏著高額費用、虛假承諾以及個人信息泄露等諸多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依據上述十余地金融監管局發布的風險提示與典型案例,對非法貸款中介的行騙套路進行了拆解。同時,由21世紀經濟報道發起的“破暗”系列報道,將聚焦貸款領域非法存貸款中介服務、惡意逃廢金融債務,保險領域非法代理退保理賠,信用卡領域不正當反催收等重點方向,持續揭露金融黑灰產產業鏈。

  虛假承諾與高額費用陷阱

  非法貸款中介常常以“超低利率”“超長期限”為噱頭誘騙消費者辦理銀行貸款。在貸款申請過程中,中介會以“審批困難”為由,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的“定金”或“包裝費”。然而,這些費用一旦支付,往往無法追回,而中介宣傳的貸款條件也大多無法兌現。

  交通銀行廣州分行曾通報一起案例,不法中介就是以“超長期限”為噱頭進行詐騙。L先生通過不法中介申請了100萬元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后因經營不善出現逾期。L先生反映,中介當時承諾貸款期限可達10年,并以貸款申請和發放為由,收取了“中介費”“抵押物評估費”“保險費”“抵押登記費”“貸款服務費”等多項高額費用。但銀行調查后發現,該貸款產品本可通過官方渠道自行申請,無需支付任何額外費用。L先生因輕信中介而蒙受了不必要的損失。

  在福建省銀行業協會也通報了一起不法中介利用“征信瑕疵”實施詐騙的案例。張先生計劃購買一輛二手車,因資金緊張,某中介以“銀行助貸簽約中心”名義通過微信聯系他,聲稱可為其辦理年利率低至3.5%、最長可貸10年的公積金信用貸。為了增強可信度,對方還發來了某銀行的貸款審批截圖和數位“客戶”的好評信息。但在提交征信報告后,對方以“征信瑕疵”為由,要求張先生支付“定金”并承諾為其進行“包裝”。最終,張先生發現實際貸款利率遠遠高于對方的宣傳內容。通過咨詢對應銀行網點,張先生得知相關貸款可以自行通過正規渠道辦理,但他支付的2000元費用已無法追回。

  北京監管局指出,不法貸款中介宣稱擁有“銀行內部渠道”,能保證“百分百放款”,誘導消費者簽訂服務合同并支付高額“中介費”“手續費”。但消費者往往會因資質不符而被拒貸,不僅損失了中介費用,還未能獲得貸款。更甚著,若不法中介誘導消費者使用虛假材料申請貸款,消費者還可能因涉嫌騙貸而承擔法律責任。

  誘導高風險財務操作

  部分非法中介還通過誘導消費者進行“零首付購房”等高風險的財務操作,增加消費者的財務負擔。

  河南監管總局就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案例。2023年,消費者王女士被某中介以“零首付購房”為噱頭吸引。按照中介的說法,由中介墊付50萬元首付,王女士只需“配合”獲取銀行貸款用于償還即可,不過需要支付3萬元“手續費”。同時,為使銀行貸款能夠覆蓋中介的墊付款項,該中介將房屋合同價虛增至200萬元,導致王女士多貸了60萬元。此外,王女士還需額外承擔虛增部分對應的契稅和服務費。

  到了2024年初,王女士因無力承擔房貸而出現逾期。銀行在發現貸款材料虛假后,將王女士起訴。王女士不僅面臨債務糾紛,房產還可能被拍賣,甚至可能因騙取貸款罪承擔法律責任。

  近期,“零首付”購房的套路頻現,非法中介通過設計的話術包裝,兜售相關“服務”。這種行為不僅可能導致期限錯配風險,還進一步加重了消費者的經濟壓力。而且,非法中介收取的高額費用,直接侵犯了消費者的財產安全和知情權,嚴重違背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基本原則。

  與此同時,非法貸款中介在辦理貸款過程中,往往會要求消費者提供詳細的個人信息,包括身份證、銀行賬戶、征信報告等。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極有可能被用于詐騙、盜刷等其他非法活動,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風險。

  云南監管局對此特別提醒,近期一些不法貸款中介自稱“xx銀行”“xx銀行貸款中心”,假冒銀行名義,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打著“無抵押”“無擔保”“授信多”“費率低”等虛假宣傳的幌子誘導消費者辦理貸款。落入不法貸款中介陷阱可能面臨被收取高額費用造成財產損失、個人信息被出售牟利等風險。

  監管重拳出擊:多部門聯合圍剿金融黑灰產

  如非法貸款中介一類的金融類黑灰產不僅對消費者個體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還加劇了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壓力,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和誠信構成了嚴重威脅。

  據《中國金融黑灰產治理研究報告》指出,自2021年起,金融黑灰產快速發展,造成的財產損失增長了10倍之多,規模已達百億級。這種壓力在金融不良領域亦有所體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增至3.4萬億元,環比增長371億元。

  面對金融黑灰產的猖獗態勢,金融監管部門與公安部門的聯合打擊行動持續加碼。今年3月以來,一系列重磅政策和專項行動密集出臺,彰顯了國家打擊金融犯罪的堅定決心。

  2025年3月15日,金融監管部門與公安部門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打擊黑灰產行動,同月28日,兩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規定》,為跨部門協作打擊金融犯罪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代表著金融犯罪案件移送工作進入了規范化、制度化新階段。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秦藝

貸款 銀行 征信 費用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26 優優綠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膠 603049 --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