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9屆光博會開幕現場。

往屆光博會成果發布區,外國客商對參展產品豎起大拇指。

往屆光博會上展出的硅光模塊。

5月15日至17日,第20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簡稱“光博會”),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
時光飛逝,這一刻在湖北人心目中科技感十足的炫酷盛會,已來到了第20場。
20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驚鴻一瞥。然而,一屆一屆的光博會,卻帶來了光電子信息產業的驚天巨變。
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在光博會20屆之時,湖北以光谷為基礎,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跨越萬億級規模,占據全國半壁江山。
“第一屆光博會舉辦時,我們的夢想是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能實現1000億元,就很了不起了!”武漢東湖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親歷過每一屆光博會的她回憶說。
1998年,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黃德修起草并向武漢市政府提出“關于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成‘中國光谷’的建議”。
2000年,趙梓森院士與多位專家共同倡議建設“中國光谷”,得到國家支持。
2001年,“武漢·中國光谷”正式獲批,成為中國首個國家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也是全國唯一以“光”命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同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開啟了全面融入全球經貿體系的征程。
全球化浪潮之下,舉辦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的想法應運而生。當時,時任省委常委、省科技廳廳長的周濟院士提出設想:要力爭將光博會辦成中國第一,成為與美國阿納海姆光通信展、德國慕尼黑激光展、日本千葉國際光電子展齊名的世界四大光通信電子博覽會之一。
自帶國際化基因,2002年6月18日,首屆光博會啟航,阿爾卡特、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前來,外企占比超60%。此后每一屆光博會,全球面孔從未間斷。
參展、合作、投資、落地,每一屆光博會上,這樣的牽手頻頻出現。
通過光博會這個窗口,更多光谷企業家有了全球化視野。烽火通信、華工科技、長飛光纖……越來越多的光谷企業走出去,腳步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光纖光纜鋪設“地球村”,以光通信產品消弭人類信息鴻溝。中國光谷也正敞開懷抱,邁向“世界光谷”。
截至2024年,中國光谷已聚集1.6萬家光電子信息領域企業,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光電子信息產業鏈。以光谷為基礎,湖北省光電子信息領域過百億元企業11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2家,A股上市企業47家,上榜2024中國獨角獸名單企業5家。
引領全球信息化浪潮,光博會持續設置最新議題。
從3G、4G、5G到6G,從3D打印、物聯網、VR/AR到如今的人形機器人、低空無人機,光博會以一場展會的姿態,引領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以“光聯萬物”帶動武漢、湖北的新興產業發展。
一個產業一個產業耐心“死磕”,數十年如一日。如今,中國光谷已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制造基地、全國最大的光電器件生產和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以及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和激光產業基地。
創新,是光博會永恒的主題。
全球最大尺寸光纖預制棒、全球首款128層三維閃存芯片、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國內首款可量產40nm北斗智能芯片……每一屆光博會上,這些“全球首創”“全國第一”的創新產品,都是當時“最靚的仔”,受到眾多展商和觀眾的追捧。
光博會所在的這片創新創業的熱土,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考察。
2022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光谷時指出,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國際化展會 開闊全球化視野
國際化,一直是光博會的顯著標志。
2002年6月18日,第1屆光博會啟航之時,外資企業占比就超過60%,阿爾卡特、西門子等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前來參展。
2003年第2屆,更是吸引了近100家國際參展商參加本次展會,占參展企業的40%以上。
2005年第4屆,近10家歐洲企業首次組團參加光博會。
到第5屆,美國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成為光博會主辦方之一。
到2014年,時任IBM全球副總裁、德國柏林勃蘭登堡州激光協會主席瑞恩瀚(Ringelhan)參加第11屆光博會,全球激光前三甲的德國通快時任高層樂安德,在巡館時一連三次為這場光電子盛宴點贊。
截至目前,光博會已累計吸引30多個國家和地區6800余家頂尖企業參展,接待60余萬專業觀眾。
不僅參展,更有洽談、投資與合作。
2003年,韓國光產業振興會組織數十家韓國企業來參加光博會,從此與光谷結緣。如今,華工科技已成為韓國光電子企業的長期供應商。
2004年,日本46家企業出現在光博會展館,光谷企業與日本同行開始牽手。次年,烽火通信與日本藤倉合資成立烽火藤倉公司,迅速投產。
2010年,光博會組織全球“采購團”,IBM、愛默生電氣等8家重量級客戶,與武漢8家企業,簽下7.6億元采購大單。
外企引進來,光谷企業也走出去。
“自光博會創辦以來,長飛一直在積極參與。通過參加光博會,長飛不僅展示了公司的創新技術和產品,還加強了與國內外同行的交流與合作,拓寬了全球視野。”長飛光纖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說,如今長飛已在全球6個國家布局8個生產基地,設立50多個海外公司或辦事處,服務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8年蟬聯光纖預制棒、光纖、光纜銷量全球第一。
不僅長飛,烽火通信、華工科技等越來越多的光谷企業布局全球,朝著跨國企業的目標邁進。
第20屆光博會,更是首次被納入“國際光日”全球系列活動,同期舉辦2025國際光子與光電子學會議等國際性會議;
舉辦“光谷企業開放日”,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光日”指導委員會、參展國際企業深入光谷企業和創新平臺,向全球展示中國光谷的研發與制造實力;
首次規模化引入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埃及等境外采購團,定向釋放需求清單。
全球智慧,光谷匯聚。光博會,讓中國與全球光電子信息領域交流合作的窗口越開越大。
前沿議題設置 引導產業前瞻布局
“光+無人駕控裝備”“光+機器人”“光+AI”,這些當下全球的產業熱點,將在第20屆光博會上集中呈現。
其實,縱觀20屆光博會,每一屆展會都會前沿設置產業議題。
2005年第4屆光博會聚焦3G,2019年第16屆光博會熱議5G,2020年5G+工業互聯網成為主題,2021年第18屆在國內首個聚焦F5G全光通信主題。
與光博會腳步同行的,是中國光通信產業從3G破局、4G并行、5G引領到6G領先的征程。
如今,中國提出“全域覆蓋”愿景,衛星通信與地面光纖網絡融合成為關鍵。光谷正率先布局6G光通信需求,主導國際標準制定,搶占6G技術制高點。
從3D打印、物聯網、VR/AR到如今的人形機器人、低空無人機,光博會總是能捕捉全球技術與產業前沿,設置議題,引導產業前瞻布局。
在2011年第8屆光博會上,華工科技展出了一輛標致508的白車身。這輛車的頂蓋,是用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焊接機焊接的。機器人進行精度極高的汽車自動激光焊接,車身剛度能提高30%。數年后,這一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今占有國內九成市場。
在光博會上亮相的一項項產品,沉淀到光谷,已串成一條條產業鏈——
在光通信領域,光谷光纖光纜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約占全國市場的50%、全球市場的25%,光電器件約占全球市場的12%。
在激光領域,主導制定了首個激光產品國際標準,光谷激光設備品種占全國激光設備品種的70%以上。
在集成電路領域,光谷已是全國最大的光芯片、光模塊研發制造基地,開發出全球速率最高的光模塊之一,達到1.6Tb/s。
在新型顯示領域,已是全國最大的中小尺寸顯示面板研發生產基地,“光谷造”LTPS平板面板、車載屏出貨量全球第一。
在智能終端領域,光谷智能汽車、消費電子、機器人、物聯網設備等多元布局,產業鏈覆蓋“芯片—軟件—整機—場景”全環節。
在互聯網與新經濟領域,光谷覆蓋基礎服務、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及未來產業,形成“云—網—端”全產業鏈生態。
當前,我國光電子產業規模位列全球第一。
“武漢東湖高新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業鏈,光電子信息產業營收規模突破6000 億元,占全國的50%左右,為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4月18日,中部地區國家高新區聯盟成立大會上,工信部規劃司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為魂 澆灌出一座科創新城
逛光博會,人們最期待的,是那些創新技術與產品。
從誕生全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個光傳輸系統、第一個光通信國際標準起步,中國光谷始終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
光博會,同樣以創新為魂。
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全球最大尺寸光纖預制棒、國內首臺核心部件全國產化的半導體激光切割設備、國內首個800G硅光模塊、國內首臺最大功率120千瓦工業光纖激光器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一屆屆光博會上接連亮相。
第20屆光博會將聚焦光通信、激光、光電融合三大技術前沿,近百項全球光電領域最前沿技術創新成果集中亮相,繼續呈現全球光電技術新風向。
光博會,也成為中國光谷集中向全球展示光電硬核技術的舞臺。一屆一屆的光博會,更是深化了光谷作為湖北乃至全國科創高地的形象,光谷創新的品牌遠播海內外。
歷經20屆光博會,中國光谷早已從“武漢地圖外被遺忘的兩厘米”,蝶變成518平方公里的科創新城。
作為中國光電子信息產業高地,湖北加快打造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推動“51020”現代產業集群做大做強,為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夯實底盤支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北代表團以代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交建議:著力對國家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進行培育提升,奮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光谷”。
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光谷特色、高點定位”,光谷謀劃了未來5—10年的發展目標——
到2030年,綜合實力進入全國高新區前五,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成為引領武漢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
到2035年,建成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光谷”,成為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地標、世界創新版圖重要一極。
從一束光到一座城,從一個展會到一個產業集群,點亮人們思想的,是持續創新的勇氣,是始終開放的胸襟,更有抵達星辰大海的理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