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陽光財經
2025年5月14日晚,北京銀行(601169)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江蘇省蘇州市中院的應訴通知書,關于公司與涉及浙江中泰創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對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起的訴訟。
原告浙江中泰創贏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康得新復合材料集團向原告支付因其虛假陳述給原告造成的投資差額損失51.47億元,投資差額損失傭金154萬元,印花稅為514萬元。
此外,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包括北京銀行及西單支行、康得投資集團、鐘玉、徐曙、中國化學賽鼎寧波工程、宇龍汽車、聯合信用評級、恒泰長財證券、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等承擔連帶責任。

據悉,該案為2022年南京中院立案的存量案件,現移送蘇州中院受理,管轄法院變更,訴訟請求未變,尚未開庭。
公開資料顯示,康得新主營高分子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打新材料、智能顯示、碳材料。康得新2010年登陸A股市場,2017年11月,公司股價來到了26.67元/股的歷史高位,市值超900億。
2020年,康得新陷入財務造假風波。根據中國證監會〔2020〕71號行政處罰書顯示,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康得新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構采購、生產、研發、產品運輸費用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導致2015年至2018年年度報告虛增利潤總額分別為22.43億元、29.43億元、39.08億元、24.36億元,分別占各年度報告披露利潤總額的136.22%、127.85%、134.19%、711.29%。此外,康得新2015年至2018年年度報告中還存在虛假記載銀行存款余額、未如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等問題。

本案的虛假陳述爭議就是在北京銀行的存款。
早在2019年,康得新和北京銀行的存款問題就已經暴露出來。
2019年1月,康得新兩筆合計15億元的超短期融資融券違約,但賬面數據顯示,其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的賬戶余額為122億元。然而,北京銀行西單支行卻回應稱“該賬戶余額為0元”。
原來,康得新與其控股股東康得投資集團簽訂《現金管理合作協議》,將北京銀行西單支行賬戶的122億元資金實時歸集至康得投資集團賬戶,導致上市公司賬面顯示的“銀行存款”實際為零,形成“存款消失”的財務造假核心手段。
2020年9月,證監會對康得新及原董事長鐘玉等人作出行政處罰,認定其財務造假、未披露關聯擔保等違法事實,并對鐘玉實施終身市場禁入。
2021年4月,深交所對康得新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2024年12月,江蘇省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鐘玉因違規披露、欺詐發行、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罪數罪并罰,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并處罰金2020萬元;其他責任人員分別獲刑。
天眼查顯示,此次訴訟,原告中泰創贏系中植系旗下一家資管平臺,由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間接持股約87%,此前因與康得新控股股東簽訂“抽屜協議”被立案調查。

中泰創贏作為投資者,以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為由提起民事訴訟
要求康得新和北京銀行以及其他中介機構承擔責任
。中泰創贏在
2016年與康得投資集團簽訂帶有保底條款的“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康得新股票,但未披露一致行動人關系。盡管證監會最終認定“違法事實不成立”,但中泰創贏主張因康得新虛假陳述導致其投資損失,要求賠償投資差額51.47億元及傭金、印花稅等。
在證券虛假陳述中,大股東能否同樣獲得賠償?本案將具有典型意義。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