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日報客戶端
3月17日,亞洲前首富、恒基兆業地產創始人李兆基去世。
據恒基兆業地產官網發布消息稱,“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沉痛宣布集團創辦人李兆基大紫荊勛賢,痛于今天黃昏 (公歷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積閏享壽九十七歲。”
與多數白手起家的商人不同,李兆基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
1928年,李兆基出生在廣東順德一個商人家庭,當時其父李介甫就已經擁有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兩間門店,經營著黃金、匯兌和外幣買賣生意。

少年時已是商業奇才
6歲時,李兆基便被父親安排進家里的商鋪學習做生意。12歲時,他已熟練掌握了看金、化金、熔金的核心技術及知識,并很快出任天寶榮金鋪的頭柜,是順德當地少有的金鋪奇才。
由于其在家中排行老四,在李兆基發家之后,“四叔”這個稱呼也由此傳開。
1948年,年僅20歲的李兆基揣著1000塊錢只身前往香港闖蕩,利用自己熟悉貨幣兌換業務的優勢,在幾間銀鋪掛單從事買賣外匯和黃金的生意,賺到了第一桶金。
上世紀50年代后,香港工商業和進出口貿易逐漸復蘇發展,李兆基轉行做起了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同樣因為看準了進入市場的時機,李兆基的生意自然順風順水。
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李兆基注意到香港因當時內地人口的涌入而出現人口激增,原有住宅漸漸供不應求,便在1958年,與馮景禧、郭德勝等8人合股組成了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
李兆基幾人從事地產生意,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們一改香港物業大都以整棟出售的經營方式,面向廣大中下層市民推出“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于是他們很快異軍突起,所建樓宇均銷售一空。
到1963年,李兆基與郭得勝、馮景禧三人又將永業重組,成立“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地產前身),開始大舉進軍地產行業,擁有30%股份的李兆基出任副主席兼總經理。9年后,新鴻基地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隨后,功成名就的李兆基選擇離開新鴻基,但保留了其在上市公司的董事局副主席等職位至2020年。
與李嘉誠的一生的對決
神奇的命運弧線使得李兆基開始與另一人發生交匯,而他就是香港另一位傳奇富豪——李嘉誠。值得一提的是,“二李”同時出生于1928年的,在商場上,兩人成了終生的對手。
1975年,香港股市開始復蘇,李兆基順勢成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并在1981年將其推向上市,股票名為“恒基地產”。
隨后幾年間,恒基地產發展迅速,到1996年,恒基地產的市值已經漲到了153億港元、1325億港元。李兆基的身家也隨之水漲船高,于1996年和1997年,連續兩年拿下亞洲首富寶座。
不過,之后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李兆基的資產大幅縮水,而此時,李嘉誠卻因抄底歐洲,躲開了亞洲金融危機,而逆勢崛起,于1998年從李兆基手中搶過香港首富寶座。
此后21年間,香港富豪榜頭把交椅始終被李嘉誠霸占。直到2020年,福布斯公布的香港50大富豪榜顯示,李兆基以304億美元身家,領先李嘉誠10億美元,奪得香港首富的寶座。
實際上早前,李嘉誠與李兆基曾是合作伙伴關系。兩人曾攜手合作的半山豪宅嘉兆臺,是在兩位地產大王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可見他們友誼深厚。
1993年,李嘉誠欲聯同外人收購美麗華集團,但該集團持有者楊志云家族不想讓公司改組,便將集團賣給了楊志云生前好友李兆基。李嘉誠因此損失巨大,也由此與李兆基結下了“梁子”。
隨后幾十年間,二人在商場上亦敵亦友、難分伯仲。更為有趣的是,李兆基還為次子取名李家誠,一度被外界質疑這一做法是否為了“調侃”李嘉誠,李兆基則表示,取名李家誠只是因為這個名字會給家族帶來好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兆基還在2004年注資500億港元成立兆基財經企業公司,以75歲高齡殺入股市,3年時間將基金規模從500億港元做到了1200億港元,被外界稱為“亞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2019年5月28日,恒基地產董事會主席李兆基正式宣布退休,這也意味著其龐大的商業帝國將交棒到自己的兩個兒子手中,恒基地產也進入了由“二代”獨當一面的時代。
李兆基還是一位慈善家。他主張做公益與做生意一樣,“出一分錢,要有十分收獲”,運用杠桿原理惠及更多人,因此他的慈善捐贈特別重視教育。
1995年,李兆基捐款8千萬元人民幣,在他的原鄉創辦了順德李兆基中學。
由于李兆基對教育及社會的杰出貢獻,2007年,他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了最高榮譽——“大紫荊勛章”;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李兆基在上世紀90年代曾接連成為廣東省順德市(現佛山市順德區)、廣州市和佛山市的“榮譽市民”,這是他所珍視的另一種表彰。
(綜合自澎湃新聞、中國房地產報、南方都市報)
來源:澎湃新聞、中國房地產報、南方都市報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