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招商證券策略研究
從目前已披露的業績快報和報告來看,科創板整體盈利仍然承壓,收入端優于利潤端,大市值企業表現較優,AI硬件、出海醫藥和部分中高端制造業盈利率先修復。最新數據來看,出口下行壓力已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2025年財政支出增速創近五年新高,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消費可能階段性接力科技表現占優。
核心觀點
【觀策·論市】從科創板業績和兩會表述看布局線索:2024年科創板整體盈利仍承壓,結構方面,收入端增速普遍優于利潤端,大市值企業盈利相對較好,AI硬件和部分中高端制造業盈利率先修復??紤]到政策對于國產替代、數字經濟以及高新技術制造支持力度持續加碼,AI、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涌現,隨著前期高投入研發成果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科創板業績有望低位修復,對比2025年與2024年的盈利預期情況,重點推薦關注:1)有望延續較高業績增速的軟件開發、教育、半導體、通信設備、商用車、計算機設備、工程機械等;2)業績有望低位反轉的裝修裝飾、裝修建材、軍工電子、光伏設備、電網設備、醫療服務等。此外,財政支出增速創下五年新高,近期地產銷售明顯轉暖,1-2月出口增速下行從另一方面表明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結合兩會消費相關表述較為積極,3月中下旬可以開始關注消費板塊投資機會。
【復盤·內觀】本周影響A股市場整體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有:(1)兩會召開,市場對政策預期較高,特別是國家對科技、消費等領域的政策支持的預期,推動了相關板塊的上漲;(2)宏觀經濟數據的釋放積極信號,最新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為50.2%,重返擴張區間,顯示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增強市場信心;(3)科技股是市場上漲的主要動力,Manus智能體的發布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增強市場對AI應用的信心;(4)港股市場表現強勁,恒生指數突破前期高點,核心資產上漲,帶動A股走勢。
【中觀·景氣】制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以上,二手房成交活躍。2月制造業PMI重回榮枯線以上,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有色金屬等絕對景氣較高。本周景氣改善的領域主要有:1)部分資源品價格上漲,新能源產業鏈中部分正極產品、鈷材料等價格低位修復;2)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躍;3)重卡、挖機等銷量改善。后續關注部分資源品價格回升,以及地產銷售改善帶動部分消費、工程機械等順周期領域改善的機會。
【資金·眾寡】融資大幅凈流入、ETF持續凈贖回。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合計凈流入216.6億元;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114.7億份,較前期下降137.0億份;ETF凈贖回,對應凈流出304.9億元。行業偏好上,北上資金無凈買入行業;融資資金凈買入計算機、電力設備、電子等;醫藥ETF申購較多,券商ETF贖回較多。重要股東規模擴大,計劃減持規模提升。
【主題·風向】首款全球通用AI Agent產品Manus發布。3月6日,中國團隊Monica推出了通用型AI Agent產品Manus,其在GAIA基準測試中的表現超越OpenAI同類大模型,引發AI圈熱議。AI Agent即人工智能代理,除了具備普通AI助手處理自然語言并生成方法的功能外,還具備實際操作執行的功能,Manus可以直接交付任務成果,例如篩選簡歷、分析股票并生成投資報告等。
【數據·估值】本周整體A股估值水平上行,萬得全A指數PE(TTM)為15.4,較上周上行0.3,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52.3%分位數。本周指數估值多數上漲,其中,計算機、國防軍工和機械設備估值漲幅居前,石油石化、公用事業、交通運輸估值跌幅居前。
【風險提示】經濟數據不及預期,海外政策超預期收緊,政策理解不全面。
01
觀策·論市—— 從科創板業績和兩會表述看布局線索
2024年科創板盈利仍承壓,結構方面,收入端增速普遍優于利潤端,大市值企業盈利相對較好。參考過去幾年,年報業績預告增速較高的行業,在次年全年的表現大概率占優,建議關注業績超預期以及拐點的細分領域,主要集中在:AI硬件(電子化學品Ⅱ、半導體、其他電子Ⅱ、通信設備)、部分中高端裝備(電網設備、風電設備、專用設備、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裝備Ⅱ、高值耗材)、部分醫藥(化學制藥、生物制品),以及金屬新材料等。
展望后續,政策對于國產替代、數字經濟以及高新技術制造支持力度持續加碼,AI、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涌現,隨著前期高投入研發成果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科創板業績有望低位修復。對比2025年與2024年的盈利預期情況,重點推薦關注:1)有望延續較高業績增速的軟件開發、教育、半導體、通信設備、商用車、計算機設備、工程機械等;2)業績有望低位反轉的裝修裝飾、裝修建材、軍工電子、光伏設備、電網設備、醫療服務等。
我們在3月的觀點月報中寫到,“3月中下旬之后,要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邊際改善、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的板塊和標的。尤其需要關注消費政策是否會超預期,以及消費板塊的自由現金流改善的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出口下行壓力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財政支出增速創下五年新高,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同時考慮到新房以及二手房成交自2月中下旬以來明顯回升,后續有望帶動家電、建材及部分消費領域的改善,消費可能階段性接力科技表現占優。
但中長期來看,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DeepSeek-R1大模型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在AI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引發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重新思考。展望未來,大模型技術將繼續朝著能效更高、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電力、算力和智力將成為智能時代的關鍵要素;智能革命將遵循密度定律,模型能力密度將隨著時間呈指數級增長,而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開銷將迅速下降;大模型技術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會更接近人類的思考過程。對于AI應用層面,智駕平權浪潮將至,AI將全面賦能車載智能化應用。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2025年預計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化元年,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會迎來技術加速突破與量產化進程加速的雙高速格局。
風格層面,考慮兩會召開、業績披露等季節性因素,外部關稅風險、美聯儲降息預期變化,以及資金面的變化,3月市場風格有望階段性回歸均衡,節奏上可能先小盤成長后價值紅利,對應指數從中證1000到滬深300紅利。
行業選擇方面,建議重點關注AI+部分景氣持續的領域以及低估值的消費領域的邊際改善,重點行業如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機械(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醫藥生物(醫療服務)、食品飲料、家電等。賽道選擇層面,3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AI芯片、AI+應用、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光模塊。
一、財政支出增速創近5年新高
2025年四本賬預算收入總計約43.4萬億元左右,較上年小幅同增0.2%;預算支出總計約53.8萬億元,較上年同增8%左右。財政部3月5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查《關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5年,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收入總量為240405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97005億元,增長4.4%。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2499.09億元,增長0.7%。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24884.06億元,增長23.1%。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總量6382.24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823.08億元,下降9.8%。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24471.54億元,增長4.6%。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113375.77億元,增長6.9%。整體來看,2025年四本賬預算收入總計約43.4萬億元左右,較上年小幅同增0.2%;四本賬預算支出總計約53.8萬億元左右,較上年同增8%左右。其中,兩本賬收入合計約30.3萬億元,較上年小幅同降1%;預算支出約42.2萬億元,較上年同增9%左右。


二、科創板業績快報點評
截至3月7日,585家上市科創板企業中有580家披露了2024年年報業績報告/快報,披露率約99%,基本與往年持平。
? 整體方面,2024年科創板盈利仍承壓
根據目前披露的個股,采用一致可比口徑計算,2024年整體營業收入增速-0.9%(23年為4.7%),相比24年三季度的0.4%,增速小幅轉負。營業利潤累計增速-36.1%,24Q3為-27.7%;歸母凈利潤增速相比24年Q3的-31%,降幅進一步擴大至-40.5%。

? 收入端增速普遍優于利潤端
收入端,65.8%的科創板企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其中34.7%的企業增速在20%以上;營業收入同比降幅較大(降幅超過20%)的企業占比約11.4%
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企業占比約46.5%,其中增速在20%以上的企業占比29.5%;而歸母凈利潤同比降幅較大的企業約42.5%。

? 大市值企業盈利相對較好
整體科創板企業中,小市值企業占比相對較高,其中市值50億以下的企業占比約45.5%,50-100億的企業占比約24.2%,市值200億及以上的企業占比僅13.6%
大市值(500億以上)企業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的約有43.8%;200-500億市值企業中,58.7%的企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而小市值(50億以下)企業中僅26.9%的企業營業收入增速超過20%。
同樣,歸母凈利潤增速層面,500億以上企業中約33.3%的企業增速超20%,200-500億企業中約48%的企業增速超20%;市值低于50億的企業中48.8%的企業中僅23.2%的企業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20%,多少企業歸母凈利潤降幅超過20%,占比約48.8%。

? 關注業績拐點與超預期方向:AI硬件、中高端制造業、部分醫藥等
一級行業中,通信、家電、有色、化工盈利有所回暖,電子、汽車維持穩健增長,計算機、醫藥或迎來業績拐點。具體來看,汽車、電子、通信、化工、有色行業下游需求有所回暖,營收增速大于10%的企業占比較高,依次為71.4%、68.8%、53.8%、65.5%、57.1%;通信行業盈利持續較高增長,利潤增速超過20%的企業占比達到50%,電子、家電、汽車、化工盈利表現居前,利潤增速超過10%的企業占比較高,醫藥行業多數企業盈利實現正增長。(此處僅統計有3家以上發布業績報告/快報的一級行業)。
而電力設備盈利整體承壓,利潤負增企業占比超65%,僅少數電池企業海外項目收入大幅增長,以及部分電網設備訂單較為旺盛;軍工行業訂單落地較緩慢,有55%的企業利潤降幅超20%;建材、計算機、環保等行業需求仍待改善。
雖然受研發投入等費用增多,市場競爭加劇、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科創板24年年報業績整體仍承壓,但細分領域中有一些行業盈利受益于AI算力需求持續增長、自主可控趨勢下國產份額提升,或是海外需求驅動,仍然出現快速提升/穩健增長或者邊際改善。主要涉及以下方向:AI硬件(電子化學品Ⅱ、半導體、其他電子Ⅱ、通信設備)、部分中高端裝備(電網設備、風電設備、專用設備、航天/航空裝備Ⅱ、工程機械、高值耗材)、部分醫藥(化學制藥、生物制品),以及金屬新材料等。

展望后續, 政策對于國產替代、數字經濟以及高新技術制造支持力度持續加碼,AI、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涌現,隨著前期高投入研發成果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科創板業績有望低位修復。對比2025年與2024年的盈利預期情況,重點推薦關注:1)有望延續較高業績增速的軟件開發、教育、半導體、通信設備、商用車、計算機設備、工程機械等;2)業績有望低位反轉的裝修裝飾、裝修建材、軍工電子、光伏設備、電網設備、醫療服務等。

三、3月中下旬,開始關注消費板塊投資機會
我們在3月的觀點月報中寫到,“3月中下旬之后,要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邊際改善、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的板塊和標的。尤其需要關注消費政策是否會超預期,以及消費板塊的自由現金流改善的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出口下行壓力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財政支出增速創近5年新高,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另外考慮到新房以及二手房成交自2月中下旬以來明顯回升,后續有望帶動家電、建材及部分消費領域的改善。
第一,1-2月出口增速明顯下滑,2025年出口預期承壓,提振消費的重要性提升。1-2月出口金額累計同比2.3%(2024年1-12月為5.9%);進口金額累計同比轉負-8.4%(2024年1-12月為1.1%),進出口增速均明顯放緩,主要因為美國進入補庫尾聲、搶出口效應放緩、春節港口停工放假等等因素影響。細分領域中,箱包、玩具、家具、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累計同比增速普遍下滑,家電、汽車出口增幅明顯收窄,通用機械出口累計同比轉負,醫療器械、集成電路等出口增速也有所放緩,僅高新技術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出口增幅擴大。


第二,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兩會期間,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表示“要把促消費和惠民生更好地結合起來,加力提振居民的消費”、“適應多層次、多元化消費的需求,我們還將鼓勵各個方面創造、創新豐富消費的場景,近期有一個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的方案,很快會公布實施”,積極響應政府工作報告需求;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也指出“統籌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推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惠民升級’,擴大‘換新’補貼的品類范圍”、“將推動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領域的開放試點”、“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等。預計后續伴隨更多促消費政策落地,消費者信心和相關需求有望進一步復蘇。
第三,新房以及二手房成交自2月中下旬以來明顯回升,家居、家電、裝修等地產后周期行業有望受益。2月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同環比明顯上行,雖然春節錯位影響導致基數較低,但從年初以來看,政策助力下房屋需求確實有所改善,二手房成交相對更好。截至3月7日,13大中城市平均二手房成交面積十日均值2.89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2019年和2024年同期的140.0%和141.3%,其中北京、深圳、杭州、蘇州、佛山等地二手房成交改善明顯。截至3月7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當周值為217.91萬平方米,周環比上行40.01%,同比上漲36.9%。

四、近期AI+與機器人產業梳理
自2025年春節以來,DeepSeek的現象級突破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國際資本對于A、H股的重新審視與定價。DeepSeek-R1大模型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在AI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其訓練成本低于國際頭部模型,推理效率卻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直接挑戰美國技術霸權。這一技術跨越使外資機構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創新能力。此前,全球投資者被對中國偏見的“信息繭房”所困,同時中美的博弈也打壓了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科技公司的信心。而在AI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全球平權發展,使得中國公司在AI技術領域的突破給了投資者打開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視角。DeepSeek的出現引發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重新思考。

1. AI+產業進展梳理
(1)AI大模型
? Manus:全球首款通用智能
2025年3月6日,一款名為Manus的AI智能體橫空出世。官方介紹,作為全球首款真正自主的AI智能助手,Manus像專業級秘書一樣,進行獨立思考、規劃并執行復雜任務,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還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執行力超強。Manus的核心優勢在于其全鏈路自主執行能力。它通過“規則-執行-驗證”的多代理協同架構,能獨立完成從任務設定到成果交付的工作,使得AI大模型真正實現了從“建議者”到“執行者”的跨越。Manus的突破在于它不僅是“大腦”,更是“手”。傳統AI如ChatGPT僅提供建議,而Manus能直接交付成果。

在評估AI解決現實問題的權威測試GAIA中,Manus在三個難度級別均取得SOTA(當前最優)成績,超越OpenAI同級別模型。其核心能力包括:異步云端執行:任務在云端獨立運行,用戶可關閉設備等待通知。多智能體系統:融合多種大模型,支持代碼編寫、網頁瀏覽、應用操作。持續學習與記憶:根據歷史任務優化策略,實現“越用越聰明”。

價格差百倍,功能更接地氣。OpenAI同日宣布推出“博士級研究智能體”,月費高達2萬美元(約14.5萬元),而Manus內測免費,未來可能以更低成本服務個人用戶。同時,Manus計劃開源部分技術,推動社區共建,此前由DeepSeek所引發的開源熱潮,目前仍然在延續;而OpenAI堅持高價企業服務,海內外的定價及戰略定位差異或決定AI普惠化進程。
? DeepSeek:持續引導開源生態
2025年1月20日,正式發布 DeepSeek-R1,并同步開源模型權重。DeepSeek-R1 遵循 MIT License,允許用戶通過蒸餾技術借助 R1 訓練其他模型。DeepSeek-R1模型多項評測成績超越市面上現有的開源模型,且性能比肩GPT-o1,且因較低的價格、更高的性能和開源獲得全球市場的廣泛關注。
2025年2月24-26日,DeepSeek舉行開源周活動。分別開源FlashMLA、DeepEP和DeepGEMM,均聚焦于AI算力優化和硬件效率提升。這三項開源項目均聚焦于底層算力優化,覆蓋了GPU超頻、算子自主設計、高效矩陣計算等關鍵領域,體現了DeepSeek在硬件-算法協同優化上的技術突破。DeepSeek逐漸引領“開源共建”,打破算力壟斷,降低AI門檻。這一舉動有望加速中國AI應用落地進程,實現硬件銷售到商業模式變革,海內外大廠紛紛加速開源應對競爭。
DeepSeek的開源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國運級的技術突圍”,其影響可能在未來數年持續發酵,重塑全球AI競爭格局。僅在2月,45%的央企完成了DeepSeek模型的部署。算力端,中國移動率先上線全版本DeepSeek模型,實現了全尺寸適配與全功能暢用,并為DeepSeek-R1模型量身定制算力方案,基于國產昇騰生態實現了推理成本降低13%以上。中國電信的“息壤“平臺成為國內首家實現DeepSeek模型全棧國產化推理服務落地的運營商級云平臺,目前已助力中國石化成功部署全尺寸DeepSeek-R1(671B版)大模型。中國聯通借助“星羅”平臺實現了國產及主流算力適配多規格DeepSeek-R1模型,兼顧私有化和公有化場景,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在應用端,能源領域: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已全部完成DeepSeek模型的部署。中國石油昆侖大模型新增DeepSeek深度推理能力,讓用戶可切換至“深度思考”模式體驗知識推理和場景理解;中國海油“海能”平臺已完成DeepSeek系列模型的私有化部署,為多個業務應用提供支持。電力領域:國家電網通過模型服務云MSC平臺接入DeepSeek大模型,大幅提升電網數字化項目研發效率;南方電網完成DeepSeek開源大模型的本地部署,將電力大模型體系全面引入DeepSeek。汽車制造領域:長安汽車旗下深藍汽車車機系統接入DeepSeek模型,東風集團自主品牌完成DeepSeek全系列大語言模型接入,將在多個品牌車型上陸續搭載應用。基建領域:中鐵一局智能科技分公司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實現制度助手和工藝工法助手等多個智能化應用場景;中鐵十局在本地服務器部署DeepSeek大語言模型,實現數據不出域的智能化問答。
? 阿里大模型:逐步加速開源進程
3月6日,阿里凌晨發布并開源通義千問推理模型QwQ-32B。這是一款擁有 320 億參數的模型,其性能可與具備 6710 億參數(其中 370 億被激活)的 DeepSeek-R1 媲美。
QwQ-32B通過大規模強化學習(RL)技術,在數學推理、代碼生成和通用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其參數規模僅為DeepSeek-R1的 1/21(320億 vs 6710億),但通過激活370億參數的動態計算策略,成功實現性能對標。采用分階段強化訓練,初始階段聚焦數學與編程任務,采用直接驗證機制(如代碼執行測試)替代傳統獎勵模型,提升結果準確性。擴展階段引入通用獎勵模型與規則驗證器,在保持核心能力的同時增強泛化性。進而實現小參數實現大模型性能。
QwQ-32B 在一系列基準測試中進行了評估,測試了數學推理、編程能力和通用能力。測試結果顯示,QwQ-32B 的性能和 DeepSeek-R1-671B 不相上下,遠勝于相同尺寸的R1蒸餾模型。

QwQ-32B突破性地支持RTX 4090等消費級顯卡本地運行,部署成本降低至DeepSeek-R1的1/10。發布僅2小時后,摩爾線程即完成GPU適配,實測推理速度與穩定性俱佳。目前,模型已上線Hugging Face與ModelScope,采用Apache 2.0協議,允許免費商用,開發者可快速集成至產品。QwQ-32B將率先接入夸克搜索等C端應用,推動智能客服、代碼助手等場景落地。
2月25日,阿里云開源旗下視覺生成基座模型萬相2.1(Wan)。14B和1.3B兩個參數規格的全部推理代碼和權重全部開源,同時支持文生視頻和圖生視頻任務,在權威測評中,萬相2.1已經超越了Sora、Luma、Pika等國內外模型。 自2023年8月起,阿里云相繼開源Qwen、Qwen1.5、Qwen2等多代模型,囊括了0.5B、1.5B、3B、7B、14B、32B、72B、110B等全尺寸,大語言、多模態、數學和代碼等全模態。根據全球最大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信息,截至目前,阿里千問(Qwen)開源大模型的衍生模型數量已突破10萬。

(2)阿里巴巴最新財報多項數據表現亮眼,資本開支飆升
2025年2月21日,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多項核心數據顯著超預期。財報顯示,2025年第三財季(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營收280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經營利潤為人民幣 412.05 億元(約 56.45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 489.45 億元(約 67.05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3%。其中,云業務收入重回13%的雙位數增長,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6個季度保持三位數增速,戰略地位大提升。更引發市場關注的是,阿里巴巴本季度資本開支達到317億元,環比增長81.66%,創歷史新高。公司明確表示,未來三年在云和AI領域的資本投入將超過過去十年總和,核心聚焦AI基礎設施、基礎模型平臺及現有業務的AI轉型。
針對,最新財報顯示阿里云業務重回兩位數增長,戰略地位提升。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季度,阿里云實現營收317.42億元,同比增長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增速近翻倍。該增長得益于AI相關產品推動的公共云收入增長。阿里巴巴在該季度資本開支大幅增長至317.75億元,環比大增80% ;自由現金流為390.20億元,同比下降31%,自由現金流下滑是因為在云和AI基礎設施的投入。反映出阿里巴巴在數據中心、云計算以及AI等領域投入顯著增加。
AI戰略閉環成型——從基建到應用協同。阿里的投入路徑逐漸形成“基礎設施—模型平臺—原生應用”閉環。CEO吳泳銘強調,AI時代的基礎設施需求將遠超市場預期,阿里未來將重點提升超大規模參數模型的訓練和推理能力。
(3) AI與產業融合進展
202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產業。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025年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風險投資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創紀錄的1004億美元。多種產業政策和數據無不印證未來AI與多產業融合將會成為AI浪潮的主要趨勢。
消費電子:AI手機未來滲透率未來將持續提升。伴隨DS模型的出現,端側AI在性能、成本、隱私方面的劣勢得到補足,有望加速AI手機換機周期。Canalys預計2024年全球16%的智能手機出貨為AI手機,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激增至54%。受消費者對AI助手和端側處理等增強功能需求的推動,2023年至2028年間,AI手機市場以63% 的CAGR增長。預計這一轉變將先出現在高端機型上,然后逐漸為中端智能手機所采用;
傳媒領域:AI+文本、圖片、音樂、視頻應用逐步涌現。國內文本類產品品類豐富,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包括百度文心一言、Kimi智能助手等;圖片領域較具代表性的產品包括美圖旗下產品,支持AI修圖、AI設計、AI視頻等;音樂類AI應用正逐步拓展覆蓋音樂創作全領域,例如昆侖萬維“天工SkyMusic”;AI視頻發展迅速,密集發布,vidu、快手可靈、字節豆包、智譜清影、MiniMax以及阿里的通義萬相等,均具備生成5秒以上視頻的能力,色彩、動態等水平普遍較高。AI+游戲、社交方面,代表性的游戲AI包括騰訊自研GiiNEX游戲AI引擎、網易《逆水寒》AI,目前AI在游戲領域的應用更多集中于降本增效、提升創作效率。
DeepSeek有望降低車端模型部署門檻,助力AI全面賦能車載智能化應用,推動高階智駕加速滲透。傳統車端模型的復雜度和算力需求高,存在計算資源、能耗等限制,具有較高的開發成本。DeepSeek有望通過模型架構、訓練方法等創新適配自動駕駛車端需求,在降低算力消耗的同時保持較高性能;同時,其開源策略有助于進一步降低車企開發成本,加速端到端大模型上車及迭代進程,助力智駕平權滲透至中低端車型。此外在座艙領域,DeepSeek具備強大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多模態能力,有望提供更具性價比的座艙模型本地化部署方案,吸引更多車企效仿參與并實現智能座艙功能升級、助推生態繁榮。
2. 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展梳理
(1)宇樹機器人:技術逐步加速迭代
春節以來,宇樹科技產品利好不斷:2025年1月28日,公司人形機器人H1在春晚舞臺表演節目;2025年2月11日,公司在京東旗艦店上架兩款人形機器人產品Unitree H1和G1;2025年2月25日,公司宣布機器人算法完成重大升級,支持“任意舞蹈任意學”; 3月4日,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分享了最新動態。視頻中,Unitree G1機器人以李小龍式的720度回旋踢,一腳將人類手中的木棍踢飛,再次證明了其驚人的靈活性和力量。

(2)Figure:推出首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高速連接控制開源模型
Figure AI于2025年2月21日發布的Helix模型,是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一項里程碑式突破,是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高速連續控制的開源模型。其能夠將感知、語言理解與學習控制融為一體,首次實現了對人形機器人完整上半身高速連續控制。Helix創造多個系列第一。Helix是首個能夠對整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包括手腕、軀干、頭部和單個手指)進行高速連續控制的 VLA 模型。Helix也是首個能在兩臺機器人上同時運行的 VLA 模型,使它們能夠利用此前從未見過的物品,解決共享的長期操作任務。Helix是首款完全在嵌入式低功耗 GPU 上運行的 VLA 模型,可立即用于商業部署。Helix通過兩個互補的系統解決機器人控制技術在通用性和速度難以兩全的難題,并且可以使用一組神經網絡權重學習所有行為。目前搭載Helix的Figure機器人幾乎可以拾取任何小型家用物品。
(3)海內外科技巨頭與車企加速入局人形機器人
國內方面,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5)上,中國移動、華為、樂聚聯合發布了全球首款搭載5G-A技術的人形機器人。基于5G-A技術,人形機器人可實現大場景下高精度定位,且無需額外設備,可增強多機協作可靠性,拓展工業場景適用范圍。同時,5G-A技術可突破室內Wi-Fi局限,支持用戶實時遠程操控人形機器人,滿足復雜任務的執行需求。
2月23日,新晉汽車制造商小米宣布了其機器人CyberOne(鐵大)的新進展,表示正積極推進鐵大在自家制造產線的分階段落地工作。Cyberone可實現教育益智、娛樂陪伴、管家安防等服務,似乎更側重與用戶的“思想交互”。小鵬研發的人形機器人Iron已于CES 2025亮相。Iron的定位是全場景服務機器人,將搭載小鵬在智能汽車上已經實現的多項核心技術,包括AI端到端大模型、鷹眼視覺系統、天璣AIOS系統等。Iron可以取代簡單的勞動力,比如能做一些門店迎賓、家居助理、?醫療輔助?等工作。值得關注的是,Iron已經進入小鵬工廠“打螺絲”,并組裝了P7+的部分配件。蔚來組建了一支約20人的團隊,專門調研機器狗項目,并由前Momenta算法專家徐抗擔任負責人。
海外方面,特斯拉Optimus 2025年初,計劃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到2026年目標生產5~10萬個人形機器人。2027年增加10倍;當年產量100萬臺時,單位成本下降到2萬美元以內。2月20日,Figure AI正尋求10億至20億美元的C輪融資,估值高達400億美元。這一數字是其一年前26億美元估值的15倍以上。3月8日,波士頓動力公司發布了Atlas機器人的新視頻,這位曾經以跑酷和空翻聞名的“網紅”,如今走進了工廠,開始從事零件排序工作。這標志著Atlas從“炫技”到“實用”的重大轉變。
3. 展望
對于未來AI大模型,大模型技術將繼續朝著能效更高、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電力、算力和智力將成為智能時代的關鍵要素。智能革命將遵循密度定律,模型能力密度將隨著時間呈指數級增長,而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開銷將迅速下降。
大模型技術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會更接近人類的思考過程。DeepSeek-V3&R1模型的出現,標志著大模型技術在通用人工智能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這種模型能夠接受任何問題,并像人類一樣進行思考和分析,從而給出更準確、更精準的答案。Manus的出現有望助推AI Agent時代的加速到來。Manus以能夠直接交付成果的智能體給全球科技領域再次帶來震撼。中國將繼續引領高性能、低價格的開源生態,區別與海外大廠的高價企業服務和閉源生態,有助于加速國內AI相關基建、芯片、算力等中上游的國產替代,推進AI普惠化進程。
對于AI應用層面,智駕平權浪潮將至,AI將全面賦能車載智能化應用。伴隨比亞迪率先提出“智駕平權”及其他車企配備相關功能的中低階車型陸續落地與2024年端到端技術爆發,預計未來兩年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將快速滲透至10-20萬元市場,甚至10萬元以下車型。AI未來有望全面賦能娛樂場景NPC玩法更新;社交類產品也逐步上線更多AI相關功能。伴隨著DeepSeek的技術成熟與不斷開源,僅2月,近一半的央企已實現DeepSeek的接入。目前DeepSeek已實現能源、基建、通信、電力等諸多領域的深度融合。醫療、計算機、家電等領域也悉數接入多款自研或合作方大模型,并投入試點運營。預計未來隨著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多數國內大廠大模型能力的不斷更新與開源,AI多產業融合將會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2025年預計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化元年。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會迎來技術加速突破與量產化進程加速的雙高速格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及“具身智能”、“智能機器人”。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之一,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目前,機器人技術正加速突破和迭代。2月,眾擎機器人旗下人形機器人PM01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3月,優必選發布旗下人形機器人Walker S1在極氪5G智慧工廠開展全球首例多臺、多場景、多任務的人形機器人協同實訓視頻;宇樹科技的Unitree G1機器人視線720度飛踢;Figure AI推出首個人形機器人上半身高速連接控制開源模型等。商業化進程方面,多家人形機器人已逐步進行量產。1月,智元機器人迎來通用具身機器人量產1,000臺的里程碑時刻,目前累計產出已接近2,000臺;樂聚在2025年1月宣布完成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的交付,并預計2025年產量為500臺-1000臺;Figure的人形機器人也成功部署于第二個美國客戶的物流自動化場景中,并計劃在未來四年交付10萬臺人形機器人;特斯拉將于2025年生產數千臺人形機器人Optimus。
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預計將不斷擴展。在政策的引領下,養老將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重要應用場景。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研究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
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持續樂觀。2025年以來,國內人形機器人相關融資案例已有14起,合計融資金額超20億元。其中,披露融資金額的9起融資事件中,有8起最新一輪的融資金額均超1億元。
五、 小結
2024年科創板盈利仍承壓,結構方面,收入端增速普遍優于利潤端,大市值企業盈利相對較好。參考過去幾年,年報業績預告增速較高的行業,在次年全年的表現大概率占優,建議關注業績超預期以及拐點的細分領域,主要集中在:AI硬件(電子化學品Ⅱ、半導體、其他電子Ⅱ、通信設備)、部分中高端裝備(電網設備、風電設備、專用設備、工程機械、航天/航空裝備Ⅱ、高值耗材)、部分醫藥(化學制藥、生物制品),以及金屬新材料等。
展望后續,政策對于國產替代、數字經濟以及高新技術制造支持力度持續加碼,AI、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技術創新涌現,隨著前期高投入研發成果逐漸進入商業化階段,科創板業績有望低位修復。對比2025年與2024年的盈利預期情況,重點推薦關注:1)有望延續較高業績增速的軟件開發、教育、半導體、通信設備、商用車、計算機設備、工程機械等;2)業績有望低位反轉的裝修裝飾、裝修建材、軍工電子、光伏設備、電網設備、醫療服務等。
我們在3月的觀點月報中寫到,“3月中下旬之后,要更加聚焦業績穩定或邊際改善、自由現金流持續改善的板塊和標的。尤其需要關注消費政策是否會超預期,以及消費板塊的自由現金流改善的趨勢”。最新數據顯示,出口下行壓力初步顯現,擴大內需的必要性愈發凸顯;近期兩會有關消費的表述較為積極,財政支出增速創下五年新高,后續提振消費的專項計劃有望出臺進一步提振需求;同時考慮到新房以及二手房成交自2月中下旬以來明顯回升,后續有望帶動家電、建材及部分消費領域的改善,消費可能階段性接力科技表現占優。
但中長期來看,科技仍然是市場主線。DeepSeek-R1大模型的發布標志著中國在AI領域實現關鍵性突破,引發了全球資本對中國資產的重新思考。展望未來,大模型技術將繼續朝著能效更高、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電力、算力和智力將成為智能時代的關鍵要素;智能革命將遵循密度定律,模型能力密度將隨著時間呈指數級增長,而模型的推理和訓練開銷將迅速下降;大模型技術的迭代和能力的提升會更接近人類的思考過程。對于AI應用層面,智駕平權浪潮將至,AI將全面賦能車載智能化應用。人形機器人產業正加速發展,2025年預計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化元年,預計未來人形機器人產業將會迎來技術加速突破與量產化進程加速的雙高速格局。
風格層面,考慮兩會召開、業績披露等季節性因素,外部關稅風險、美聯儲降息預期變化,以及資金面的變化,3月市場風格有望階段性回歸均衡,節奏上可能先小盤成長后價值紅利,對應指數從中證1000到滬深300紅利。
行業選擇方面,建議重點關注AI+部分景氣持續的領域以及低估值的消費領域的邊際改善,重點行業如電子(消費電子、半導體)、機械(工程機械、自動化設備)、汽車(汽車零部件、乘用車)、醫藥生物(醫療服務)、食品飲料、家電等。賽道選擇層面,3月重點關注五大具備邊際改善的賽道:AI芯片、AI+應用、固態電池、人形機器人、光模塊。
02
復盤·內觀——A股市場主要指數均收漲, 北證50指數領漲
本周(3月3日-3月7日)A股市場主要指數均上漲。主要指數中,北證50、中證1000表現較優,分別上漲6.45%和3.79%;主要指數中,大盤價值、消費龍頭漲幅居后,分別上漲1.01%和1.00%。本周日均成交額17009.27億元,周度下降2.43%。
本周影響A股市場整體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有:(1)兩會召開,市場對政策預期較高,特別是國家對科技、消費等領域的政策支持的預期,推動了相關板塊的上漲;(2)宏觀經濟數據的釋放積極信號,最新公布的中國制造業PMI為50.2%,重返擴張區間,顯示經濟基本面有所改善,增強市場信心;(3)科技股是市場上漲的主要動力,Manus智能體的發布引發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增強市場對AI應用的信心;(4)港股市場表現強勁,恒生指數突破前期高點,核心資產上漲,帶動A股走勢。
從行業上看,本周申萬一級行業漲多跌少,有色金屬(7.08%)、國防軍工(6.96%)、計算機(6.74%)等表現相對較好;房地產(-0.91%)、石油石化(-1.49%)表現較差。從漲跌原因看,本周表現較好的板塊及主要原因:有色金屬(國際銅價連續攀升,銻等小金屬價格上漲明顯;新能源領域增長迅猛,對有色金屬的需求激增)、國防軍工(第一季度通常為國防軍工銷售旺季;市場對高端制造的關注度提升)、計算機(AI智能體概念持續發酵,DeepSeek開源周發布多項技術,阿里巴巴發布QwQ-32B);跌幅較大的行業原因,房地產(供需關系失衡,市場預期不佳)、石油石化(國際油價波動較大,原油及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低)。

03
中觀·景氣——制造業PMI 重回榮枯線以上,二手房成交活躍
2月制造業供需均景氣帶動PMI重回榮枯線以上,PMI錄得50.2%,環比上行1.1個百分點;非制造業錄得50.4%,環比上行0.2個百分點。從三個月滾動趨勢上來看,制造業受春節停產停工影響運行在榮枯線以下且環比下行,非制造業PMI持續擴張區間且較上月有所上行。

分行業來看,15個重點制造業行業中,有7個高于50%。本月絕對值最高的是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有色金屬等;環比改善幅度較大的有電氣機械、化纖及橡膠塑料、專用設備等。非制造業主要受建筑業回暖驅動,15個細分行業中7個高于50%。其中土木建筑、航空運輸、電信廣播等領域景氣度較高。

本周DDR5 DRAM存儲器價格環比上行。截至3月7日, 16GB DDR5 DRAM價格周環比上行2.04%至5.00美元。

六氟磷酸鋰、電解錳、部分鋰原材料產品價格下跌,電解鎳、三元材料、鈷產品價格上漲,DMC、錳酸鋰價格持平。在電解液方面,截至3月7日,DMC價格與上周持平為3500.00元/噸,六氟磷酸鋰價格周環比下行1.60%至6.15萬元/噸。在正極材料方面,截至3月7日,電解鎳Ni9996現貨平均價周環比上行3.03%至132800.00元/噸,電解錳市場平均價格周環比下行0.74%至14760.00元/噸。在鋰原材料方面,截至3月7日,碳酸鋰價格周環比下行0.07%至75110.00元/噸,氫氧化鋰價格周環比下行0.20%至69990.00元/噸,電解液錳酸鋰價格與上周持平為1.26萬元/噸,三元材料價格周環比上行4.08%至98.78元/千克。鈷產品中,截至3月7日,鈷粉價格周環比上行7.20%至186.00元/千克;氧化鈷價格周環比上行13.60%至129.50元/千克;四氧化三鈷價格周環比上行35.29%至161.00元/千克,電解鈷價格周環比上行22.22%至220000.00元/噸。


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回暖。截至3月7日,13大中城市平均二手房成交面積十日均值2.89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2019年和2024年同期的140.0%和141.3%,其中北京、深圳、杭州、蘇州、佛山等地二手房成交改善明顯。截至3月7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當周值為217.91萬平方米,周環比上行40.01%,同比上漲36.9%。

2月重卡銷量同比由負轉正。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數據,2025年2月我國重卡市場銷售約8萬輛(批發口徑,包含出口和新能源),環比2025年1月上漲14.29%,同比由負轉正至33.81%(前值為-27.74%),三個月滾動同比增幅擴大12.50個百分點至20.51%。

2月各類挖掘機銷量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同比增幅擴大。2月銷售各類挖掘機19270臺,同比增幅擴大51.74個百分點至52.84%,三個月滾動同比增幅擴大11.66個百分點至23.31%;1-2月,共銷售挖掘機31782臺,同比上升27.21%。
2月各類裝載機銷量同比增幅擴大,三個月滾動同比由負轉正。2月銷售各類裝載機8730臺,同比增幅擴大32.89個百分點至34.40%,三個月滾動同比由負轉正至11.94%(前值為-0.38%);1-2月,共銷售各類裝載機16650臺,同比上升14.99%。

04
資金·眾寡——融資大幅凈流入、ETF持續凈贖回
從全周資金流動的情況來看,本周融資資金凈流入,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下降,ETF凈贖回。具體來看,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合計凈流入216.6億元;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114.7億份,較前期下降137.0億份;ETF凈贖回,對應凈流出304.9億元。



從ETF凈申購來看,ETF凈贖回,寬指ETF以凈贖回為主,其中科創50ETF贖回最多;行業ETF申贖參半,其中醫藥ETF申購較多,券商ETF贖回較多。具體來看,股票型ETF總體凈贖回216.0億份。其中,滬深300、創業板ETF、中證500ETF、上證50ETF、雙創50ETF和科創50ETF分別凈贖回39.7億份、凈贖回12.3億份、凈贖回2.8億份、凈贖回10.8億份、凈贖回30.1億份、凈贖回101.5億份。行業方面,信息技術ETF凈申購13.4億份;消費ETF凈贖回2.6億份;醫藥ETF凈申購14.1億份;券商ETF凈贖回8.3億份;金融地產ETF凈申購3.7億份;軍工ETF凈贖回6.0億份;原材料ETF凈申購2.8億份;新能源&智能汽車ETF凈申購13.5億份。
本周新成立偏股類公募基金規模較前期回落,新成立偏股類基金114.7億份。

兩融方面,融資資金前四個交易日凈流入216.6億元。從行業偏好來看,本周融資資金集中買入計算機,凈買入額達57.2億元,其他凈買入規模最高的行業主要包括電力設備、電子、機械設備等;凈賣出的主要是非銀金融、煤炭、傳媒等。從個股來看,融資凈買入較高個股包括??低?、勝宏科技、銀輪股份等,凈賣出較多的主要包括中國聯通、優刻得-W、海光信息等。

從資金需求來看,重要股東規模擴大,計劃減持規模提升。本周重要股東二級市場增持20.9億元,減持119.3億元,凈減持98.3億元,凈減持規模擴大。其中,凈增持規模較高的行業包括銀行、有色金屬、紡織服飾等;凈減持規模較高的行業包括醫藥生物、電子、計算機等。本周公告的計劃減持規模為26.7億元。

05
主題·風向——首款全球通用AI Agent產品Manus發布
本周A股市場普漲,萬得全A上漲2.43%,滬深300上漲1.39%,創業板指上漲1.61%。A股漲幅居前的重要主題指數為微軟合作商、一體化壓鑄、商業航天。

本周和下周值得關注的主題事件有:
? 國內重要資訊與產業政策
(1)重要會議——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開幕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聽取國務院總理李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務院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及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鴻忠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說明。下午,各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1229
(2) 人工智能——中國團隊發布通用型AI Agent產品Manus
財聯社3月6日電,日前,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正式對外發布通用型AI Agent產品Manus。據團隊介紹,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績,顯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層次大模型。從介紹來看,相較于目前的大模型產品,作為通用型Agent,Manus定位于一位性能強大的通用型助手,對于用戶不僅僅是提供想法,而是能將想法付諸實踐,真正解決問題。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2843
(3) 人形機器人——中國移動、華為、樂聚發布全球首款5G-A人形機器人
財聯社3月6日電,近日,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025)上,中國移動、華為、樂聚聯合發布全球首款搭載5G-A技術的人形機器人?;?G-A技術,人形機器人可實現大場景下高精度定位,且無需額外設備,可增強多機協作可靠性,拓展工業場景適用范圍。5G-A網絡的高帶寬能力支持大規模數據采集,為人形機器人的深度學習模型提供豐富的訓練數據,可縮短開發周期,適配多行業多樣需求。
新聞來源: https://www.cls.cn/detail/1962836
(4) 經濟政策——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財聯社3月6日電,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說,將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基金將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來能源、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通過市場化方式投資種子期、初創期企業,適當兼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支撐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新聞來源: https://www.cls.cn/detail/1963226
(5) 人工智能——阿里發布開源推理模型QwQ-32B 支持消費級顯卡本地部署
《科創板日報》6日訊,阿里巴巴發布并開源全新的推理模型通義千問QwQ-32B,在數學、代碼及通用能力上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并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費級顯卡上也能實現本地部署。從2023年至今,阿里通義團隊已開源200多款模型。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2688
(6) 人形機器人——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將在北京亦莊舉辦
財聯社3月4日電,在3月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發布消息稱,將于4月13日舉行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賽,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將同期舉行。北京經開區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全表示,人形機器人將與運動員在起點同時鳴槍起跑,共跑同一路線,但擁有單獨賽道,全程采用鐵馬隔離或綠化帶隔離的方式保障人機安全。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0597
(7) 重要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
財聯社3月5日電,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2025年3月6日(星期四)下午3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就發展改革、財政預算、商務、金融證券等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1779
(8) 腦機接口——華為公布腦機接口信號處理專利
《科創板日報》6日訊,天眼查財產線索信息顯示,近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信號處理方法及相關裝置”專利公布。摘要顯示,該申請應用于腦機接口(BCI)技術領域,包括:獲取第一信號,第一信號為從腦組織中采集的信號,以及獲取下游的反饋信號,然后根據反饋信號對第一信號進行處理。該方法通過結合反饋信號,對從腦組織中采集的第一信號進行處理,而不是直接將第一信號輸入至解碼裝置進行解碼,保障了信號編解碼的長期穩定性,避免信號的非平穩性導致信號編解碼的長期穩定性下降甚至失效。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3157
(9) AI眼鏡——中國信通院將于3月12日舉辦AI眼鏡產業推進專題研討會
財聯社3月3日電,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擬于3月12日在浙江大學計算機創新技術研究院舉辦“AI眼鏡產業推進專題研討會”。據了解,此次研討會主要是為了促進AI眼鏡產業健康發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會上,各界人士將共同探討產業發展趨勢、核心技術突破、標準認證體系建設等關鍵問題。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53735
(10) 算力——深圳:建設多個10E級智能算力集群 到2026年實時可用智能算力超過80E FLOPS
財聯社3月3日電,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印發《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行動計劃(2025—2026年)》,大幅提升智能算力規模。建設多個10E級智能算力集群,推動現有智能算力中心倍增擴容,建設一批國產智能算力中心,打造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前海、河套以及光明科學城等算力高地。實施“算力飛地”戰略,構建1ms時延的城市算力網、3ms時延的韶關算力網以及10ms時延的貴安算力網,構建多點互聯、高速無損的算力網絡。到2026年,實時可用智能算力超過80E FLOPS。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59766
? 國外重要資訊與產業政策
(1) AI基礎設施——英特爾在MWC2025大會上展示基于至強6處理器的基礎網絡設施
《科創板日報》3日訊,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的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期間,英特爾對外展示了集成AI功能的英特爾至強6處理器的基礎網絡設施。與前幾代產品相比,英特爾至強6服務器處理器芯片有高達2.4倍的無線接入網(RAN)容量提升和70%的每瓦性能提升。集成的人工智能加速器將AI RAN(人工智能無線接入網絡)性能提升了高達3.2倍。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59361
(2) 美國關稅——特朗普政府對華加征10%關稅正式生效,外交部嚴正回應
財聯社3月4日電,外交部發言人林劍3月4日主持例行記者會。紐約時報記者提問,美國已經對中國加征了10%的關稅,覆蓋大多數中國輸美產品。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林劍表示,相信你應該也注意到了中方有關部門發布的公告。美方執意以芬太尼問題為借口,再次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中方多次闡明了反對立場,采取的反制措施完全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必要之舉。
他指出,芬太尼問題的根源在于美國自身,中方出于人道主義和對美國人民的友好情誼,采取有力的措施,幫助美國應對芬太尼問題,這是有目共睹的,美國各界人士多次向中方表示感謝。美方非但不領情,反而對中國抹黑推責,通過加征關稅施壓訛詐,這是恩將仇報,不僅解決不了美國自身的問題,還將嚴重沖擊雙方在禁毒領域的對話合作。
林劍重申,中國人民從來不信邪、不怕鬼,從來不吃霸道霸凌那一套。施壓、脅迫和威脅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對中國搞極限施壓,那是找錯了對象,打錯了算盤。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0595
(3) 俄烏沖突——澤連斯基對白宮爭執表示“遺憾” ,稱烏克蘭已準備好舉行和談
在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發生激烈言辭交鋒、隨后又遭到美方暫停軍事援助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于當地時間3月4日表態稱,烏克蘭已經準備好參與停戰談判,以結束持續3年的俄烏全面沖突。澤連斯基還稱,他對與特朗普的公開爭執感到“遺憾”,并強調希望與美國開展建設性的合作與溝通。
新聞來源:https://international.caixin.com/2025-03-05/102294957.html
(4) 新能源汽車——特斯拉2月中國批發量同比暴跌49%,德國銷量同比暴跌76%
3月5日,據彭博社報道,特斯拉2月在中國的批發銷量跌至兩年半以來最低水平,僅為30,688輛,較去年同期暴跌49%。這一下滑趨勢反映出特斯拉在全球市場面臨的銷量困境。與此同時,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因涉足政治事務而備受爭議,這被認為對其市場表現產生了不利影響。特斯拉的銷量下滑部分原因是其暫停生產以升級生產線迎接新款Model Y。然而,這一趨勢也暗示特斯拉正面臨來自本土制造商的嚴峻挑戰。
特斯拉的市場困境不僅限于中國。其在歐洲市場的銷量也面臨下滑,尤其是在德國和法國。2月,特斯拉在德國的注冊量同比暴跌76%,僅售出1,429輛。這一表現與德國整體電動汽車市場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馬斯克因支持德國極右翼政黨而引發爭議,這也被認為對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新聞來源:
https://www.d1ev.com/news/shichang/264068
(5) 消費電子——蘋果首款折疊iPhone預計在2026年四季度量產
《科創板日報》6日訊,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布蘋果首款折疊iPhone預測。他表示,初代折疊iPhone預計售價在2000-2500美元以上;最終規格在2025年第二季度定案,2025年第三季度正式開案,預計在2026年第四季度量產。折疊iPhone 2代預計在2027年下半年量產。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56409
(6) 人工智能——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登頂全球開源社區榜首
財聯社3月6日電,全球最大的AI開源社區Hugging Face更新了大模型榜單,今天凌晨剛發布并開源的阿里通義千問推理模型QwQ-32B成功登頂。據了解,千問QwQ-32B在數學、代碼及通用能力上實現質的飛躍,整體性能比肩DeepSeek-R1,并突破性地讓高性能推理模型在消費級顯卡上實現本地部署,大幅降低了模型應用成本。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3695
(7) 美國經濟數據——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5.1萬人,不及市場預期
財聯社3月7日電,美國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5.1萬人,預估為增加16萬人,前值由增加14.3萬人修正為12.5萬人。美國2月民間部門崗位增加14.0萬個,預估為增加14.2萬個;美國2月制造業崗位增加1.0萬個,預估為增加0.5萬個;美國2月聯邦政府雇員環比減少1萬人;美國2月每周平均工時為34.1小時,預估為34.2小時。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5215
(8) 人工智能——Meta計劃在其最新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Llama 4中引入改進的語音功能
英國《金融時報》3月7日報道,社交媒體巨頭馬克·扎克伯格正在增強 Meta 人工智能的語音功能,并計劃利用這項快速發展的技術來創造收入。知情人士透露, Meta計劃在其最新的開源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4 中引入改進的語音功能,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推出,因為該公司認為未來所謂的人工智能代理將以對話為主,而不是以文本為主。
新聞來源:https://www.ft.com/content/a1014427-c2ce-4204-b41a-001277309cea
https://www.cls.cn/detail/1964460
(9) 人工智能——OpenAI和甲骨文據悉計劃在得州數據中心部署數十億美元英偉達芯片
財聯社3月7日電,據報道,OpenAI和甲骨文計劃未來幾個月內開始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個大型新數據中心安裝數以萬計的英偉達人工智能芯片,推動其千億美元“星際之門”基礎設施合資項目的首個設施啟動和運營。據知情人士透露,到2026年底,該數據中心預計將安裝64000塊英偉達公司GB200半導體芯片。這些芯片將分階段安裝到數據中心的多個大廳中,首批16000塊芯片計劃在今年夏季前部署完成。
新聞來源:https://www.cls.cn/detail/1964169
(10) 商業航天——SpaceX星艦第八次試飛失敗
快科技3月7日消息,今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星艦”第八次試飛失敗。升空后不久,該火箭第一級助推器實現發射塔“筷子夾火箭”回收,但火箭第二級飛船“快速意外解體”。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表示,要求SpaceX對“星艦”飛船當日第八次試飛發射過程中的碎片墜落事故進行調查。
新聞來源:
https://news.mydrivers.com/1/1034/1034436.htm
本周產業觀察——首款全球通用AI Agent產品Manus發布
3月6日,中國團隊Monica推出了通用型AI Agent產品Manus,其在GAIA基準測試中的表現超越OpenAI同類大模型,引發AI圈熱議。AI Agent即人工智能代理,除了具備普通AI助手處理自然語言并生成方法的功能外,還具備實際操作執行的功能,Manus可以直接交付任務成果,例如篩選簡歷、分析股票并生成投資報告等。
Manus的核心技術是首創的Multiple Agent架構,用戶上傳的任務會被拆解為規劃、執行、驗證三個模塊,是由多個獨立代理協同完成,因此其展現出強大的通用性和執行能力。在GAIA測試中Manus刷新了SOTA(State-of-the-Art)成績,以 86.5% 準確率位列第一,超越74.3%的 OpenAI Deep Research 模型。Manus的推出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應,用戶徹夜蹲守邀請碼,出現“一碼難求”的現象,社交媒體討論量飆升,Manus或將成為人機協作的下一代范式。

(1)Manus技術亮點
Manus 的名字源自拉丁語 “Mens et Manus”,寓意“頭腦與手”,強調知識與實踐的統一,知行合一。因此,Manus不僅提供建議或信息,還能“直接完成任務”。Manus以“將你的想法付諸實踐”為核心定位,旨在打造全能型數字助手,因此需要前強大技術支撐。
? 高性價比 SOTA 性能
在GAIA測試集上,Manus表現卓越。依據AWS Lambda按需計費,128GB內存實例運行25分鐘(未計預訓模型攤銷),Manus單任務運行成本約為2美元,僅為競品DeepResearch的十分之一,通過優化任務執行流程和計算資源管理,Manus能夠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顯著降低運行成本。
? Multiple Agent 架構
Multiple Agent 架構由Manus首創,這種架構通過多個獨立的智能體協同工作,顯著提升了任務處理的效率與準確性,該架構包括規劃代理、執行代理和調用代理。
? 規劃代理負責將用戶的任務分解為多個具體的子任務,并制定任務的執行順序和邏輯。規劃代理依據任務的復雜程度和用戶的需求,動態調整任務的優先級和執行策略。例如,在市場調研任務中,規劃代理會先確定調研的目標和范圍,然后分解為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報告生成等子任務。
? 執行代理負責調用各種工具和接口來完成具體的子任務。執行代理具備強大的工具集成能力,可以調用代碼執行引擎、智能網頁爬取工具、文檔處理工具、API接口等。例如,在Excel處理任務中,執行代理會調用代碼執行引擎和Excel接口來完成數據處理和圖表生成。
? 驗證代理負責對任務的執行結果進行驗證和檢查。驗證代理能夠根據預設的標準和用戶的需求,對結果的準確性與完整性進行評估。若發現結果不符合要求,驗證代理會反饋給規劃代理,進行任務的重新調整和執行。例如,在文檔批量處理任務中,驗證代理會檢查執行代理執行PDF合并任務后的文檔是否完整,格式是否正確,并進行動態調整。
? 多模型驅動
Manus大模型基于 Claude-3.5-Sonnet、StableLM-3B-IT 和 Qwen-72B-Chat-Int4 量化版本,并進行額外后訓練,以優化產品的應用性能。其中,Claude-3.5-Sonnet是多模態大模型,能夠處理文本、代碼、圖表等多種類型的數據,適用于需要處理復雜任務和多模態數據的場景,如市場調研、數據分析等;StableLM-3B-IT是一個3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經過多輪訓練,以研究重復標記對下游性能的影響,適用于需要處理長文本和大規模數據的任務,如文檔處理、內容生成;Qwen-72B-Chat-Int4是由通義千問開發的一個用于對話任務的720億參數大模型的Int4量化版本,它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時,可以顯著降低顯存占用。
(2)Manus應用場景
Manus通過其強大的多智能體架構和工具調用能力,可以處理復雜任務并直接交付成果,適用于商業分析、生活服務、教育與人力資源等眾多領域,具體應用包括行業分析研究、旅游規劃、簡歷篩選等。
? 行業分析研究
Manus可以整合網絡信息,分析行業趨勢、競爭對手、目標客戶等。它可以研究特定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或分析某個行業發展前景,如Manus 可以獨立研究2024 年所有重要的 AR/AI 產品和行業趨勢并生產相關報告。
? 旅游規劃
Manus可根據用戶需求,整合航班、酒店、景點等旅游信息,生成個人定制化的旅行手冊。例如,用戶計劃在四月前往日本旅行,希望獲得一份詳細的旅行規劃,Manus 會根據用戶對旅行時間、地點、興趣偏好和預算的要求生成一份詳細的旅行手冊,包括每天的行程安排、景點介紹、美食攻略等,確保用戶的旅行體驗更加便捷與舒適。
? 簡歷篩選
Manus可以篩選候選人簡歷并生成排名報告。用戶只需上傳一系列簡歷,Manus即可自動解壓、打開文件、逐頁瀏覽、記錄關鍵信息,并提供候選人的分析與推薦。

06
數據·估值——整體A股估值較上周上行
本周整體A股估值水平上行。截至3月7日收盤,萬得全A指數PE(TTM)為15.4,處于歷史估值水平(10年以來)的52.3%分位數。創業板指PE(TTM)下行0.7至32.6,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16.1%分位數。代表大盤股的滬深300指數PE(TTM)上行0.1至12.0,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54.0%分位數。代表中小盤股的中證500指數PE(TTM)上行0.2至22.7,處于歷史估值水平的38.4%分位數。

在行業估值方面,本周指數估值多數上漲,其中,計算機、國防軍工和機械設備估值漲幅居前,石油石化、公用事業、交通運輸估值跌幅居前。計算機指數估值上漲3.85至55.64,處于74.9%歷史分位;國防軍工估值上漲3.69至62.52,處于60.6%歷史分位(近十年,下同);機械設備指數估值上漲1.60至30.30,處于64.3%歷史分位;石油石化指數估值下跌0.24至10.05,處于17.4%歷史分位;公用事業指數估值下跌0.05至16.32,處于3.1%歷史分位;交通運輸指數估值下跌0.04至14.21,處于27.2%歷史分位。截至3月7日收盤,一級行業估值排名前五的行業分別是國防軍工、計算機、電子、美容護理、機械設備。

- END -

責任編輯:何俊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