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科技赴港IPO:前五大供應商數據“打架” 前次募投項目“非變即延”耗時五年仍未完工

劍橋科技赴港IPO:前五大供應商數據“打架” 前次募投項目“非變即延”耗時五年仍未完工
2025年05月16日 18:44 新浪證券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鄭權

  5月15日,A股上市公司劍橋科技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投資者對公司“一邊港股發行股份,一邊每年大股東都批量減持”發出疑問。

  劍橋科技近日公布了港股IPO招股書,擬募資用來提升產能、補充營運資金等。劍橋科技港股IPO募資不僅產生與大股東批量減持形成反差,而且與前次定增募投項目“非變即延”存在不協調之處。公司前次定增募投項目的原計劃,經過兩次延期一次變更后,已經耗時五年仍未完工。并且,港股IPO募投項目中也有提升與定增項目同類產品的產能規劃,是否合理有待考證。

  對比劍橋科技A股年報和港股IPO招股書,公司重要財務數據也出現“打架”,如2022年度——2024年度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額占比出現了較大差異,并且這種差異并非統計口徑造成,因為前五大客戶數據基本吻合,這令投資者對公司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產生疑惑。

  前次募投項目“非變即延” 耗時五年仍未完工

  資料顯示,劍橋科技的主營產品包括寬帶接入、無線接入和高速光模塊這三大核心業務產品。2022-2024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7.86億元、30.87億元、36.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66%、-18.46%、18.31%;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71億元、0.95億元、1.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93%、-44.59%、75.42%。由此可見,劍橋科技的營收和凈利潤波動較大。

  此次港股IPO,劍橋科技計劃將募資用于提升光模塊、寬帶及無線解決方案方面的產能;提升研發人才及技術;補充營運資金等,具體金額還未公布。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劍橋科技前次定增募投項目效果較為一般,最主要募投項目不是發生變更,就是延期,到目前也未產生效益。

  2017年,劍橋科技在A股上市,募資3.68億元,其中“ICT 產品工業 4.0 生產基地項目”中的1.12億元及對應賬戶孳息的用途變更為“收購 MACOM 日本部分資產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2020年5月,劍橋科技通過定增募資7.5億元,其中6.47億元用于“高速光模塊及 5G無線通信網絡光模塊項目”(下稱“光模塊定增項目”)。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多時間,2021 年 8 月 ,劍橋科技將光模塊定增項目的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延長 12 個月,即項目建設期延后至 2022 年 4 月。據定增預案,光模塊定增項目的建設周期是1 年,即2020年4月至 2021 年 4 月,公司給出的理由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

  2022 年 4 月,劍橋科技再將光模塊定增項目延期24個月,即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日期延后至2024年4月,公司給出的理由是全球光模塊市場對技術路線、產品規格及單位價格的需求持續更新演化。

  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光模塊定增項目本來建設周期就一年,劍橋科技拖了三年都沒完成,即便除去公共衛生事件的一年,公司理論上早就該完成。

  不僅沒有完成,光模塊定增項目還發生了變更。2023 年 8 月 ,劍橋科技同意將光模塊定增項目剩余募集資金人民幣2.84億元變更用于新項目——劍橋科技光電子技術智造基地項目,新項目的實施主體變更為浙江劍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實施地點變更為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

  根據相關公告綜合分析,劍橋科技光模塊定增項目事實上已經停滯,并且已經與新項目融合。因為截至 2023年4 月 16 日,光模塊定增項目實際已累計投入募集資金人民幣 36,250.50 萬元。截至2024年末,累計投入金額仍然是3.63億元,沒有新增投入,也沒有產生預計效益。

  劍橋科技還表示,由光模塊定增項目實施地點(上海江月路生產基地)的房屋租賃合同至不晚于 2026年 11 月 19 日期限屆滿,故除已構建的潔凈車間和倉庫裝修無法繼續使用外,其他已購置的機器設備等均可搬遷至新項目選址繼續使用。截至 2024 年末,新項目劍橋科技光電子技術智造基地項目累計投入金額為人民幣 49,376.94 萬元,含原項目已使用募集資金人民幣 35,648.09 萬元,用于高速光模塊設備購置,該等設備根據新項目建設進展陸續從上海生產基地搬遷至嘉善生產基地。

  公告顯示,截至 2024 年末,新項目劍橋科技光電子技術智造基地項目投資進度為77.08%,預計2026 年 1 月達到預計可使用狀態。根據公告,劍橋科技的新舊定增項目已經算作一體,從2024年4月建設以來已經耗時五年還未完工,最初的預定計劃僅1年。

  劍橋科技此次港股IPO,計劃將部分募資用于光連接解決方案,包括800G/1.6T光模塊產品產能。而光模塊定增項目計劃形成年產 100G 光模塊 101 萬只、200G 光模塊 5 萬只、400G 光模塊 18 萬只和 5G 無線通信網絡光模塊 135 萬只的生產能力。變更后的新項目規劃完全達產后將實現年產高速光模塊類 180 萬只,包括推動公司 800G、1.6T 高端產品的產業化落地及市場導入。

來源:公告來源:公告

  在定增項目不是延期就是變更的實際情況下,在一年的募投項目五年還沒完成的背景下,劍橋科技此次港股IPO募資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存疑。

  前五大供應商數據“打架”

  港股IPO招股書顯示,劍橋科技2022——2024年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別為人民幣11.31億元、7.1億元及10.89億元,占同期采購總額的比值分別為34.0%、35.3%及38.8%。

  但根據劍橋科技年報,公司2022-2024年對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總額分別為10.64億元、6.78億元和9.66億元,與港股IPO招股書的差異分別為0.67億元、0.32億元、1.23億元;年報披露的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合計占比分別為31.91%、35.54%、32.92%,與港股招股書披露的數據相差幾個百分點。

來源:港股招股書來源:港股招股書

  為何劍橋科技港股招股書和年報披露的數據有如此大的差異?公司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能否保證?尤其是公司2024年的年報最近發布,與申報港股招股書都在4月份,為何會有如此之大的差異?

  首先可以排除統計口徑的差異,因為公司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及占比吻合。港股招股書顯示,劍橋科技2022-2024年對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分別為2398.5百萬元、2122.7百萬元及2737.6百萬元,分別占當年總收入的63.5%、68.8%及74.9%,而年報披露的數據亦是如此。

來源:2022年年報來源:2022年年報

  劍橋科技在招股書和年報中都沒有披露前五供應商的具體名稱,但對比數據可知,公司2022年度有一家新增供應商B,年報披露當年采購金額為1.73億元,但港股招股書并沒有對應的供應商,有一家1.77億元較為接近。

  控股股東目前沒有“清倉式減持”計劃

  5月14日,劍橋科技發布《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股份計劃公告》,CIG 開曼和康令科技計劃在履行減持股份預先披露義務的十五個交易日后,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和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的數量總計不超過8,041,254 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 3.00%。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Gerald G Wong 先生(持有CIG開曼 2 100%股權)承諾其個人在任職期間內每年轉讓的劍橋科技股份數量將不超過其個人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持有劍橋科技股份總數的 25%;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趙海波先生(康令科技的實際控制人)承諾其個人在任職期間內每年轉讓的劍橋科技股份數量將不超過其個人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持有劍橋科技股份總數的25%。

  5月15日,劍橋科技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投資者對公司“一邊港股發行股份,一邊每年大股東都批量減持”發出疑問。

  劍橋科技稱:“實控人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減持計劃,是基于其自身業務需要而作出的自主決策,與公司港股發行并無直接關聯。實控人在決策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對公司的影響,且減持行為將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也不會影響公司治理結構的穩定與經營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關于控股股東是否想減持手里所有股份,截至目前并沒有這樣的計劃。”

  換言之,劍橋科技控股股東是否想“清倉式減持”,目前沒有這樣的計劃。那未來是否會有?這個回答是否應該堅定些,比如“永遠不會清倉減持”。

  根據市場統計,從2022年11月到2024年10月,公司實控人黃鋼共減持套現了約3.83億元。如今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再減持公司總股份的3%,市場質疑不斷。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26 優優綠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膠 603049 --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12.08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