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六里投資報
機構的美股持倉近日密集披露,段永平管理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也公布了2025年一季度的持倉動向。
總體來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整體持倉市值約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64億元,較上季度末的145億美元下降了17%左右。
段永平在2025年一季度的持倉總共包含11只標的,較上一季度增加了3只。
一季度新進買入了AI巨頭英偉達、微軟、和臺積電。這也驗證了他在社交平臺上說要買英偉達,
段永平是在今年3月中旬,分享了他在英偉達上的第一筆投資動態,
買單顯示,他以92.52美元的限價買入10萬股英偉達股票,同時以120美元的行權價賣出這批股票對應的看漲期權,合約有效期為2026年3月20日到期。
從13F報告來看,截至一季度末,他在英偉達上的持倉共有64.51萬股,市值約7000萬美元,可見他有以市場價在陸續買入;
從英偉達的股價表現來看,3月末4月初是它的股價低點,目前英偉達股價已回到今年2月份的水平,處在130美元上方。
可見,段永平的這筆投資已開始收獲回報,不過英偉達持倉市值占其組合權重僅為0.58%,可見當前拿得并不重。
這或許和他曾一再聲稱的,10年后就不能有別的替代方案嗎?到目前為止依然一頭霧水,看不懂10年很難下手。
此外,一季度,段永平還增持了拼多多,西方石油,但幅度不大。
減持了蘋果、谷歌、阿里巴巴和莫德納,其中,對谷歌和莫德納的減持力度較大。
投資報(Liulishidian)整理了段永平截至2025年Q1的美股全部持倉列表,以供參考:

SEC,制圖:投資報,漲跌幅截至2025.5.15,下同

1、段永平持倉總市值約120億美元
較上一季度減少了25億美元
一季度規模環比下降約17%,原因可能在于幾大重倉股的下跌。
首先是,第一大重倉股蘋果今年以來表現不佳,
一季度跌超10個點,截至5月15日,今年以來跌幅達到15.36%。
其次,段永平也減持了不少蘋果,
但段永平仍然一以貫之地表示對蘋果有信心。
4月9日,他還在社媒上表示,雖然蘋果可能短期會受到關稅影響,但他認為“10年后看也許沒那么大”。
第三,上季度增持66.84%的莫德納,并沒有止住下跌趨勢,
其股價在2024年全年跌了58.19%之后,2025年一季度繼續下跌了31.82%。
段永平迅速認錯,對莫德納反手進行了減持,持股市值從677.75萬美元直線下滑到235.3萬美元,占組合的權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段永平2025一季度的規模出現了顯著的下降,降到了自202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新進英偉達、微軟、臺積電,
但糾結10年后英偉達會不會被替代
回顧段永平以前的投資作操,他的調倉是比較少的,尤其是涉及到新進和清倉。
但他在2025年一季度一口氣新進了3只個股,
分別是微軟、英偉達和臺積電,持倉標的增加到11個。
而新進的這三只標的,很明顯與最近的AI浪潮緊密相關。

13F報告顯示,新進買入微軟29.92萬股,一季度末時持股市值約1.1億美元,占組合比重0.94%;
英偉達新進64.51萬股,持股市值約0.7億美元,占組合比重0.58%;
臺積電新進27.18萬股,持股市值約4500萬美元,占組合比重0.38%。
不過,這三只標的加起來占組合的比重,也沒有超過2%,以段永平的風格來說買得不算很多。
今年2月,段永平曾在社媒上公開表示對英偉達很有興趣,并且在3月中旬分享了他的英偉達投資動態,
曬出的買單顯示,他以92.52美元的限價買入10萬股英偉達股票,同時以120美元的行權價賣出這批股票對應的看漲期權,合約有效期為2026年3月20日到期。

在這個Buy Write策略中,限價92.52美元不是指以每股92.52美元的價格買入股票,
而是指整個交易的每股凈成本,即減去期權賣出后收入的每股成本。
段永平買入10萬股英偉達股票的同時,又賣出了這批股票的1000份看漲期權,
看漲期權的買方有權在2026年3月20日以120美元的價格買他手上的英偉達股票。
這意味著,當英偉達股價高于92.52美元但低于120美元時,段永平可以賺取期權溢價和股息,相當于降低了持股成本。
當股價高于120美元時,涉及的這些股票將被行權,段永平將賺到固定的期權溢價,但額外上漲的收益將屬于買家。
而當股價低于92.52美元時,他將產生虧損。但如果你原本就想建倉英偉達的話,短期的虧損也并不重要。
不過,雖然開始建倉英偉達,但對于這家芯片巨頭,段永平多次表達過復雜的態度,
段永平直言,“我知道目前英偉達的護城河是CUDA,也知道CUDA的生態有點像蘋果,
我也早就看到黃說的,目前別的芯片白給、都比英偉達提供的方案貴,
也看到黃說的10年后算力會是百萬倍的增長,但10年后就不能有別的替代方案嗎?”
“到目前為止依然一頭霧水,看不懂10年很難下手”,
恐怕正是這種不確定性讓他有點糾結,保持謹慎,并沒有買得很重。
而對微軟和臺積電的買入,顯然也能看出段永平在科技股上的探索,
在這個AI時代,段永平也在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投資組合。
3、增持拼多多、西方石油

段永平在今年一季度增持了2只個股,力度也并不大。
不過,拼多多在去年底時原本就是第四大重倉股,占比4.83%,拿得不算輕;
在此基礎上再度加倉,只能說明他的進一步看好。
回顧歷史,段永平是在2023年第三季度首次新進拼多多,但當時占組合權重僅為0.01%;
隨后第四季度又清倉,2024年一季度再度買入11萬股,占比仍然極低。
一直到2024年三季度,大筆增持了3693.79%,進入重倉股的前五位,
到2024四季度繼續大幅增持84.99%,成為第四大,直到2025第一季度,一路買到了第三大重倉。
4、大幅減持谷歌、阿里、莫德納
減持了蘋果和伯克希爾

段永平在一季度做了很多減持動作。
其中幅度最大的是谷歌,減持超七成,使得谷歌從重倉第3位直接下降到第6位。
減持幅度第二大的就是莫德納,減持了近半原有持倉。
自2018年12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莫德納的股價經歷了從生物科技新貴到疫情明星股,再到后疫情時代價值重估的劇烈波動。
疫情爆發期間,莫德納最高飆升至497.49美元,期間漲幅超2500%。
后疫情時代,可能面臨定價壓力與控費挑戰,經過幾段小幅拉升后,從2024年二季度末開始持續下跌至今。
段永平在2024年四季度還試圖加倉抄底莫德納,不過,形勢比人強,他在一季度也迅速認錯,反手砍倉。
減持部分,唯有他對于阿里巴巴的減倉讓人不太理解。
對于這家中國互聯網平臺的代表公司,股價估值都處在歷史低位,面臨著AI時代的新機遇,
包括橋水基金在內的諸多美資機構,以及像景林這些國內資本等都在新進爆買阿里,而同期段永平卻減持了近三成。
不過,由于一季度阿里股價的上漲,所以其在組合中的權得不降反升,從3.18%增加到4.39%,持倉市值約5.27億美元。
而對于蘋果,段永也不是第一次減持了,在老巴開始調整對蘋果的持倉后,他同樣也有所動作,在2024年有過多次減持。
5、泡沫不破,投資難做
賣期權不是種策略,重要的是找到好公司
對于3月份美股的暴跌,段永平在投資論壇表示,“終于來了,很少享受到空倉的快感,投資以來第一次!泡沫不破,投資難做”。
“一月很多put(看跌期權)過期后,空出了很多cash(現金)。”
而他當時就開始對英偉達、臺積電等股票表出了興趣,
“35年前我就知道TSM(臺積電)是家非常厲害的公司。
但開始投資后一直沒下過手,就是覺得它是非常重資產的公司。
現在開始關注。”
To C的生意容易理解,因為你能直接看到產品,To B有點難,除非你剛好是使用者。
Nvda的moat(護城河)到底有多強,我還不是非常確定,但至少知道他目前還是非常強的。
TSMC和微軟都是很厲害的to B的公司,我后知后覺了。
這些公司目前都已經體現在他的持倉中了。而且段永平往往用賣期權的方式來試探建倉,也是種一舉多得的方式。
“好公司一般都有點貴,
直接買老是覺得有點下不了手,但賣個put,就算最后買不到股票,年化十幾個百分點的收入也還是可以的。
不過,他雖然在賣期權,但他認為,“其實并沒有一個所謂的賣Option的策略,最重要的還是也只能是找到好公司。”
換句話,因為是好公司,才敢于賣期權,即使其股價跌下來,他完全敢于兜底,以約定價買入正好完成建倉。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何俊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