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上海海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通資管”)旗下的海通紅利優選暫停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限制金額為1萬元以上。主要原因是為了保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的平穩運作,保護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持有人利益。
不止海通紅利優選這樣的主動權益類基金限購,5月份以來,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聯接、華寶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ETF聯接(LOF)、廣發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發起式聯接等5只聯接基金,也紛紛發布限制大額申購公告,限制金額從10萬元到1000萬元不等。
談及紅利基金“扎堆”限購的原因,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一鳴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多只紅利基金宣布限制大額申購政策,或與4月以來國際形勢變化,投資者心態趨向避險有關,資金從高波動資產撤出,進入相對穩健資產。而紅利基金屬于波動相對較低、收益相對穩定的資產,可能會受到投資者的追捧。面對大額申購基金流入,基金公司會結合市場流動性以及投資策略的情況,采取相應的限購措施來保護投資者利益。
多只紅利聯接基金“閉門謝客”
5月以來,有3只主動權益類紅利產品發布“限購令”。
海通資管宣布,旗下海通紅利優選于5月14日,暫停1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業務。
中歐基金宣布,中歐紅利優享靈活配置混合于5月12日暫停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原因為“保證本基金的穩定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限制金額為500萬元。
5月10日,西部利得基金公告稱,因投資管理及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需要,旗下西部利得央企優選股票于5月12日暫停大額申購、大額轉換轉入、大額定期定額投資,限制金額在1000萬元以上。
更有代表性的是,紅利聯接基金成為限購“主力”。
廣發基金宣布,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廣發中證國新港股通央企紅利ETF發起式聯接于5月9日暫停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和不定額投資),限制金額為10萬元。
為“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聯接于5月13日,限制5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定投和轉換轉入業務。
此外,萬家中證紅利ETF聯接、華泰柏瑞中證紅利低波ETF聯接、華寶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ETF聯接(LOF)也分別在5月6日、5月8日、5月14日暫停大額申購(含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業務。
限購公告發出后,部分紅利聯接基金緊接著發出了分紅公告。
華寶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ETF聯接基金(LOF)公告稱,該基金收益分配基準日為5月7日,基金份額凈值分別為1.5926元和1.5436元,可供分配利潤分別為4.02億元和5673萬元。分紅方案為每10份基金份額發放0.1960元,權益登記日為2025年5月19日,除息日為2025年5月20日,現金紅利發放日為2025年5月23日(場內)和2025年5月21日(場外)。
5月14日,南方基金發布關于南方標普中國A股大盤紅利低波50ETF聯接基金的分紅公告。該只基金迎來2025年度第4次分紅,收益分配基準日為4月30日。根據公告披露,上述基金的權益登記日為5月16日。其中,場外基金份額的除息日為5月16日,現金紅利發放日為5月19日。
事實上,今年以來已有超40只紅利基金暫停大額申購業務。Wind數據顯示,年內共有47只紅利基金發布暫停大額轉、申、贖業務公告。
在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夏盛尹看來,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紅利主題基金暫停大額申購,釋放了多重市場信號。他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這說明當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資金選擇流向具有防御屬性的紅利資產,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從管理人角度看,限購措施體現了專業機構對潛在風險的預判,包括防止短期資金大量涌入攤薄收益、控制規模過快增長影響投資策略執行效率,以及應對可能出現的交易擁擠風險。此外,這也表明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保護現有持有人利益,通過主動規模管理來維持基金運作的穩定性。
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紅利基金頻發“限購令”是資金大量涌入的體現。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紅利基金總規模達到2513.67億元,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約270億元,總規模再創新高。
紅利資金規模創新高跟多重因素有關。夏盛尹表示,一季度,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持續流入防御性資產。另外,機構配置需求增加,保險、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加大配置力度。政策面也產生持續利好,新“國九條”強化分紅導向,上市公司分紅意愿和能力提升,導致紅利基金規模增加。
資金流入也跟紅利基金的特征有關。“紅利資產具有穩定的現金流回報、較低波動特性、長期復利效應等特點。”夏盛尹稱,歷史數據顯示,當持有時期較長時,紅利資產相對于滬深300等寬基指數有著較高的勝率。
李一鳴介紹,紅利基金的股息率較高、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且在市場波動較大時紅利類資產往往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避險功能。在目前全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紅利基金的特點吸引了投資者的青睞,可能會帶來相應的資金流入。
展望后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紅利資產具備長期配置的價值。
萬家中證紅利ETF基金經理楊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2017年以來,中證紅利全收益指數市盈率持續走低,由9.09倍下降至7.35倍,未因上漲泡沫化,反而由于更快的內生盈利增長,市盈率不斷下行,越漲越便宜。當前指數估值處于低位,潛在增長空間巨大。
李一鳴強調,紅利基金注重股息率、分紅金額等指標,多選擇基本面良好的成熟公司,偏價值風格,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紅利基金雖然在牛市當中上漲幅度不及成長基金,但也能幫助投資者獲取一定的牛市紅利,分析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紅利基金在市場波動和下行中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能夠幫助投資者渡過市場波動期,保留牛市果實。
“紅利資產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較好的防御性,在市場調整中能夠起到壓艙石的作用。”夏盛尹指出,政策層面鼓勵上市公司分紅,新“國九條”明確提升股息率導向,紅利資產符合資產配置的底倉思維,具有長期配置邏輯。近期,公募新規提出強對標基準的業績考核機制,而紅利資產長期持盈的勝率較高,更加契合中長期業績的考核導向。
但與此同時,在投資紅利基金時,李一鳴建議,如果紅利資產短期漲幅過大,可能會面臨估值過高的風險。若國內外經濟環境改善,市場可能轉向順周期或高彈性板塊,紅利資產的超額收益可能受到壓制。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