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今年以來,銀行負債端壓力持續顯現,同業存單發行量價齊升,備案規模明顯增加。
近日,隨著建設銀行2025年度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6家國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年度同業存單計劃發行規模全部出爐。
其中,工商銀行2025年直接將計劃發行額度提高了1萬億元,增幅80.97%。此外,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均提額超5000億元,郵儲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等增幅超30%。
多名受訪者提出,同業存單使用增多,一方面是銀行業存款流失較為嚴重,銀行體系負債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另一方面是信貸投放及政府債券融資的大幅放量導致銀行負債存在缺口,需要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來彌補。
同業存單備案規模大增
近期,建設銀行發布2025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本年度該行同業存單發行總額度為19974億元。至此,六家國有大行及十二家股份行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完畢。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2025年度計劃發行人民幣同業存單合計約10.65萬億元,較2024年度增長約3.45萬億元。
其中,工商銀行同業存單備案規模增額和增幅最大,2025年直接將計劃發行額度提高了1萬億元,增幅超80%。
與此同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備案規模同比增幅超過50%,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備案規模增幅也在30%以上,農業銀行備案規模同比增幅為28%左右。

在股份行方面,除招商銀行計劃額度略有調降、平安銀行與前一年持平外,其余機構均上調了2025年同業存單的備案額度。
整體而言,12家股份行合計備案額度10.03萬億元,備案額度較去年增加1.75萬億元,增幅20.73%,其中,華夏銀行增幅50%,興業銀行、中信銀行、渤海銀行增幅超30%,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也增長顯著。
“商業銀行提升備案額度反映主動負債需求顯著提升,預計2025年同業存單供給將延續強勁態勢。”中信證券研究團隊指出。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同業存單作為一種短期融資工具,具有流動性好、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等特點,受到了眾多金融機構的青睞。特別是在市場資金相對緊張時,同業存單成為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緩解流動性壓力、調節資金頭寸的重要手段。
此外,今年以來,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也維持高位。2月底,部分短期限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甚至超過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截至2月26日,3個月期同業存單發行利率為2.10%,超過1年期MLF中標利率。
3月18日,多家銀行在中國貨幣網上發布同業存單發行情況公告,其中顯示3個月利率普遍已降至2%以下。
華源證券分析師廖志明在研報中指出,預判2025年經濟企穩,2026年經濟小幅反彈,資金面緊平衡可能持續較長時間。同業存單利率作為資金利率的一部分,2025年同業存單發行額度顯著擴大,同業存單利率可能持續維持在較高水平。
銀行采取主動應對措施
近期,銀行存款流失問題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去年以來,隨著“手工補息”整改、存款利率下調、非銀同業存款利率優化等政策出臺,銀行體系存款增速明顯下降,尤其是國有大行受到沖擊較大。
為補充資金缺口,部分銀行通過增加同業存單、債券發行等方式進行主動負債補充。2024年,多家銀行罕見地在年底上調了同業存單備案額度,上調比例7%—26%。
近期,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2月存款增速明顯提升。其中,財政存款同比明顯多增,居民和企業存款因春節錯位等因素分別同比少增2萬多億元和少減1萬多億元。
雖然銀行存款流失情況有所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銀行負債壓力的擔憂。但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整體而言考慮到資金面仍偏緊,負債端壓力緩解可能仍需要一定時間。
“銀行同業存單備案額度同比擴大或是銀行對負債吸收乏力但資產仍持續擴張的主動應對。”興業研究在相關研報中提到。
興業研究金融業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呂爽指出,在凈息差收窄環境下,銀行在資產端尋找增收機會,增加資產投放,為實現一定的資產規模增速,銀行仍需要多渠道吸收負債。
呂爽認為,基于“早投放、早受益”的考量,部分銀行貸款投放增速高于一般存款增速,不少銀行同時還保留了較高的金融投資增速,這就需要其更多地開展主動負債吸收。
此外,同業存單累計凈融資規模創新高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府債發行提速。政府債券融資的大幅放量導致銀行負債存在缺口,需要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來彌補。
信達證券分析師李一爽在研報中預計,2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為1.66萬億元,處于歷史第四月度最高值,3月政府債凈融資規模預計仍在1.3萬億元至1.4萬億元,仍給資金面趨緊構成一定的壓力。
華創證券固收分析師周冠南認為,今年國股行存單備案額度上限的打開,可能主要是為后續負債調劑提供空間,其具體使用情況或仍取決于負債壓力、不同負債之間的比價。在同業定期存款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存單“提價換量”的緊迫性有所弱化,3月可能主要考慮續發壓力。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執行總監李柯瑩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禁止手工補息以來,銀行吸收存款壓力上升,存款利率的下調也再度加劇銀行負債端壓力;去年8月以來政府債發行提速也導致銀行負債端存在缺口。綜上因素導致銀行資金需求較高,同業存單發行量上升、利率一度走高。

責任編輯:秦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