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選項

綠色金融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選項
2022年09月26日 21:11 第一財經

  發展綠色金融有助于促進綠色產業升級,符合經濟金融現代化和高質量增長的方向。

  綠色金融的倡議、研究和實踐,其實已經有比較長一段時間了,只是在近些年才真正成為一個備受公眾關注的話題。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有三個重要的政策時間節點,一是2016年8月31日,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二是2020年9月,中國“雙碳目標”確定,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三是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開市。如今,綠色金融、碳市場、ESG領域等空前活躍起來。

  大家都關注綠色金融發展,這是好事。但熱鬧的背后,我們需要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務實的行動。綠色金融不僅是一種外部性的政策宣導,更是一種內生力量,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選項。

  經濟增長的底層驅動

  我們需要從底層邏輯上,找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方向。最近,大家普遍探討的一個重要議題,即是如何應對當前不確定性的環境。當下能把握得住的是什么?有什么是毋庸置疑的確定性大方向?

  第一個確定性方向無疑是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當今世界出現那么多問題,地緣動蕩、經濟衰退、能源危機等,根本原因在哪里?歸根結底在于經濟增長的動力出了問題,創新不足。當今世界,正處在技術革命的“中間地帶”,舊的經濟動能在衰減,但新的技術應用卻還不足以引爆經濟的飛速發展,萎靡不振的世界經濟需要類似于工業革命的強力推動,來帶領經濟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

  以美國經濟增速為例,每一次經濟的增長,基本上都是新的技術應用帶動的,但自從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來,經濟增長總體處在低速和徘徊不前的狀態。這期間,有不少新的技術,比如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納米技術等,但這些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并不足以支撐經濟發展進入更高的水平。所以,世界經濟總體似乎陷入了馬爾薩斯陷阱,經濟停滯,全球進入存量博弈時代。戰爭、病毒、災難……這是全球性的內耗,世界經濟期待一輪新的技術革命。

  產業、區域間協調發展是大勢所趨

  第二個確定性的方向是協調發展。劉易斯拐點理論,清晰地說明在工業化進程中,如何導致城鄉二元結構分化,而后又不斷彌合鴻溝,走向產業一元化均衡發展的過程。以我國為例,我們的工業化進程是以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開始的。最開始,由于農村土地等生產資料、產出有限,出現大量勞動富余,農村得以源源不斷向城鎮輸出勞動力。這個階段,工業化或者城鎮化的勞動力處在無限供給階段,可以以相對穩定的低工資支付農民工工資。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與此同時農業生產技術和效率得到提升,勞動力供給開始進入短缺階段,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資才能繼續吸引農村勞動力進程務工。

  近年來,結合人口出生率下降及各種綜合成本,沿海出現用工荒,農民工有回流的趨勢。換言之,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結束,如果城鎮沒有新的技術應用帶來生產效率提升,經濟產出不足以支付更高的工資吸引新的勞動力進入的話,在一定時期,城鄉產業在市場機制的調節下,將逐步走向均衡。

  這里得到何種啟示?無論是工業、農業或者第三產業等,原來依靠固有的“不公平”產業結構獲得“超額利潤”的時代將成為過去,只有通過新技術產業化提高生產效益,形成產業優勢,才能帶來資源的“虹吸效應”。

  此外,除了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還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也是大勢所趨。打破區域行政條塊分割,建設統一大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未來GDP的價值取向是綠色的

  第三就是綠色發展。經典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告訴我們,按照經濟發展的邏輯,GDP增長和環境污染之間有密切相關性。起先,經濟發展水平很低的時候,沒有工業生產,環境也幾乎沒有受到影響;當經濟發展起來,尤其工業化深入推進的時候,隨著GDP攀升,帶給環境的傷害也加劇,而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說,到達某個臨界點或稱“拐點”以后,隨著人均收入的進一步增加,環境污染又由高趨低。人們開始摒棄粗放的、帶來環境后遺癥的經濟增長模式,呼喚更高質量的GDP增長。綠色GDP成為人們的訴求。企業要發展,也就必須考慮到在前期就要提高技術工業水平,增加ESG預算成本。

  創新、協調、綠色,還有開放、共享,恰恰是當前我們新發展理念的關鍵詞。這些也正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方向。在這些方向中,綠色相當于是一種共同的指向。

  從更廣義上講,綠色是一種價值取向。好的科技創新,以及協調、開放與共享帶來的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應該是綠色的。未來GDP的價值取向應該是綠色的。也正是從這個角度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經濟金融現代化呼喚綠色金融

  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綠色GDP,換句話說,經濟金融現代化呼喚綠色金融。關于“綠色金融”的概念,《意見》作了界定,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產業升級需要技術和金融加持,要發展什么樣的產業?金融“活水”的引導支持很重要。發展綠色金融有助于促進綠色產業升級,符合經濟金融現代化和高質量增長的方向。

  其實,關于綠色金融的內涵還有另一方面。除了金融業引導資金流向節約資源技術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引導企業生產注重綠色環保,引導消費者形成綠色消費理念,還指金融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避免注重短期利益的過度投機行為。

  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例,發展綠色金融變得現實而緊要。在近5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曾蟬聯過全球第三,平均排名在前五。但是,同樣在由英國智庫Z/Yen發布近5年“全球綠色金融指數”排名中,上海綠色金融深度和金融質量指標的平均排名都離前十有很大的差距,顯然遠低于綜合指數的平均排名。尤其是,現在有一個全球性趨勢,各國都越來越重視綠色金融的分量,因此GFCI在對全球金融中心評估時,相應在逐步提升綠色特征指標的權重。也正是基于此,上海金融“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全球綠色金融樞紐的目標。可以預見,綠色金融將成為先進國際金融中心的底色。

  急需重視發展轉型金融

  當前,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壓力很大,本來已經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又遭遇疫情以及外部惡劣環境等嚴重沖擊。“雙碳”目標、平臺經濟治理、金融抑制、房地產問題等都給綠色發展帶來壓力。因此,我們需要處理好改革“時效度”的問題。

  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因此轉型經濟活動要比“純綠”的經濟活動規模更大,所需中間地帶的金融支持也更多,呼吁通過“轉型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更廣泛的可持續經濟活動。

  建議高度重視轉型金融與綠色金融協調發展問題。中間地帶的接續很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如果非黑即白,就會造成“假綠”和“漂綠”,甚至綠一陣子的“閃綠”。這些都是不可持續的,不是真正的綠色。

  總之,綠色發展、綠色金融應該堅持長期主義思維。綠色發展關乎人類命運福祉,與所有機構、市場主體和個人都息息相關,“雙碳”目標的達成,高質量經濟發展需要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地共同努力。

  (作者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經濟增長 經濟發展 勞動力
相關專題: 發展之路專題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0-11 中榮股份 301223 --
  • 10-10 夜光明 873527 10.99
  • 10-10 永信至誠 688244 49.19
  • 10-10 三柏碩 001300 11.17
  • 10-10 邦基科技 603151 17.95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