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幣圈再現黑客攻擊,本次事件主角為智能合約平臺幣安鏈(BNB Chain)。
北京時間10月7日凌晨,智能合約平臺幣安鏈(BNB Chain)遭遇黑客攻擊,短短2小時,200萬枚幣安幣被洗劫一空。隨后,幣安首席執行官趙長鵬在社交平臺表示,目前受損金額估計為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1億元)。
“今天的事件是BNB Chain在去中心化道路上經受的一次挑戰。”10月8日,BNB Chain社區對《華夏時報》記者回應稱,“跨鏈橋的技術發展正處于早期階段,我們相信,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盡管如此,BNB Chain社區同時表示,BNB Chain會繼續在去中心化的道路上往前發展,包括繼續增加更多驗證節點。
200萬枚BNB被盜
“這個問題目前已經得到控制,客戶的資金是安全的。對于給投資者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未來將提供進一步的系統更新。”攻擊事件發生后,幣安首席執行官趙長鵬在社交平臺表示。
據媒體報道,10月7日凌晨,BNB Chain遭遇了黑客攻擊,200萬枚幣安幣被洗劫一空。對此,BNB Chain在社交平臺表示,由于活動異常,目前正在維護中,暫時暫停所有通過BNB Chain的存取交易,直到有進一步的更新。
“BSC驗證者正在協調在一個小時內啟用最新版本,一是阻止黑客帳戶之間采取行動,二是BNB Beacon Chain和BNB Smart Chain之間的原生跨鏈通信被禁用。”10月8日,BNB Chain社區回應《華夏時報》記者時表示,同時,他們正要求所有節點運行者嘗試升級到上述最新版本,“驗證者和社區也將討論進一步升級以徹底解決這種情況”。
據BNB Chain社區介紹,該事件源于黑客對跨鏈橋BSC Token Hub的攻擊,導致增發了更多的BNB,黑客從BSC提取的資金初步估計在7000萬美元到8000萬美元之間,“我們已要求所有驗證者暫停運營BSC,同時通過BNB社區和多家安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估計有700萬美元已經被凍結。”
“之所以客戶的資金是安全的,一方面是因為鏈停掉了,然后把增發的幣刪除了;另一方面,流出去的資金已經被鎖定了,無法交易,所以實際上屬于無效攻擊,對市場的影響有限。”一位區塊鏈技術安全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
據悉,BNB Chain原名BSC(幣安智能鏈)。BSC公鏈早期冠名Binance Smart Chain,幣安曾參與幣安鏈和幣安智能鏈BSC,前者在2019年4月上線,曾主要開設去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 Dex;后者在2020年9月上線,支持智能合約編寫功能。2022年2月,幣安發布消息,原幣安智能鏈(BSC)將更名為BNB Chain。同時,BNB是幣安交易所的平臺幣,以及幣安智能鏈的生態代幣。截至發稿,BNB價格約281美元。
黑客攻擊事件頻發
DeFi是黑客攻擊事件的高發領域。
根據Chainalysis發布的報告,2021年,攻擊者從投資者那里竊取了總計32億美元的加密貨幣。The Block·Research統計顯示,2020年也有15起針對DeFi平臺的黑客攻擊事件,被盜資金高達1.2億美元,僅有4560萬美元被追回。
今年3月份,知名區塊鏈游戲Axie Infinity的以太坊側鏈Ronin Network遭遇黑客攻擊,造成了約6.25億美元(17.36萬枚以太坊和2550萬USDC)的損失,堪稱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DeFi黑客攻擊。
自2020年以來,DeFi項目獲得了高速發展,而同時,其也因安全問題頻頻引起關注。幣安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江金澤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DeFi項目常見的安全問題主要有7種,包括機制缺陷;代碼邏輯漏洞;第三方代碼庫/服務漏洞(包括通信安全);私鑰泄露,或被釣魚攻擊;內部風控不足;項目方主觀作惡捐款跑路;市場參與者導致的安全影響(如科學家搶跑、三明治攻擊、閃電貸攻擊等)。
DeFi項目之所以頻頻被黑客盯上,Muse Labs理事長、宋雙杰博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一方面,DeFi項目往往涉及金額比較高,攻擊的潛在收益高;另一方面,DeFi協議脆弱,DeFi協議幾乎全部圍繞著金融構建,發展一兩年以來,交易、借貸等DeFi協議相互嵌套,無限放大風險,同時,DeFi還與NFT、Metaverse等鏈上產品交織,整個生態的復雜度急劇上升,使得把握體系內外蘊含的風險難度極高;此外,由于DeFi匿名性、開放性的特點,經常不進行準入審核,使得黑客的身份很難識別,這就使得對黑客的誘惑大,攻擊成本低。
“而且DeFi幾乎沒有‘監管’。即使通過技術鎖定了匿名攻擊者的真實身份,當下也很難對攻擊者給予任何懲罰,所以黑客攻擊的成本過低,即使攻擊被發現,也幾乎沒有什么損失。更可怕的是,一些國家,系統性的組建了自己的黑客團隊,成規模、長周期的攻擊DeFi協議。”宋雙杰表示。
隨著DeFi項目的發展,相比早期的區塊鏈應用,DeFi項目的復雜度大幅度提升,江金澤認為,隨著DeFi更深入地發展,這個復雜度還會進一步提升,而軟件出現漏洞的概率與復雜度的平方成正比。
“項目自身設計存在的缺陷是很難完全被消除的,合約漏洞引起的攻擊是大額安全事件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智能合約權限過大和追求效率之間存在矛盾,很難兩全齊美。”江金澤分析稱,以幣安鏈這次的安全事件來看,問題就是跨鏈橋這個App可以自行根據在一條鏈上接受到的存款在另外一條鏈放款,如果為了安全增加大額人工審核或者延時釋放那勢必會影響效率。
但同時應該看到,江金澤指出,有些權限漏洞的初衷也是為了保護用戶,比如賦予項目方權限,使其發現了問題可以自主改動合約做相關治理及風險應急,“這樣的權限如果移除了,也不一定更好。”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志偉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