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PSL工具再發力!
10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9月抵押補充貸款(PSL)開展情況,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凈新增抵押補充貸款1082億元。期末抵押補充貸款余額為26481億元。

數據顯示,這是自2020年2月以來,抵押補充貸款余額首次出現正增長,凈新增規模也時隔多年重回千億元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PSL工具時隔多年再發力,有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領域融資支持,充分發揮逆周期調節作用,助力穩定經濟大盤。
萬億資金從何處來?
今年以來,政策性金融歷經多輪發力,在調增政策性銀行8000億元信貸用于支持基建之后,部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總量達到6000億元以上。
資產端加大信貸投放,意味著負債端也要相應加大資金籌措力度。農發行此前回應上證報稱,將通過發行債券、吸收存款、向央行申領PSL資金等渠道籌措資金。
PSL工具究竟所為何物?
據悉,PSL是201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創設。它作為一種新的儲備政策工具,有兩層含義,首先量的層面,是基礎貨幣投放的新渠道;其次價的層面,通過商業銀行抵押資產從央行獲得融資的利率,引導中期利率。
PSL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發展而對金融機構提供的期限較長的大額融資。抵押補充貸款采取質押方式發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級債券資產和優質信貸資產。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PSL工具主要是為了棚改貨幣化安置而誕生,余額從2015年5月的6500億增加到2019年3月3.54萬億的歷史高點。從2019年5月起,棚改工作接近尾聲,貨幣化安置力度明顯減弱,PSL月度變動以到期歸還為主,截至今年5月底,PSL余額降至2.62萬億,體現了“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則。
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穩步下降的PSL余額,時隔多年再現增長,預計將優先保障重點基建項目融資,有望拉動政策性金融穩投資,助力經濟穩增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恢復關鍵節點,央行啟用PSL工具,有望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領域融資支持,有助于緩解融資壓力,帶動有效投資,促進就業和綜合消費效應。
助力政策性金融穩投資
PSL工具的特點何在?
記者自業內了解到,PSL工具的特點在于期限長、成本低,能夠通過投放長期限流動性,定向投放信貸,有助于貨幣政策疏通傳導。
“PSL工具類似于專項再貸款,能夠為特定銀行提供長期限、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領域和社會事業發展。”周茂華表示,PSL工具還有助于降低財政支出壓力,通過投放長期限流動性,定向投放信貸,有助于貨幣政策疏通傳導。
周茂華還表示,與再貸款工具有所不同的是,PSL工具需要合格資產抵押。
華泰證券研報稱,自2015年10月起,央行將PSL對象擴大至全部三家政策性銀行,主要用于支持棚改貸款、重大水利工程等基建貸款、人民幣“走出去”項目貸款等。PSL具有期限長、成本低的特點,期限一般為3年至5年,利率也較低。
該研報顯示,2015年,央行最后一次公布PSL報價利率為2.75%,低于目前1年期MLF利率(2.85%),更匹配基建項目回款時間長、回報率低的特點。
6000億元金融工具70天疾速落地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近來疾速落地生效。
近期,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三家銀行完成了6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投放,僅用時70天。
總量6000億元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了一大批國家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并向經濟大省傾斜資源,以投資杠桿撬動經濟穩步增長。
據天風證券銀行團隊測算,預計兩批共計6000億元金融工具額度可撬動1.2萬億元項目資本金,拉動總投資額規模約為6萬億元。
商業銀行、社會資本也在迅速跟進,為項目建設注入中長期資金。光大銀行披露,截至9月16日,已投放6筆國家重大項目配套融資,投放金額超億元,已批復授信17筆,總金額100余億元。建設銀行表示,截至9月26日,兩批基礎設施基金授信總額達2816億元,確保基金項目配套融資有效推進。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