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劉佳 北京報道
國內民眾享受“十一”小長假期間,國際金融市場驚嚇連連。
其中,備受市場關注的百年投行瑞士信貸被傳已陷入困境,甚至有破產的可能。該消息導致瑞士信貸公司股價劇烈波動,10月3日該股最深跌幅高達11.5%,債券更是跌至歷史低點。
在悲觀情緒的傳導下,港股市場也未能幸免。
10月3日,郵儲銀行H股開盤下挫,一度下跌超12%,創盤中歷史最大跌幅。究其原因,據港交所披露易資料顯示,李嘉誠基金會近日通過場內交易減持郵儲銀行5萬股H股,減持均價為4.71港元/股,套現23.55萬港元(約合人民幣21.35萬元)。
層層重創下,小長假后A股市場銀行板塊走勢則顯得尤為重要。業內分析師普遍認為A股上市銀行雖不能“獨善其身”,但仍具有一定的防御屬性,其估值壓力及資產質量擔憂情況有望得到緩解。
百年投行身陷困境
近日,澳洲廣播公司(ABC)旗下商業記者David Taylor根據可靠消息報道稱,一間大型投資銀行瀕臨破產。因涉及較多風波,且具備較多的做空條件,在部分海外媒體猜測下,市場將其目標直指瑞士信貸。
公開資料顯示,瑞士信貸是老牌金融機構,成立于1856年,有著166年的悠久歷史。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主要經營個人、公司金融服務以及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
據數據機構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出具的報告,在2022年全球銀行規模排行榜上,瑞士信貸排名45位,總資產超過8920億美元。
就是這樣一家百年投行近日卻身陷困境。相對應的是,其股價連日遭遇重挫,創下歷史新低。
其中,10月3日瑞士信貸股價跌幅高達11.5%。不過,David Taylor日前又刪除了前述爆料消息。之后,瑞士信貸股價有所企穩。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時間10月7日,瑞士信貸宣布,擬現金方式回購最高約30億瑞士法郎的高級債務證券。這些要約將分別于2022年11月3日和2022年11月10日到期。
在關于回購債務證券的聲明中,瑞士信貸表示:“這些交易是我們管理整體負債構成和優化利息支出的積極表現,能夠利用市場條件以有吸引力的價格回購債務。”受該消息刺激,當日瑞士信貸美股股價逆市大漲13%。
即便如此,截至10月7日,其股價收報4.85美元,近一年累計跌幅為49.4%,依舊重創投資者信心。
其他美股銀行股方面,截至10月7日,NuHoldings下跌5%,華美銀行、美國銀行跌2%,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富國銀行跌逾1%。
郵儲銀行H股重挫
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港股市場方面,10月3日,郵儲銀行(1658.HK)早盤股價重挫12%,創2021年1月份以來新低,總市值3796.98億港元。截至10月7日,郵儲銀行報4.24港元/股,跌0.70%。
據香港交易所股權披露顯示,李嘉誠基金會9月29日在場內減持5萬股郵儲銀行H股,每股均價為4.71港元,涉資約23.55萬港元。減持后,李嘉誠基金會對郵儲銀行的持股量降至21.84億股,此次是李嘉誠基金會首度披露減持郵儲銀行。
在郵儲銀行半年報中,截至6月30日,李嘉誠基金會持有郵儲行22.67億股(占H股比例為11.42%)。據此測算,李嘉誠基金會在今年三季度已累計減持逾8300萬股郵儲銀行H股。
減持后,李嘉誠基金會對郵儲銀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10.99%。
郵儲銀行的大跌引發板塊內其他個股跟隨下跌。10月3日上午,港股銀行股悉數走低。中銀香港、招商銀行、中國光大銀行跌超2%,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交通銀行跌近2%。而匯豐控股、渣打集團跌超1%。
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美股和港股銀行股下跌與眾多利空消息有關,但深層次是對經濟前景衰退的擔憂。“目前市場普遍對瑞士信貸事件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預期不高。”
“市場對華爾街還有哪些銀行處在風險區域極為恐慌,導致近期境外市場銀行股遭遇大量拋售,資本市場流動性大量撤離。H股銀行板塊本次暴跌就是這一波的溢出效應,預期未來還將持續相當一段時間。”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銀行估值有望修復
目前,上市銀行將于10月底集中披露三季報。從前三季度走勢看,銀行板塊僅下跌8.94%,較上證綜指17%的跌幅明顯抗跌。
其中,42家A股銀行有15家在前三季度走出上漲行情。而成都銀行前三季度累計漲幅高達43.88%。
但銀行板塊利空事件“利刃出鞘”,國慶假期過后A股銀行板塊前景如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國內市場有望走出獨立行情,主要是國內物價溫和可控,政策環境友好,經濟穩步復蘇,企業盈利逐步改善,銀行盈利和資產質量前景樂觀。
“目前銀行估值低洼,在全球市場波動劇烈環下,銀行板塊攻守兼備,加之高股息率,對于中長期穩健、價值型投資者具有吸引力,看好銀行板塊估值修復空間。”周茂華稱。
但天使投資人郭濤卻認為,在經濟放緩、股市低迷的大背景下,A股節后仍以震蕩調整行情為主,銀行股難以走出獨立行情,下跌趨勢未打破,短期內將繼續震蕩回調。
不過郭濤提到,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銀行業績增長乏力,不良貸款比例不斷升高,行業分化進一步加劇,市盈率或市凈率偏高的中小銀行股有望加速回調。
“A股銀行板塊從來不是鐵板一塊,其走勢分化總會隨著市場波動而深化。” 陳佳表示,節后關于A股市場銀行板塊的市場預期有比較嚴重的分化,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投資者對包括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市場估值低點是否已經出現產生了很大分歧。“考慮到整體市場環境,未來這種預期分歧很可能還會加大。”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則持謹慎態度。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A股市場銀行板塊當前壓力較大,銀行股本身股價表現一般。在當前外部環境壓力之下,銀行股大規模承壓,謹慎穩健投資才是最主要的事情。
在東北證券研報中,該機構分析稱,近期在大盤調整幅度較大的情況下,銀行板塊呈現出較強的估值韌性。“從目前來看,隨著企業中長貸修復的不斷延續,看好后續銀行板塊表現。在此基礎上,建議在堅持今年城農商行主線的基礎上,從城農商行中的高彈性品種逐漸開始關注城農商行龍頭的修復機會。”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王婉瑩
投顧排行榜
收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