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近日,在元保上市納斯達克后沒幾天,i云保宣布完成C輪融資,引入擁有超150年歷史的國際金融服務巨頭加拿大永明金融作為戰略股東,成為2022年以來中國保險科技乃至保險中介領域規模最大的單一融資。
事實上,保險科技公司乃至整個保險科技,之前一度面臨較為復雜的發展局面和信心考驗。
近年來,盡管部分先行者積極探索資本市場路徑,試圖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但其過程普遍伴隨著挑戰與不確定性,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曲折。
增長放緩的壓力、既有模式的瓶頸以及外部資本熱度的階段性降溫,使得市場對于技術能否從根本上提升人身險銷售效率、以及如何有效賦能龐大的代理人隊伍等核心問題,態度變得更為審慎,甚至是保守。
但好的是,過去一年中,各種AI的競相發展、迭代,以及在各行各業一線場景中的“實裝”和展現出的生產力方面的顛覆性潛力,為承壓的保險科技領域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
一時間,大家“洗心革面”重新相信科技尤其是AI,可能真的能給人身險這個傳統行業的渠道轉型、升級帶來實質性的突破。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業界的目光開始更多地投向那些能夠敏銳捕捉技術變革趨勢,并將其應用于行業核心痛點的實踐者。如此,i云保獲得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的融資,也就不奇怪了。
在這輪融資中,加拿大永明金融作為戰略股東的加入,無疑是更大的看點:在當前整體投融資環境更趨理性的背景下,其戰略意義和示范效應尤為突出。
這甚至預示著,在行業深度轉型期,科技創新與傳統金融的結合、本土平臺與國際經驗的碰撞,正共同開啟一條基于優勢互補、共創增量價值的現實路徑。
1
-Insurance Today-
國際巨頭攜手本土新銳
WHY?到底看上了對方啥?
一般來說,融資最大的看點是融了多少錢。但此番,在于i云保與加拿大永明金融的戰略聯合。
公告顯示,“i云保引入永明金融作為戰略投資者,將加強雙方在保險領域的合作及互利共贏”
這預示著雙方或將在多領域展開實質性合作。
對i云保而言,永明金融帶來的不僅是加速技術研發和市場拓展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國際領先的保險運營經驗、精算與產品設計能力、以及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和全球經營視野。
i云保創始人、CEO李哲表示,“此次融資是i云保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永明金融的加入不僅為我們帶來了資本支持,更將助力我們在科技、風險管理及全球化視野上實現突破。”
對永明金融而言,這筆投資是其持續看好中國市場、深化本土化戰略的關鍵一步。
更深層次看,在保險業面臨增長挑戰、尋求轉型突破的背景下,由具備深厚行業積淀的國際老牌險企,戰略投資于專注技術賦能的本土創新平臺,這種“傳統+創新”、“全球+本土”的結合模式本身又何嘗不是對“科技賦能保險”模式的一種有力肯定。
回過頭看,此輪融資似乎也驗證了一個樸素的市場邏輯:
即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那些能夠展現其核心技術優勢和可持續商業模式的企業,對于尋求長期戰略價值與產業協同的資本方而言,依然具備一定的投資吸引力。
這或許也體現了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專注于核心優勢并尋求外部合作以彌補短板的重要性。
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兒,把長板做長,比啥都重要。
2
-Insurance Today-
行業轉型困局
科技賦能的價值其實并不過剩
就像開篇說的那樣,保險科技這陣風吹了好幾年,有起有落,保不齊有人會覺得“科技賦能”喊得震天響,實際價值也就那樣,甚至有點“虛火過旺”了。
此乃i云保“牽手”永明金融這事兒背后的另一點:眼下中國人身險業正到了轉型升級的坎兒上,科技這把“助推器”的價值非但沒過剩,反而是越來越關鍵。
如今,行業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代理人隊伍規模大幅下滑,結構亟待優化,專業中介渠道也面臨發展瓶頸,亟待尋找新的發展路徑。
此外,低利率環境削弱了傳統產品的吸引力,新產品銷售難度增加;監管導向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報行合一”旨在壓縮渠道費用空間,提升發展質量。
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說了無數次的,但就像一個困局一樣,破不了。
然而,縱觀過往,每一次產業的重大突破與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其核心驅動力往往都指向了科技的革新與演進。
人身險行業當然也會是這樣。
保險科技的核心價值,就是在于通過數字化手段解決當前行業的核心痛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優化運營、降本增效。
其二,賦能渠道、提升專業。
其三,改善體驗、重塑信任。
不少保險科技公司正循著這些價值方向和類似的思路進行探索,其代表性的商業模式往往表現為:
構建連接保險公司與代理人的技術平臺,并整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給到代理人一系列數字化工具,以提升營銷獲客的精準度,優化代理人團隊的管理與協作效率,同時強化銷售風險控制的有效性,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風險保障解決方案。
事實上,從監管機構強調再三的“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也當能知道保險科技之于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當然,科技賦能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任何商業模式的實際成效都有待市場的長期檢驗。但其所代表的“科技賦能人身險運營、銷售、服務”這一發展方向,同當前保險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部分核心訴求,是一致的。
3
-Insurance Today-
告別單打獨斗,一起“做蛋糕”
或許是保險科技的下半場
兜兜轉轉,從保險科技的“虛火”到行業轉型“死局”里科技這把“助推器”的歷史使命…當然,i云保和永明金融這次“牽手”,也為我們揭示了行業未來圖景的一種可能:融合共生。
十年前想象中的那種“顛覆者”上來就把“老大哥”挑落馬下的逆襲戲碼,以后恐怕會越來越少見了。未來的主流劇本,更可能是各顯神通、優勢互補的融合共生。
簡單說,就是有技術的新勢力和有家底的老牌勁旅,大家坐下來一起合計合計,怎么把保險這塊蛋糕做得更大、也做得更好。
如此般融合共生的趨勢,并非空穴來風。
傳統險企通常手握雄厚的資本、成熟的品牌以及久經考驗的風控經驗,這是“壓艙石”;而科技公司則在技術創新、用戶體驗和快速響應市場變化上更具優勢,這是“加速器”。
當“壓艙石”與“加速器”有效結合,就能形成1+1>2的協同效應,這也是眾多大型險企與科技新銳雙向奔赴的內在邏輯。
對今天人身險市場而言,尤其是對于今天的專業中介渠道而言,這種融合很是關鍵。
從保險公司角度看,盡管我們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獨特的數字生態,但無論是頭部險企還是中小險企,都面臨著行業深刻變革下的諸多挑戰,如遺留系統的掣肘、數據治理的復雜性以及重建客戶信任的漫長道路。
從專業中介角度看,根據2025年一季度公開數據顯示,專業中介渠道新單保費收入同比負增長約4成,已連續兩年出現一季度負增長,這意味著在“報行合一”之下,人身險中介渠道原有的那種發展模式已經難以持續。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種專業中介渠道的科技公司同外資保險公司的戰略合作,對行業的參考價值更顯突出。
不僅有助于引入外部先進經驗與資源,為本土創新“輸血”,更能促進業界聯手攻克共同難題,如代理人隊伍的專業化轉型、數據資產的合規高效應用等。
同時,在整個人身險市場尤其是身處困境中的專業中介市場,最需要提振信心的時刻,這類合作也無疑起到了穩定預期、昭示行業長期價值的積極作用。
這可能也是人身險市場進入成熟階段后,中國保險科技下半場的一種玩法。
接下來的關鍵,在于技術如何在賦能代理人專業化上取得更實質性的突破,數據和人工智能如何在確保合規安全的前提下,更高效地應用于個性化產品創新與精細化風險管理;以及科技作為核心的保險服務,該如何更自然地融入大健康、大養老等更廣闊的民生服務生態之中。
誠然,中國保險科技的演進之路定不會一蹴而就,這需要戰略定力,也需要行業各方以更開放的心態攜手前行。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