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 廖原
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白紅春
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陳凱玥
中央結算公司中債研發中心專家 商瑾
中央結算公司中債研發中心高級副經理 陳瑩瑩
◇ 本文原載《債券》2025年3月刊
摘 要
可持續類債券主要涵蓋綠色債券、轉型類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是支持我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金融工具。本報告聚焦我國可持續類債券市場2024年度運行情況,對債券發行情況、資金投向、政策要點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并就我國可持續類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進行展望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
綠色債券 轉型債券 社會責任債券 環境信息披露
在多項政策支持下,我國已構建起涵蓋綠色債券、轉型類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可持續發展債券的多元化可持續金融產品體系。從2024年市場數據來看,我國發行“投向綠”債券1約1.55萬億元,貼標綠色債券26832.95億元,同比有所回落。受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政策影響,轉型類債券發行規模上升幅度較大,對綠色債券形成有益補充。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隨著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市場主體認知深化以及國際合作不斷深入,我國可持續類債券市場將持續為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注入強勁動能,助力“雙碳”目標的高質量實現。
市場概況
(一)綠色債券發行漸緩
2024年度,我國發行的“投向綠”債券規模約為1.55萬億元(見表1),較上年減少約1285.91億元;發行只數為1270只,較上年增加1只。債券類型分布中,中期票據在發行規模和數量上同時超過其他債券類型,發行規模達3642.60億元,同比上漲64.53%,上漲幅度最為顯著。發行規模同樣呈現上升趨勢的債券類型還包括公司債和定向工具,總體上漲約391.63億元。其余債券類型的發行規模同比均有所下降。其中,金融債下降最多,約為1853億元。

聚焦到貼標綠色債券,2024年共發行貼標綠色債券653只,發行規模合計6832.95億元,占“投向綠”規模的44.17%(見表2)。綠色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和中期票據發行規模較大,分別為2205億元、2056.77億元、1733.90億元。與“投向綠”債券表現一致的是,貼標綠色債券發行規模較上年同樣有所減少,減少約1614.62億元。其中,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同比減少最多,減少1853億元。中期票據發行規模則增長迅速,約為2023年855.79億元發行規模的2.03倍。

從募集資金投向來看,除多領域3之外,貼標綠色債券募集資金向清潔能源產業傾斜更為明顯,規模約為1657.61億元,占比36.36%(見圖1),同比提升約9個百分點。細分來看,投向清潔能源產業的綠色資金主要流向風力發電、大型水力發電設施建設和運營、太陽能利用設施建設和運營(見圖2)。其后為基礎設施綠色升級領域,資金規模約為660.15億元,同比下降顯著。細分來看,資金投向依然集中于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領域(見圖3)。



(二)轉型類債券市場穩步增長
轉型類債券市場是綠色債券市場的重要補充,按照是否對債券募集資金用途有特定要求可細分為掛鉤類產品和非掛鉤類產品。
2020年,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發布了《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原則》,支持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角度下的可持續發展。其后,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發布《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SLB)十問十答》,將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引入國內;上交所和深交所修訂發布特定品種公司債券相關文件,推出低碳轉型掛鉤公司債券??沙掷m發展掛鉤債券可以不限制募集資金用途,通過將債券發行條款與發行人特定績效指標掛鉤,激勵發行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貢獻。與綠色債券相比,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在覆蓋行業、資金用途、債券結構等方面更為廣泛和靈活,對于綠色債券難以覆蓋到的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適用性更強。
在掛鉤類產品之外,2022年,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開展轉型債券相關創新試點的通知》,推出轉型債券;其后上交所和深交所推出低碳轉型公司債券。與綠色債券類似,轉型債券對募集資金用途有所限制,但更聚焦于與“雙碳”目標相適應、具有節能減排作用的經濟活動。
2024年,我國境內發行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含低碳轉型掛鉤公司債券)85只,規模約為524.19億元,同比增長34.49%。債券掛鉤的績效指標類型多樣,其中以能效提升、建筑可持續發展、擴大清潔能源規模作為績效指標的債券規模最為突出,分別為85億元、44.70億元和42億元(見表3)。而2022年和2023年都是采用擴大清潔能源規模績效指標的債券規模最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在發行“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可持續掛鉤)”時,將“新增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開發數量”作為可持續發展績效目標。這是2024年創新設立的與碳市場相關的績效指標,對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市場創設更多與低碳轉型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具有啟發意義。

2024年我國共計發行非掛鉤類轉型債券5只,金額為119億元,是2023年的5.25倍。其中,“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24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科技創新低碳轉型‘一帶一路’公司債券(第一期)(品種一)”規模達100億元,是我國推出非掛鉤類轉型債券以來發行規模最大的一只。
(三)社會責任債券與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潛力仍待挖掘
現階段,我國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活動主要參考2021年11月交易商協會發布的《關于試點開展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業務的問答》(以下簡稱《問答》),監管機構尚未針對兩者出臺更多的監管文件。依據該《問答》,在試點階段,我國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人主要為外國政府類機構、國際開發機構、境外非金融企業。與綠色債券類似,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同樣關注募集資金使用、項目評估和遴選、募集資金管理和信息披露四大要素,并且鼓勵發行人聘請外部評估機構在發行前和存續期對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進行評估。
目前我國貼標社會責任債券和可持續發展債券仍處于試點階段,發行規模較為有限。根據萬得(Wind)數據,2024年我國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2只,總規模為60億元,發行人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持續發展債券框架》下發行。
另外,我國債券市場中募集資金專項用于支持社會領域發展的主題債券已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相關主題包括扶貧紓困、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小微企業、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田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7。2024年我國發行社會責任主題債券約3萬億元,其中政策銀行債占比最大,約為62.64%(見圖4)。

亮點盤點
(一)目錄更新領航標準升級
隨著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政策的持續發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技術不斷進步和有關規范標準的更新完善,綠色產業標準需要調整以滿足新的發展要求。2024年,監管機構完成了《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的修訂,2月發布《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以下簡稱《綠產目錄(2024年版)》。《綠產目錄(2024年版)》保持了原有的三級架構,在一級類別上從六大類上升為七大類,二級類別從30類增加到31類,三級類別從211類增加到246類;進一步細化了相關產業的具體內涵和要求,更新項目符合標準和政策;著重突出“低碳”概念,將目錄名稱從“綠色產業指導目錄”調整為“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補充納入低碳轉型類別,全面落實“雙碳”;調整分類結構,提升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到一級類別,細化和拓展生態保護修復和利用領域分類;補充新興產業,如溫室氣體控制、綠色物流、綠色民航、信息基礎設施等。
在《綠產目錄(2024年版)》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在2024年組織開展了《綠色金融支持項目目錄》(以下簡稱《綠金目錄》)的編制工作。中節能衡準在中國人民銀行領導下為《綠金目錄》的編制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二)信披加強保障綠色屬性
信息披露是保障綠色債券核心特征的重要手段。自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啟動以來,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與規范性就成為促進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202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行業標準《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JR/T 0322-2024),該標準由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提出并負責起草。該標準是綠色債券領域首個金融行業標準,填補綠色金融領域行業標準空白,為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提供了統一、科學的指標體系,有效促進綠色債券標準化信息披露和量化統計。標準總結提煉出涵蓋205個細分綠色項目的47個環境效益指標體系(見圖5),實現了分項目系統量化綠色債券募集資金的環境效益,促進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質量提升。

此外,市場機構也在積極搭建信息平臺,統計、披露可持續類債券環境信息等數據。根據金融行業標準,中央結算公司打造了國際首個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系統展示可持續類債券募集資金對環境的貢獻,為市場參與各方提供量化的環境效益數據參考,并發布國內市場首份《中國綠色債券白皮書》8。目前,中國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已覆蓋境內外全品種綠色債券和可持續債券的環境效益數據,涉及債券6200余只,發行規模12萬余億元人民幣,募集資金投向超200個綠色行業。
(三)轉型發力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在推動實現我國“雙碳”目標過程中,除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之外,穩妥有序推動傳統高排放或難以減排行業和經濟活動的低碳轉型同樣意義重大。從2021年起,中國人民銀行牽頭推進我國重點領域轉型金融支持項目目錄的編制工作,并于2024年正式向試點金融機構推出鋼鐵、煤電、建材、農業四個領域轉型金融標準成果。地方監管機構聚焦各自優勢和重點產業,紛紛推出地方轉型金融標準。中節能衡準是京津冀區域《公路工程建設領域轉型金融實施指南》和江西省《銅產業轉型金融支持項目目錄》兩項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

在此背景下,2024年我國轉型類債券發行規模大幅增加,相比上年412.43億元的發行規模增加了55.95%。2024年10月,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綠色及轉型債券相關機制的通知》。該通知在多個方面進行了重要調整,包括進一步拓展了轉型債券發行人的主體范圍,使得更多符合條件的實體能夠參與到這一市場中;同時,也明確了更為寬泛的募集資金用途范圍,為資金的有效利用和綠色低碳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2024年12月,上交所和深交所修訂發布專項品種公司債券相關文件,進一步細化對低碳轉型公司債券要求。這些舉措無疑將為綠色及轉型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未來展望
(一)發行規?;厣?/font>
更新的綠色目錄以及信披行業標準的推出對于促進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回暖具有重要支持作用。在最新標準推廣過程中,相關機構要做好新舊標準有效銜接工作,確保平穩過渡,把握市場機遇。首先要深入研究新舊標準的差異和聯系,制定詳細的過渡方案。通過加強培訓與宣傳,讓相關人員充分理解新標準,確保準確運用,并且要建立健全監督和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在新舊標準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已建立綠色金融統計數據庫的機構要細致梳理和調整統計口徑,及時升級相關系統,更新環境效益測算方法學。
(二)披露更加規范
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監管的加強,綠色債券發行主體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將更加標準和細致。發行人需遵循最新的信息披露政策要求,詳細披露綠色債券基本情況、募集資金使用情況、綠色募投項目進展與環境效益等關鍵信息,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金融行業標準《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標體系》已經正式發布,建議綠色債券發行人參考此標準進行環境效益的評估和披露,鼓勵在統一的綠色低碳轉型債券數據庫進行披露,提升環境效益信息披露標準化水平,共同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已逐步進入可持續信息強制披露階段。2024年,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分別正式發布中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其中,上交所和深交所指引要求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證100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遲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鼓勵上市公司提前適用指引的規定披露2024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財政部等九部門于2024年推出《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試行)》,穩步推進我國可持續披露準則體系建設,規范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國務院國資委辦公廳于2023年發布《關于轉發<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專項報告編制研究>的通知》,規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提升有關專項報告編制質量??沙掷m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已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相關企業需提前部署相關工作,構建可持續管理架構,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吸納專業人才,收集相關數據,開展相關培訓等,不斷提升自身氣候風險管理能力,保障信息披露質量。綠色投融資信息是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綠色債券發行企業需特別關注自身信息披露能力提升,確保所披露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增強市場信心,保障綠色資本的有效配置。相關部門也可進一步完善綠色考核評價機制,將綠色債券環境效益信息披露廣泛應用于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豐富評價結果應用場景,增加披露激勵。
(三)轉型愈加令人矚目
2024年,隨著政策支持和投資者意識提升,與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相關的轉型類債券發行規模已呈現大幅增長。在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被列入2025年的重點任務。在此背景下,未來轉型金融市場還有較大發展潛力,但也需要攻克一系列難點。一方面,標準和政策體系還需繼續完善。目前,國家層面的轉型標準主要聚焦鋼鐵、建材、煤電、農業,覆蓋范圍還需進一步擴展。另一方面,發展轉型金融也是企業提升自身氣候風險管理能力的契機。相關企業還需提前規劃自身轉型方向、轉型目標,完善治理架構,做好轉型方案,才能在未來發展轉型金融的大趨勢下把握機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美麗中國更受關注
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加大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強化實施保障四個方面提出19項重點舉措,持續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全力服務支持美麗中國建設。發展綠色債券作為重要舉措之一在其中被頻頻提及。2016—2023年,我國累計超過4500億元的綠色債券募集資金投向了生態環境產業,占總體比例約為12%,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未來金融機構、債券發行主體、外部評估機構等需要提升對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的關注程度,按照《意見》要求,挖掘適于綠色債券支持的生態保護項目,探索試點創新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主題債券,開發與資源環境要素相關的債券品種,發行氣候主題綠色債券,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作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注:
1.“投向綠”債券是指募集資金投向符合中國人民銀行《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綠色債券原則》、氣候債券倡議組織《氣候債券分類方案》這三項綠色債券標準之一,且投向綠色項目的募集資金占比不低于貼標綠色債券規定要求的債券。
2. 貼標綠色債券是指中國國內市場上經過監管機構批準發行,在債券全稱中帶有相關標識的綠色債券。
3.本報告將貼標綠色金融債券募投項目類型多樣且難以拆分統計的情況統計歸納為“多領域”類別。
4.不包括因發行材料沒有公開披露等原因導致的未對外披露募集資金投向細分類別的債券規模。
5.不包括未披露募集資金投向清潔能源產業細分領域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
6.不包括未披露募集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細分領域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
7.本報告統計的社會責任主題債券是指境內發行,募集資金投向社會責任項目的債券,包括幫助特定目標人群、解決或減輕社會問題等項目,具體涵蓋扶貧紓困、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小微企業、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田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共12類項目。
8.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綠色債券白皮書》和《中國轉型債券白皮書》。
參考文獻
[1] 張秦牛,劉琛.國際社會責任債券市場分析及對我國市場的展望[J].債券,2024(10).

責任編輯:趙思遠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