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海證券報
新華財經上海5月16日電 明亮整潔的車間內,一卷卷銅材排列整齊,一臺臺AGV運輸車穿梭在既定行道上,工人忙碌在數字操作臺和監控視頻前——這是寧波金田銅業車間里的生產場景,也是現代化有色加工企業穩健發展的縮影。
長三角地區是有色金屬的貿易集散中心,聚集了大量貿易和加工類企業,且多數是民營企業。記者近期調研了解到,面對近年來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長三角有色產業鏈企業一手抓科技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一手抓產融結合,以金融力量賦能穩健經營,做到了“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以新技術促進生產效率提升
銅加工往往被視為傳統行業,但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快速崛起,這個行業興起了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科技敘事”。
金田銅業成立于1986年,39年間,從一家做砂輪的鄉鎮企業,成長為我國產業鏈最完整、品類最多、規模最大的銅及銅合金材料生產企業之一。公司于2020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如何通過AI等新技術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對于這個熱門話題,金田銅業有自己的見解。
2021年,金田銅業建成了寧波首批5G智能工廠,在產品質檢環節實現“5G+AI視覺檢測”。簡單來說,公司生產的銅帶產品經高清攝像頭進行視覺高速檢測,結合數據庫分析可識別表面99%以上的缺陷。
“這不僅有效杜絕缺陷產品流入客戶的風險,保證產品品質,而且可以通過數據模型計算分析出最優分切方案,減少剪切余料,提升產品成材率。”金田銅業生產技術中心主任項燕龍介紹,公司重點推進數智轉型,借助AI、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已實現關鍵設備聯網率100%、關鍵設備數采覆蓋率82%以上,大幅提高了運營效率。
在有色貿易環節,近年來也誕生了新技術賦能的典型案例。
中基寧波集團是寧波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企業,居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73位。2024年,公司和騰訊合作,將騰訊的數據中臺與公司的大宗商品貿易場景相結合,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期現一體化管理系統(CTRM系統)。
中基寧波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研CTRM系統集交易管理、風險管理、市場分析與預測、合規管理于一體,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企業缺乏研究能力、風險敞口計算復雜、期現匹配困難等痛點,目前已在上下游重點客戶投入使用。經測算,該系統最高能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率17%,節約人力成本約10%。
“CTRM系統本身是私域化部署的。針對寧波中小企業較多的特點,我們又開發了SaaS系統,客戶可以用很小的成本租用。我們希望運用公司在貿易流通領域積累的經驗,承擔‘鏈主’角色,以數字化內容賦能寧波的區域發展。”中基寧波相關負責人說。
提高產品和服務核心競爭力
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高端領域的業務拓展,也是近年來有色產業鏈企業的努力方向。
項燕龍介紹,過去,金田銅業的主要產品是銅線、銅管、銅棒等,大部分與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相關。2017年,公司提出了產品客戶雙升級戰略,著手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賽道布局。
以新能源汽車用到的電磁扁線產品為例。新能源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對電機的電磁扁線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其中,耐高壓能力是重要的技術指標。過去,高壓電磁扁線基本依賴從日本進口。金田銅業通過技術革新,從400V、800V產品,到如今已經能夠生產1000V的電機扁線,幫助新能源汽車實現“兆瓦閃充”,在全球范圍內做到技術超越,相關產品已出口銷售給海外車企。
“從公司的角度看,產品創新主要有兩個維度。”金田銅業高級副總裁鄭敦表示:一是已有應用場景的迭代升級,例如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客戶的技術不斷突破,公司產品須進行相應升級;二是新興場景的拓展,如人形機器人電機,低空經濟相關的飛行器電機、微型機場信息傳輸等,都是公司正在關注的新賽道。
貿易商的核心競爭力則在于服務模式的創新。中基寧波副總裁陳靜艷介紹,除傳統的外貿服務外,公司聚焦“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打造了以“汽通全球”為代表的跨境綜合服務平臺。
“長三角地區擁有龐大的汽配產業帶,但普遍零散經營,集貨能力有限,在出海過程中面臨物流倉儲成本高的難題。此外,汽配產品的定制化要求很高,海外需求無法精準匹配到國內廠商,造成資源浪費。”陳靜艷表示。
為了解決汽配賣家出海難題,中基寧波搭建了“汽通全球”跨境平臺,發揮前置倉與海外倉優勢,統一采購、統一運輸,優化尾程配送,并通過數據分析幫助客戶精準定位銷售產品。通過優化各個環節的相關成本,幫助客戶降本增效。
產融結合鎖定生產經營利潤
近年來,海外不確定因素疊加,導致有色金屬價格劇烈波動。以銅為例,倫敦LME銅價從2020年3月低點4371美元/噸起步,至2024年5月觸及11104美元/噸的歷史新高,漲幅超過150%。
原材料價格高波動將影響加工企業的經營利潤。但在與產業鏈企業的交流中,記者感受到頭部企業對有色金屬價格波動比較“淡定”,這緣于行業已進行深度的產融結合。
“金田銅業的業務都以‘銅價+加工費’的模式進行定價。”鄭敦告訴記者,公司與客戶簽訂年度貿易合同時,不約定具體價格,只約定加工費,實際交易以接到訂單時的銅價為準。這樣,公司在訂單下達的同時,在期貨市場同步開倉,就能鎖定加工費利潤。
2024年初,金田銅業接到某客戶100噸銅材加工訂單,當時上期所銅期貨盤面價格在68000元/噸左右,這筆訂單就按照“6.8萬+加工費”進行定價,公司同步利用銅期貨進行買入保值;到4月產品發貨時,公司在期貨市場平倉了結,雖然此時銅價受海外因素影響已漲至82000元/噸,但由于進行了套期保值,公司有效規避了該時間段的原料價格波動風險。
“銅加工產業鏈已接受這種期現結合的定價模式,全行業絕大部分都是以這種模式進行。”鄭敦介紹,金田銅業設立了專門的套期保值管理委員會,并設計了一套完整的風險管理制度,確保風險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標準化。
而像中基寧波這樣的頭部貿易商,在使用金融工具做好自身套期保值的同時,也發揮“鏈主”角色協助更多中小企業進行風險管理。
陳靜艷表示,中基寧波打造了“期現聯動、工貿一體、產融結合”模式,把公司的專業研投團隊和運營能力融入產業鏈,為實體工廠提供原料進口、策略研究、風險對沖、庫存管理、市場銷售等全方位運營服務。在這種服務模式下,工廠只需要專心做好生產、把控產品品質,大幅提升了實體工廠應對風險能力和穩健盈利能力,從而實現產業鏈的共贏發展。
編輯:吳鄭思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