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瘦身”進行時!年內已有超40家銀行“消失”......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張冰潔
今年以來,中小銀行“整編重組”的步伐加快,多家村鎮銀行正通過被吸收合并、解散等方式,逐步消失在大眾的視野。
近日,順德農商行發布公告稱,將于5月20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關于吸收合并深圳龍華新華村鎮銀行的相關議案。這是繼去年12月底順德農商行審議并通過了對三水珠江村鎮銀行以及東莞常平、佛山南海、廣州番禺等四家新華村鎮銀行吸收合并議案之后的又一相關舉措。
江門農商行也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在5月13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將審議吸收合并龍川融和村鎮銀行、饒平融和村鎮銀行共兩家村鎮銀行的議案。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村改支”“村改分”的案例也逐漸增多,村鎮銀行正在加速“退場”。
5月7日,江蘇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收購江蘇丹陽蘇銀村鎮銀行有限責任公司并設立分支機構的議案已獲核準。根據批復,江蘇銀行將承接江蘇丹陽蘇銀村鎮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業務、員工,并設立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丹陽開發區支行等4家支行。
根據盛京銀行5月6日公告,該行擬定于6月13日召開年度股東大會,并將審議關于收購旗下持股的沈北村鎮銀行、法庫村鎮銀行、新民村鎮銀行、遼中村鎮銀行其他股東股份并將其改建為分支機構暨吸收合并的議案。
今年4月,長沙銀行也發布公告稱,收購宜章長行村鎮銀行并設立分支機構的議案已獲董事會審議通過。此次收購完成后,宜章長行村鎮銀行將注銷法人資格,成為長沙銀行的分支機構。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類似“大魚吃小魚”的案例正在地方性商業銀行身上頻繁上演,僅去年一年,就有上百家村鎮銀行被股份行、城商行等兼并重組,成為其分支機構。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官網披露了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最新名單。截至2025年3月末,全國共有371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參加存款保險,相較于2024年末減少了48家,村鎮銀行占據了較大比重。
另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截至2024年末,我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295家,相較于2023年末的4490家減少了195家。分機構來看,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分別較上一年減少44家、41家、98家。
“從金融風險來看,中小金融機構相對更大,無論是‘瘦身’還是兼并重組等都是風險防范化解的方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受訪時表示,村鎮銀行因為經營規模較小,在此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其他機構兼并整合。
與此同時,由于發展基礎薄弱、經營能力不佳,村鎮銀行長期積累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去年年底發布的《金融穩定報告(2024年)》顯示,2023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對3936家銀行機構開展評級,從評級結果來看,“紅區”(處于風險較高狀態)銀行共有357家,以農合機構(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紅區”銀行為主。
近年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問題一直都是金融管理部門關注的重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明確指出,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體推進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和轉型發展,綜合采取補充資本金、兼并重組、市場退出等方式分類化解風險。
“金融機構合并重組,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更好發揮金融機構的作用,推進風險防范化解,這不僅有助于減少高風險金融機構,而且有效降低風險防范化解的成本。”婁飛鵬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面對全國性銀行金融業務的不斷“下沉”,未來,農村金融機構應當如何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我國農村市場規模潛力較大,作為農村金融機構需要堅守自身戰略定位,利用自身熟悉農村市場的優勢,通過針對性的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切實服務農村市場。”婁飛鵬表示。

責任編輯:王馨茹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