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券商加速“出海”:中金迪拜分公司開業,華泰、中信、國君國際業務營收增超40%

中資券商加速“出海”:中金迪拜分公司開業,華泰、中信、國君國際業務營收增超40%
2025年05月16日 18:37 界面新聞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全球資本市場呈現顯著“東升西落”趨勢,使得券商國際化敘事發生轉變。

  中金公司5月15日宣布,公司位于阿聯酋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的分公司正式開業,該分公司持有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DFSA)頒發的第四類牌照。

  2024年,150家券商的營收與凈利潤均創近三年新高,這得益于證券行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積極轉型與持續創新。

  國際業務的迅猛發展,尤其成為頭部券商業績增長的關鍵動力。“立足香港、布局亞太、輻射全球”已經成為中資券商的國際化戰略。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告訴界面新聞,“當前中資券商的國際化發展正迎來歷史性機遇。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跨境資本流動渠道日益完善,國際資本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不斷增長。同時,中資企業‘出海’帶來的跨境并購、全球發債、境外IPO等多元化需求,為券商國際化業務提供了廣闊空間。”

  國際業務成券商業績增長核心引擎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培育一流投資銀行”的戰略部署下,中資券商國際化進程顯著提速。

  2024年,頭部券商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全面突破40%,華泰國際、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金融控股等子公司營收分別達200.63億港元、22.63億美元、78.34億港元,同比增幅達40.61%、41.2%、46.13%,成為驅動行業增長的核心引擎。

  從盈利能力看,華泰國際凈利潤達71.65億港元,同比激增259%;中信證券國際、國泰君安金融控股凈利潤分別增長115.55%、113.98%,凸顯國際化業務的高附加值特征。中金國際雖營收同比微降8.04%至107.5億港元,但憑借跨境并購等核心業務優勢,仍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這一成績得益于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政策與券商全球化戰略的深度協同。一方面,中國資本市場通過滬深港通、債券通等機制持續擴大開放,截至2024年末外資通過QFII和滬深股通持有A股市值達2.9萬億元,占總市值3.4%。另一方面,頭部券商以香港為樞紐,構建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

  具體來看,2024年中資券商全年服務64家企業登陸港交所,融資863.8億港元,占全市場98.4%,港股通交易金額達11.2萬億港元,同比增長64.9%。華泰國際、中信證券國際等機構在港股IPO保薦市場占據超50%份額,美的集團順豐控股等百億級項目均由中資投行主導。

  中金公司(601995.SH)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從企業‘出海’的金融需求來看,首先是跨境融資,包括中資企業境外股本融資、境外債發行、引入境外投資人等。券商應積極把握中資企業全球存托憑證發行、在境外證券交易所上市等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遇。其次是跨境財務顧問,包括跨境并購、戰略合作等。券商要協助中資企業在海外布局過程中對接當地優質資源,為企業‘出海’對接潛在戰略合作伙伴。再者是人民幣國際化相關需求,券商應進一步豐富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人與投資人服務,拓寬人民幣資產配置途徑,助力人民幣國際化。”

  區域布局縱深拓展方面,中國銀河(601881.SH)通過收購銀河-聯昌實現東南亞15國業務覆蓋,成為亞洲網絡最廣的中資券商;中金公司在沙特、阿聯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推動中資企業赴米蘭雙重上市等標桿項目。華泰證券(新加坡)、中信證券新加坡財富管理平臺等新節點的設立,進一步強化了對新興市場的服務能力。

  多渠道拓展全球客戶成共識

  近年來,發展國際業務不僅是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邁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必由之路。在國際業務的賽道上,不同券商根據自身定位和優勢,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格局。

  從頭部券商的國際化業務布局來看,中信證券(600030.SH)持續深化國際業務布局,去年向中信證券國際增資約65.32億元。當前,中信證券國際在投行和財富管理領域并重,積極拓展境內外客戶資源。

  華泰證券(601688.SH)通過境內外全業務鏈的無縫對接,打造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體系。2024年,其國際業務收入占比已達34.58%,業績在中國香港中資券商中位居前列。

  中金公司則立足自身跨境業務優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及國際企業融資并購提供專業服務,全年跨境及海外項目交易規模超9000億元。同時,積極在美國、歐洲、中東等地開展A股市場推介。

  盡管各家券商的國際化策略各異,但人才布局是共同的核心關注點。國際化業務的迅猛發展吸引了大量專業人才。

  以中金公司為例,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在以下幾方面加強人才布局,一是持續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形成有戰斗力的人才團隊。二是通過當地招聘與總部外派相結合的人才組織方式,結合自身業務優勢和當地實際業務需要,實現境外與境內的相互賦能。三是組織各類業務和合規培訓,加強人才培育,通過專業培訓加深團隊對境內外市場、行業以及相關產品的理解。”

  中資券商邁向“多元競爭”新階段

  2025年,券商國際化發展將步入關鍵階段,業務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頭部機構正從傳統的投行服務向衍生品、財富管理等領域拓展,這是邁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的重要一步。正如華泰證券首席執行官周易所言:“國際化意味著真正參與全球高水平競爭。”

  申萬宏源證券(000166.SZ)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劍指出,隨著我國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不斷推進,境外業務增長空間廣闊。未來,公司將堅定不移推進國際化戰略,一是在鞏固基礎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跨境一體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核心業務能力;三是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國際化經營質效。

  總體來看,國際業務布局已成為券商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正如中信建投(601066.SH)董事長劉成在業績說明會上所說,既要積極推進,又要確保行穩致遠;既要短期見成效,又要長期有質量,讓國際化真正可持續;既要業務的增長,又要實現風險可控,真正實現國際化的安全發展。

  趙錫軍表示,“券商深入推進國際化戰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提升專業能力,有助于加速邁向國際一流投行。近年來,中資券商在海外市場的參與度不斷加深,通過與國際同業的競爭與合作,中資券商在跨境并購、全球資產配置等核心服務能力上持續提升,業務網絡和復合型人才梯隊不斷完善,縮短了與國際一流投行的差距。”

  然而,國際業務拓展也伴隨著市場波動等風險。北京盈科(太原)律師事務所律師秦紅兵指出,“中資券商需深入了解海外復雜的法律環境和監管要求,避免合規風險。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市場在交易規則、投資者偏好、市場成熟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對中資券商構成挑戰。跨境并購與投資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海外形勢及政策變化也可能帶來風險。”

  “同時,中資券商需構建涵蓋監管、反洗錢、數據、知識產權以及稅務等多領域的合規體系,及時、靈活調整業務戰略,確保穩健發展。”他表示。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26 優優綠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膠 603049 --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12.08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