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聞中心
5月10日至13日,在第九個“中國品牌日”之際,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品牌引領·智鏈未來”活動,組織新華社、科技日報、人民網等國內主流媒體記者走進東方電氣集團、中國電信及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實地探訪央企綠色智能制造之路,探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后的央企力量。
傳統裝備制造“智”變突圍
走進東方電氣集團在四川德陽的子企業,昔日的傳統廠房已蛻變為智能制造的前沿陣地。在東方電氣集團所屬東方電機建成的發電裝備行業首個定子沖片“無人車間”,操控室里僅一名技術人員坐在電腦前工作,操控室外更是空無一人。從原料上料、沖壓成型,到清洗去毛刺、刷漆烘干,再到成品下料入庫,所有工作都由自動化設備完成。
這是東方電機實施數字化生產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東方電機建成的大型清潔能源裝備重型制造數字化車間,實現了定制化產品的高柔性生產,高質量推動大型離散發電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東方電氣集團所屬東方汽輪機打造的“清潔高效透平動力裝備高度定制敏捷智能工廠”,國內首個葉片加工無人車間及首條黑燈產線一片繁忙景象。智能物流設備快速移動,將葉片毛坯交到機器人“手中”,一夾一放,葉片毛坯進入夾具,開始進行數控加工。不遠處,國內首個綠色高效焊接數字化車間,智能焊接機器人不僅能自動焊接上萬個焊接點,還能“看到”焊接情況,實時自動檢測質量……在這里,9個數字化車間、5G全連接數字化工廠正涌現源源不斷的生產力。
量子科技賦能千行百業
在中國電信旗下中電信量子集團科技體驗館內,國內單臺比特數最多的量子計算機——天衍504正發出運轉的轟鳴聲。

中電信量子集團推出全球首個具有“量子計算優越性”能力的超量融合云平臺——“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目前該平臺訪問量已突破2700萬,用戶覆蓋海內外50多個國家,實驗任務數超過140萬,未來還將接入全國目前最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祖沖之三號”。
只要更換一張量子安全SIM卡,開通量子業務,就可以使用量子加密技術來保護消息、語音、視頻、文件、會議等通信內容的安全,這就是中電信量子集團推出的全球首個量子加密安全通話與辦公應用——量子密信密話。據介紹,量子密信密話已在政務、應急、金融等各行各業接入應用上百個,用戶規模超過520萬,服務單位超3000家。
就在近日,中電信量子集團發布了全球首個融合QKD(量子密鑰分發)和PQC(后量子密碼學)的分布式密碼體系,并基于該系統成功接通從北京至合肥橫跨超1000公里的全球首例跨域量子密信電話,這不僅是中電信量子集團依托國家重大項目科研成果的創新實踐,也是其在量子保密通信技術應用上的重大跨越。
除量子密信密話外,中電信量子集團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合肥量子城域網,為黨政機關提供量子安全接入服務和數據傳輸加密服務,并推出融合了量子加密、人工智能、數字化印控等技術的量子云印章,已經在安徽、北京、陜西、黑龍江、河北等地的政務審批、鄉村治理、財務審計、企業流程管理等場景進行推廣使用。
智慧水利助力國家水網智能化
站在位于河南滎陽孤柏山灣的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現場,俯瞰北上的長江水與滾滾東流的黃河水在此“握手”。

南水北調工程是世界規模最大、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年多來,為沿線7省市45座大中城市1.85億人提供穩定優質水源,有力改善北方地區水資源條件和承載能力,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動國家水網現代化建設,構建智慧水利體系。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南水北調工程實現了對輸水線路的實時監測與智能調控,大幅提升水資源調配效率和工程安全水平。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搭建的數字孿生平臺,可模擬不同水文條件下的調水方案,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據了解,數字孿生平臺在2024—2025年度冰期輸水期間,中線工程同比計劃多調水4000萬立方米。
從裝備制造的 “無人車間” 到量子科技的 “云網融合”,從調水工程的 “數字孿生” 到全產業鏈的 “智能升級”,東方電氣集團、中國電信、中國南水北調集團等央企的實踐,展現了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強大驅動力。在新質生產力的賽道上,國資央企正以科技創新為筆、數字技術為墨,書寫著中國高端制造從 “跟跑” 到 “領跑” 的新篇章,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責任編輯:李子紅】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