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在保險公司普遍面臨“資本荒”、股權融資越來越難的當下,尚有“余糧”的險企開始選擇另辟蹊徑的增資方式。5月14日,鼎和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和財險”)公告,公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轉增注冊資本,擬增資合計13.57億元。
業內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本質上是公司內部權益結構的調整,并不涉及新資金的實際進入。此前,鼎和財險制定了2025年保費規模百億元、凈利潤20億元的業績目標。從2024年實際表現來看,與這個目標還有明顯差距。鼎和財險在百億目標“攻堅”關鍵期進行增資,背后有怎樣的打算?
增資金額合計13.57億元
5月14日,鼎和財險公告,公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按持股比例同比例轉增注冊資本,注冊資本從46.43億元增加至60億元,增資金額合計13.57億元,各股東持股比例不變,上述增資事項需監管核準后生效。
在此輪增資中,鼎和財險采用的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的方式,在保險業并不常見。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所謂“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是指公司將資本公積金按照股東持股比例轉為公司的注冊資本。
張玥進一步解釋,資本公積金主要源于股本溢價、接受捐贈資產等非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益。與傳統股權融資相比,二者差異明顯。傳統股權融資是通過引入新股東注資或者原有股東追加投資,從而增加公司資本,這會帶來新的資金流入,而且股東結構往往會發生改變。而資本公積金轉增注冊資本,本質上是公司內部權益結構的調整,并不涉及新資金的實際進入,股東無需額外出資,各股東的持股比例也維持不變。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鼎和財險2021年啟動的那輪增資擴股中,引入了包括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三位投資人。該公司按3.969579元/股向3名新晉投資人增發股份16.25億股,共募集資金64.5億元。彼時,16.25億元進入了鼎和財險的注冊資本。按照行業慣例,剩余的48.25億元溢價增資款則會轉入資本公積金。
如今來看,鼎和財險拿出了此前的“余糧”為自己進行了增資,而非向股東“伸手”或外部融資。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雖然資本公積金轉為注冊資本不會改變企業凈資產總額,但對于鼎和財險來說,其一,更高的注冊資本有助于增強公司的償付能力;其二,穩定的資本結構能增強市場信心。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充足的資本可以讓公司在經營中更具韌性,有效應對潛在風險。
盈利目標挑戰不小
成立于2008年的鼎和財險,當前注冊資本為46.43億元。股東單位除上述機構外,還包括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網財務有限公司、廣州開發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
作為“電力系”財險公司,借助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等股東優勢,鼎和財險的盈利能力一直令業內艷羨。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1—2023年,鼎和財險凈利潤分別為10.26億元、10.82億元、12.25億元,維持在10億元左右的規模。但到了2024年,該公司凈利潤卻縮減至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鼎和財險此前還確定了“10020”發展目標,即2025年實現100億元保費、20億元凈利潤。但今年一季度,該公司保險業務收入為39.19億元,凈利潤僅有3.16億元。
想要在2025年實現20億元凈利潤目標,對于目前的鼎和財險來說,難度不小。
北京商報記者就保險業務、增資等相關問題致函鼎和財險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車險承保虧損
雖然背靠“電力系”股東,但成立至今,鼎和財險持續致力于市場化改革,而非單單依靠股東。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些年,鼎和財險的市場化改革舉措包括但不限于引入新股東、選聘職業經理人等。
此外,鼎和財險對于車險業務也非常重視。2024年數據顯示,鼎和財險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27億元,在保費規模上成為第一大業務。不過,雖然車險業務是鼎和財險市場化業務中規模最大的一類業務,但該公司的車險業務連續多年未能實現盈利。2024年,該公司車險業務實現承保虧損7462.13萬元。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該公司2020年以來車險均出現承保虧損的情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車險綜合改革后,中小財險公司的車險業務盈利愈發艱難。支培元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當前車險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各大保險公司為爭奪市場份額,常常采取降低費率等手段,壓縮了利潤空間。成本控制方面,車輛維修成本不斷攀升,零部件價格上漲、人工費用增加等都使得理賠支出增多。在風險管理上,若對風險評估不夠精準,未能合理定價,就容易導致賠付率過高,影響中小財險公司的盈利水平。
對于鼎和財險這種品牌優勢并不明顯的財險公司來說,該如何提升車險業務盈利能力并降低業務成本?支培元認為,在定價策略上,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精準評估風險,根據不同客戶的風險狀況制定差異化費率,避免盲目低價競爭。理賠管理方面,建立嚴格的核賠機制,加強對理賠流程的監控,運用科技手段識別騙保行為,降低不合理賠付。增值服務也是關鍵,提供諸如汽車救援、保養優惠、代駕服務等增值項目,不僅能增加客戶黏性,還能提升品牌形象。此外,強化成本控制,優化運營流程,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實現車險業務的可持續盈利。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