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退潮小紅書!流量時代的“留量”困局

銀行退潮小紅書!流量時代的“留量”困局
2025年05月15日 23:09 滾動播報

  轉自:北京商報

  2025年初,TikTok在美禁令掀起的流量漣漪一度席卷至小紅書,這場意外的平臺紅利讓金融機構嗅到年輕客群的營銷機遇,眾多銀行匆忙入場“趕考”。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家銀行的運營成效也逐漸明晰,頭部銀行一騎絕塵,通過清晰定位與資源協同,將小紅書納入全行品牌體系實現長效運營;而部分中小銀行粉絲規模低、更新頻率慢,陷入“流量困境”。

  “對于一家銀行而言,小紅書不是一個另類,而是與整個宣傳渠道息息相關。”銀行新媒體運營負責人趙洲(化名)的觀察,道破了這場“分野”背后的本質,金融產品的特殊性,使得用戶決策謹慎,小紅書尚未打通的“即看即買”鏈路,也讓銀行從“種草”到交易的轉化之路困難重重。

  不能把小紅書當“all in”

  當紅利消退,金融機構不得不重新思考網絡營銷落子策略……

  2025年初,TikTok在美禁令讓大量海外用戶涌入小紅書,潑天的流量之下,仿佛不發展小紅書平臺布局,就在業內“掉隊”。

  彼時,諸多銀行踏浪而至,雄心勃勃,一些銀行期望借助平臺拓展客戶接觸渠道,可現實非然,流量狂歡終會退潮,曾經被熱捧的營銷新戰場分層格局愈發明顯。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銀行總行、業務部門或分支機構在小紅書開設的官方賬號超過60個,頭部梯隊以招商銀行最為突出,該行主賬號粉絲量達到48.1萬。

  國有大行中,中國銀行采用“總行App+屬地分行+信用卡”的同步架構運營模式,廣東分行粉絲量遠超北京、上海分行,凸顯珠三角地區用戶活躍度優勢;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則以功能性賬號為主,粉絲量普遍低于1萬。

  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微銀行粉絲量達到9.7萬、恒豐銀行為4.9萬、中信銀行信用卡賬號粉絲量達到12.5萬。城商行陣營中,寧波銀行形成“主賬號+信用卡+寧來花”的矩陣布局,總粉絲量達20萬。相較而言,部分地方城商行、農商行賬號粉絲常年低于1000以下,內容更新頻率較低。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已經有銀行的賬號更新頻率從以往的隔幾日更新、周更,降低到月更,還有銀行雖然早早開立了小紅書賬號,但已處于停更狀態。

  深究原因,造成如此迥異表現的本質是運營邏輯的差異,頭部機構注重將平臺納入全行品牌體系,通過清晰定位與資源協同實現長效運營;而中小機構若缺乏戰略規劃與持續投入,易陷入“流量困境”。

  “不能把小紅書當作營銷平臺,而要將其視為與年輕人互動交流的窗口。”趙洲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行內對小紅書賬號的運營方向明晰,今年未設定過多KPI考核指標,目前已接近完成年度規劃。趙洲所在的機構位于行業第二梯隊,作為銀行小紅書運營表現亮眼的銀行,他近期頻繁被同業咨詢運營策略,在趙洲看來,很多銀行初期就將小紅書定義為獲客、轉化的對象,實則非也,運營至今,他更愿意將小紅書定義為做好金融服務的平臺。

  “小紅書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1小時,核心需求是‘發現美好生活’。”趙洲直言,金融屬性的低頻、嚴肅性與平臺調性存在天然差異,強行營銷易引發抵觸。通過實踐發現,將小紅書定位為兩大功能更具可行性。第一,金融知識輕普及,用短視頻解讀存款保險、殘幣兌換等實用知識,如“五一”前發布的假期營業網點全攻略,得到了較高的閱讀量。第二,用戶服務新入口,趙洲展示了幾張截圖,截圖中,通過小紅書賬號引流,客戶通過私信詢問銀行如何查詢原始票據、消費貸怎么申請、積存金兌換實物金是否有手續費等內容,分流了傳統客服人員的壓力。

  流量變現還要走很長的路

  銀行入駐小紅書的核心邏輯是基于流量紅利,小紅書月活用戶達3億,以年輕群體居多,消費決策能力強且對新事物接受度高,這類客群正是信用卡、消費金融、財富管理等業務的核心目標群體。

  對于銀行而言,入駐小紅書的最終目的是從公域流量轉向私域流量,推動業務增長。目前,銀行在小紅書的布局內容主要集中在品牌宣傳與形象塑造、金融知識普及與投資者教育、產品推廣方面。

  為了貼近小紅書年輕、活潑的平臺氛圍,一些銀行以擬人化卡通形象活躍于平臺,塑造親民品牌形象,打破傳統金融機構“高冷”的印象,發布的內容也多貼近生活;針對年輕用戶對金融知識的需求,發布的科普內容圍繞在理財技巧、信用卡使用指南、貸款知識、金融政策解讀等;在推廣方式上,采用更軟性的“種草”形式,如信用卡使用體驗、優惠活動,理財產品的特點與優勢等,刺激用戶對相關金融產品產生興趣。

  然而,由于金融產品的特殊性,用戶在做出購買決策時往往較為謹慎,單純依靠小紅書上的內容很難直接促成交易。

  在實踐過程中也是如此,“銀行目前在小紅書上的商業化探索還處于早期階段,距離實現變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趙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行現階段的主要目標是積累粉絲,提高賬號影響力,當粉絲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再考慮增設欄目、舉辦線下活動等,逐步探索商業化路徑”。

  談及銀行小紅書賬號流量轉化的難點,金融監管資深專家周毅欽指出,一方面,小紅書用戶熱衷生活化、個性化的分享,銀行宣傳具有復雜性高、專業性強、決策門檻高的特點,像產品介紹、政策解讀等內容,往往缺乏趣味性與互動性,難以引發用戶共鳴。金融業務涉及資金安全,用戶決策也極為謹慎。另一方面,銀行運營體系不完善。小紅書賬號運營比較簡單,存在更新頻率低、內容說教、咨詢回復不及時等問題。

  “對于銀行來說,小紅書不能孤立看待,它與銀行整體宣傳渠道建設、宣傳策略及預算緊密相關,銀行必須將其納入全行品牌宣傳體系來考量,與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協同,微信做私域深耕,抖音做品牌曝光,小紅書做年輕客群觸達,三者形成‘服務漏斗’。”趙洲認為,在進入小紅書之前,銀行需要明確自身定位,確定投入資源,并規劃好工作流程,否則很難取得良好效果。

  一位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也坦言稱,小紅書平臺上,用戶行為更多集中于內容“種草”與生活分享,金融產品的“即看即買”鏈路尚未打通,缺乏從“種草”到“交易”的完整轉化路徑,導致營銷效果難以量化評估。當前銀行業服務供給高度飽和,社交平臺并非不可替代的流量入口,銀行若想在小紅書突圍,需突破同質化內容競爭,但投入大量資源后未必能顯著提升業務轉化率,這種投入產出比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削弱了銀行運營的動力。

  從粉絲積累到價值深挖

  金融機構的小紅書“趕考路”上,多數銀行處于“粉絲爬坡期”,構建完整從“內容種草—需求喚醒—業務轉化”的營銷閉環至關重要。

  在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銀行在小紅書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有效轉化,難點既包括對平臺用戶屬性的洞察,也包括如何利用好其“種草”氛圍,將內容生產與轉化有效結合,此外,相對微信、抖音等成熟平臺而言,小紅書目前在金融領域的商業化鏈條,尤其是投放轉化功能生態還有待完善。

  蘇筱芮進一步指出,“活人多”“搜索功能好用”是目前小紅書具備的一些外部標簽,因此,預計小紅書后續將在持續營造活躍社區氛圍的同時,不斷優化搜索體驗,加大興趣內容的精準推流。而對于銀行機構來說,一方面需要盡早在小紅書“占位”,用官方內容來取代碎片化的主題討論;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銀行機構也需要關注運營側,包括用戶互動與活動設置,力爭在小紅書平臺實現良好的用戶互動交流。

  未來,銀行在小紅書平臺的經營要突破同質化競爭,需在內容定位或客群細分上打造差異化特色。周毅欽坦言,內容層面,例如以“投教科普”為核心,通過漫畫、短視頻等形式解讀理財知識,也可以主打“反詐宣傳”,結合真實案例揭秘騙局,強化用戶信任。客群維度方面,可錨定所在銀行的主要客群,例如針對“Z世代”推出“留學金融”“信用卡”等宣傳內容,為中老年定制“養老理財”“養老保險”圖文。銀行要制訂長期的運營計劃,固定更新頻率,建立用戶分層管理機制,及時回應粉絲的關注熱點,還可以聯動線下網點開展粉絲活動,形成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的閉環,最終將流量轉化為實際業務增長。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也提出,下一步,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和解決方案將成為趨勢,銀行應更加注重與用戶的深度互動,通過評論區答疑、私信溝通、線上活動等方式,及時了解用戶需求;同時,增加生活消費、職場成長、投資經驗分享等內容,以吸引更廣泛用戶群體。制定統一的內容策略,確保各平臺內容風格一致、信息連貫,同時根據不同平臺特點進行差異化內容創作和分發。

  或許正如趙洲所言,“小紅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銀行不該抱太多功利性心態做這個事”。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26 優優綠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膠 603049 --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12.08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