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如果日本央行退出YCC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資金從低利率環境轉向尋求更高回報的市場,A股市場的低波動性和高股息資產,可能會成為國際投資者新的避險選擇。
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對國際金融市場產生了顯著影響。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尤其受到市場關注,因為其長期的寬松政策可能正在迎來轉折點。浙商證券分析師覃漢、崔正陽認為,日本央行轉向鷹派,代表著全球低利率環境終結,不僅會對全球資產配置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也可能基于啞鈴型配置策略風險對沖的核心理念對國內低波動、高股息資產形成利好。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一直采取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試圖通過低利率和量化寬松等措施來刺激經濟增長和提升通脹水平。然而,長期的寬松政策并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目標,反而導致了財政赤字貨幣化、國債價格失真和日元貶值等問題。近年來,隨著日本經濟增長動能的逐漸復蘇和通脹水平的回暖,日本央行退出寬松政策的主客觀條件逐步成熟。
日本央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是其寬松貨幣政策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控制國債收益率來影響整個金融市場的利率水平。分析師指出,YCC 政策實施以來,利率控制上下限已由最初將國債收益率嚴格控制在±0.1%區間內,演變為以±0.5%為參考,實施1%的實質性上限,側面反映貨幣政策寬松力度逐步收斂。
并且,分析師還指出,日本央行持續推進貨幣政策寬松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動通脹維持在溫和水平、增強經濟增長動能,但目前已經工資-需求已經形成了潛在的良性循環。2020年以來日本GDP年均復合增速達 1.81%,較此前時期顯著上行。
另一方面,分析師也認為,日本存在較為嚴重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問題,日本央行所持國債占比已 高達 45%,加之日本央行對國債價格進行人為管控,加劇貨幣政策向財政政策透支風險和國債價格失真問題。貨幣寬松與維持日元匯率穩定亦存在內在矛盾。
分析師寫道:
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轉向可能對A股市場產生兩方面的影響。首先,從資金流動性角度來看,日本央行的緊縮政策可能會導致全球資金流向的變化。報告中提到,日本央行是本輪加息周期下少有未加息的海外主要經濟體,其貨幣政策選擇將具有較強的信號效應。因此,如果日本央行退出YCC政策,可能會引發全球資金從低利率環境轉向尋求更高回報的市場。
報告指出,啞鈴型配置策略逐步盛行,推動作為啞鈴兩端的納斯達克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在過去一年中領漲全球。如果日本央行退出YCC政策,日經225指數作為啞鈴左端穩健資產的吸引力可能會下降,而A股市場的低波動性和高股息資產,可能會成為國際投資者新的避險選擇。
本文主要觀點來自浙商證券分析師覃漢(S1230523080005)、崔正陽(S1230524020004)撰寫的報告《淺析YCC潛在變化對全球資產配置影響——“固收視角看海外”系列之二》,有刪節


責任編輯:王許寧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