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來源:圖蟲創意
“國君+海通”這艘券商航母迎來了重要節點。
3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獲悉,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并后公司名稱已經敲定為“國泰海通證券”,目前尚需等待公告出爐。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國君+海通”合并后的公司黨委已經成立,由國泰君安(601211.SH;02611.HK)現任董事長朱健擔任黨委書記、國泰君安現任總裁李俊杰擔任黨委副書記。待相關流程后,朱健、李俊杰將分別擔任合并后公司董事長、總裁,而海通證券總經理李軍則調任至其他上海市管企業。
有消息稱,李軍已赴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保投資”)擔任黨委副書記,待監管批復后或將出任中保投資總裁。3月14日,對于李軍上任一事,時代周報記者向中保投資進行核實,相關人員并未對此否認,僅表示以官方信息披露為準,可等待官方渠道消息。
自1月份“國君+海通”過會以來,兩家的合并進程已經按下加速鍵。3月上旬,一名國泰君安內部員工曾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內部上下都在推進合并事項,工作內容冗雜,一刻都不停歇”。3月14日,時代周報記者分別聯系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的董辦和證券部門,截至發稿未獲得相關回復。
如今,盡管合并方案還未出爐,但合并后的公司新名稱和將、帥均已敲定,而海通證券的將、帥也已先后離開證券行業,以期再創佳績。
下周一(3月17日),投資者通過海通證券A股換股后的國泰君安A股將正式上市流通。這艘券商航母,即將開始新的征程。
國泰海通來了,“君安”謝幕
隨著“國泰海通證券”新名字敲定,也意味著“國泰君安”中的“君安”品牌已經徹底謝幕。
上個世紀末,1999年8月,彼時的國泰證券與君安證券合并,國泰君安由此誕生,至今馳騁資本市場將近26年。一名券商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如果保留“君安”則變成了6個字的股票簡稱,在很多場景的應用也不方便。
作為新“國九條”以來首例頭部券商并購案,“國君+海通”合并后的簡稱一直廣受關注。
1月9日,“國君+海通”成功過會之時,當天便傳出合并后的公司名稱更改為“上海國際證券”,市場普遍認為該名字對公司發展會有所限制。當天晚上,國泰君安澄清“該傳言不屬實,合并后公司名稱尚未確定”。
彼時,一名國泰君安內部員工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正在考慮從“上海國際證券”和“中國國通證券”兩個名稱中二選一。如今看來,經過內部考量,上述兩個名稱都被放棄。
3月14日,國泰君安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與此前市場猜測的其他名稱相比,“國泰海通”這一名稱更有優勢,既體現了兩家公司名稱的核心元素,彰顯歷史傳承、承接雙方的品牌聲譽,又作了一定創新,體現了兩家公司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合并原則。
對券商來說,公司名稱具有深遠價值和意義,累積了成立至今以及公司上下多年來對品牌維護的心血,并且在品牌價值、市場認知、客戶信任、戰略定位以及行業競爭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
近年來,市場出現了多例比較典型的更名案例。如2022年指南針(300803.SZ)旗下的網信證券更名為麥高證券;2023年國投資本(600061.SH)旗下的安信證券更名為國投證券;今年2月,國聯證券更名為國聯民生(601456.SH),向市場號召其并購的速度與信心,成為行業中的標桿性事件。
規模方面,合并后,“國君+海通”的營收和規模已躋身行業第二。
2024年前三季度,“國君+海通”營收合計為419億元,低于券業絕對頭部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的461億元,但也達到400億之列,超過華泰證券(601688.SH),躋身券業第二;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國君+海通”的總資產達1.63萬億元,比肩中信證券的1.74萬億元,高于華泰證券的8474.58億元;若按2024年上半年末的數據,“國君+海通”的總資產(1.62萬億元)已經超過中信證券(1.5萬億元)。
朱、李幾乎同一時間擔任國泰君安一、二把手
參考此前中信建投董事長劉成的上任流程,1月10日中信建投內部宣布其任職黨委書記,2月20日經董事會審議后,中信建投正式官宣劉成擔任董事長,前后歷時40天。
但朱健和李俊杰的上任情況有所不同,需要公司新主體確定后,才能官宣其董事長、總裁的職位。
朱健、李俊杰幾乎同一時間上任國泰君安的一、二把手,截至目前在任時間均為1年3個月。
2023年12月,朱健上任國泰君安董事長;2024年1月,李俊杰上任國泰君安總裁。8個月后,2024年9月,國泰君安便官宣以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收購海通證券,不僅吸收合并“A+H”股本,還要將人員架構、業務、客戶資源全部納入其中。
朱健與國泰君安的緣分始于2016年。2016年11月至2020年8月,朱健擔任國泰君安副總裁,在將近4年的任期內經歷了楊德紅與賀青兩任董事長。在此之前,朱健自1997年便進入監管系統,任職經歷包括上海證監辦、上海證監局,直至2016年加入國泰君安。
2020年8月,朱健從券商跨界到銀行,接任上海銀行行長。三年后,朱健又回歸國泰君安,職級也迎來大躍升,2023年12月擔任國泰君安董事長。一個月后,李俊杰也從國泰君安副總裁升任總裁。
與朱健相似,李俊杰的路徑同樣是“從國泰君安到國泰君安”。但不同的是,李俊杰和國泰君安的緣分更早,在券業任職已經超過14年,加上曾經上海證券“一把手”的經驗,對券商了解頗深。
據其履歷,2010年12月至2015年8月,李俊杰歷任國泰君安董事會辦公室副主任、主任;2015年8月,李俊杰擔任國泰君安證券事務代表;2015年11月,李俊杰出任上海證券副董事長、總經理;2018年12月,李俊杰擔任上海證券董事長、總經理。
歷練6年后,2021年1月,李俊杰回歸國泰君安任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當年6月升任公司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2022年,李俊杰開始分管公司業務,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李俊杰兼任國泰君安投行事業部總裁;2023年5月,其兼任財富管理委員會總裁。
海通證券總經理赴任中保投資
國泰海通的新任核心高管已敲定,而海通證券的前高管也已高升或選擇跨界。
3月13日,有消息稱,李軍已赴任中保投資擔任黨委副書記,待監管批復后或將出任中保投資總裁。3月14日,中保投資相關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以官方信息披露為準。
根據《國務院關于中國保險投資基金設立方案》,中保投資成立于2015年12月,擔任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的普通合伙人,負責基金設立、募集和管理。根據中保投資官網信息,公司注冊資本為12億元,由27家保險公司、15家保險資管公司、4家社會資本,合計共46家股東單位出資設立,按照“股權分散、不形成控股股東”的批復要求,股東們的單一持股比例都不超過4%。

來源:中保投資官網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