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主題公募基金數量達416只 規模突破3000億元

科技主題公募基金數量達416只 規模突破3000億元
2025年05月17日 00:36 證券日報

  直面大咖,共話投資——2025 ETF科技生態大會暨第五屆基金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將于5月24日在深圳盛大開啟!基金行業的核心決策者、頂尖學者、經濟學家、知名財經大V,形成“全明星”齊聚,前瞻投資機遇,共話行業未來!豐富禮品等您拿!【速來報名參會

  當前,公募基金正加大科技投資布局力度,并呈現出穩定持有、回報豐厚和發展空間巨大等特征。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5月16日,科技主題公募基金數量已達416只,合計規模突破3000億元,并全面布局科技板塊各類細分賽道;同時,多數科技主題基金在年內獲得較高回報,其中有50只產品年內收益率在20%以上,最高收益率接近50%。

  多位受訪公募基金經理表示,近年來,中國科技領域發展速度之快、創新力之強,已經引起全球投資者高度關注,年內多只科技主題公募基金取得了不錯收益。

  年內業績表現較好

  416只科技主題公募基金中,21只為年內新成立產品。從業績表現來看,過半產品年內收益率為正,其中有50只產品收益率保持在20%以上,最高接近50%;另有87只產品年內收益率保持在10%—20%之間,123只產品收益率在0%—10%之間。

  海富通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經理紀君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內科技主題基金表現較好,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共振,這為科技企業發展營造了更優環境;同時,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技術迭代加速,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業績增長。二是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提升了科技類資產的流動性和吸引力,如監管層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引導機構投資者加大對科技創新領域的布局等。三是全球產業分工重構機遇,隨著國產替代需求激增,疊加海外優質中概股回歸預期增強,科技板塊估值彈性進一步釋放。

  嘉實基金大科技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貴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內科技主題基金業績表現較好,主要在于AI崛起所引領的全球科技產業浪潮爆發和全球資本重估中國科技資產投資價值,政策方面為科技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整體來看,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科技產業取得較好發展,科技主題基金業績表現突出。

  現階段,我國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通訊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不僅推動了我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也為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基金經理羅昊表示,科技主題基金業績表現較好主要在于科技資產的優越性。從板塊看,國產AI大模型以及人形機器人等科技前沿賽道年內涌現出一大批新產品,這不但凸顯出我國科技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也進一步提高了投資者信心和板塊整體估值。

  資金持有量穩中有進

  除業績表現優異外,較高的資金持有量也是一大亮點,且呈現出持續性和穩定性。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科技主題基金總規模突破3000億元,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特征。

  從單個產品規模來看,目前有6只產品規模均突破100億元,最高規模接近250億元;另有53只產品規模在10億元—100億元之間,153只產品規模在1億元—10億元之間,200多只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整體來看,科技主題基金規模相對分化、頭部特征明顯。

  “公募基金馬太效應長期存在,由于流動性和便利化選擇等多種原因,增量資金更大概率會進入已經規模較高的產品。”羅昊表示,規模高低通常并不與業績以及持有體驗感呈正相關性,許多規模偏低的產品也能為投資者帶來不錯回報。投資者應關注產品的長期業績、風控能力和風險收益特征是否符合需求。

  科技賽道細分領域較多,科技主題產品也呈現出多樣性。北京某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由于科技領域涉及多個細分產業,部分熱門主題基金更容易吸引大量資金青睞,同時,由于投資主題和交易能力的差異性,科技主題基金業績也會有所分化,從而出現規模分化、資金集中度較高的特征。

  科技股仍是全年投資主線

  隨著中國科技產業快速發展,催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企業,覆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

  “從產業趨勢和政策導向看,科技股仍將是全年投資主線。”王貴重認為,隨著業績驗證期結束,科技股后續景氣線索會得到強化,短期脈沖式反彈或是大概率事件。未來,隨著國內科技領域迭代加速,AI、機器人、算力、低空經濟等領域的任何技術進步,都將成為新一輪科技股行情的重要催化劑。

  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吳昊認為,2025年科技股投資前景廣闊,具有較大的增長潛力。接下來,以下幾類細分賽道具有較多機會:一是半導體產業,這是AI、云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的底層支撐,當前正迎來“周期+成長”雙重機會,同時國內企業在設備、材料、芯片設計等方面加速突破,國產化率提升空間大。二是AI算力,AI大模型訓練需要海量算力,帶動GPU、光模塊、服務器等需求激增。三是機器人,外骨骼、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產品需求爆發,科創產品核心部件市場前景廣闊。

  科技企業的崛起將進一步提升中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在紀君凱看來,科技板塊仍是今年結構性機會的主戰場。接下來,看好幾方面投資機會:一是港股通科技資產;二是政策與流動性共振,部分細分賽道科技資產迎來配置機會;三是估值優勢凸顯,尤其是港股科技類上市公司。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郝欣煜

公募基金 AI 資產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5-26 優優綠能 301590 --
  • 05-23 中策橡膠 603049 --
  • 05-19 古麒絨材 001390 12.08
  • 05-08 太力科技 301595 17.05
  • 05-08 威高血凈 603014 26.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