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胡雅文 北京報道
隨著最新年度的ESG報告逐一披露,華夏—Wind ESG新引擎50指數(866617.WI,下稱“新引擎50指數”)成分股評級更新。Wind ESG評級結果顯示,與上一期相比,AA級和A級評級企業增多,有9家企業實現評級提升。同時,86%的企業在A級以上,遠遠優于A股整體表現。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企業的ESG評級整體呈現向上趨勢。“例如Wind數據顯示,近三年A股ESG信息披露質量明顯上升,發布獨立ESG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同時,15%的A股上市公司獲得評級提升,僅有13%的公司遭遇評級下調。這表明隨著企業對ESG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其ESG評級有望進一步提升。”
簡單來講,ESG評級與環境保護、氣候變化、職業健康與安全、董事會治理等多種細分指標相關。最近正式實施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對部分滬深上市企業有強制性要求,ESG報告披露要求愈發嚴格。國務院國資委機研院企業社會責任ESG促進中心歐洲部部長呂彥科表示,“環境、社會和管理等風險事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ESG評級。比如在一些ESG評級體系中,當企業出現環境違規等風險事件后,ESG評級或得分會相應下降。”
18%成分股評級上調
作為覆蓋能源全產業的ESG主題指數,新引擎50指數成分股已全部披露2024年ESG報告,Wind ESG評級也悉數更新。整體來看,大多數成分股得分較高。其中新宙邦(300037.SZ)以8.75分位居前列,獲得AA評級。中國神華(601088.SH)、寧德時代(300750.SZ)、上海電力(600021.SH)均保持在8.5分以上,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優秀。
新宙邦和中國神華可以說是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高分代表,前者主營電池電解液,后者主營煤炭。Wind數據顯示,管理實踐得分的提高是它們得到高分的主要原因。從2024年ESG報告來看,它們都制定了低碳發展方案,在環保投入、碳排放量和廢棄物回收利用率,研發投入和職業健康投入,董事會落實ESG責任等方面有所表現。
不過中國神華在爭議事件指標上略有扣分。爭議事件包括關聯企業問題,如中國神華神東煤炭分公司因為未如實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被處罰;匯豐下調其A股H股評級;還有商品煤產量同比下降帶來的經營風險。呂彥科告訴記者,“環境、內容和管理等風險事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ESG評級。”
從Wind ESG評級結果來看,新引擎指數的表現明顯優于市場,大部分企業處于中上水平,86%的企業在A級以上。其中,16家企業為AA評級,27家為A評級,7家為BBB評級。截至5月15日,A股共有5421家上市公司。Wind數據顯示,僅有15.01%的A股企業在A級以上,另有56.66%的企業為中等水平的BB和BBB級,剩下28.33%的企業處于相對落后的B級和CCC級。
和上一期評級結果相比,50只成分股的ESG表現也更佳。共有41家評級持平,另有9家企業ESG評級上升,占比達18%。新宙邦、上海電力、中國石化(600028.SH)、中偉股份(300919.SZ)、海油工程(600583.SH)和南網儲能(600995.SH)從A級升至AA級,中石油(601857.SH)和中煤能源(601898.SH)從BBB級升至A級。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在這兩年持續提升ESG水平。呂彥科表示,這些年,國內企業越來越重視ESG的表現,多種直接因素促使企業提高ESG水平,包括各地方政府、交易所關于ESG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和加強;資本市場更傾向投資ESG評級高的企業;以及在融入國際供應鏈體系時,其他區域對于ESG的強制要求。
ESG成“必答題”
國楓律師事務所文章指出,在ESG信息披露的萌芽期,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僅為涉及環境污染問題的事項,監管要求以環境保護為主。2016年,人民銀行等部委發力綠色金融,ESG信息披露的企業融資能力的關聯加強,從而促進了ESG信息披露發展。
如今,ESG信息披露合規發展開始進入加速期,通過明確不同類型主體的強制披露要求,結合具有針對性和區分度的披露內容,更進一步加快合規義務的落地。如政策要求上市央企在2023年實現ESG專項報告全覆蓋,并在2024年底前把證監會對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的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評價體系。
2025年5月,滬深北交易所發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正式實施,我國ESG信息披露走向規范化和標準化。根據基本要求,上證180指數、科創50指數、深證100指數、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為必須披露的主體,而北交所上市公司為自愿披露主體,披露時間為每個會計年度結束后4個月內。
不過ESG體系仍然十分復雜。呂彥科告訴記者,“ESG評級起源于各區域、各行業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指導下的自發行為,且因為各行業的特點各異,所以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ESG體系出現了差別。從全球ESG評價體系的發展來看,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行業差異大、企業規模和性質不同、各地監管機構不統一、各區域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全球ESG評級在短期內很難實現標準的統一。”他認為,隨著未來國際合作加強,ESG標準將出現國際“最大公約數”。
泛能源行業的ESG發展走在行業前列。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截至2025年5月12日,2462家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了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包括上市公司在定期報告外單獨發布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CSR)、可持續發展報告和ESG報告等文件,發布比例較上年進一步提高。其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采礦業發布率超70%,僅次于金融業92.68%的發布率。同時,A+H股公司發布率為100%、滬深300指數成分公司發布率為97%。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