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系統人大代表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央行系統人大代表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2025年03月09日 17:54 媒體滾動

  來源:金融時報

  ①金鵬輝表示,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政策實效,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②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穩增長”的財政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

  2025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隨著政府工作報告出爐,2025年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和重點工作也浮出水面。《金融時報》記者獨家采訪了多位央行系統的全國人大代表,一起聽聽他們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思考和理解。

  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動力何在,政策何為?

  “政府工作報告將2025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和實際情況,也符合實現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要求。這一目標既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又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留出了空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黨委副書記、主任,上海市分行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局長金鵬輝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當前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內部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仍然艱巨、部分傳統產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有待提升,以更好地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金鵬輝同時也表示,2025年中國經濟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下一步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步提升,新型消費、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同時產業結構持續升級,高技術制造業和新興產業保持較快增長。隨著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將創造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然,要實現包括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等一系列政策目標仍需多方面共同努力。金鵬輝列出了三項重點工作:一是要積極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和投資的穩定增長。二是要優化產業結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三是要加強宏觀調控,繼續發揮財金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金鵬輝表示,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政策實效,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他進一步解釋,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穩增長”的財政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既包括稅收、收入分配、轉移支付等常規手段,也包括提高赤字率、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等非常規手段。

  “這些舉措不僅有利于充實財政資源,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動力,而且有利于擴大特定領域的資金投入,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更多支撐。”金鵬輝談到,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兩新”項目實施,將帶動投資和消費的需求擴張;中央財政加大科技投入,將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舊發展動能平穩接續轉換等。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如何理解?

  對于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金鵬輝表示,這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主動作為,積極應對不確定性挑戰,進一步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在金鵬輝看來,一方面,降準降息等總量貨幣政策工具的應用,將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促進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增長,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優化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可更大力度促進樓市股市健康發展,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提振消費以及民營、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在推動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的同時促進經濟總量穩定增長。此外,他補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關注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強調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著力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標志著貨幣政策將更加精準有效,宏觀政策的實施效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王均坦對如何貫徹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談了自己的理解:

  一是準確把握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內涵,促進金融總量增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際有效資金需求相適配。去年以來,我國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特別是去年9月份以來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實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效果較為明顯,其政策效果在今年還將會持續顯現。要準確把握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總量要求,充分尊重貨幣信貸供需規律,深挖有效融資需求,進一步增強信貸投放的適配性,努力為經濟回升向好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二是結構上堅持有增有減,多措并舉盤活存量金融資源。在增的方面,統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牽引帶動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科技創新、綠色轉型、民營經濟、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集聚;圍繞提振消費、穩外貿等關鍵環節,持續優化產品,豐富供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在減的方面,更加注重盤活被低效占用的存量金融資源,防范資金空轉,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是價格上更加注重規范引導,進一步強化利率政策執行。當前,金融讓利實體經濟力度持續加大,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下行,新發放貸款利率水平已處于歷史低位。下一步,要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完善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加強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兩端利率政策執行情況的管理。要充分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提升銀行自主理性定價能力,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在保持金融業健康經營基礎上,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下行。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央行履職,特別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多位央行系統代表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馬駿重點圍繞科技金融大文章進行了闡釋。報告中提到了“壯大耐心資本”“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此,馬駿代表深有感觸:“2023年,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聚焦科技信貸風險收益不匹配矛盾,在全國首創金融支持科創企業‘共同成長計劃’,經過一年多探索,‘共同成長計劃’這一更具有市場化、長期化、耐心的科技金融制度機制,得到科技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廣泛參與,初步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產業、產業反哺金融、金融惠及人才’的良性循環生態鏈。”他披露,截至2024年末,全省108家金融機構加入“共同成長計劃”,為1.2萬戶處于初創成長期的科技企業投放貸款超1700億元。

  馬駿告訴《金融時報》記者,下一步,人民銀行安徽省分行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兩會精神,做好以科技金融為首的“五篇大文章”,深化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動“共同成長計劃”提質擴面,探索建立資金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四鏈融合”科技金融生態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林建華也介紹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湖北實踐。例如,科技金融方面,湖北全面推廣“創新積分信用貸”,圍繞實現“人才有價”,積極推動發展科技人才貸;綠色金融方面,加快發展碳金融,中碳登備案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匯林業貸、“電-碳-金融”三市場協同交易等一批全國首創產品和模式不斷涌現;普惠金融方面,“點、線、面”三個維度綜合發力,主動對接點上具體企業、線上重點行業和面上各類市場主體。

  “下一步,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將堅持執行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緊密結合地方實際,推動‘金融服務質效提升年’活動不斷走深走實,特別是,認真落實國務院剛剛出臺的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精神。”林建華進一步補充,將實施科技與金融共贏計劃;以發展碳金融為主要特色推動形成“綠色資源-綠色資產-綠色金融”的良性循環;做實做細“點、線、面”對接服務、提升民營企業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加快發展數字金融,依靠科技賦能建設湖北數字金融網,為創新發放多樣化信用貸款創造更好條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3-14 浙江華遠 301535 --
  • 03-14 勝科納米 688757 --
  • 03-11 新亞電纜 001382 7.4
  • 03-11 矽電股份 301629 52.28
  • 03-10 江南新材 603124 10.54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