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冉學東 見習記者 李想
近期,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紛紛發布公告,根據客戶需求上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上調幅度最高達200億元。
據了解,被調整的理財產品大多為封閉期在1年及以內的定期開放式產品。記者從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近期購買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的客戶增多。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3月24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固收類的開放式產品適合短期內靈活使用資金并希望獲得一定收益的穩健型投資者,這種產品有利于規避風險并獲取穩定的回報。
多家理財公司上調產品募集規模
近日,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光大理財、農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發布對旗下理財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進行上調的公告,上調幅度從10億元到200億元不等,備受市場關注。
根據公司公告,多家理財公司表示,上調產品募集規模是為了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3月11日,光大理財公告稱,計劃對“陽光橙安盈5號(15M定開)”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進行調整,上限將由30億元調整至50億元;“陽光金15M豐利(定制14期)”理財產品募集規模上限也將由30億元調整至5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8日,光大理財剛剛調整了“陽光金安心計劃-存單存款策略43期(封閉式)”的募集規模上限,從20億元調整至50億元。
交銀理財發布公告,于3月14日調整交銀理財穩享靈動慧利日開1號(30天滾動持有期)理財產品規模上限,從10億元上調至20億元。
招銀理財也將自3月19日起對招銀理財招睿嘉利日開14個月持有1號固收增強理財計劃進行規模調整,規模上限從原來20億元上調至50億元。
同時,有部分理財產品募集上限上調金額超過百億元。
據農銀理財公告,自2月26日起農銀理財將“農銀時時付”8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的規模上限由300億元上調至500億元;又在2月29日起將“農銀時時付”6號開放式人民幣理財產品規模上限由300億元上調至4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廣銀理財、平安理財、信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早已將相關系列產品的募集規模或單個投資者申購、持倉上限進行了上調。
據了解,此次上調募集規模上限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固收類的開放式產品,其中定期開放式產品居多,封閉期大多在1年及以內。
固收類開放式產品受青睞
2024年開始,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下調,除大額定期存單和儲蓄國債外,短期固收類開放式產品也備受投資者青睞。
中信證券研究顯示,2月份理財市場規模環比增長約1.03萬億元至27.53萬億元。
同時,今年以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業績較為出色。據興業研究,2月存量理財產品平均凈值增長率為0.45%。對比來看,現金管理型理財產品和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凈值增長率分別為0.16%、0.32%,環比1月分別變動-0.04、0.07個百分點。
并且,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明顯回升。中信證券測算數據顯示,銀行理財市場2024年2月末時點、日均存續規模分別約27.70萬億元、27.56萬億元,較2024年1月末分別上升約0.83萬億元、0.46萬億元。
記者從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近期購買銀行短期理財的客戶較之前增多,大部分客戶更青睞短期固收類的理財產品。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3月24日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固收類開放式產品通常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較低的風險,隨著市場環境的改善和投資者信心的恢復,這類產品能夠滿足投資者對于短期資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的需求。這也表明理財公司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在應對市場變化和監管政策調整時作出策略選擇。
袁帥分析,固收類的開放式產品適合短期內靈活使用資金并希望獲得一定收益的投資者。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穩健型投資者可能更傾向于選擇這類產品配置資產,從而規避風險獲取穩定的回報。
對于理財公司上調募集規模方面,詹軍豪表示,理財公司是為了優化資金配置和提高運營效率。擴大募集規模以后,理財公司可以獲取更多的資金,進而在投資過程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議價能力。
詹軍豪補充道,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上調募集規模是理財公司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手段之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更大規模的資金意味著擁有更強的市場影響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市場份額。
袁帥表示,理財公司上調募集規模說明市場對理財產品的需求在增加,為了回應需求,理財公司選擇通過增加募集規模的方式來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此外,理財公司也看到了市場的發展趨勢,上調募集規模有助于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進而實現更好的業績。

責任編輯:劉天行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