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馬傳茂
作為江西省內規模最大的農商行,南昌農商行已脫離江西省聯社系統。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獲悉,該行的管理權從省聯社整體移交至南昌市政府。
悄然從名單上“消失”
官網信息顯示,南昌農商行是在原南昌市洪都聯社基礎上改制組建的江西省首家農商銀行,于2009年3月掛牌開業,也是省內資產規模最大的農商行。
此前,一度受大額貸款風險暴露等因素影響,2022年該行資產質量承壓,年末“不良+關注”貸款合計占比升至8.14%,撥備覆蓋率低于監管要求,當年凈利潤腰斬。2023年6月、12月,南昌農商行完成兩輪增資擴股,定向募集資金18.3億元并引入南昌金控、南昌交投、大道投資等3家市屬國企法人股東。增資完成后,該行總股本由25.72億股增至33.72億股,南昌市各級財政及國有事業單位合計持股比例近38%。
“股權結構得到優化、資本實力顯著增強,市屬國企成為本行第一大股東,地方銀行屬性更加鞏固。”南昌農商行在2023年年報中總結稱。
在全省農信改革向縱深推進的同時,完成股權結構優化的南昌農商行管理權也從省聯社整體移交至南昌市政府。江西省聯社官網披露的全省農商銀行法人機構數量隨即由86家減少至85家。
今年初,“南昌國資”發布消息稱,2024年市產投集團(南昌金控全資股東)積極履行南昌農商行大股東權力,推進董事會、監事會換屆及章程修訂工作,全力參與不良清收幫扶,助力該行穩健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南昌農商行合并報表口徑資產規模達728.5億元;前三季度該行實現各項收入20.2億元、凈利潤616.6萬元,同比分別下滑9.5%、60.5%。
江西農商聯合銀行即將開業
南昌農商行脫離省聯社系統的另一邊,由江西省聯社改制設立的江西農商聯合銀行已于今年1月獲批籌建,并在2月中旬召開成立大會暨股東會第一次會議,即將掛牌開業。
早在去年4月,江西省聯社即召開社員大會,審議并通過了關于審議取消省聯社法人資格并組建江西農商聯合銀行的相關議案。
隨后,江西省聯社于去年6月正式發布公告,決定啟動江西農商聯合銀行組建工作,并授權籌建工作小組聘請具備資質的中介機構對江西省聯社實施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等工作。
2024年11月,江西省聯社理事長王東升刊文提到,江西省聯社“通過組建聯合銀行的改革模式,以自上而下的資本股權為紐帶,理順行業管理體制和公司治理機制”。
這是公開信息中,江西省聯社首次明確采取“上參下”的模式組建江西農商聯合銀行。
今年1月2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信息顯示,該局已批復同意籌建“江西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并要求自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
據了解,江西是全國首批8個農信改革試點省份之一,江西省聯社于2004年5月掛牌成立。2016年,江西轄內農合機構全部改制為農商行,成為全國第五個率先全面完成農商行改制的省份。
多家農商行“告別”省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農商行并非個例。多年前,深圳農商行(2003年)、廣州農商行(2013年)、成都農商行、武漢農商行、貴陽農商行、秦農銀行等均已脫離省聯社管理。
近年來,廣東亦有多家農商行管理權由省聯社劃轉地方政府,引發市場關注。總體而言,在深圳、廣州之后,珠海農商行、東莞農商行、順德農商行、南海農商行于2021~2022年先后脫離省聯社系統,轉由當地政府直接管理;2020年11月成立的汕頭海灣農商行也由汕頭市政府管理。
一系列動作之后,廣東農信系統呈現“N個一部分”的適度競爭格局,即多家脫離省聯社系統的農商行分別管理一部分、省聯社繼續管理一部分的多銀行集團并存局面,這也是深化農信社改革“廣東方案”的關鍵思路。
廣東省政府2021年7月印發的《廣東省金融改革發展“十四五”規劃》對此也有所提及。該規劃稱,要“在全面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支持符合條件的農商行擴大經營自主權”。
2024年7月,廣東金融監管局召開2024年年中工作座談會要求,將全面深化金融改革進行到底,其中明確提及要鞏固廣東農合機構“1+7”市場體系,加快推進村鎮銀行結構性重組。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近期刊文稱,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中小銀行深化改革、化解風險的關鍵時期。“從長期來看,僅僅依靠前期的風險處置以及規模的擴大,并不足以讓中小銀行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風險處置必須與中小銀行的內部改革相結合,通過完善公司治理、轉變經營理念、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加快數字化轉型等舉措,全面提升中小銀行的經營效率和競爭力,從而充分發揮其在兼并重組后所具有的規模效應。”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