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杜雪琴)記者近日獲悉,在方大炭素加工廠,40年前從國外引進的5號加工線組合機床,經過技術人員幾個月搶修,核心部件實現國產化替換,單班加工相關電極成品高達120根,創下近兩年產量新高。
5號加工線組合機床的“重生”,不僅保障了進口設備的生產能力,更通過國產化替代破解“卡脖子”備件難題,打破了“進口設備必須原廠維修”的行業慣例,為我省高耗能產業老舊設備維護積累了寶貴經驗。
據介紹,5號加工線組合機床從國外引進后,年產近7萬根電極,占據了企業生產線40%以上的投料量,是企業的“主力擔當”。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這臺“老將”的“心臟”——核心部件逐漸出現磨損,設備運行效率大幅下滑,面臨著被淘汰的危機。
早在十多年前,這臺機床就因機械運行異常多次發出“警報”。由于其結構極為復雜,精度要求極高,國內多家專業廠家和技術人員在仔細評估后,均因“無法保證恢復精度”而拒絕維修。“這就好比給80歲的老人做心臟搭橋手術。”方大炭素加工廠設備主管連旭亮感慨:“如今備件停產,核心技術資料缺失,原廠售后服務更是無從談起。”
今年3月10日,5號加工線3號機南側動力頭在加工產品時,出現異常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方大炭素加工廠技術人員先后3次拆解主軸,深入剖析,逐點排查,最終確定問題出在3號機Z軸傳動機構。
“3號機動力頭結構復雜,其Z軸已運行40年從未拆解過,必須得拆了。”經過慎重考慮,方大炭素加工廠廠長王占山和副廠長薛萬德決定帶隊成立專項攻關組,對3號機Z軸進行拆解。
3月26日,3號機Z軸拆解工作正式啟動。設備打開后,問題清晰顯現:導軌滾柱嚴重磨損,導軌面也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
然而,原裝進口直線導軌及組件采購周期長達數月。面對困境,技術團隊自行測量磨損件參數,采購國產滾柱進行組裝,并對導軌進行手工研磨修復。同時,對主軸軸承、伺服電機等關鍵部件逐一更換。“那幾天,車間里燈火通宵達旦,所有人輪班作業,吃飯時都在熱烈討論解決方案。”方大炭素一名參與其中的技術員回憶道。
設備完成組裝后,經過一段時間運行,當前各類精度數據全部達標,檢修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