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來酒企的品質競爭更多要尋求差異化的風味化競爭來制勝,隨著數字化和AI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度運用,技術壁壘構建將成為新戰場。
頭部酒企正通過差異化技術路徑“向科技要效益”,白酒行業的成本管控已超越傳統節流模式,轉向以技術投入撬動系統性效益提升。
文|宋玥
在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當下,研發實力已然成為企業構筑競爭壁壘、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2024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去除未披露該項數據的珍酒李渡、*ST巖石(維權)、皇臺酒業)研發投入總計25.74億元,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收總額比例約為0.59%。
頭部企業正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山西汾酒、貴州茅臺、五糧液分別以67.60%、38.76%、25.85%的增幅,位居研發費用增幅榜前三。酒鬼酒、老白干酒、天佑德、瀘州老窖、今世緣、古井貢酒等企業2024年研發投入也實現雙位數增長,遠高于其營收增速。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君度卓越咨詢董事長林楓總結白酒上市公司科研投入的特征,表示“品質為王、用戶教育顯著”。從年報披露的科研布局可見,頭部企業已形成這一雙軌并行的技術戰略。

“向科技要效益”
2024年,貴州茅臺以6.95億元研發投入領跑行業,其中1.01億元資本化支出聚焦“數字化+智能化”戰略轉型。
重點項目如“基于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的全產業鏈流通溯源技術體系研發”,將統籌茅臺酒從生產到消費端的流通業務服務能力,通過數字化流通溯源系統及配套體系建設,提供流通全渠道、全連通、高效率、高智能的數字化流通溯源系統,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古井貢酒4.35億元研發投入精準投向釀造工藝智能化升級。“智能制曲曲房智能調控關鍵技術研究”“濃香型白酒蒸餾品質提升技術研究智能化白酒蒸餾規律的研究”“智能釀造過程及其環境微生物菌群研究”等項目完成后,不僅能提升生產過程質量管控能力及效率,還會進一步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五糧液智能釀造示范車間
五糧液投入4.05億元研發費用,主要用于“現代生物技術復刻老窖泥工程技術研究及其在五糧液高質量倍增工程中的應用”提升優酒率尤其是名酒率;“釀酒原糧質量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實現原輔料質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等。

▎瀘州老窖“燈塔工廠”
瀘州老窖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圍繞釀造工藝及智能化、發酵機理與微生物等研究方向,開展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的創新、研發與應用。2024年瀘州老窖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5.50%至2.61億元。

對比看來,頭部酒企正通過差異化技術路徑“向科技要效益”,白酒行業的成本管控已超越傳統節流模式,轉向以技術投入撬動系統性效益提升。研發投入轉化為可量化的降本能力與溢價空間時,科技創新便不再是成本項,而成為重塑產業價值曲線的戰略支點,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打開“提質、降耗、增效”的黃金三角。

科技解碼需求,創新重塑體驗
隨著消費群體迭代產生新需求,白酒產業正通過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方式拉近與青年消費群體的距離。
2024年,汾酒研發投入同比激增67.6%,重點布局投向“汾酒科技戰略”中的釀造生態解析、智能釀造等項目,為品質升級儲備技術勢能,同步推進市場調研和消費者需求分析,將消費偏好轉化為研發指標,在創新品質營銷、釀造生態解析、原糧基礎研究、裝備研發應用等多個領域取得新進展。

▎汾酒包裝彩印基地生產車間
借力新版《老白干香型白酒》國家標準(GB/T 10781.10—2024)的實施契機,老白干酒以技術研發為支撐,重構產品價值體系,從技術規范、感官描述和理化指標等方面,建立了老白干香型白酒品質的可視化表達體系,引導消費者科學、直觀地認知老白干香型特點和優勢,搶占消費者心智,提升品牌及產品競爭力。
天佑德以3.01%的營收占比持續加碼青稞研究,“青稞稀缺品種選育種植與種植技術研究”“青稞酒飲用舒適度及飲用健康評價研究”及“不同品種青稞釀酒研究”等一系列科研項目的推進,通過“從田間到舌尖”的全鏈條科研布局,強化青稞酒健康價值認知。
此外,五糧液推進“科學研究消費者對五糧液酒體的感知”項目,以促進更精準地優化現有產品,開發更符合消費者口感偏好的產品,提升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和競爭力;酒鬼酒積極打造科研平臺,持續推進科研成果轉化,以及生產技藝的迭代升級。
白酒行業的科技創新正構建起新的品質表達語系,通過技術研發將“酒體成分”“工藝參數”等專業術語,轉化為“飲后舒適”“層次豐富”等消費語言,在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更架起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消費的溝通橋梁。

向更高層次科研能力邁進
2024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在職研發人員共計8437人,以“高知化”和年輕化為特征,展現出白酒行業向更高層次科研能力邁進的雄心。
這18家白酒上市公司研發團隊規模達到8437人,以“高學歷化+年輕化”雙輪驅動,折射行業向更高階科研邁進的決心。
口子窖、瀘州老窖、茅臺研發隊伍中碩士博士占比分別達43.93%、41.89%、32.21%,領跑行業高知化進程;順鑫農業、天佑德等企業則實現科研團隊全員40歲以下,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15家酒企青年科研人員占比過半。
科研人才擴容勢頭強勁,迎駕貢酒、山西汾酒、金徽酒年度新增研發人員分別達84人、63人、55人,穩居增幅前三甲。

在規模擴張的同時,科研人才結構正從“量”向“質”躍遷:山西汾酒年內引入24名碩士、2名博士;瀘州老窖博士(含博士后)團隊從30人增至50人,增幅66.7%;今世緣構建起184名碩士、6名博士的骨干梯隊;水井坊全年新增3名國家級品酒師,16名省級評委通過強化培訓提升品評技術,夯實品質管控根基。
云酒·中國酒業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諫策戰略咨詢總經理劉圣松分析認為,研發投入體現了行業品質競爭的新趨勢。
劉圣松表示:“客觀說,好喝不上頭已經是基礎門檻。未來酒企的品質競爭更多要尋求差異化的風味化競爭來制勝,隨著數字化和AI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度運用,技術壁壘構建將成為新戰場。”
基于此,劉圣松強調,增加研發投入將助力企業實現“品牌+品質”的雙輪驅動,而收縮研發費用則可能會削弱企業長期的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李思陽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